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顶层部署+业绩修复,国防军工逆市领涨!西部超导盘中暴拉10%,512810强势突破60日均线!
新浪基金· 2025-10-28 10:27
10月28日早盘,国防军工板块逆市走强,领跑全市场! | 序号 | 名称 | 涨跌幅 | 成交额 | | --- | --- | --- | --- | | 1 | 国防军工(中信) | 1.14% | 225亿 | | 2 | 通信(中信) | 0.81% | 511亿 | | 3 | 计算机(中信) | 0.74% | 634亿 | | 4 | 综合(中信) | 0.66% | 22亿 | | 5 | 基础化工(中信) | 0.57% | 26665 | 场内热门国防军工ETF(512810)快速拉升逾1%,继昨日收复20日线后,盘中继续突破60日均线。成 份股方面,西部超导一度飙升逾10%!天海防务、航天发展涨超6%,睿创微纳、国科军工均大幅跟 涨。 消息面,国防军工板块近期迎来密集催化! 具体来看,楚江新材前三季净利同比暴增20倍,高德红外暴增逾10倍,华丰科技大增5倍,北方导航、 天海防务增2倍,纳睿雷达、华力创通、北斗星通均翻倍增长。 | 序号 | 任春代写 | 正常重修 |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审) | | 旧属母公司設东的净利润 | 归属母公司設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事) | | - ...
华尔街见闻早餐FM-Radio | 2025年10月28日
华尔街见闻· 2025-10-28 07:23
全球市场与宏观经济 - 全球贸易局势缓和,市场预期美联储继续降息,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标普500创下自5月以来最佳三日涨幅,科技七巨头领涨,特斯拉一度涨超6% [3] - 长期美债收益率普跌,10年期跌3.65个基点至3.9930%,重回4%下方,美元震荡走低0.16%,人民币创两个月最大涨幅 [3][13] - 中国央行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并持续打击虚拟货币炒作,外汇局将新出台9条聚焦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4][18] - 证监会将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并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压舱石”作用 [4][19] - 美国与东南亚多国达成贸易协议,但细节不足,后续谈判将决定服装、电子产品等关键行业能否获得关税减免 [4][20] 人工智能与半导体 - 高通推出人工智能芯片进军数据中心市场,旨在挑战英伟达,新产品提供高达768GB内存,专注于能效和AI推理,股价盘中一度暴涨20% [5][22] - AMD与美国能源部达成10亿美元AI合作,将打造两台超算Lux和Discovery,分别计划于未来六个月内和2029年投入运营,股价盘中转涨 [6][23] - 英伟达GTC大会主题聚焦“物理AI和机器人”,物理AI正重塑机器人训练底层逻辑,推动从云端训练到边缘部署的完整生态 [35] - 对冲基金Coatue研究历史泡沫后仍坚定看好AI,认为当前AI热潮的普及速度、低杠杆和估值水平与历史有本质区别,长期基本面强劲 [24] - 国产定制芯片龙头芯原股份Q3营收同比增长78.38%,净亏损收窄至2685.11万元,量产业务收入同比暴增157.84% [10][25]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 - 特斯拉披露基于神经网络的“世界模拟器”,可生成连续多视角驾驶场景,使AI在一天内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经验,大幅降低真实路测依赖 [7][23] - 特斯拉的“世界模拟器”是其实现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跨越的关键工具,擎天柱机器人可共用同款AI大脑,正重塑AGI发展路径 [23][36] 科技巨头动态与行业趋势 - 亚马逊计划宣布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多达3万人,涉及云计算等核心部门,是公司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 [8][24] - 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本周财报焦点集中于“资本支出”数字,分析师预计大型科技公司明年总资本支出将增长24%至近5500亿美元 [22] - OpenAI独立完成高达1.5万亿美元的芯片供应交易,采取“先拿芯片再说”策略,财务法律细节后续完善,体现AI算力竞赛紧迫性 [33] - Anthropic与谷歌云签署价值数百亿美元协议,预计2027年为谷歌云带来90亿至130亿美元年收入,对亚马逊云服务构成竞争压力 [34] 国内公司与产业链 - PCB产业链公司胜宏科技Q3净利11.02亿元,同比激增260.52%,产能扩张激进,在建工程从年初2.57亿元暴增至35.48亿元,增幅1283.08% [9][24] - 北方稀土Q3净利润同比增长69.48%,营收增33.32%,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280%,稀土金属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3.50% [11][25] - 美团进行史上最大规模发债,总额30亿美元,为应对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行业巨头加剧的外卖市场竞争补充弹药 [29] -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其利润同比增长8.7% [26] 大宗商品与资源 - 伦铜涨1.2%,收创历史新高,首次站上1.1万美元/吨,贸易缓和叠加供应受阻推升行情 [3][22] - 避险需求减弱,黄金大跌破4000美元/盎司,较上周五收盘价跌3.2%,COMEX黄金期货收报4008.40美元/盎司 [3][13] - 伦敦白银市场流动性缓解,实物租赁利率从10月上旬34.9%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至5.6% [21] 新兴行业与前沿技术 - 深海科技首次被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核心领域,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37] - 机器人公司首形科技新增蚂蚁集团相关公司为股东,该公司专注于研发高端、超仿生仿人机器人 [38] - 商业航天公司天兵科技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为低轨星座组网任务提供支持,行业迎来政策、业绩、技术三重拐点 [38][39] -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全球通用快速充电标准L.1004,由华为、vivo、OPPO等公司联合攻关,旨在打破协议壁垒实现跨设备快充兼容 [39][40]
晚报 | 10月28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0-27 22:29
物理AI - 英伟达将于美东时间10月27-29日召开GTC 2025大会,主题聚焦“物理AI和机器人”[1] - 物理AI重塑机器人训练底层逻辑,从依赖真实数据转向基于物理规律[1] - 英伟达构建从云端训练到边缘部署的完整生态,推动物理AI进入工业、医疗、家庭等场景[1] 无人驾驶 - 特斯拉于10月27日官宣神经网络系统“世界模型器”,可生成逼真虚拟驾驶场景[2] - 该系统使AI一天内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经验,大幅减少对真实测试依赖[2] - 世界模型器是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跨越的关键工具,擎天柱机器人可共用[2] 深海科技 - 我国“探索三号”母船搭载“奋斗者”号在北极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开创密集冰区“船潜协同”新模式[3] - 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3] - 深海科技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核心领域”[3] 机器人 - 首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蚂蚁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等为股东[4] -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专注于高端、超仿生仿人机器人研发[4] - 超仿生仿人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仿生设计重塑人机交互范式,短期聚焦工业替代与服务升级[4] 商业航天 - 天兵科技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箭36星”分离试验,创国内应用场景卫星数量最多纪录[5] - 此次突破为低轨星座组网任务提供可靠、高效、低成本发射服务[5] - 商业航天迎来政策面、业绩面和技术面三重拐点,中国星网今年实现密集组网[5] 快充 - 移动终端通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标准L.1004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审议并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6] - 该标准由华为、vivo、OPPO等公司联合攻关,实现跨品牌、跨设备快速充电功能兼容[6] - 标准落地将打破协议壁垒,消费者可使用一个充电器为更多不同品牌设备提供快充体验[6] 宏观与行业政策 - 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7] - 证监会发布中小投资者保护“23条”,倡导上市公司采用“注销式回购”回报投资者[7] -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允许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7][8] 前沿科技进展 - 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7] - 玻色量子中标招商银行首个量子计算采购项目“天秤AI”,国仪量子获1.31亿元战略融资[8]
润邦股份:目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响应国家"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 - 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开展"海洋经济"相关领域业务布局 [1] - 公司持续拓展海工船舶、海上风电装备、船舶制造等"海洋经济"业务 [1] 业务发展现状与前景 - 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 [1] - 船舶、海工装备等"海洋经济"业务是未来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之一 [1] - 后续公司将紧跟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以持续提升竞争力 [1] - 公司计划把"海洋经济"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助力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1]
润邦股份(002483) - 002483润邦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5-10-27 11:16
业务订单情况 - 船舶订单方面,已承接多艘海工及化学品船舶订单,并正积极洽谈多个海洋工程船舶、特种运输船舶等项目 [3] -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发展迅猛,在手订单充足,市场拓展良好,产销规模持续提升 [3] - 高端装备智能化方面,已获得多个港口码头的自动化设备订单和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订单 [4] 市场与技术布局 - 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度公司外销占比为80.44%,并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澳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建立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 [4] - 公司积极融入人工智能发展,在集装箱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起重机、散料装卸及输送装备等产品上已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研发和应用 [4] - 海洋经济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和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之一,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在该领域布局,涉及海工船舶、海上风电装备、船舶制造等 [5]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2024年度公司分红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未来在满足分红条件时将进一步加大分红力度,以更好地回馈投资者 [4][5] - 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治理水平,以提高投资价值 [5]
军工行业周复盘、前瞻:四中全会落幕,新增国防实力跃升目标
招商证券· 2025-10-27 09:37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建议关注航空主线,将其描述为军工投资的中流砥柱 [2] - 报告建议关注具备耗材属性的导弹、远火产业链,并列出相关公司标的 [3]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四中全会新增“国防实力”跃升目标和“航天强国”表述,为行业带来政策催化 [7][21] - 报告核心观点指出,三季报密集披露期显示行业业绩拐点或已初现,部分中上游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回升 [7][24] 行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行业包含股票118只,总市值2092.9十亿元,占A股总市值2.0%,流通市值1736.7十亿元,占比1.8% [4] - 近1个月行业指数绝对表现为上涨2.4%,近6个月上涨23.3%,近12个月上涨21.4% [6] - 截至2025年10月25日,SW国防军工指数年内上涨16.47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1.9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12 [12] - 行业当前PE(TTM)估值为85.77倍,处于5年分位点的78.63% [20] 行情复盘与子行业表现 - 报告期内(一周)SW国防军工指数上涨2.81%,跑输沪深300指数0.43个百分点 [12] - 航天装备子行业受四中全会强调“航天强国”表述催化,本周表现突出 [12][16] - 周度个股涨幅前五为:北方股份(+25.20%)、菲利华(+17.92%)、航天智装(+17.34%)、航宇科技(+16.12%)、航天科技(+14.09%) [18][19] 重点事件回顾(四中全会政策解读) -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中,在远景目标里新增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两大跃升目标 [7][21] - 全会公报新增“航天强国”目标表述,与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方向一致 [7][21] - 全会公报提及“海洋开发”,与2025年两会首提“深海科技”形成呼应 [7][21] 前瞻催化与投资方向 - 三季报密集披露期显示行业业绩拐点或已初现,例如智明达(营收同比+145.2%,净利润同比+995.4%)、北方导航(营收同比+210%,净利润同比+268.8%)、铖昌科技(营收同比+204.8%,净利润同比+386.6%) [7][24] - 投资主线一:下游链主企业,受益于国内与军贸需求共振,重点推荐中航沈飞、中航西飞等 [7] - 投资主线二:符合新型装备要求、高速增长且格局稳定的环节,如中航高科、佳驰科技等 [7] - 投资主线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包括商业航天(如航天智装、铖昌科技)、无人机&低空经济(如中无人机、航天彩虹)、深海科技(如中科海讯、中国海防) [7][8]
宁波方正欲进军深海机器人领域 与未来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新浪财经· 2025-10-26 20:53
合作核心内容 - 宁波方正与未来机器人签署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领域产业发展 [1] - 合作涵盖零部件优先采购、深海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以及市场开拓三个方面 [2] - 具体市场开拓领域包括海上风电、深海采矿、海底通讯和战略资源开发 [2] 未来机器人公司概况 - 未来机器人是国际知名工作级机器人和深海工程装备制造商,业务覆盖工作级ROV、深海采矿及多种浅水应用机器人 [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3000米级深海油气工程等多个场景拥有成熟商业案例 [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76亿元,净利润9718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346万元,净亏损2201万元 [4] - 公司在2025年8月完成数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融资前估值为11.5亿元 [3]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2]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显示蓝海市场潜力巨大 [2] - 未来机器人在手订单已排至2026年,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更多深海大型装备,力争全年产值突破5亿元 [4] 宁波方正业务背景 - 宁波方正主营业务为汽车塑料模具及相关产品,模具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约一半 [4]
蓄力新高15:十五五后市场有哪些机会
财通证券· 2025-10-26 19:56
核心观点 - 配置策略为“以内为主”,成长优先,新经济关注自主可控和情绪消费,传统经济关注反内卷和大金融;边际缓和信号出现后,可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领域[4] - 十五五规划出台后市场短期(1个月)整体趋势向上,小盘/成长风格有超额收益;中期(3个月)大盘风格更稳健;长期看排位靠前任务对应的产业将受益[5] - 市场短期情绪已回落至阶段低位(成交额60日分位数10%),长期情绪仍有提升空间(自由流通换手率3.6%,历史强势行情在4%以上)[5] - TMT拥挤度分位数从96%回落至30%左右并开始回升,红利拥挤度分位数上行至90%左右,关注TMT板块反转机会[6] - 关注十五五相关新兴产业中热度抬升的领域,如量子通信(拥挤度分位数90%)、云计算(79%)、商业航天(78%)、深海科技(65%)[6] 十五五规划市场影响分析 - 规划出台后1个月市场整体向上,可能因政策方向明确便于启动行情,但部分受原有趋势影响[12] - 风格上,短期(1个月)小盘/成长有超额收益,可能受益于交易产业后续政策;中期(3个月)大盘更稳健,或受日历效应影响[13] - 长期来看,排位靠前任务对应的产业长期受益,本轮更新的前沿科技预计持续受益于政策新增和技术进步催化[14] - 靠前任务从经济和产业层面会坚定推进,但行情验证需结合股市情况;容易支持/有业绩的产业兑现较快,新兴产业兑现可能较慢[14] - 本轮科技浪潮和已有业绩的TMT(如算力)预计产业和行情先领跑,后续板块看产业兑现程度接力[16] 市场情绪与拥挤度 - 短期市场成交额60日分位数回落至10%低位,对应阶段缩量修正可能即将结束[17] - 长期历史强势行情自由流通换手率往往在4%以上(如2005/2009/2014/2020年),本轮回落至3.6%,离触顶尚有距离[17] - TMT拥挤度分位数由9月末96%回落至最低30%左右并已开始回升,红利拥挤度分位数目前上行至90%左右,拥挤度极端值后哑铃两端或出现反转[18] - 十五五相关新兴产业中,量子通信、云计算、商业航天、深海科技等热度从中低位抬升,当前拥挤度分位数分别为90%、79%、78%、65%[18] 配置方向 - 优先“以内为主”:新经济方面关注自主可控(AI软件、AI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航发等)、情绪消费(港股互联网、茶饮餐饮、金饰等);传统经济方面关注反内卷(硅料、煤炭、钢铁、铜冶炼等)、大金融(保险、券商、银行)[11] - 更多边际缓和信号出现后,可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主要为北美算力、创新药等[11] - 国内重要会议指引主要任务从安全与发展均衡转向发展为主,产业更注重新质生产力,能落地的更优先(智能化、AI+、产业升级、航天+交通等)[10] - 对外方面任务位置大幅提前,态度积极,注重双向投资合作和外循环扩围;消费领域关注新业态消费、民生消费和全国大市场解决堵点[10]
三亚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南日报· 2025-10-25 09:00
合作背景与目标 - 三亚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于10月23日签署合作备忘录[1] - 合作旨在助力三亚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并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互利共赢[1] - 双方在签约前探讨了发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布局功能性服务平台等事项[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双方将围绕重大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南专项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1] - 合作事项包括吸引技术孵化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落地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及加强人才培养[1] - 合作基于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该院于2019年初成立,是首家入驻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高校[1] 研究院基础与定位 - 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双一流”优势学科[1] - 研究院重点聚焦深海重载作业装备等领域,引进深海科技、深海生物与生命、植物生物学等创新团队[1] - 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深海装备与技术实验基地,培养深海科技方向一流人才,产出显示度高的科研成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1]
首次市场化办展,2025海博会10月28日在深圳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9:42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面积为4万平方米,主题为“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 [1] - 本届海博会首次全面实行市场化办展,核心原则为“市场主导、以会促展、突出深海、国际多元”,旨在通过全链条服务让市场活力成为展会核心驱动力 [1][3] 海博会核心亮点 - 亮点一为新机制,即首推市场化办展,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为企业打通堵点、衔接断点 [3] - 亮点二为新前沿,即聚焦深海科技,重点覆盖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核心赛道,致力于打造“技术-产业-应用”新生态链 [3] - 亮点三为新标杆,将在蓝色经济新增长论坛上首次发布蓝色创新企业榜单、卓越展商系列奖项及蓝色经济贡献奖三大“蓝色榜单” [3] - 亮点四为新窗口,即打造国际交流平台,策划覆盖蓝色经济增长、海洋法治建设等前沿领域的七大核心论坛,并引入APEC国际海洋研讨会等高端国际会议 [4]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亿元,集聚了11万家涉海市场主体和6000多家“四上”涉海企业,并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 [1][7] - 具体产业成就包括: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船舶金融租赁资产规模达179亿元,LNG接卸量连续四年领跑,游艇产业跻身“千艇之城” [7] 深圳海洋产业支撑体系 - 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加快海洋大学等创新载体建设,已集聚370多个涉海科研团队,2024年涉海企业发明专利增至8万多项,头部科技企业如华为持续落地“无人+”应用场景 [7] - 政策与金融支持方面,深圳成立了海洋金融联盟,其中国开行涉海融资余额超300亿元,建行提供300亿元专属授信,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并计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7] 深圳海洋经济国际影响力 -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拥有275条国际班轮航线连接全球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8] -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并已签约20个成员国,深圳还承接了3项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 [8] - 在《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中,深圳总排名第11位,跻身全球海洋城市第二梯队头部,其中科技创新排名第四、经贸活力排名第七 [8] 中国海洋经济宏观背景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至7.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