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经济
搜索文档
功能寝具行业迎发展转型关键期
消费日报网· 2025-09-23 10:43
睡眠健康问题现状 - 近半数(48.5%)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 且睡眠困扰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攀升 [1] - 超五成"00后"和将近半数"90后"入睡时间晚于晚上12点 [1] - 为缓解睡眠问题 褪黑素、睡眠眼罩、功能寝具等助眠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1]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 - 2024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349.3亿元 [1] - 2023年"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达4995.8亿元 预计以每年8.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 [2] 政策支持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健康消费品向"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1] 功能寝具行业创新 - 慕思股份推出搭载多维度传感器的智能床垫实现无感化睡眠监测 [2] - 顾家家居为青少年设计分区承托护脊床垫 [2] - 爱思康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将航天面料应用于功能寝具 [2] 消费市场表现 - 分体床垫、抗菌床垫、智能床垫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99%、139%、82% [3] - 老年人电动护理床垫、青少年护脊床垫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180%、118% [3] B端市场需求 - 高端酒店使用智能床垫后宾客满意度提升35% 睡眠投诉下降90% [3] - 平均入住时长延长1.2晚 衍生消费收益增长22% [3] - 养老机构通过智能床垫监测老人血压异常 功能寝具成为重要配套设施 [3] 行业现存问题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功能集中覆盖睡眠监测及角度调节 [4] - 中小企业研发资金不足 通过模仿降低成本 [5] - 部分企业使用劣质原材料导致甲醛超标、功能参数造假 [5] - 商家夸大宣传 使用"治疗疾病""包治百病"等违法广告话术 [5] - 售后体系缺失 消费者面临退换货难、维修无门困境 [5] 行业发展建议 - 行业协会需制定完善行业标准 明确术语定义、技术参数、检测方法 [6] - 企业应规范宣传行为 遵循真实准确客观原则 杜绝使用医疗术语 [6] - 建立便捷高效的售后维权通道 明确退换货政策与维修流程 [6] - 推行先行赔付制度 优先保障消费者权益 [6]
家纺行业的深度修复版图:三大赛道爆发点,
36氪· 2025-09-15 11:07
需求侧消费人群画像 - 悦己享乐型人群愿意为精致生活和高品质产品买单 注重睡前仪式和高颜值寝具 [1] - 养宠共眠型人群优先选择抑菌卫生 防水防污易清洗 耐撕咬三重特性的家纺产品 [3] - 高压代偿型群体偏好即时助眠科技产品 愿为枕头和套件支付溢价 关注智能化 肩颈改善 减压等功能 [5] - 家庭责任型群体需要便捷易收纳可拆洗产品 注重抗皱耐用环保材质及透气抗菌静音功能 [7] - 健康焦虑型人群倾向通过智能化功能和科技面料改善睡眠健康问题 [9] 行业消费趋势 - 消费者需要品质化智能化产品 量身定制睡眠方案及"产品+服务"全链条睡眠服务 [11] - 全球睡眠市场年复合增速6.11% 中国睡眠市场销售市场逆势增长6.52% [1] 供给侧技术升级 - 材料革命方面采用3D抗菌纤维 物理焊接技术 护肤材料等创新技术 [12] - 智能赋能方面AI智能床垫成为新品类 68%消费者希望通过AI床垫进行深度放松按摩 [13] - 设计哲学从单极性能转向体验六边形标准 包括透气性 支撑度等多维指标 [16] 关键发展赛道 - 智能化赛道以睡眠数据构建健康管理生态 企业从设备商转向睡眠健康运营商 [18] - 护肤家纺赛道将美肤成分织入纤维 未来竞争焦点在护肤成分的真实透皮率突破 [18] - 场景解决方案赛道需适配碎片化睡眠场景 要求材料科学与微型化技术协同跃进 [18][19] 行业转型方向 - 家纺行业进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链重塑 构建基于数据服务的持续价值交付能力 [20] - 行业实现从"设备制造商"到"睡眠健康伙伴"的转变 [20]
家具行业半年考:龙头盈利“率先反转” 智能家居成增长引擎
新华财经· 2025-09-11 12:27
行业整体表现 - 家居行业在促消费政策与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双重利好下呈现率先反转势头 头部企业盈利韧性凸显 [1] - 行业内部表现分化 部分深耕高端智能化赛道的企业毛利率提升明显 [3] 企业财务数据 - 顾家家居上半年实现营收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利润增速超越营收增速 [2] - 喜临门实现营收40.21亿元同比微增1.59%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04% 扣非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16.45% [2][4][5] - 梦百合营收43.16亿元同比增长9.35% 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82% 净利率约2.7% [2] - 慕思股份营收24.78亿元同比下降5.76% 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4.14% [2] - 喜临门上半年毛利率达36.28% 同比提升1.51个百分点 [3] 细分领域发展 - 智能家居和睡眠经济增长强劲 成为行业复苏重要力量 [6] - 智能化功能逐渐成为中高端产品标配 提升附加值并拉动换新需求 [6] - 2025年618期间京东智能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 [7] - 喜临门蝉联三大平台床垫类目销售额第一 跻身天猫卧室家具行业全周期品牌前三 [7] 企业战略布局 - 喜临门"aise宝褓"系列进驻全国高线城市超200家终端门店 2025年上半年推出新系列完善AI床垫矩阵 [6] - 顾家家居侧重"全屋智能生态"协同 新智能电动沙发支持语音控制并可接入家居物联网平台 [6][7] - 梦百合布局海外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 [8] - 喜临门打造首个5G工业互联网平台 规划投资7.6亿元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园二期 [8]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喜临门 慕思等企业贯穿全链条数字化 [8] - 家居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反映市场对短期压力的谨慎 [8] - 睡眠经济 智能家居等领域及相关企业业绩可能持续优于行业 [8] - 行业分化将加剧 具有品牌 创新 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实现超行业平均增长 [8]
营收稳健、盈利领跑,喜临门等龙头企业展现“率先反转”势头
搜狐网· 2025-09-11 11:10
行业整体趋势 - 大消费板块在促消费政策和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双重利好下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窗口 [1] - 家居行业呈现消费板块中率先反转的势头 [1] - 智能家居和睡眠经济等细分赛道增长势头强劲 成为推动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 [6] -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但提前反转态势正在更多细分领域和企业中得到验证 [11] 头部企业财务表现 - 顾家家居上半年营收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利润增速超越营收增速 [2] - 喜临门营收40.21亿元同比微增1.59% 但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04% 扣非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16.45% [2][4][5] - 梦百合营收43.16亿元同比增长9.35% 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82% [2] - 慕思股份营收24.78亿元同比下降5.76% 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4.14% [2] 盈利能力分析 - 喜临门毛利率达36.28% 同比提升1.51个百分点 在营收仅微增情况下实现利润双位数增长 [3] - 梦百合净利率约2.7% 绝对盈利水平仍具提升空间 [2] - 盈利能力呈现行业分化 深耕高端智能化赛道的企业毛利率提升明显 [3] 智能家居发展 - 智能睡眠监测、健康数据分析、自动调节支撑等功能成为中高端产品标配 [6] - 喜临门智慧睡眠生态品牌已进驻全国高线城市超过200家终端门店 全面覆盖主流电商渠道 [7] - 顾家家居侧重全屋智能生态协同构建 产品线整合智能调节和健康监测功能 [7] - 京东618期间智能床垫、沙发等智能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 [8] 渠道变革与市场表现 - 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成为主流 [8] - 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型营销方式有效提升转化率 [8] - 喜临门蝉联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床垫类目销售额第一 [8] 行业挑战与企业策略 - 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房地产市场调整、消费信心不足等制约因素 [9]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9] - 梦百合通过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9] - 喜临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以技术创新迭代智能睡眠产品 [9] - 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贯穿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 [9] - 喜临门打造家具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平台 规划投入7.6亿元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园二期 [10] 未来发展展望 - 睡眠经济、智能家居等高增长领域及相关企业有望成为资本市场潜力股 [11][12] - 行业分化预计将进一步加剧 具备品牌优势、产品创新能力和渠道控制力的企业有望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12] - 家居行业正处于复苏+转型的关键阶段 结构性机会已显现 [12]
水星家纺20260906
2025-09-08 00:19
**水星家纺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9亿元 同比增长6.4% 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降3.4%[2][6] * 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43.9% 但销售费用率增加3.8个百分点导致净利润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7.3%[2][6] * 线上收入同比增长16% 二季度增速达23% 线下收入则下降5%[2][6] * 2018-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9.5% 电商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7.3%[2][7] **二 核心竞争优势与市场策略** * 核心优势为大单品战略和强势线上渠道 2018-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7.5% 高于主要同行[3] * 品牌定位中高端 以高性价比著称 在三四线城市具有优势 同时积极拓展一二线城市直营店以提升品牌调性[2][8] * 线上渠道表现优异 同类产品价格略低于竞争对手但销量显著领先 例如大豆纤维被销量20万件远超同行[18] * 通过拓展京东 唯品会等TOB模式电商平台提高市场覆盖面[8] **三 产品与行业发展** * 家纺行业总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 其中床上用品约1500亿元 未来五年预计复合增长率为2.6%[14] * 被芯产品遵循从棉花被到羽绒被的升级路线 线上购买比例逐渐增加[16] * 公司推出深睡枕 人体工学枕 雪糕被等大单品 2025年上半年人体工学枕销售27万个 GMV5000万元 雪糕被销售31万条 GMV7000万元[5] * 产品结构升级推动毛利率从2021年的38%提升至2024年的48%[7] **四 股东回报与估值** * 分红比率稳步提升至60%以上 2022-2024年股息率分别为5.3% 6.3%和5.5%[12] * 估值水平在10-12倍之间波动 目前市盈率约为11.5倍[2][13] * 2024年因大单品策略打开新市场空间 估值曾从11倍抬升至14倍 股价上涨超30%[13] **五 风险与挑战** * 销售费用率上升对归母净利润产生拖累 净利润中枢从2019年的9%-10%下降至近年来的8%-9%[11] * 受电商 白牌 低价平台冲击以及经济 房地产行业增长中枢下移等因素影响[13] **六 同业对比与行业趋势** * 亚朵深睡枕2024年GMV达13亿元 同比增长240% 其成功源于面料升级 结构创新和酒店渠道体验[5][22] * 消费者在购买中高端家纺产品时更倾向选择头部品牌[19] * 家纺行业具有科技属性和产品结构升级故事 头部公司通过科技大单品带动增长[24]
“失眠”,催生了一个5000亿市场
投中网· 2025-09-04 13:25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睡眠经济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元关口[5][19] - 睡眠健康产业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近5000亿元[19] - 行业现存2万家相关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30%,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企业占比超50%[23] 消费群体特征与需求 - 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达48.5%,近半数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6] - 0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占比达45.7%[9] - 90后和00后消费群体贡献助眠药市场70%的份额[7] - 超过60%的年轻人认为深睡时长是衡量睡眠质量的关键指标[26] 产品与服务细分领域 - 家居类助眠产品包括褪黑素软糖、智能睡眠仪、深睡记忆枕等,价格区间从几元至万元不等[16][22] - 亚朵集团通过记忆枕、控温被等产品实现零售业务GMV 25.92亿元,同比增长127.7%[22] - 助眠服务领域涌现"哄睡师"等新兴职业,电商平台单店销量超2万单,服务费为几十至几百元[22] - AI技术应用包括智能睡眠监测手环、助眠机器人和智能遮光窗帘等[23] 行业发展趋势 - 产业从单一产品扩展至"产品+服务+科技"的完整产业链[21] - 个性化产品开发针对职场人、学生和老年人等不同群体[26] - 场景化创新涵盖通勤助眠耳机、桌面助眠仪和添加γ-氨基丁酸的助眠零食[27] - 专业化方向包括与医学专家合作研发精准剂量褪黑素产品及多导睡眠监测系统[26]
90后、00后吞下七成助眠药?
虎嗅APP· 2025-09-03 22:01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睡眠经济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元关口[4] - 睡眠健康产业从2016年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近5000亿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16] - 现存睡眠经济相关企业达2万家 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30% 注册资本超千万企业占比超50%[19] 核心消费群体特征 - 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达48.5% 近半数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5] - 0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 占比达45.7%[8] - 90后和00后消费群体消耗70%助眠药产品[5] 睡眠问题成因分析 - 职场压力(KPI考核、汇报材料、领导压力)及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导致失眠[11] - 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打乱生物钟 主动熬夜演变为生理性失眠[11] - 智能手机与短视频普及导致"主动熬夜" 夜间时段被视为个人专属时间[12] - 长期久坐与缺乏运动导致亚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大幅下降[13] 产品细分领域发展 - 家居类产品:智能床垫、深睡记忆枕、控温被等 亚朵集团零售业务GMV达25.92亿元(同比增长127.7%)[17] - 保健类产品:褪黑素软糖为主力品类 价格区间覆盖几元至万元级[14] - 环境类产品:助眠眼罩(名创优品推出15款IP联名款)、耳塞、香薰等[17] - 科技类产品:智能睡眠监测手环、AI助眠机器人、智能遮光窗帘等[19] 服务模式创新 - 线上"哄睡师"服务通过电商平台提供 收费50-500元 部分店铺销量超2万单[17] - 线下睡眠诊所与失眠康复中心提供专业治疗 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18][20] - 服务形式包括心理疏导、正念冥想及实时聊天缓解焦虑[17] 行业发展趋势 - 需求从"睡眠时长"转向"睡眠质量" 超60%年轻人以深睡时长为关键指标[20] - 产品向个性化发展:针对职场人的解压香薰、学生党便携耳塞、老年人智能床垫[20] - 场景化延伸:通勤助眠耳机、办公桌面助眠仪、折叠助眠枕及γ-氨基丁酸零食[21] - 技术融合: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大数据优化算法 精准控制褪黑素剂量[20]
卖枕头强过卖房间?亚朵客房收入下滑核心业务拉警报
新京报· 2025-08-28 20:5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4.69亿元 同比增长37.4% [1] - 调整后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30.2% [1] - 经调整EBITDA 6.1亿元 同比增长37.7% [1] - 预计2025年全年总净收入较2024年增长30% [1] - 管理加盟酒店收入12.99亿元 同比增长26.5% 占总营收52.6% [2] - 自营酒店收入1.5亿元 同比下降17% [2] - 零售业务收入9.65亿元 同比增长79.8% 占总营收39% [6] 业务结构 - 酒店总数达1824家 其中加盟酒店1800家 占比98.7% [1][4] - 自营酒店数量从30家减少至24家 [2] - 零售业务GMV达11.44亿元 同比增长84.6% [6] - 2024年全年售出380万只枕头和77万条凉被 [6] 运营指标 - RevPAR从359元下降至343元 [4] - ADR从441元下降至433元 [4] - 平均入住率从78.4%下滑至76.4% [4] - 酒店运营成本达8.93亿元 较去年同期7.76亿元显著增长 [4] - 酒店运营成本占收入比例从64.3%下降至61.7% [4] 零售业务发展 - 销售及营销费用一季度增长61.7%至2.83亿元 占净营收14.8% [6] - 二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进一步攀升至3.93亿元 同比上涨74.7% 占净营收15.9% [6] - 一季度零售成本3.37亿元 同比增长63.59% [7] - 二季度零售成本4.51亿元 同比增长70% [7] 战略挑战 - 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带来品控风险 近期发生"医院枕套"事件 [5] - 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之间尚未找到平衡点 [4] - 需要平衡零售业务增长与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7] - 公司正考虑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 预计集资额达数亿美元 [1]
华住韧性增长下核心业务承压,Q2以多元化探索寻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8-18 19:34
财报表现分析 - 一季度酒店营业额225亿元 同比增长14.3% 总收入53.95亿元 同比增长2.2% 归母净利润8.94亿元 同比增长35.7% [1] - 租赁及自有酒店收入约28亿元 同比环比双降 管理和特许经营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21% 占比超46% 其他收入1.16亿元 同比增长8.4% [4] - 中国分部收入45亿元 同比增长5.5% 国际业务收入9.18亿元 同比下滑11.3% Legacy-DH经调整EBITDA亏损7700万元 [7] - 中国区RevPAR为208元 同比降3.9% ADR为272元 同比降2.6% 入住率76.2% 同比略降 [7] 业务发展态势 - 在营酒店总数11,685家 中国区11,564家 季度净增539家 以加盟店为主扩张 [8] - 拥有33个酒店品牌 覆盖超1100座城市 三线及以下城市待开业酒店占比54% [8] - 在营中高档酒店933家 同比增长36% 待开业高档酒店523家 同比增长22% [8] - 全季4.0以上产品占比78% 桔子2.0以上占比70% [8] - 会员规模达2.8亿 中央预定系统间夜量占比65.1% [9] 创新业务布局 - 推出GOP管理数字化产品 集成七大成本模块 赋能加盟商降本增效 [10] - 发布"华住会M3记忆枕"切入睡眠零售赛道 供应链平台2024年交易额284亿元 [11] 行业环境与表现 - 清明节接待317万人次 达去年同期1.2倍 五一接待630万人次 同比增长30% 外宾4.3万人次 达去年同期1.75倍 [12] - 1-6月中旬接待外国游客152万人次 同比增长72% [12] - 行业供给过剩 2024年底中国酒店门店数34.87万家 客房数1764万间 创历史新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