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

搜索文档
7月23日【港股Podcast】恆指、中信、騰訊、快手、港交所、友邦
格隆汇· 2025-07-24 18:24
恒生指数分析 - 恒指全日收于最高位25538.7点,突破周线图保力加通道顶部,技术信号总结为"买入",阻力位25795点和26580点 [1] - 看多投资者认为大成交量持续且资金未减,目标位26600点,过夜牛证;看空投资者同时部署Put和熊证 [1] - 熊证存在收回风险而认沽证无此风险,若看淡走势建议选择认沽证 [1] 中信证券(06030.HK) - 技术信号显示15个买入和4个卖出信号,当前阻力位30.1元和32.2元,可能突破前高30.23元 [3] - 窝轮市场有投资者尾盘买入Call [3] 腾讯控股(00700.HK) - 股价创4年新高至552元,突破保力加通道顶部,信号总结为"强力买入",阻力位572元和586元 [6] - 窝轮市场出现高位部署Put和牛证获利离场现象 [6] 快手-W(01024.HK) - 量价齐升目标位80元以上,窝轮市场投资者持有收回价58.5元的牛证 [8] - 买盘信号为"买入",系统分析阻力位83.2元和89.6元 [8] 港交所(00388.HK) - 放量突破最高至441元,收于439.8元,信号为"买入",阻力位444元,突破后上看459元 [11] - 投资者持有收回价400元的牛证,目标看至450元 [11] 友邦保险(01299.HK) - 股价突破保力加通道中线收于71.25元,摆脱横盘趋势,信号为"买入" [14] - 短期阻力位72.3元和73.9元,有望挑战75-79元区间 [14]
最猛赛道,狂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14:51
港股通股票ETF资金流入情况 - 7月以来港股通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254亿元,近三个交易日合计吸金超64亿元[2][4] - 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位列7月股票ETF资金净流入前三名,分别达55.48亿元、50.98亿元、43.34亿元[11] - 单日资金净流入榜中,港股通非银ETF和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以6.15亿元、5.96亿元跻身前十[10] 股票ETF整体市场动态 - 全市场1144只股票ETF总规模达3.58万亿元,7月23日单日净流入13.89亿元,连续三个交易日净流入合计近60亿元[4][6] - 港股市场ETF与债券ETF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2.97亿元与11.29亿元,商品ETF净流出20.98亿元[6] - 跟踪沪30年国债指数的ETF单日净流入10.16亿元,而跟踪SGE黄金9999的ETF净流出18.02亿元[6] 头部基金公司ETF表现 - 易方达基金旗下ETF规模达6783.5亿元,7月23日A500ETF易方达净流入7.9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3.8亿元[7] - 华夏基金旗下基建50ETF和港股通金融ETF单日净流入1.66亿元和1.54亿元,规模分别达5.45亿元和26.66亿元[7] - 南方基金中证500ETF以8.72亿元净流入位居A股股票ETF榜首[9] 行业与板块资金流向 - 港股互联网板块受AI大模型投资情绪修复及外资回流推动,华宝港股互联网ETF基金经理预计估值将提升[11] - 广发基金看好保险行业盈利改善,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高及保费收入回暖[12] - 黄金ETF、中概互联网ETF、短融ETF等产品资金净流出较多[13] 指数与产品维度分析 - 近5个交易日资金主要流入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建筑材料指数的ETF,分别超36亿元和28亿元[6] - 30年国债ETF博时以10.16亿元净流入居单日榜首,中证500ETF南方以8.72亿元紧随其后[10] - 科创债ETF嘉实、中证1000ETF南方分别净流入4.85亿元和4.82亿元[10]
流动性驱动港股走势强劲,港股科技ETF(513020)、港股通50ETF(159712)涨幅居前
搜狐财经· 2025-07-24 09:20
港股近期表现 - 港股科技ETF(513020)单日上涨2.02%,近20日涨幅7.73% [1] - 港股通50ETF(159712)单日上涨1.45%,近20日上涨3.37% [1] - 港股科技类指数表现强于港股宽基,建材、建筑等板块涨幅显著 [3] 港股行情驱动因素 - 港股内互联网板块反弹较强,带动科技类指数表现 [3] - "反内卷"、水电行情催化A股和H股,推动港股建材、建筑等板块上涨 [3] - 港股流动性充裕,国内低利率环境+高回报资产稀缺导致资金流入港股 [5] - 截至6月我国M2高达330万亿元,达到GDP的2.4倍,资金配置需求旺盛 [5] 流动性环境分析 - 央行维护流动性宽松,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稀缺 [5] - 2024年资金大量进入固收类资产,如30年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拉低期限利差和税收利差 [5] - 权益类资产因题材驱动逐渐展现较高收益机会 [5] 港股未来展望 - 流动性宽松格局或将持续,港股仍具配置价值 [7] - 需关注A股吸引力、港元流动性边际收紧、美元流动性供给压力等短期扰动 [7] - 中长期看好基本面与流动性共振,建议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港股通50ETF(159712) [7]
25Q2FOF季报分析:新发规模创2022年以来新高部分长盈产品仍呈现高申购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2 22:18
规模维度 - 2025年二季度新发FOF规模达190.71亿元,创2022年以来新高,FOF数量达517只,较25Q1增加6只[6] - 东方红资产管理、招商银行新发规模突出,招商银行首发规模超100亿元[9] - 25Q2部分长盈计划旗下产品净申购超70亿元,投资者偏好债券型、固收+FOF[11][12] 业绩维度 - 二季度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升1.67%,Wind全A指数上涨3.86%,权益型FOF收益中位数达2.43%,超20%权益型FOF表现超越Wind全A指数[17][18] - 各类FOF实现正收益概率超90%,绩优固收+FOF拉长久期/增持转债,绩优平衡型FOF多资产配置,绩优权益型FOF表现有差异[18][24] 投资特征 - 头部管理人重视多资产配置,部分重视QDII股票、互认基金、商品投资,部分重仓REITs但比例低[32] - 二季度FOF增持纯债、重视被动投资,偏好美股、港股资产,权益资产增持分化,直接持股端增持医药+科技成共识[33][34][42] 个人养老基金 - 二季度个人养老基金规模108.34亿元,较25Q1增6.30亿元,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规模64.94亿元更受欢迎[46] - 固收+FOF规模上升突出,2040、2045、2050系列产品受青睐,规模增长多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46][50] 风险揭示 - 报告数据来自公开信息,不预测未来走势,构建模型有失效风险,不涉及基金评价与推荐[1]
“外卖大战”暂停科技股回稳,恒生指数一度突破25000点|港股观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1 13:16
恒生指数表现 - 7月21日中午收盘恒生指数涨0.28%,盘中一度突破25000点,成交1514亿港元 [1] - 恒生指数创下三年多来的新高,今年以来整体表现持续向好 [1] - 下半年港股有望继续突破,投资者可参考2021年四季度创下的26200点高位 [1] 科技股表现 - 科技股上涨带动恒生指数,科技股迎来"反内卷"的利好 [1] - 外卖价格战暂时停止,监管出手规范促销行为,对科技股业绩或业务有正面影响 [2] - 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在恒生科技指数权重分别为7.63%、7.33%和6.89% [2] 经济与政策因素 - 内地经济复苏超预期,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达到5.3% [1] - 中美展开友好谈判,市场预期改善,悲观情绪缓解 [1] - 政策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港股估值相对合理,资金面改善 [3] 市场预期 - 港股可能出现短线回调,但幅度有限,20天移动平均线约24200点将提供有力支撑 [1] - 近期港股成交持续活跃,资金入市意愿较强,有利于后市向好发展 [1] -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外部风险因素逐渐消退 [3]
博时基金赵宪成:资金面与基本面共振 港股后市可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0 23:5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是基本面与资金面共振的结果,内外资在中国资产上形成看多共识 [1] - 下半年港股市场仍有较多结构性机会可以挖掘 [1]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EPS增速预计为35%,ROE预计为14% [2] - 反弹后恒生指数估值回到偏高位置,但仍能找到许多优质投资标的 [2] 资金流向 - 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超720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 [1] -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港股市场,上报的港股主题基金数量明显增加 [1] - 在公募、险资等机构推动下,南向资金仍有增配空间,全年净流入额有望超1万亿元 [1] 投资主线 科技板块 - 港股科技板块拥有许多成熟、稳定且盈利能力强的互联网巨头 [2] - 这些企业在用户规模、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备深厚积淀,商业模式趋于成熟 [2] - 经历前期估值调整后,估值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2] 红利板块 - 包括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等 [2] -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展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 [2] - 经营稳定、现金流充裕,是长线资金配置重点 [2] - 具有较高股息率,能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现金回报 [2] 新消费板块 -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表现亮眼 [3] - 国内消费持续复苏使新消费企业受益 [3] - 许多新消费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3] - "出海"业务为其打开更广阔成长空间 [3]
热情高涨!韩国股民狂买中国股票
第一财经· 2025-07-20 10:26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投资趋势 - 2025年截至7月17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含内地和香港)累计成交额达55.14亿美元,在海外市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3224.41亿美元),超越日本和欧盟 [1] - 2023-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股票成交额从5630.38百万美元(2023)降至4081.12百万美元(2024),2025年回升至5513.64百万美元 [2] 韩国股民对港股的投资偏好 - 截至2025年7月18日,韩国股民持有金额最多的港股为小米集团-W,持股市值达2.51亿美元 [3][10] - 过去一年净买入前十港股包括小米集团-W(1.60亿美元)、比亚迪股份(6243.77万美元)、宁德时代(6085.39万美元)、阿里巴巴-W(5769.15万美元)等 [3][4] - 过去一个月净买入前三为老铺黄金(2942.90万美元)、三花智控(2092.20万美元)、小米集团-W(1985.85万美元) [6] - 最近一周(7月11-18日)净买入前三为阿里巴巴-W(1337.77万美元)、老铺黄金(681.50万美元)、康方生物(74.17万美元) [8][9] 韩国股民港股持仓结构 - 持股市值前十港股:小米集团-W(2.51亿美元)、腾讯控股(2.17亿美元)、阿里巴巴-W(1.76亿美元)、中芯国际(9235.29万美元)、宁德时代(8333.13万美元) [10] - 韩国股民可用于投资的存款达66.7万亿韩元,处于近年高位,显示加仓潜力 [3] 行业与公司表现 - 科技与新能源企业受青睐:小米集团-W、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份、阿里巴巴-W等持续占据净买入和持仓前列 [3][4][10] - 消费与医药板块活跃:泡泡玛特(净买入2940.64万美元)、百济神州(2476.77万美元)、老铺黄金(5769.15万美元)表现突出 [4][6] - ETF产品受关注:Global X恒生科技ETF(净买入1880.34万美元)、南方东英三星电子每日杠杆ETF(184.40万美元)进入榜单 [5][7]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发起式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1497.00万元 净值增长率7.92%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32
基金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基金利润149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88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92%,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05亿元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1.45%,同类排名266/607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7.61%,同类排名134/607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74%,同类排名222/601 [4] - 截至7月17日单位净值为1.304元 [3]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1.848 [9]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10.87%,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5年二季度为9.1% [12] 基金经理及管理情况 - 基金经理丁琳目前管理6只基金 [3] - 平安消费精选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33.01% [3] - 平安中证500指数增强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低为21.47% [3]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外资对中国股票配置偏低,港股估值相较其他市场更具吸引力 [3] - 外资持续回流取决于宏观数据改善,需关注国内政策对消费的刺激及通胀扭转 [3] - 基金维持基本面稳定的高分红股份为主要投资部署,看好金融、电信、能源和公用事业等板块 [3] 基金持仓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国银行、中煤能源 [20] - 成立以来平均股票仓位为84.4%,同类平均为85.32% [16] - 2024年上半年末基金仓位最高达89.53%,2024年三季度末最低为71.51% [16] 基金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05亿元 [17]
隔夜中国资产大涨,港股开盘续升,快手、哔哩哔哩领涨3%,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涨1.7%
新浪基金· 2025-07-18 09:46
中国资产及港股市场表现 - 隔夜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23%,港股延续涨势,恒指和恒科指开盘均涨逾1% [1] - 科网龙头领涨,快手-W和哔哩哔哩-W涨幅超3%,阿里巴巴-W、美团-W涨超2%,腾讯控股涨逾1% [1]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场内价格上涨1.7%,成交活跃,成交额达1.689亿元 [1]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估值洼地特征显现,南下资金有望回暖,当前是增配港股时机 [1] - 天风证券指出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中国科技资产风险回报比突出,外资配置意愿回升 [2] - 银河证券预计港股市场震荡向上,科技板块具备较高投资机会,中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2] 港股互联网ETF表现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连续10个交易日吸金,合计净流入10.42亿元 [2] - 该ETF重仓"ATM"三巨头(阿里、腾讯、小米),合计权重达61.06%,成为港股AI投资利器 [4]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区间涨幅达28.82%,最大涨幅56.21%,显著优于恒指和恒科指 [4][5] 市场数据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近5年涨跌幅分别为: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2023年-24.74%,2024年23.04% [6] - 港股互联网ETF年内日均成交额5.94亿元,流动性佳,支持T+0交易 [5]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高开0.12% 舜宇光学科技(02382)涨超2%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09:3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0 12% 恒生科技指数跌0 02% 舜宇光学科技涨超2% 理想汽车涨超1% [1] 港股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港股市场情绪相对良好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未出现显著流出迹象 形成大规模资金沉淀 [1] - 港股估值洼地特征显现 在巨大配置压力下 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圈是大势所趋 南下资金有望再次回暖 [1] 政策与经济环境 - 短期内出台超预期宽松政策的可能性较低 但下半年经济动能减弱时可能会有相关政策出台应对关税影响 [1] - 中东地缘政治冲突降温 中美关系边际改善 美国经济韧性尚存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1] 机构观点 - 国元香港认为政策预期仍能支撑港股估值 预计港股中长期内保持韧性 [1] - 国泰海通对业绩景气预期持续上修 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偏好逐渐改善的港股相对乐观 [1] - 中信证券判断当下是增配港股的时机 A股有色 AI硬件 创新药 游戏和军工板块将继续轮动 低位制造板块有望持续修复 [1]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 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 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 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2] -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对港股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综合低估值优势及国内政策稳步推进 认为港股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延续震荡上涨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