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线上销售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首日暴涨25%!周六福加盟模式“狂飙”背后藏隐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1:19
上市表现 - 公司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每股24港元,首日股价大涨25%,总市值达129.8亿港元 [1] - 上市首日成交量为3522万股,成交金额9.57亿港元,换手率13.26% [2] - 市盈率为17.01倍,市净率为4.08倍 [2] 上市历程 - 公司历经六年IPO长跑,曾三次冲击A股未果,最终转战港股 [3] - 2019年首次递表深交所主板因保荐机构问题中止,2020年因经营模式受质疑未通过审核,2022年因注册制改革主动撤回申请 [3] - 2024年6月首次递表港交所因招股书失效搁浅,2025年2月更新材料后于6月3日通过聆讯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31.02亿元增至57.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8% [5] - 同期净利润增速从14.7%降至7.1%,毛利率从38.7%降至25.9%,净利率从18.5%降至12.4% [5] - 2024年税前利润8.85亿元,年内利润7.06亿元 [5]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加盟为主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4129家,其中加盟店4038家占比97.8% [6] - 加盟店收入贡献超50%,加盟店产品销售和品牌服务费毛利率近100% [6] - 2022-2024年分别关闭364家、490家和674家加盟店,2024年关店数量同比激增37.5% [6]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网络、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供应与设计能力、补充运营资金 [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业务涵盖珠宝产品开发设计、采购供应、加盟及品牌运营 [3] - 2020年至今累计派息13.94亿元,其中2024年3月和5月突击派息6.45亿元 [3] - 线上销售收入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6.1%,2024年占比达40% [6]
周六福启动招股,获深圳罗湖国资、永诚资本、灵宝黄金等青睐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8:28
IPO发行计划 - 公司计划于6月2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 招股时间为6月18日至6月23日 [3] - 本次IPO发行4681万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468万股 国际发售4212万股 [3]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销售网络 加强品牌知名度 提升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以及运营资金 [3]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 累计认购5.73亿港元 占申购总量51.04% 包括深圳罗湖国资2亿元 永诚资本1.1亿港元等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主营珠宝首饰研发设计 生产加工 连锁销售和品牌运营 [4] - 产品涵盖黄金 铂金 钻石 玉石等 品牌连续八年位列中国珠宝市场前五 [4] - 2022-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复合年增长率46.1% 线上收入占比40% 在全国性珠宝公司中排名第一 [4][5] 销售网络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拥有4125家门店 包括91家自营店和4034家加盟店 覆盖全国31个省份305个地级市 [4] - 一线城市门店占比8.3% 二线城市35.6% 三线及以下城市56% 超50%门店位于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 [4] - 海外拥有4家加盟店 分布在泰国 老挝和柬埔寨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1.02亿元 51.50亿元和57.1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5.8% 增速行业第一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 6.60亿元和7.0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0.8% [6]
周六福(06168)6月18日至6月23日招股 预计6月26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7:09
招股信息 - 公司拟发售4680 8万股 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1] - 每股发售价24港元 每手100股 预期2025年6月26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珠宝公司 主营黄金珠宝及钻石镶嵌珠宝 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渠道销售 [1] - 以中国门店数目计 2017至2024年连续八年维持中国珠宝市场前五大品牌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以商品交易总额及黄金珠宝收入计 分别排名中国第六及第十 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 2%及1 0% [1] 销售网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线下门店总数4129家 覆盖中国31个省份及305个地级市 包括海外4家加盟店 [2] - 以中国门店数目计 在中国珠宝品牌中排名第五 [2] 线上销售表现 - 2022至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6 1% 2024年线上收入占总收入40 0% [2] - 就线上收入复合年增长率 在中国全国性珠宝公司中排名第二 [2] - 就线上收入占比 在中国全国性珠宝公司中排名第一 [2] 基石投资者 - 基石投资者同意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约5 7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2] 募资用途 - 预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0 24亿港元 [3] - 50 0%用于扩大和加强销售网络 [3] - 20 0%用于加强品牌建设 [3] - 20 0%用于提升产品供应及设计开发能力 [3] - 10 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金价冲顶,周六福要上市!4000家店+线上卖爆,它靠啥一年赚走57亿?
搜狐财经· 2025-06-04 15:36
公司发展 - 周六福通过港交所聆讯 正值黄金行业高景气周期 [2] - 公司拥有4129家门店网络 覆盖全国31省305市及东南亚地区 位居中国珠宝品牌前五 [3] - 采用独特加盟模式 83%收入来自加盟体系 实现轻盈快速扩张 [3] - 收入从2022年31.02亿元跃升至2024年57.18亿元 三年增长84% [3] - 净利润从2022年5.75亿元增长至2024年7.06亿元 实现连续两年稳健增长 [6] 商业模式 - 加盟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52.9%提升至2024年55.4% 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27.2%增至39.2% [6] - 黄金珠宝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从2022年13.8%增至2024年32.4% [6] - 服务费收入占比从25.7%降至16.2% 其中加盟服务费占比从2.5%降至1.5% [6] - 线上销售渠道收入占比达40% 位居行业第一 [7] - 线上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6.1% 黄金珠宝线上销售占比从29.3%提升至30.2% [7]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2022年38.7%降至2024年25.9% 主要因低毛利黄金产品占比提升 [5] - 2024年毛利达14.79亿元 规模效应带来成本摊薄 [8] - 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10.8% 展现穿越周期能力 [8] - 高毛利服务费持续贡献现金流 品牌使用费等为核心利润源 [8] 战略规划 - IPO募资聚焦四大方向:渠道深化 品牌升维 产品革新 数字筑基 [10][13] - 计划填补三四线市场空白 强化核心商圈布局 [13] - 突破"以克计价"局限 提升设计附加值 [10] - 构建智慧供应链 支撑全渠道运营 [10] - 线上渠道边际扩张成本远低于实体开店 形成"地面部队+空中奇兵"双轨模式 [7] 行业地位 - 线上销售占比40%的创新模式打破"黄金必须线下买"行业认知 [7] - 规模优势与渠道韧性构筑竞争壁垒 4129家门店网络形成护城河 [3][10] - 加盟模式实现几何级增长 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3][8] - 数字渠道重构行业成本结构 线上直营模式避免渠道分成 [7][8]
老凤祥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黄金珠宝行业 - 公司:老凤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销售情况与展望 - 核心观点:一季度销售跌幅大,4月订货会稍超预期,终端消费回暖,有信心完成2025年财务预算 [2][3] - 论据:去年一季度是行业历史最高峰,今年春节金价波动致消费者购买欲降低;1月订货会因金价波动完成情况不理想,4月订货会体感比预期好 渠道端调整与规划 - 核心观点:2024年净关店但数量少,未来升级传统店铺并拓展主题店,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发展 [2][4][5] - 论据:市场下行,同行也在关店;老凤祥店铺布局不激进,业绩不达标或市场下滑关店情况少;规划升级老凤祥银楼,发力藏宝金和凤祥喜事主题店 产品端拓展与规划 - 核心观点:推出新IP合作系列,产品结构分三个方向规划,拓展礼品类市场 [6][7] - 论据:高达、古法金、黄金圣斗士等IP合作系列销售成绩不错;规划包括推国风新品、持续IP联名、推轻量级小克重产品并拓展礼品类市场 电商业务发展 - 核心观点:2023年起重视线上销售,短期内贡献有限,未来高度关注,实现营销和销售模式年轻化 [2][8] - 论据:历史上未尝试过线上销售,上线周期长;通过会员商城测试,今年1月开天猫旗舰店;新业务对营收是净额补充 订货会与统计局数据差异 - 核心观点:需综合多因素分析差异 [9] - 论据:不同公司市场策略、品牌影响力、渠道布局、客户群体结构不同 渠道开店分工与加盟商意愿 - 核心观点:直营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加盟商负责二三四线城市,未来一线城市增直营门店,加盟商改造意愿强烈 [10] - 论据:去年自营银楼网点净增10家;店铺陈旧、租约到期或租金调整需升级改造 加盟商支持 - 核心观点:公司对加盟商提供价格和广告支持,共渡市场低谷期 [11] - 论据:自2024年三季度市场下行,公司让出部分利润,提供优惠定价策略和广告支持 产品结构影响 - 核心观点:产品结构导致与友商业绩表现不同,工艺金条占比提升 [12] - 论据:老凤祥缺少投资类产品,工艺金条占比从约10%提至21%以上,金条类销售金额上涨 藏宝金系列门店 - 核心观点:面向高消费人群,逐步在高端消费场景布置,早期布局高端市场重要 [15] - 论据:以古法金为主,克重高、工艺繁杂、毛利率高,多一口价销售;黄金饰品行业竞争壁垒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应对金价上涨措施 - 核心观点:通过多种方式应对金价上涨挑战 [17] - 论据:线上销售和产品结构调整,如推低克重产品和主题店;黄金租赁、低财务费用短债缓解资金压力;订货会前根据金价预期进行远期对冲 黄金租赁业务影响 - 核心观点:计入投资收益,对毛利率影响小,全年利润率有望提升 [18] - 论据:存货周转快,但年报或季报时点因采购、回款和负债致报表“三高”,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优化后利润率预计提升 黄金价格对毛利率影响 - 核心观点:黄金价格波动对毛利率有一定影响,但通常较小 [19][20] - 论据:备货周期内金价上涨公司可享红利,但一般影响不大 全年收入和利润恢复节奏 - 核心观点:参照年度报告数值,希望完成预期数据 [21] - 论据:作为国企,报给国资委的数据是考核指标;2024年指标定高,市场下行未完全恢复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老凤祥会员商城最高会员人数约60万,并进行了小红书、抖音、本地生活线上线下融合等营销推广尝试 [8] - 老凤祥整体经营以批发业务为主,通过四次大型订货会销售,经销商自行选品,难以详细分析各地产品结构 [14] - 上海区域新消费力量强,年轻群体贡献高,但单个年轻人消费能力有限,倾向小克重精美产品 [14] - 4月订货会最终结果需综合数量和价格因素,等待最终数字披露或结算完成确定 [22]
千味央厨(001215):冷冻调理类与线上销售实现高增
中原证券· 2025-05-19 17: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谨慎增持”评级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18.68亿元同比降1.71%,归母扣非净利润0.83亿元同比降32.57%;2025年一季度营收4.7亿元同比增1.5%,归母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降37.71% [8] - 2024年下半年销售负增长,经销模式和长江以北市场销售额减少是拖累;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转正;直营大客户基本盘稳固,经销中小餐饮等市场下滑;2024年末大客户数量173家较上年增8.81% [8]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3.38%微降,直营毛利率20.02%同比降0.99%,经销毛利率25.97%同比升0.91%;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降1.03个百分点至24.42% [8] - 2024年冷冻调料菜肴销售额1.42亿元同比增273.39%,毛利率14.87%同比升1.78%;线上销售额0.42亿元同比增96.14%,毛利率39.04%同比升7.07% [8][9] - 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增26.74%达1953家,销售费率升高;预测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为1.03元、1.13元、1.22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6.03倍、23.85倍、22.00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年5月16日收盘价26.93元,一年内最高/最低39.73/21.42元,沪深300指数3889.09,市净率1.45倍,流通市值26.07亿元 [1]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8.57元,每股经营现金流 - 0.07元,毛利率24.42%,净资产收益率_摊薄1.16%,资产负债率19.75%,总股本/流通股9716.04/9679.15万股,B股/H股0.00/0.00万股 [1]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18.68亿元同比降1.71%,归母扣非净利润0.83亿元同比降32.57%,基本每股收益0.87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7亿元同比增1.5%,归母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降37.71% [8] - 2024年三、四季度营收分别同比降1.17%和11.93%,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转正 [8] - 2024年直营销售额8.09亿元同比增4.34%,经销销售额10.51亿元同比降6.04% [8] - 2024年长江以北市场销售额5.21亿元同比减9.41%,销售权重由30.25%降至27.88% [8] 毛利率情况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3.38%较2023年微降0.03%,直营毛利率20.02%同比降0.99%,经销毛利率25.97%同比升0.91% [8]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降1.03个百分点至24.42% [8] 增长品类情况 - 2024年冷冻调料菜肴销售额1.42亿元同比增273.39%,毛利率14.87%同比升1.78%,销售占比达7.6% [8][9] - 2024年线上销售额0.42亿元同比增96.14%,毛利率39.04%同比升7.07% [9] 经销商与销售费率情况 - 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增26.74%达1953家 [11] - 2024年销售费率同比增0.72个百分点至5.4%;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率同比升2.12个百分点至8.01% [11] 财务预测情况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901|1868|2051|2185|2301| |增长比率(%)|27.69|-1.71|9.80|6.50|5.30| |净利润(百万元)|134|84|101|110|119| |增长比率(%)|31.43|-37.67|20.11|9.15|8.38| |每股收益(元)|1.38|0.86|1.03|1.13|1.22| |市盈率(倍)|19.49|31.26|26.03|23.85|22.00|[11]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09 18:13
价格传导机制现状 - 当前价格传导机制存在三大堵点:经济数字化降本效应显著但创新要素成本未体现 社会服务业及公用事业价格未完全市场化 线上销售低价竞争导致价格内卷[6] - 数字化缩短商品周期 降低制造业人力成本13个百分点 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18%降至14 1% 审计费用降幅超50%[7] - 线上销售占比从不足10%升至27% 绝对低价策略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3] 数字化对价格的影响 - 头部企业数字化降本明显 通过降价提高市占率 倒逼行业整体降价[8] - 生产端数字化滞后于销售端 原材料成本刚性难以传导至终端价格[9] - 技术数字等创新要素未纳入成本核算 作为隐性成本存在[10] 社会服务业价格问题 - 教育医疗在CPI权重达25% 需求快速增长但供给不足[11] - 社会服务定价普遍偏低 主要由事业单位提供 市场化主体不足[12] - 建议区分非义务类教育高端医疗等服务 放开准入和定价权限[19] 线上销售乱象治理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 渠道复杂化增加监管难度[14] - 建议建立低价倾销审查标准 规范主播支配行为认定[21] - 推行沙盒监管 对定价异常商家智能预警[26] 改革建议 - 推动数据资产入表 完善创新要素会计准则和估值制度[18] - 公用事业调价需建立成本监审制度 完善听证机制[20] - 修订价格法 新增新业态价格违法行为规范[24]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价格传导机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价格作为市场运行核心信号,其传导效率直接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配置效率,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失灵现象[1][2] - 我国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2023年3月起CPI持续在1%低位徘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造成压力[2] - 传统货币供给、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对当前低物价解释力不足,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新影响因素[3] 价格循环三大堵点 数字经济要素定价失衡 - 数字化转型使制造业营业总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4年14.1%[6] - 审计行业费用降幅超50%,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30%,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成本未在财务核算中显化[6][8] - 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价挤压中小企业利润,销售端数字化快于生产端导致成本传导受阻[7] 社会服务业价格机制滞后 - 社会服务在CPI权重达25%,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普惠属性定价偏低,市场化供给不足[9][10] - 高质量教育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事业单位主导供给导致价格未能反映真实供需[9] 线上销售价格乱象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升至27%,平台低价竞争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1]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商家通过返利补贴规避低价倾销监管[12] 畅通价格循环四大举措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建立联合体,解决"不会转不敢转"问题[15] - 加速数据资产入表,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制度,使成本与收入匹配[16] 服务业价格市场化 - 放宽外商独资医院定价权限,健全服务业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17] - 水电气改革以居民端保本微利、非居民端合理盈利为原则[18] 线上销售监管强化 - 制定直播电商低价倾销审查标准,试点"沙盒监管"容错机制[19][20] - 规范平台流量分配算法,减少对过度低价商品的流量倾斜[20] 价格监管体系升级 - 建立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对接平台数据实现智能预警[22] - 重点整治"全网最低价"话术,将不正当定价纳入企业信用记录[22]
财报解读|美妆企业去年业绩冷热不一,本土公司首现百亿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5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年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 [2] - 2025年一季度化妆品零售额达1149亿元,同比增长3.2% [6] - 头部美妆企业表现分化,部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超20%,如珀莱雅、上美股份、毛戈平、丸美生物 [2][3] 头部公司业绩亮点 - 珀莱雅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07.78亿元(+21.04%),净利润15.52亿元(+30%) [2][3] - 上美股份2024年收入67.93亿元(+62.08%),净利润7.81亿元(+69.42%) [3] - 丸美生物2024年营收29.70亿元(+33.44%),净利润3.42亿元(+31.69%) [3] - 毛戈平2024年总收入38.85亿元(+34.6%),净利润6.64亿元(+32.8%) [3] - 2025年一季度珀莱雅营收23.59亿元(+8.13%),净利润3.9亿元(+28.87%) [6] - 2025年一季度丸美营收8.47亿元(+28.01%),净利润1.35亿元(+22.07%) [6] 业绩下滑公司 - 贝泰妮2024年营收57.4亿元(+3.9%),但净利润5.03亿元(-33.5%) [4] - 上海家化2024年亏损8.33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4] 线上渠道主导增长 - 珀莱雅线上销售占比超95%,销售额突破百亿 [4] - 上美股份线上占比超90%,销售额超60亿元 [4] - 丸美线上占比超85% [4] - 抖音美妆2024年总销售额突破千亿元,25个品牌GMV超10亿元 [4]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国货美妆凭借高性价比和精细化运营占据市场优势 [1][7] - 电商平台流量成本高企,珀莱雅提出降低流量成本策略,优化ROI [7] - 巨子生物2025年目标收入增长25%-28%,净利润增长21%-24% [7]
一本童书的市场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4-26 06:35
图书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我国图书市场全年动销品种为24096万种 出版品牌图书占比不足10%但码洋占比超过40% [1] - 少儿图书在各类图书码洋中占比达2816% 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1] 线上渠道主导销售 - 线上渠道已成为童书最大销售渠道 部分出版社线上销售占比高达80% [1] - 行业趋势显示读者购买和阅读习惯明显向线上平台转移 [1] - 出版社针对线上渠道专门制作图书 常销童书也会推出线上版本 [1] 新媒体营销策略 - 通过"内容种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推广 如《街市上的芭蕾》出版几十天发货码洋即超过100万元 [2] - 《金波四季系列》全年销售码洋超过4000万元 其中《金波四季美文》在小红书平台种草笔记超过3500篇 [2] 图书生命周期管理 - 平台电商推动短期动销但单品销售生命周期缩短 部分爆款仅热销1-3个月 [2] - 延长图书生命周期需注重内容质量 图书不仅是商品更是知识文化载体 [2] - 教师、家长及学生间的口碑推荐能显著延长童书生命周期 [2] 精准营销与内容创新 - 需为图书潜在读者"画像" 分析儿童、家长、教师群体需求 [3] - 从内容角度为图书"贴标签" 精准匹配读者需求 [3] - 过度标签化可能限制销售范围 需关注市场趋势大胆创新 [3] - 通过内容拆解和话题丰富吸引读者 突破信息茧房限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