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
搜索文档
电网ETF(561380)涨超1.8%,电网设备行业呈现多重积极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4:08
西部证券指出,电力设备与电网设备行业呈现多重积极信号。多省密集进入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阶 段,江西、河南等地引入创新机制如负电价和超额收益返还,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从局部试点迈向系统化 运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新能源消纳。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 电量同比大增49.6%,反映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强劲拉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电网ETF(561380)跟踪的是恒生A股电网设备指数(HSCAUPG),该指数从中国内地市场中选取涉 及电力传输、配电系统及相关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电网设备相关上市公司 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侧重于电网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行业,体现了这些细分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趋 势。成分股需符合特定收入来源比例要求。 ...
持续向绿向新 河南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河南日报· 2025-10-22 10:51
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 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这五年,全省上下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 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 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清洁能源提速发展 一方面,河南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低 碳的能源消费体系,能源结构持续向绿向新。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超过87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5%,是'十三五'末的 2.6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90%以上的新增电力装机。"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勇 刚介绍,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88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突破1400亿千瓦时,绿电占比接近40%。 油气管网设施加速建设,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省 ...
新闻发布厅丨持续向绿向新 河南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河南日报· 2025-10-22 07:33
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 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这五年,全省上下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 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 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清洁能源提速发展 一方面,河南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低 碳的能源消费体系,能源结构持续向绿向新。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超过87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5%,是'十三五'末的 2.6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90%以上的新增电力装机。"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勇 刚介绍,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88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突破1400亿千瓦时,绿电占比接近40%。 能源开发利用结构更加优化。全省一次能 ...
甘肃储能项目对比实测:主动均衡是提升收益的关键!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17 14:03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政策导向转变,136号文取消储能强配,394号文明确电力现货市场全域覆盖,行业准则转向“靠真收益存活” [2] - 主动均衡技术被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适配方案 [2] 储能系统性能风险特征 - 当电池组实际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70%-75%时,系统续航能力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导致收益缩水 [6] - 充放电效率下降至85%以下会加剧能量浪费,难以扭转整体能量转换效率下滑趋势 [6] - 循环寿命剩余不足500次,或服役寿命达设计寿命80%以上时,系统故障风险显著上升,运维成本增加 [6] - 电芯一致性差异超过5%会加剧局部电芯过充过放,加速整组衰减,可能导致数百万元设备成本增加 [6] 主动均衡技术解决方案 - 主动均衡技术核心是通过实时监测电芯状态,以能量转移方式实现“精准能量调控” [5] - 该技术可实时修正电芯一致性差异,有效抑制局部过充过放现象 [7] - 针对容量衰减,可减少活性材料损耗,减缓系统容量衰减速率 [7] - 应对充放电效率下降,能让电芯同步充放,减少能量浪费,稳定整体效率 [7] - 通过优化充放电工况,减少电芯损伤,延长循环寿命,应对寿命不足问题 [7] 项目案例测试数据 - 测试项目为甘肃民乐40MW/80MWh储能项目,电芯规格为280Ah LFP,于2022年12月投运 [8] - 开启主动均衡的电池舱(19-1舱)经过11个月运行,簇平均充电容量从233.1Ah下降至231.0Ah,下降率约0.90% [15] - 关闭主动均衡的电池舱(15-2舱)经过11个月运行,簇平均充电容量从223.7Ah下降至208.6Ah,下降率约6.74% [15] - 开启主动均衡的电池舱堆充电电量从2611.977kWh下降至2585.601kWh,下降率约1.00% [19] - 关闭主动均衡的电池舱堆充电电量从2494.008kWh下降至2338.620kWh,下降155.388kWh,下降率约6.23% [19] 电芯一致性表现 - 开启主动均衡的电池舱放电末端堆极差由121mV缩小至92mV,缩小29mV,电池一致性保持良好 [20][22] - 关闭主动均衡的电池舱放电末端堆极差由56mV扩大至228mV,扩大172mV,电池一致性差异逐渐产生 [20][24] - 在一个满充满放循环下,开启主动均衡的舱比未开启的舱可多充放容量约13Ah,多充放容量约6% [25] 技术价值与行业展望 - 主动均衡技术能延缓设备更换周期、增加运营收益、节省成本投入,为项目收益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5] -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全域覆盖推进,储能项目对“稳定性能”与“长期收益”的诉求将愈发迫切 [26] - 该技术在电芯一致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上的优势,将助力项目突破“寿命衰减”与“收益缩水”的双重挑战 [26]
华能云南分公司连续7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中国能源网· 2025-10-16 10:49
巩慧韬/摄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深耕电力现货市场主动出击。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以来,公司通过"争政策、精交易、优管理",每日开展现货专班 会商,持续做好策略协同与精准报价,实现中长期与现货市场高效衔接,推动水电补偿、火电限高豁免等机制纳入市场规则,促成云贵水 火置换、云电送华东等多笔增量交易。在现货连续结算试运行中,公司水、火、风、光全面参与市场,依托智慧能源平台高效完成交易复 盘分析,滚动优化现货申报策略库,为公司全力应对现货市场挑战奠定基础。 截至2025年10月14日15时18分,华能云南分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近66亿千瓦时,连续七年突破千亿大关, 再度刷新电量破千亿最快纪录,较去年提前17天,充分彰显公司在复杂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综合实力和保供担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公司深入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华能集团工作部署,在云南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能监办、云南电网等 的支持帮助下,坚决扛牢电力保供政治责任,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强化"大协同、大营销"体系运行,构建"政策—调度—交易—运行"一 体化响应机制,积极应对复杂困难形势,协调解决发电保供难题,实现发电量逆势 ...
储能景气度跟踪之专家电话会
2025-10-09 22:4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及全球新型储能行业,特别是电芯、系统集成、独立储能电站和电力市场[1] * 公司层面未具体提及单一实体,但涉及“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业主、头部系统集成商及主流电芯品牌供应商[6][7] 核心政策动态与影响 * 2025年国内储能政策主要围绕容量补偿、电力现货市场和绿电直连项目展开[2] * 容量补偿政策已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多省落地,内蒙古已支付超4亿元容量补偿费用,推动下半年近40吉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上线[2] * 电力现货市场在陕西、辽宁、青海等新兴省份试运行,逐步成为独立储能重要套利手段,替代传统调峰服务[2] * 绿电直连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如山东、江苏、甘肃酒泉)是未来集中式新能源发展模式,但对2025年储能并网影响较小[2] * 内蒙古现行0.35元/千瓦时的高额容量补偿标准执行期十年,但明年新并网项目难以维持此价格,分摊方式可能从发电侧转向用户侧以减小阻力[4][27] * 容量补偿政策具有持续性,尤其对全钒液流、压缩空气等非锂电储能形式[5] 市场供需与价格走势 * 储能招标方式自2022年底转向集采和框采,供应商入围门槛提高,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入围企业不超过7家[6] * 电芯价格上涨,主流品牌报价从年初0.25元/瓦时涨至0.27-0.28元/瓦时,紧张货期需再上浮2分钱[7][8] * 受货期溢价影响的国内储能电池量超过20吉瓦时,占新增装机量一半左右,1-9月国内新增装机约85吉瓦时,后续三个月还有50多吉瓦时在建项目[11] * 314安时电芯供不应求,排产已至明年1月,280安时规格因价格优势供应相对充足[13] * 500安时以上规格扩产存在技术路线和良品率风险,设备改造至调试需半年(卷绕路线)或近一年(碟片路线)[14]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量约140吉瓦时,2026年或超180吉瓦时,年复合增长率30%-40%[17] * 海外市场增长迅速,欧洲是增速最快市场,意大利拍卖未来13年10吉瓦时储能容量,计划2030年达50吉瓦时[15][20] * 美国市场仍具潜力,尽管本地供应链明年建成,但中国供应商在价格和性能上仍具竞争力[19] 收益模式与收益率分析 * 独立储能收入主要来自容量补偿和现货市场套利,比例因省而异,如内蒙古容量补偿占比超50%,甘肃、河北容量电价收入约100元/千瓦/年,占比30%-40%[3][16] * 国内成熟市场收益率:山东约6.5%,内蒙古近期年化收益率接近20%,但基于每年300次套利、价差0.3-0.35元/千瓦时及0.35元/千瓦时补偿等强假设,实际操作已逐步回归一天一充一放,年化收益率约12%[24][25] * 欧洲市场容量收入占比高,英国约40%,意大利70%收入来自容量市场,现货套利实际收益仅为套利总额10%[20] * 国内未来收益模式将结合容量收入和现货套利,各省套利价差差异大(如山西上半年超0.4元/千瓦时,广东、浙江仅0.1元/千瓦时)[21] 行业竞争与风险因素 * 新型储能在日内调节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上优于火电,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变关键[18] * 国内存在独立储能项目抢资源问题(如内蒙古、广东),推高隐性成本,拉低实际收益率[26] * 内蒙古储能补贴规模若持续扩大(当前月补贴约1亿元,总装机2.7亿千瓦),发电侧分摊压力增大(如大唐集团每度电少收5厘钱),未来可能转向用户侧分摊以控制阻力[27][28] * 火电定位调整(利用小时数降至4000-4500小时以内)为新型储能创造巨大空间,国家储能三年行动方案目标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1.8亿千瓦,市场空间广阔[15][16]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山西实践
新华社· 2025-09-26 15:17
煤炭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 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炭供给质量,已建成298座智能化煤矿和55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 [2]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在山西启动建设,进一步推动煤矿智能化升级 [2] - 推动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例如通过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清澈透亮的油品 [2]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科技创新 - 能源革命旨在革新发展路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煤炭由高碳低端向低碳高端转变 [3] -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攻克循环流化床煤电机组快速调峰难题和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 [3] - 山西已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省重点实验室17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155家 [3] 新能源发电装机与发电量增长 - 近5年来山西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4309万千瓦,相当于每月新增一套三峡电站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 [5] - 新能源发电占比从2020年的约1/7(每发7度电中约有1度)提升至当前的1/4(每发4度电就有1度是绿色电力) [5] - 目前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54.4% [5] 新能源产业链与绿电园区发展 - 围绕光伏组件、风电装备形成较完整制造产业链,去年两条产业链营收均超过220亿元 [5] - 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每年产品可实现200多亿度绿电输出 [5] - 山西绿电园区试点已由3个扩围至13个,通过绿电直供为企业提供优惠电价和国际认可的绿电 [6]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系统韧性提升 - 山西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电力生产组织由计划向市场、由管理向服务、由传统型向平台型的三个转变 [8] - 虚拟电厂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增减用电负荷,已建成9座,聚合各类资源182户,累计结算电量13.4亿度,用户获得红利270多万元 [8] - 超过一半的燃煤火电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更新至第15版,新能源电力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 [9][10]
新华全媒头条 | 端牢能源饭碗 加快绿色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山西实践
新华社· 2025-09-25 22:39
文章核心观点 -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正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革新和多元化利用,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快速发展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 [1][2][3] 煤炭产业的智能化与价值提升 - 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炭供给质量,截至8月底已建成298座智能化煤矿和55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 [2] - 能源资源领域煤炭方向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在山西启动建设,推动煤矿智能化升级 [2] - 推动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例如通过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油品、尼龙纤维、钠离子电池材料等,实现价值大幅提升 [2][3] -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攻克循环流化床煤电机组快速调峰难题和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助力煤炭清洁低碳利用 [3] -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省重点实验室17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能源领域创新平台加速布局 [3]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与产业优势 - 近5年来山西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4309万千瓦,相当于每月新增一套三峡电站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 [5]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从2020年每发7度电中约有1度是新能源电力,提升至当前每发4度电就有1度是绿色电力 [5] - 目前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54.4%,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绿电外送交易量为全国第一 [5] - 形成较完整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去年两条产业链营收均超过220亿元 [5] - 中来光能公司作为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其每年生产的产品可实现200多亿度绿电输出 [5] 绿电园区建设与用电革命 - 山西打造以绿电为主的低碳、零碳园区,通过绿电直连等模式推动绿电与传统产业融合,带动深度脱碳 [6] - 绿电园区试点已由3个扩围至13个,为企业提供优惠电价和国际认可的绿电,增强产品竞争力 [6] 新型电力系统与市场机制 - 山西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电力生产组织由计划向市场、由管理向服务、由传统型向平台型的"三个转变" [8] - 虚拟电厂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调整用电负荷,已建成9座,聚合各类资源182户,累计结算电量13.4亿度,用户共获得红利270多万元 [8] - 电力现货市场每15分钟形成一个电价,激励传统煤电企业进行灵活性改造,已有超过一半的燃煤火电机组完成改造 [8][9][10] - 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其规则已更新至第15版,通过市场主体讨论形成高效透明市场 [10] - 在市场调控下,山西新能源电力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10]
申银万国期货早间策略-20250923
申银万国期货· 2025-09-23 09:43
| 申万期货品种策略日报——股指 | 2025/9/23 星期二 | | | | --- | --- | --- | --- | |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 贾婷婷(从业资格号:F3056905;交易咨询号:Z0016232 )jiatt@sywgqh.com.cn;15921620356 | | | | |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 柴玉荣 (从业资格号:F03111639;交易咨询号:Z0018586)chaiyr@sywgqh.com.cn;18802979529 | | | | | 一、股指期货市场 | | | | | IF当月 | IF下月 IF下季 | IF隔季 | | | 前两日收盘价 | 4510.00 4487.00 4464.40 | 4440.40 | | | 前日收盘价 | 4506.40 4493.40 4484.00 | 4459.00 | | | 沪深300 | 涨跌 -3.38 -1.60 13.60 | 12.40 | | | 涨跌幅 | -0.07 -0.04 0.30 | 0.28 | | | 成交量 | 33705.00 2045.00 65934.00 | 8437.00 |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回调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9-22 13:34
指数及ETF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2日13:14,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下跌0.56% [3] - 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当升科技领涨3.23%,桂冠电力上涨1.77%,电投能源上涨1.62%;云南铜业领跌2.63%,许继电气下跌2.51%,云铝股份下跌2.39%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下跌0.79%,最新报价1.14元 [3]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央企现代能源ETF近1月累计上涨0.97%,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1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盘中换手率为2.84%,成交122.48万元 [3] - 截至9月19日,央企现代能源ETF近1年日均成交额为631.20万元 [3] 指数构成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4]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等,合计权重为48.28% [5] 电力市场发展 -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截至今年8月,已有7个省级现货市场正式转入运行,6个省级及南方区域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同步正式运行 [4] - 今年前8个月,省间现货市场新能源成交电量达77.5亿千瓦时,占总成交电量的36.5% [3]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火电下调能力提升9个百分点,为风电、光伏腾出更多消纳空间 [3] - 行业观点认为需构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多层次体系,以协同推进价差扩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