活塞
搜索文档
联合精密的前世今生:董事长掌舵多年深耕精密零部件,2025年Q3营收5.97亿,净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
新浪财经· 2025-10-31 16:20
联合精密成立于2003年8月29日,于2022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清远市, 办公地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该公司是国内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的重要企业,具备先进的研发与生产能 力,产品优势明显。 图:联合精密营收及增速 联合精密从事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活塞、轴承、气缸、曲轴等,广泛应用于空 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和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所属申万行业为家用电器-家电零部件Ⅱ-家电零部件 Ⅲ,所属概念板块有小盘、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31,净利润行业第21 2025年三季度,联合精密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在行业34家公司中排名第31,行业第一名三花智控营收 达240.29亿元,第二名海立股份为164.89亿元,行业平均数为30.25亿元,中位数为13.29亿元。当期净利润 为5954.16万元,行业排名第21,行业第一名三花智控净利润32.89亿元,第二名盾安环境7.58亿元,行业平 均数为2.2亿元,中位数为7621.74万元。 董事长何桂景薪酬81.78万元,同比增加5万元 联合精密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均为何俊桦、何 ...
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获批 股价强势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9:05
交易方案概述 -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收到北京市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总体方案 [1] - 交易总作价为27.28亿元,其中股份支付23.19亿元,现金支付4.09亿元,发行股份价格确定为3.44元/股,预计发行数量约6.74亿股 [2]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3.79亿元 [2] 收购标的资产 - 收购标的包括四家汽车零部件相关公司股权: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作价16.26亿元)、海纳川安道拓(廊坊)座椅有限公司51%股权(作价1.29亿元)、英纳法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0.18亿元)、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50%股权(作价9.55亿元) [1] - 本次交易不改变公司实际控制人,北京市国资委仍为实控人 [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配套资金13.79亿元将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4.09亿元、汽车保险杠产线设备更新项目2亿元、智能车载通讯及控制终端系统产能建设项目2550万元、研发和试验能力建设项目2450万元、中介机构费用及相关税费3000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6.89亿元 [2] - 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达到50% [2] 交易对公司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汽车外饰零部件、汽车座椅骨架、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线束等产品 [2] - 以2024年数据测算,交易后公司资产合计将从74.10亿元增至123.64亿元,增幅66.84% [2] - 交易后公司营业收入将从42.27亿元增至92.76亿元,增幅119.41% [2] 公司近期财务与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2亿元,同比下滑26.46% [3] - 今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增长365.97%,主要得益于德国子公司申请破产后不再纳入合并范围产生的投资收益 [3] - 10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约30%,最新总市值58.17亿元,股价创近7年来新高 [3]
中原内配(002448):气缸套全球龙头,品类拓展打开增量空间
国信证券· 2025-10-12 21:5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4.8/5.6亿元 [3] - 预计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9/0.82/0.95元 [3] - 给予公司2025年21-23倍市盈率(PE)估值,对应合理股价区间为14.5-15.9元,相较当前股价有34%-46%上行空间 [3]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全球气缸套龙头供应商,前身为1958年设立的国营孟县机械厂,拥有深厚技术积淀 [1][1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2% [1][12] - 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1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1][3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5.8%/4.3%,同比优化0.8/0.4/0.3个百分点,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1][36] 业务结构与增长动力 - 收入结构(2025年上半年):内燃机零部件占比66.1%,汽车电子占比7.9%,制动系统占比14.7%,其他业务占比11.3% [1] - 内燃机零部件业务为基本盘,其中气缸套2025年上半年营收10.4亿元,占比53.5%,同比增长9.1% [29] - 制动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收2.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3% [2][29] - 电控执行器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7.2% [29] - 公司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寻求技术迁移和新增长机会 [2][80] 核心竞争优势与产能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385万元,占营收比重4.3%,2024年在上海组建产业发展研究院聚焦前瞻技术 [1][37] - 拥有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截至2024年末具备气缸套年产能7500万只、活塞年产能150万只、电控执行器年产能450万只等 [41] - 加速全球化布局,计划投资不超过3.5亿元建设泰国工厂以转移出口产能,设计气缸套年产能700万只,首条铸造线已建成 [42] - 客户资源优质,覆盖国内外主流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如卡特彼勒、康明斯、潍柴、中国重汽等 [30][32][35] 行业前景与增长点 - 公司切入应急电源发电机组气缸套市场,客户包含卡特彼勒、MTU、康明斯等,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需求带来新机遇 [2][47] - 全球数据中心发电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58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13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1% [51] - 双金属复合制动鼓产品凭借轻量化、高耐磨性优势,实现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60][66] - 电控执行器业务获得欧洲知名工程集团企业定点,项目生命周期9年,预计总金额约4.9亿元,2027年开始批量供货 [70]
深度 | 中原内配:气缸套全球龙头,品类拓展打开增量空间【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10-12 21:0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气缸套龙头供应商,前身为1958年设立的国营孟县机械厂,技术积淀深厚 [1][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43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2.0% [3][12] - 公司以内燃机零部件业务为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比66.1%,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制动系统等成长领域 [1][19] 财务表现与费用管控 - 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1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3][30] - 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5.8%/4.3%,同比分别下降0.8/0.4/0.3个百分点,费用优化成效显著 [3][35] - 2024年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对收购Incodel Holding LLC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2亿元,释放潜在风险 [35] 核心业务板块分析 - 内燃机零部件业务为核心,2025年上半年气缸套营收10.4亿元,占比53.5%,同比增长9.1%;活塞营收0.54亿元,同比增长38.2% [26] - 制动系统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收2.86亿元,占比14.7%,同比大幅增长56.3% [7][26][67] - 汽车电子业务稳步发展,2025年上半年电控执行器营收1.53亿元,占比7.9%,同比增长7.2% [26][7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385万元,占营收比例为4.3% [39] - 2024年在上海组建产业发展研究院,聚焦前瞻性技术研究,涵盖内燃机PCU、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研发中心 [3][39]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创新平台 [39] 产能布局与制造能力 - 公司拥有强大产能,截至2024年末,气缸套年产能7500万只,活塞年产能150万只,电控执行器年产能450万只 [44][46] - 推进产线自动化建设,安徽公司利用乘用车缸套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物联网技术提升效率 [44] - 加速全球化布局,计划投资不超过3.5亿元建设泰国工厂,设计气缸套年产能700万只,首条铸造线已建成 [45][46] 主要增长驱动因素 - 内燃机业务拓展至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全球数据中心发电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8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13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1% [51][54] - 制动业务凭借双金属复合制动鼓的轻量化、高耐磨性优势,满足商用车轻量化需求,毛利率达24.4% [61][67][68] - 电控执行器业务获欧洲知名工程集团定点,项目生命周期9年,预计总金额约4.9亿元,2027年开始批量供货 [72] - 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零部件,构建"发动机、双极板、空压机、加湿器、氢气循环泵"五大产业格局 [79] 客户资源与市场拓展 - 客户资源优质,国际客户涵盖美国通用、福特、康明斯、卡特彼勒、德国奔驰等;国内客户包括潍柴、中国重汽、玉柴、比亚迪等 [28][36] - 电控执行器产品进入盖瑞特、博格华纳等国内外主流增压器供应商体系,并在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车企批量搭载 [21][36] - 制动鼓产品实现国内重卡主流车桥公司全覆盖,包括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德纳等,并实现对海外市场批量供货 [21][36]
股份回购计划浮盈比例接近100%!联合精密两名实控人却拟减持套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53
股份减持与回购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何桂景与何俊桦拟减持不超过320.77万股(占总股本3%),按当前股价31.56元计算可套现超1亿元 [2][4] - 原持股5%以上股东郑梓贤已于2025年4月以20.67元减持89.77万股,套现1855.55万元 [4][5] - 公司于2024年4月至2025年1月回购101万股(占总股本0.94%),耗资1617.43万元,回购均价约16.01元 [5][6] 股价表现与回购效果 - 股价从2024年2月低点11.96元最高涨至2025年9月的38.88元,涨幅达225% [1][6] - 股份回购计划浮盈比例接近100%,按回购成本计算浮盈约1600万元 [1][6] - 回购计划实施后股价企稳并进入上升通道,接近历史最高点41.20元 [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营收停滞于6.52-6.60亿元,净利润从9166万元下滑至6186万元 [7] - 2024年营收7.51亿元(同比+13.82%),净利润7146万元(同比+15.52%)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5亿元(同比+21.49%),净利润5138万元(同比+52.80%) [7] 业务拓展与战略动向 - 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业务,产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6] - 拟收购迈特航空51%股权,开拓航空制造领域,标的为成飞、沈飞等主机厂供应商 [8]
中原内配股价下跌3.06% 子公司获4.9亿元国际订单
金融界· 2025-08-15 02:10
股价表现 - 中原内配股价报9 18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29元 跌幅3 06% [1] - 当日开盘价为9 48元 最高触及9 53元 最低下探至9 14元 [1] - 成交量为222150手 成交金额2 06亿元 [1] 主力资金流向 - 8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519 63万元 [2]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6260 21万元 [2] 业务动态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制造 主要产品包括气缸套 活塞 活塞环等发动机核心零部件 [1] - 控股子公司中原内配(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欧洲知名工程集团定点通知书 成为其智能电控执行器产品供应商 [1] - 该项目预计2027年开始批量供货 生命周期9年内销售总额约4 9亿元 [1]
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5-08-08 20:14
公司IPO审核通过 - 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得北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3] - 公司简称南特科技 主营业务为精密机械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4年营收103,08641万元 净利润9,46906万元 [4] - 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 律师事务所为广东精诚粤衡 审计机构为立信 [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精密机械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长期专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领域 [5] - 产品覆盖气缸、轴承、活塞、曲轴等压缩机核心零部件 [5] - 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 发行前总股本为11,1549986万股 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 无参股公司 [5] - 截至2024年末 员工总计2,497人 [5] 股权结构 - 蔡恒直接持有公司54,458,574股股份 占发行前总股本的4882% 且担任公司董事长 [6] - 蔡恒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能产生重大影响 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6]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3,36761万元、93,83431万元和103,08641万元 [7] -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9608万元、8,21866万元和9,46906万元 [7] - 2024年资产总计141,67142万元 股东权益合计66,92840万元 [8] - 2024年资产负债率3419% 较2023年的4677%有所下降 [8] - 2024年毛利率2265% 较2022年的1951%有所提升 [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89% 扣非后1532% [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88元 稀释每股收益088元 [8]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32% [8] 上市委问询问题 - 关于经营业绩真实性 要求说明精密件产品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联合精密的原因及合理性 [9] - 关于向海立股份子公司采购铸件加工后销售给海立股份并采用总额法核算收入的原因及合理性 [9] - 关于经营业绩可持续性 要求说明对格力电器的销售增长率高于美的集团的原因及合理性 [9] - 要求对比主要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情况 说明公司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 [9] - 关于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要求结合现有产能和营业收入年化增长率进行分析 [9]
超六成收入依靠美的集团 证监会披露扬山联合招股书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精密机械零部件生产商 产品包括活塞 轴承 气缸 曲轴等 应用于空调压缩机 冰箱压缩机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2] - 2018-2020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2.78亿元 3.43亿元 4.51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255万元 6386万元 8448万元 [2] - 客户集中度高 2018-2020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97.68% 97.03% 97.15% [2] 客户集中度与依赖 - 对美的集团销售收入占比极高 2018-2020年分别为67.06% 77.02% 76.9% 金额分别为1.87亿元 2.65亿元 3.47亿元 [3] - 美的集团自2009年起成为公司供应商 其空调市场份额2018-2020年线上从23.3%提升至35.9% 线下从25%提升至33.8% [3] - 其他客户销售规模远低于美的集团 2020年第二大客户格力电器销售额6335万元 其余客户销售额均低于1058万元 [4][5] - 非美的客户结构不稳定 格力电器作为常年第二大客户 销售额存在明显波动 [5]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 2018-2020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7919万元 11831万元 16838万元 [7] -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上升 从2018年30.11%升至2020年39.28% [7] -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较高 2020年末达63.19% 2018-2020年分别为51.37% 48.47% 63.19% [7] - 公司采用赊销模式 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占用较多资金 [8]
中原内配: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6:22
业绩预告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00万元至24,900万元 较上年同期的17,693.63万元增长23.21%至40.73% [1]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400万元至24,500万元 较上年同期的15,885.21万元增长34.72%至54.23%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37元/股至0.42元/股 上年同期为0.30元/股 [1] 业绩驱动因素 - 气缸套、活塞、制动鼓及电控执行器等核心产品产销量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 [1]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推进降本增效及期间费用优化控制 [1] -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并拓宽客户渠道 [1] 数据披露状态 - 本次业绩预告数据基于财务部门初步测算 未经注册会计师预审计 [1][2] - 具体财务数据将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 [2]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产业赛道投资图谱
天风证券· 2025-06-29 15:16
报告核心观点 海洋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块,深海科技为其注入新质内涵,有望获得较高速发展;多省市加快布局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深海科技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及深海数智化应用三大领域,建议关注相关领域潜在投资机会 [1][3][8] 海洋经济驱动经济提速,深海科技为其注入新质内涵 - 海洋经济有效拉动GDP增长,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7.8%,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块 [1][8] - 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部分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有望在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域获得较高速发展 [1][8] 多省市加快布局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 - 海洋经济政策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态势,多省市通过构建多层级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区域联动,加速向深远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 [2][13]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 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形成“3 + 5 + X”产业体系 [2][13]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支持八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2][13] - 福建、山东青岛、广东等地也举办相关活动或召开会议,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3] 深海科技投资图谱 深海材料 - 深海材料是深海科技发展基础,包括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占重要地位 [3][21] - 深海应用主要材料研制包括高性能钢、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建议关注特种钢材、钛合金、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 [3][21] 深海装备 - 深海开发需深海水下技术装备作支撑,涉及深海观测、水下施工作业等多个装备领域 [26] - 自2021年进入行业上升周期,全球船海产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我国造船业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4][26] - 船海产业加速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升级,建议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备、海洋装备配件和海洋观测仪器等相关领域 [26] 深海数智化 - 海洋数字化、智能化是深海科技发展重要方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网络化与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5][34] - 海底数据中心是海洋数字化发展关键基础设施,“数字海洋”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5][34] - 建议关注海底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海洋通信等相关领域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