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为王
搜索文档
21亿买7亿卖!潮汕大佬血亏13亿,香港山顶豪宅暴跌62%
搜狐财经· 2025-08-24 14:03
核心观点 - 香港豪宅市场出现显著价格下跌 部分资产价格已跌回1997年水平 与普通住宅相比跌幅更为严重 豪宅投资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 [1][4][8] 香港豪宅市场表现 - 香港山顶歌赋山道15号豪宅2016年以21亿港币购入 2025年以7.9亿港币成交 账面亏损13亿港币 贬值幅度达62% [3] - 香港中半山 西半山豪宅成交价比2021年峰值下跌50% 价格水平已回落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4] - 迈瑞医疗老板徐航2024年初以8.38亿港币购入山顶卢吉道豪宅 一年后估值跌破6亿港币 浮亏超过2亿港币 [5] - 普通住宅从2021年高位下跌30% 而豪宅市场跌幅达到50% 超过普通住宅跌幅 [4] 豪宅投资回报分析 - 1亿港币豪宅月租金约20万港币 年化回报率不足2% 低于美国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 [6] - 陈红天自住"傲璇"豪宅8年涨幅仅8.5% 考虑银行利息后实际亏损8000万港币 [4] - 红磡写字楼以45亿港币购入 26.5亿港币售出 亏损18亿港币 [4] - 1996年购置的中半山公寓29年涨幅1.22倍 年化回报率低于香港储蓄保险产品 [4] 市场流动性问题 - 总价数亿港币的豪宅目标买家群体有限 全香港有能力接盘的买家不超过200人 [5] - 东亚银行接管物业后多次招标无人报名 最终不得不降价62%出售 [5] - 纪惠集团汤文亮出售阳明山庄顶层公寓时直接报价"2亿可谈"才勉强达成交易 [5] - 浅水湾别墅从5亿港币报价降至3.8亿港币才有买家愿意洽谈 [6] 内地豪宅市场对比 - 深圳湾1号1亿人民币房产租金回报率仅1.5% 低于国债4%的收益率 [7] - 上海汤臣一品二手房挂牌半年无人看房 需要降价1000万人民币才有中介带看 [7] - 2024年深圳3000万人民币以上豪宅成交同比增长20% 但存在开发商自购营造热销假象的现象 [7] 投资策略转变 - 富豪圈层出现"卖豪宅买国债"趋势 某家族办公室帮助客户处理5套豪宅套现40亿港币 全部配置美国国债 年利息收入达1.6亿港币 [8] - 现金流动性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投资逻辑从"资产增值"转向"保值变现" [8]
“现金牛”逆市秀肌肉!300现金流ETF(562080)连续10日净流入超4.8亿元,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新浪基金· 2025-08-08 14:18
市场表现 - 300现金流ETF(562080)连续10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 累计金额超4.8亿元[1] - 该ETF盘中成交额突破1.98亿元 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1] - 盘中一度涨超1%[1] 产品特征 - 300现金流ETF被动跟踪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 采用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3] - 在沪深300中(剔除金融和地产)臻选50大"现金奶牛"公司[3] - 是沪市首只上市的自由现金流策略ETF[3] - 指数基日为2013年12月31日 发布日期为2024年11月12日[3] 投资逻辑 - 全球金融风波和增长预期下调使投资人承担风险意愿降低[3] - 不确定性的定价环境中确定性的供给成为关键[3] - 全球经贸局势趋于复杂 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板块防御价值凸显[3] - 宏观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 "现金为王"时代或已到来[3] - 高现金流公司得益于较高经营质量和股息率 拥有更强穿越周期能力和股东回报潜力[3] 投资建议 - 投资者可借道300现金流ETF(562080)及其联接基金(联接A:024367 联接C:024368)配置高现金流优质公司[3]
“新兴市场之父”麦朴思:约50%持仓为现金,宜观望中国市场
格隆汇APP· 2025-08-05 11:48
投资组合配置 - 麦朴思当前投资组合中约50%为现金,其余50%投资于股票 [1] - 今年4月底时旗下基金95%的仓位是现金,现金比例显著下降 [1] 市场估值观点 - 市场已经升得太高,难以找到便宜的资产 [1] - 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非常高,期望值也很高 [1] 现金回报优势 - 持有现金仍然可以获得4%-5%的回报 [1] 中国市场态度 - 暂时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以待中美谈判形势更加明朗 [1] 行业投资建议 - 可以有选择地投资人工智能、中国科技行业等领域 [1]
帮主郑重:李嘉诚40万“甩卖”400套房,是跑路还是抄作业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02 18:37
大湾区房产抛售 - 李嘉诚旗下公司在大湾区以大幅折扣抛售400套房源 最低单价40万一套 吸引香港客户抢购 [1] - 惠州泷珀花园项目当前售价8632元/㎡ 较2019年开盘价1.4万/㎡下降38% 但相比2016年拿地成本仍保持200%利润空间 [3] - 东莞海逸豪庭别墅单价从6.8万腰斩至1.8万 但土地成本因1999年拿地已被时间摊薄至接近零 [3] 资本运作策略 - 公司采用"时间炼金术"模式 通过长期囤地实现低成本开发 即便折价30%-50%销售仍能保持30%以上利润率 [3] - 2023年加速资产处置 包括北京御翠园等持有23年的项目7折抛售 2013-2023十年间累计出售内地资产超2000亿元 [6] - 资金流向东南亚基建和科技医疗领域 包括泰国物流 越南港口及投资Moderna等标的 [7] 目标客群定位 - 主攻香港中产客群 利用40万全款购房与香港首付的价差优势 通过"首付价换套房"营销策略促成交易 [4] - 瞄准港澳居民购房政策便利 资金到账速度较内地贷款快5倍 实现快速回款 [4] - 产品定位养老和通勤需求 尽管惠州去化周期已达40个月 仍通过"双城生活"概念吸引港人接盘 [4] 业务结构转型 - 地产收入从271亿港元锐减至17.6亿港元 业务重心明显转向非地产业务 [6] - 负债率上升至30% 英国投资出现亏损(伦敦写字楼亏损18%)倒逼现金流回笼 [6] - 保留深圳前海 广州珠江新城等核心资产(跌幅<5%) 边缘城市资产被列为不良资产加速出清 [6]
专家再预测中国楼市走势,或大概率是正确的,提前做好这2个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8-02 09:14
楼市现状 - 全国百城新房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跌23.7%,77%的城市房价回落至2017年前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暴跌38.2%,创1998年房改以来最大跌幅[5] - 北京西城区顶级学区房单价从18万元/平方米跌至12.3万元/平方米,上海内环豪宅降价820万元才成交[6] - 全国法拍房数量突破285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47%[6] 政策调控 - 对近三年出生婴儿提供每年3600元补贴,连续三年[7] - 三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部分城市允许购买第二套房产[7] - 保交楼专项借款增至8500亿元,郑州烂尾八年楼盘复工[7] - 首套房利率降至3.15%,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贷款100万元每月还款较三年前减少1400元[7] 市场行为变化 - 深圳新楼盘开盘销售率不足三成,销售人员面临巨大压力[5] - 郑州业主房产现价值仅为贷款额六成,月供1.2万元被迫断供[6] - 北京中介2023年680万元购入房产现跌至420万元,月供2万元[10] - 上海夫妇亏损85万元出售外环房产,每月支出减少1.3万元[10] 行业趋势 - 楼市告别黄金时代,房价暴涨暴跌情况将大幅减少[2] - 房产回归居住属性,投机炒作行为减少[2] - 购房者更注重房屋品质与服务[2] - 建议放弃房价快速反弹幻想,保持现金流为优先策略[10]
给家人最稳妥的未来:为什么“现金为王”才是硬道理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23
核心观点 - 存款是普通人最稳妥的财务保障方式,能够提供抗风险能力和生活底气 [1][3][6][8][9][12] - 投资、房产和保险存在流动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和条款限制等潜在陷阱 [3][4][5] - 在极端经济环境下,黄金和白银可作为补充性避险资产 [10][12] 资产流动性分析 - 投资和房产等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变现能力,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且难以变现 [3] - 举例说明:价值数百万的房产在市场下跌50%后可能无法变现,导致持有者背负巨额债务 [3] - 强调流动性是资产价值的核心,无法变现的资产"毫无意义" [3][4] 存款价值论证 - 50万存款可使失业者维持数月甚至数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而零存款者可能面临立即的生存危机 [8] - 即使考虑通胀因素,存款仍比无存款状态更具保障性(举例:50万存款在物价飞涨时可购买1000碗500元的面条) [8] - 存款不需要专业金融知识,是最简单直接的财务保障方式 [9] 避险资产补充 - 在经济动荡时期,黄金和白银作为历史验证的避险资产具有特殊价值 [10] - 贵金属相比房产和股票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保值性,是"最后防线" [10][12] - 建议有余力者可适当配置贵金属资产 [10] 财务策略建议 - 反对盲目追逐投资风口或高负债投资行为 [1][12] - 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性财务基础的重要性 [12] - 提出"现金为王"的核心原则,认为这是对家庭负责的体现 [6][12]
首批自由现金流 ETF 上市四月记:从投资新物种到资金 “吸铁石”,发生了什么?
Morningstar晨星· 2025-06-18 17:40
导语 - 自由现金流ETF自2025年2月27日首批产品挂牌交易后,短短四个月内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展现出惊人的资金吸引力 [1] 打破常规:自由现金流ETF的核心优势 - 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支付运营成本与资本开支后的净剩余,是衡量企业长期生命力的核心指标,自由现金流ETF通过"现金为王"的筛选机制重构A股优质资产评价体系 [2] - 与传统红利策略或低估值选股不同,自由现金流ETF聚焦扣除必要开支后仍能产生充沛现金的企业,规避高杠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排除金融、地产等高负债行业,筛选现金流与ROE双优的实体企业,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通过量化模型剔除流动性不足与经营风险高的公司 [2] - 自由现金流ETF持仓企业在经济周期中展现更强的抗风险韧性,具备低费率、T+0交易流动性与透明持仓特征 [3] - 美国市场首支自由现金流策略Abacus FCF Leaders ETF近五年年化夏普比率达0.86,显著优于多数宽基指数 [3]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自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达12%,跑赢沪深300(0.9%)及中证红利(4.6%),且在2019-2024年连续6年实现正收益 [3] - 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自2015年至今年化超额收益约11.3%,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均处于较低水平 [3] 现象级爆发:四个月规模激增的背后推手 - 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和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上市首日成交额超10亿元,规模从6.94亿元跃升至37亿元,日均资金流入近千万元 [6] - 市场上共有23支自由现金流类ETF产品,追踪5个指数,其中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最受欢迎,12支基金追踪该指数 [6] - 15支基金选择在4月扎堆发行,其余在5月和6月零星发行 [6] - 自由现金流指数4%的股息率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的背景下形成显著利差优势,吸引险资与养老金配置 [7] -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持有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 800万份,成为第五大持有人 [7] - 现金流充裕企业如美的集团、中国海油近三年平均分红率超50%,契合长期资金对确定性的需求 [7] 多维驱动:资金蜂拥而入的深层逻辑 - 华夏基金将旗下自由现金流ETF管理费降至0.15%,托管费低至0.05%,压缩投资成本至市场最低水平 [11] - 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分红和市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现金流充裕企业更受市场青睐 [14] - 监管层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自由现金流ETF"重质量、稳收益"的特性与政策导向契合 [14] - 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险资、养老金等机构资金转向自由现金流ETF [14] 展望未来 - 个人投资者有望成为自由现金流ETF新的增量资金来源,基金公司竞争将推动产品创新,细分领域如高股息行业、ESG可持续现金流ETF或应运而生 [15] - 经济深度调整可能考验企业现金流韧性,极端行情下的流动性问题可能放大短期净值波动 [15] - 规模快速膨胀需确保投资组合流动性,避免大额申赎影响产品运作效率 [15] - 自由现金流ETF能否持续领航取决于企业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性、基金策略执行的纪律性及市场生态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16]
攒了50万元,今明两年应该买房还是存钱?国家重磅会议说透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24
房地产政策与市场现状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政策工具箱包括降息 降首付 补贴等措施 [3] - 郑州首套房商贷利率降至3%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130万 多子女家庭可上浮20% 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300万 本科毕业生补贴2万 [3] - 金水区新房均价19736元/㎡ 连续三个月持平 次新房价格坚挺 而中牟 新郑等远郊房价跌至6000-8000元/㎡ 去化周期超30个月 部分项目降价15%仍无人问津 [4] 购房与存钱的经济性对比 - 金水区100万房产首付15万 贷款85万 月供3581元 比2023年高峰期少还1200多元 [4] - 国有大行三年期定存利率1.25% 50万存三年利息1.875万 但2025年5月CPI同比涨3.7% 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 三年损失约5.5万 [4] - 大额存单利率2.5% 50万存三年本息53.8万 扣除通胀后实际购买力仅50.3万 基本未增值 [5] 投资渠道与资产选择 - 股市 基金波动大 P2P暴雷 普通人难找到比房产更稳健的投资渠道 [6] - 核心区优质房产仍是抵御通胀的重要手段 如郑州金水区地铁沿线 国企开发的四代宅项目 得房率高 品质好 转手容易 [7] - 远郊房产及老破小流动性差 存在砸手里的风险 [8]
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防御性调仓背后的“护城河”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17
持仓调整策略 - 伯克希尔清仓花旗集团全部1463.95万股持仓,减持美国银行4866.01万股(减持比例超7%),削减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约4%股份 [2] - 金融股持仓占比仍达35%,但减持动作延续2024年趋势(当时已减持美国银行15%) [2] - 消费板块增持显著,星座集团持仓增幅达113.5%至1200.90万股,首次重仓酒精饮料行业 [2] - 能源股西方石油和泳池设备供应商Pool Corp获得增持,前者因页岩油资产和需求复苏逻辑被看好 [2] 核心持仓分析 - 苹果持仓保持稳定,仍持有3亿股市值666亿美元,占投资组合25% [3] - 苹果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持续分红能力符合"理想企业类型"标准 [3] - 可口可乐自1988年买入后从未减持,累计分红超70亿美元 [3] - 美国运通自1991年持有至今未减持,凭借高端客户群和全球支付网络抵御周期波动 [5] 现金管理策略 - 现金储备规模达3340亿美元,其中超3000亿美元投资于短期美债 [4] - 美债持仓占美国国库券市场近5%,超过美联储持仓规模 [4] - 现金储备策略既为应对宏观风险(如关税政策冲击),也为捕捉市场动荡中的机会 [4] 行业配置特征 - 投资组合行业分布:科技28%、金融35%、消费15%、能源11% [6] - 日本五大商社持仓未披露,但2024年已通过优先股锁定8%股息收益 [7] - 消费类资产在经济不确定性中显现配置价值,科技股需平衡估值与业务韧性 [7] 投资哲学演变 - 早期"烟蒂股"策略因德克斯特鞋业等失败案例被摒弃 [5] - 转向"护城河"策略,典型案例包括喜诗糖果(累计贡献超19亿美元税前利润) [5] - 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过早抛售导致错失股价翻倍机会,强化"聚焦能力圈"原则 [5]
新旧动能转换 普通投资者如何守护"钱袋子"?
中国经营报· 2025-05-17 17:36
宏观政策与市场影响 - 当前政策思路为"消费稳当下,创新赢未来",通过稳定股市、楼市及设立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稳定短期消费,同时通过科创债等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1] - 中国已连续4年处于逆周期调控,政策在短期托底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包括降准、科创债、稳楼市等措施[4] - 监管调整公募基金考核标准,引导行业注重长期业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 经济结构与挑战 - 中国经济呈现"生产强、消费弱、政策托底"特征,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超30%,但存在"以价换量"问题导致盈利水平不高[3] - 投资端面临"接棒难",制造业投资增速达9%,但房地产与基建投资进入存量时代,扩张空间有限[3] - 经济"冰火两重天":传统经济如房地产增长乏力,新兴行业如AI、芯片增长迅速但尚未对经济总盘子产生决定性影响[4] 居民储蓄与资产配置 - 2024年12月居民存款余额152.25万亿元(同比+10.42%),其中定期存款110.44万亿元(同比+12.17%),活期存款41.82万亿元(同比+6.09%)[4] - 资产配置应遵循"先保障、后投资"原则,建议组合覆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等资产以对冲风险[5] - 三类宏观配置方向:黄金/利率债等"穿越周期"资产、文化娱乐股票等"抚慰周期"资产、科创债/新兴产业股权等"跨越周期"资产[6]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等高端产品面临"以价换量"问题,工业领域整体盈利水平不高[3] -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军事、芯片行业增长迅速,但需与传统行业转型协同以实现经济持续向上[4] - 科创债与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是布局未来科技与产业升级机遇的重要方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