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销售

搜索文档
千味央厨(001215):冷冻调理类与线上销售实现高增
中原证券· 2025-05-19 17: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谨慎增持”评级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18.68亿元同比降1.71%,归母扣非净利润0.83亿元同比降32.57%;2025年一季度营收4.7亿元同比增1.5%,归母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降37.71% [8] - 2024年下半年销售负增长,经销模式和长江以北市场销售额减少是拖累;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转正;直营大客户基本盘稳固,经销中小餐饮等市场下滑;2024年末大客户数量173家较上年增8.81% [8]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3.38%微降,直营毛利率20.02%同比降0.99%,经销毛利率25.97%同比升0.91%;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降1.03个百分点至24.42% [8] - 2024年冷冻调料菜肴销售额1.42亿元同比增273.39%,毛利率14.87%同比升1.78%;线上销售额0.42亿元同比增96.14%,毛利率39.04%同比升7.07% [8][9] - 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增26.74%达1953家,销售费率升高;预测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为1.03元、1.13元、1.22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6.03倍、23.85倍、22.00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年5月16日收盘价26.93元,一年内最高/最低39.73/21.42元,沪深300指数3889.09,市净率1.45倍,流通市值26.07亿元 [1]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8.57元,每股经营现金流 - 0.07元,毛利率24.42%,净资产收益率_摊薄1.16%,资产负债率19.75%,总股本/流通股9716.04/9679.15万股,B股/H股0.00/0.00万股 [1]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18.68亿元同比降1.71%,归母扣非净利润0.83亿元同比降32.57%,基本每股收益0.87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7亿元同比增1.5%,归母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降37.71% [8] - 2024年三、四季度营收分别同比降1.17%和11.93%,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转正 [8] - 2024年直营销售额8.09亿元同比增4.34%,经销销售额10.51亿元同比降6.04% [8] - 2024年长江以北市场销售额5.21亿元同比减9.41%,销售权重由30.25%降至27.88% [8] 毛利率情况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3.38%较2023年微降0.03%,直营毛利率20.02%同比降0.99%,经销毛利率25.97%同比升0.91% [8]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降1.03个百分点至24.42% [8] 增长品类情况 - 2024年冷冻调料菜肴销售额1.42亿元同比增273.39%,毛利率14.87%同比升1.78%,销售占比达7.6% [8][9] - 2024年线上销售额0.42亿元同比增96.14%,毛利率39.04%同比升7.07% [9] 经销商与销售费率情况 - 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增26.74%达1953家 [11] - 2024年销售费率同比增0.72个百分点至5.4%;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率同比升2.12个百分点至8.01% [11] 财务预测情况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901|1868|2051|2185|2301| |增长比率(%)|27.69|-1.71|9.80|6.50|5.30| |净利润(百万元)|134|84|101|110|119| |增长比率(%)|31.43|-37.67|20.11|9.15|8.38| |每股收益(元)|1.38|0.86|1.03|1.13|1.22| |市盈率(倍)|19.49|31.26|26.03|23.85|22.00|[11]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09 18:13
价格传导机制现状 - 当前价格传导机制存在三大堵点:经济数字化降本效应显著但创新要素成本未体现 社会服务业及公用事业价格未完全市场化 线上销售低价竞争导致价格内卷[6] - 数字化缩短商品周期 降低制造业人力成本13个百分点 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18%降至14 1% 审计费用降幅超50%[7] - 线上销售占比从不足10%升至27% 绝对低价策略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3] 数字化对价格的影响 - 头部企业数字化降本明显 通过降价提高市占率 倒逼行业整体降价[8] - 生产端数字化滞后于销售端 原材料成本刚性难以传导至终端价格[9] - 技术数字等创新要素未纳入成本核算 作为隐性成本存在[10] 社会服务业价格问题 - 教育医疗在CPI权重达25% 需求快速增长但供给不足[11] - 社会服务定价普遍偏低 主要由事业单位提供 市场化主体不足[12] - 建议区分非义务类教育高端医疗等服务 放开准入和定价权限[19] 线上销售乱象治理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 渠道复杂化增加监管难度[14] - 建议建立低价倾销审查标准 规范主播支配行为认定[21] - 推行沙盒监管 对定价异常商家智能预警[26] 改革建议 - 推动数据资产入表 完善创新要素会计准则和估值制度[18] - 公用事业调价需建立成本监审制度 完善听证机制[20] - 修订价格法 新增新业态价格违法行为规范[24]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价格传导机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价格作为市场运行核心信号,其传导效率直接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配置效率,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失灵现象[1][2] - 我国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2023年3月起CPI持续在1%低位徘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造成压力[2] - 传统货币供给、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对当前低物价解释力不足,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新影响因素[3] 价格循环三大堵点 数字经济要素定价失衡 - 数字化转型使制造业营业总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4年14.1%[6] - 审计行业费用降幅超50%,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30%,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成本未在财务核算中显化[6][8] - 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价挤压中小企业利润,销售端数字化快于生产端导致成本传导受阻[7] 社会服务业价格机制滞后 - 社会服务在CPI权重达25%,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普惠属性定价偏低,市场化供给不足[9][10] - 高质量教育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事业单位主导供给导致价格未能反映真实供需[9] 线上销售价格乱象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升至27%,平台低价竞争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1]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商家通过返利补贴规避低价倾销监管[12] 畅通价格循环四大举措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建立联合体,解决"不会转不敢转"问题[15] - 加速数据资产入表,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制度,使成本与收入匹配[16] 服务业价格市场化 - 放宽外商独资医院定价权限,健全服务业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17] - 水电气改革以居民端保本微利、非居民端合理盈利为原则[18] 线上销售监管强化 - 制定直播电商低价倾销审查标准,试点"沙盒监管"容错机制[19][20] - 规范平台流量分配算法,减少对过度低价商品的流量倾斜[20] 价格监管体系升级 - 建立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对接平台数据实现智能预警[22] - 重点整治"全网最低价"话术,将不正当定价纳入企业信用记录[22]
财报解读|美妆企业去年业绩冷热不一,本土公司首现百亿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5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年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 [2] - 2025年一季度化妆品零售额达1149亿元,同比增长3.2% [6] - 头部美妆企业表现分化,部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超20%,如珀莱雅、上美股份、毛戈平、丸美生物 [2][3] 头部公司业绩亮点 - 珀莱雅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07.78亿元(+21.04%),净利润15.52亿元(+30%) [2][3] - 上美股份2024年收入67.93亿元(+62.08%),净利润7.81亿元(+69.42%) [3] - 丸美生物2024年营收29.70亿元(+33.44%),净利润3.42亿元(+31.69%) [3] - 毛戈平2024年总收入38.85亿元(+34.6%),净利润6.64亿元(+32.8%) [3] - 2025年一季度珀莱雅营收23.59亿元(+8.13%),净利润3.9亿元(+28.87%) [6] - 2025年一季度丸美营收8.47亿元(+28.01%),净利润1.35亿元(+22.07%) [6] 业绩下滑公司 - 贝泰妮2024年营收57.4亿元(+3.9%),但净利润5.03亿元(-33.5%) [4] - 上海家化2024年亏损8.33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4] 线上渠道主导增长 - 珀莱雅线上销售占比超95%,销售额突破百亿 [4] - 上美股份线上占比超90%,销售额超60亿元 [4] - 丸美线上占比超85% [4] - 抖音美妆2024年总销售额突破千亿元,25个品牌GMV超10亿元 [4]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国货美妆凭借高性价比和精细化运营占据市场优势 [1][7] - 电商平台流量成本高企,珀莱雅提出降低流量成本策略,优化ROI [7] - 巨子生物2025年目标收入增长25%-28%,净利润增长21%-24% [7]
一本童书的市场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4-26 06:35
图书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我国图书市场全年动销品种为24096万种 出版品牌图书占比不足10%但码洋占比超过40% [1] - 少儿图书在各类图书码洋中占比达2816% 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1] 线上渠道主导销售 - 线上渠道已成为童书最大销售渠道 部分出版社线上销售占比高达80% [1] - 行业趋势显示读者购买和阅读习惯明显向线上平台转移 [1] - 出版社针对线上渠道专门制作图书 常销童书也会推出线上版本 [1] 新媒体营销策略 - 通过"内容种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推广 如《街市上的芭蕾》出版几十天发货码洋即超过100万元 [2] - 《金波四季系列》全年销售码洋超过4000万元 其中《金波四季美文》在小红书平台种草笔记超过3500篇 [2] 图书生命周期管理 - 平台电商推动短期动销但单品销售生命周期缩短 部分爆款仅热销1-3个月 [2] - 延长图书生命周期需注重内容质量 图书不仅是商品更是知识文化载体 [2] - 教师、家长及学生间的口碑推荐能显著延长童书生命周期 [2] 精准营销与内容创新 - 需为图书潜在读者"画像" 分析儿童、家长、教师群体需求 [3] - 从内容角度为图书"贴标签" 精准匹配读者需求 [3] - 过度标签化可能限制销售范围 需关注市场趋势大胆创新 [3] - 通过内容拆解和话题丰富吸引读者 突破信息茧房限制 [3]
润本股份:润本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10-10 19:32
发行情况 - 本次发行6069.00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5%,发行后总股本40459.3314万股[6][33] - 每股发行价格17.38元,市盈率45.56倍,市净率4.15倍[33] - 募集资金总额105479.22万元,净额97122.85万元[34]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39.04%,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29.99%[52] - 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82542.02万元,营业收入85608.92万元,净利润16004.49万元[52] - 2023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57914.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93%[60] - 2023年1 - 9月预计营业收入87000 - 92000万元,较2022年1 - 9月增长27.72% - 35.06%[63] 用户数据 - 2019 - 2022年天猫、京东平台直营店铺年购买用户数由537.95万人增至1041.22万人[48] 市场情况 - 2021年中国零售电商平台份额中,淘系为52%,京东为20%[23][70] - 我国驱蚊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01.70亿元,2017 - 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56%[45] - 2022年驱蚊线上市场规模约18.27亿元,线上渗透率约24.50%,2022 - 2027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15.38%[45] 股权结构 - 发行前赵贵钦与鲍松娟夫妇合计控制公司85.38%的股份表决权[156]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JNRY VIII持有发行人10%的股权[15][160] - 发行后卓凡投控持股44.58%,赵贵钦持股17.92%[173] 公司架构 - 公司有8家全资子公司,无参股公司及分公司[140]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2名,设董事长1名[187]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193] 其他 - 公司面临行业驱动因素变化、品牌声誉受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26][28][29] - 2020 -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2%、2.34%、2.28%[57]
润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8-11 17:12
发行上市 - 公司拟发行不超6069.00万股A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1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40459.3314万股[7][34] - 每股面值1.00元,拟上市上交所主板,保荐人是申万宏源证券[7] 业绩数据 - 2022年资产总额82542.02万元、营业收入85608.92万元、净利润16004.49万元[49]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57914.83万元,同比增31.93%;净利润11946.87万元,同比增52.10%[61] - 2023年1 - 9月预计营业收入87000 - 92000万元,同比增27.72% - 35.06%[64] 用户数据 - 2019 - 2022年天猫、京东平台直营店铺年购买用户数由537.95万人增至1041.22万人[48] 市场份额 - 2022年驱蚊产品线上市场占有率约19.9%、婴童护理产品线上约4.2%[48] - 2022年驱蚊产品整体市场份额约5.0%,电热蚊香液约16.2%,驱蚊液约15.9%[54] 未来展望 - 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为契机,实现多平台、多渠道、多品类快速发展[69]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卓凡投控持股52.45%,发行后占比44.58%;赵贵钦发行前占21.09%,发行后占17.92%[176] - JNRY VIII HK Holdings Limited持有发行人10%的股权[16] 子公司情况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8家全资子公司,无参股公司及分公司[143] - 广州润康家2022年总资产2629.56万元,净资产1422.90万元,营业收入8181.29万元,净利润113.00万元[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