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化
icon
搜索文档
盛阅春调研武钢重点项目建设和谋划工作,营造一流环境、优化为企服务,全力支持武钢做强做优做大
长江日报· 2025-07-27 18:31
武钢重点项目进展 -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已于6月投产运行,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顶级水平 [1] - 高端取向硅钢绿色制造结构优化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高牌号取向硅钢产能和产品价值 [1] - 公司正在加快新项目建设进度,以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 [1] 政府支持与战略规划 - 武汉市政府强调将持续支持武钢加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 - 政府要求认真落实与宝武集团合作协议,共同抓好"十五五"合作项目谋划 [2] - 将合力推动青山区北湖片区转型发展,支持打造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湿地钢厂 [2] 产业发展方向 - 公司正谋划一批品种优化、质量提升、绿色低碳的产业项目 [2] - 发展方向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 [2] - 项目规划紧扣国家战略需要,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方向 [2]
6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3:05
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 [1] - 1-6月累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 [1] - 制造业利润由5月同比下降4.1%转为6月增长1.4% [1] 行业营收与盈利恢复 -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持平 [1] - 装备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7.0%,增速较5月加快0.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2.9%转为6月增长9.6%,拉动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1] 细分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4个实现利润增长,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大增96.8% [1]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分别增长68.1%、19.0%、17.8% [2] - 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利润分别增长72.8%、24.5% [2] 消费品政策带动效应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 [2] - 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29.6%、16.9% [2]
6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环比缩短
证券时报· 2025-07-27 12: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155 8亿元 同比下降4 3% 降幅较5月份收窄4 8个百分点 [1][3]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2 5% 6月单月营收同比增长1 0% 增速与5月持平 [3] - 6月末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73 9元 同比减少1 9元 人均营业收入182 3万元 同比增加5 6万元 [3]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 - 6月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2 9%转为增长9 6%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 8个百分点 [4][5] - 汽车行业利润增长96 8% 电气机械 仪器仪表 金属制品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 7% 12 3% 6 2% [5]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 飞机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利润分别增长68 1% 19 0% 17 8% [5] 智能化与绿色化产业表现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绘图计算仪器制造利润分别增长40 9% 12 5% [5] - 锂离子电池制造 生物质能发电 环境监测仪器利润分别增长72 8% 24 5% 22 2% [5] "两新"政策效果显现 - 医疗仪器设备 印刷制药设备 通用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2 1% 10 5% 9 5% [7] - 智能无人飞行器 计算机整机 家用空调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 0% 97 2% 21 0% [8] - 光电子器件 计算机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29 6% 16 9% [8] - 2024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 预计撬动1 1万亿元消费品销售规模 [8]
6月份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14
制造业利润变化 - 6月份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4 1%转为增长1 4%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7155 8亿元 同比下降4 3% 降幅较5月份收窄4 8个百分点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 0% 较5月份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2 9%转为增长9 6% 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 8个百分点 [1] 高端制造行业增长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飞机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 1% 19 0% 17 8% [1]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 9% 12 5% [1] - 锂离子电池制造 生物质能发电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 8% 24 5% 22 2% [1] 政策驱动行业改善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 1% 10 5% 9 5% [2]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计算机整机制造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0 0% 97 2% 21 0% 9 7% [2]
研判2025!中国劳保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行业规模稳步扩张,产品加速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7 09:08
行业概述 - 劳动防护用品主要用于保护劳动者免受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涵盖手部、躯干、足部、呼吸等多类防护装备 [1][2] - 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覆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分销及终端应用,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等高危领域 [4][17]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099.3亿元,同比增长1.5%,疫情后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9] 细分市场结构 - 手部防护和躯干防护为两大主流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91.4亿元(占比35.6%)和339.7亿元(占比30.9%) [11] - 足部防护占比12.4%,其他品类需求分散且规模较小 [11] - 石油/化工/天然气领域应用占比最高(14.0%),冶金有色(9.6%)、汽车(9.5%)、机械及建筑(各8.5%)紧随其后 [1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低集中竞争型结构,生产企业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本土企业如英科医疗、迅安科技等主导中低端市场 [17] - 外资企业(3M、杜邦、霍尼韦尔)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具显著优势 [17] - 定制化趋势显著,订单占比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28%,满足电焊、物流等特定场景需求 [15] 技术标准与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强制性标准(如GB 8965.1-2020阻燃服、GB 24541-2022机械防护手套等),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6][8] - 2023年发布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2025年实施,强化用人单位防护装备管理要求 [6] 未来趋势 - 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1272.8亿元,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2.1%,建筑、化工等高危行业需求为主要驱动力 [19] - 材料创新(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化(传感器集成)推动产品性能升级,绿色化(可降解材料)成为发展方向 [20][21]
市场洞察:中国电动平衡车行业蓝海与竞争态势如何?
头豹研究院· 2025-07-25 19: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政府对电动平衡车行业政策扶持和指导,推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2025年有望持续增长 [3] - 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小规模企业可通过创新和关注细分市场提升竞争力 [7][9] - 头部企业电动平衡车朝智能化与互联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产品种类和应用场景将拓展 [14][16] - 中国电动平衡车产销量虽增长但增长率缓降,市场进入相对成熟稳定阶段,行业集中度预计逐步提高 [23] - 企业可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探索新应用场景、关注政策法规、加强品牌营销等实现持续增长和市场扩张 [24][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1:政府采取的政策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塑造 - 2019年3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行业利用前沿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 [2] - 2022年7月商务部《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动技术在金融领域深化应用 [2] - 2023年9月市监局《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平衡车通用技术要求 [2] - 2023年12月商务部等《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支持技术在生活服务行业落地应用 [2] - 2024年7月市监局《电动平衡车安全技术规范》,更新调整电池等测试要求,2025年8月1日施行 [2] Q2:尾部梯队中小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 2024年行业前五大公司市场占有率28%-30%,前三大公司约20%,头部企业优势显著 [7] - 中小规模企业可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发展,在细分市场定位 [7][8] - 关注细分市场,开发符合需求产品,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服务 [9] Q3:行业头部企业对其他中小型企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启示 - 电动平衡车朝智能化与互联化发展,具备更多智能化功能,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14] - 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电池、电机和智能控制系统升级是重点 [15] - 推出更多种类和型号产品,拓展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城市服务等领域 [16] Q4:中国电动平衡车产销量未来预计演变 - 中国电动平衡车在全球市场占比增加,产销量增长但增长率缓降,受市场饱和度增加影响 [23] - 市场进入相对成熟稳定阶段,企业需提高产品质量等吸引客户,探索新市场机会 [23] - 全球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产量增长,但竞争加剧构成挑战,行业集中度预计提高 [23] Q5:电动平衡车制造企业规划发展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和市场扩张的方法 - 投向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满足当地消费者特定需求 [24] - 探索新应用场景,如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发相应产品和解决方案 [24] - 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利用环保特性营销,争取政策支持 [25] - 通过品牌营销和公关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专业形象 [26]
重庆将建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3:36
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核心观点 - 重庆计划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推动电动车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1] - 目标市场包括中国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及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 [1] - 到2027年电动车年产量目标超过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80%,并提升单车价值 [1] 产业能力提升 -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企业全球服务能力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1] - 支持整车企业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中心,重点布局海外市场的数字化销售、物流保障和售后服务网络 [2] - 鼓励整车企业共享海外渠道资源,协同开展合规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品牌输出模式升级 [2] 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 建立标准技术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1] - 引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及配套企业,推动全球产业基地建设 [2] - 为智联电动车出口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2] 产量与出口目标 - 2027年电动车年产量目标超1500万辆,电动摩托车占比超80% [1] - 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体系,大幅提升出口占比 [1]
荣耀登榜!大金入选202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搜狐财经· 2025-07-24 04:05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 - 大金集团入选2025年度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彰显其在全球空调与空气解决方案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1] - 2025年榜单覆盖58个国家/地区企业,总营收达52.9万亿美元,总利润4.9万亿美元,总资产242.2万亿美元,总市值91.3万亿美元 [5] - 本年度共有7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基石作用凸显 [5] 大金集团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贯穿空调设备与制冷剂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7] - 以空调事业与氟化学事业为双引擎驱动发展,在压缩机效率、热交换技术、制冷剂应用等核心领域拥有深厚积累 [7] - 业务遍及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全球化制造体系确保产品高品质与可靠性 [7]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公司持续以技术创新应对节能减碳挑战,创造空气新价值 [8] - 在热泵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制冷剂控制技术等环保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10] - 空气源热泵技术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减碳的关键路径 [10] - 先进变频技术可精准输出空调系统需求,大幅降低碳排放 [10] - 持续开发新型环保制冷剂,减少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10]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公司作为耐用消费品制造领域代表企业,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榜单,行业领先地位获国际认可 [5] - 未来将持续深化绿色创新、拓展解决方案、践行社会责任,开拓可持续未来 [10]
沈阳制造攀“高”向“新”逐“绿”(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奋进号"创造单机掘进26521米纪录 [1] - 东软医疗研制全球首台0.235秒"超音速"宽体CT亮相国际展会 [1] - 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四座电电混合动力飞机RX4M完成首飞 [1] - 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00多家 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0% [2] - 2024年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 千亿元级集群达5个 [2]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新松公司大负载机器人可扛起270公斤重物 动作精度达毫米级 产品出口40多国 [2] - 沈鼓集团应用工业互联网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 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3] - 北方重工通过生产大数据平台缩短制造周期30%以上 [3] - 2024年沈阳实施105个智能升级项目 新增23个智能工厂和30个数字化车间 [3]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8%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东北制药实现全密闭生产环境 通过集气管网减少废气排放 [4] - 沈阳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74家 省级275家 [4] -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4年间下降超15% [4]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4] - 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4] 政策与产业体系构建 - 沈阳市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意见及10个专项规划 [2] - 沈大工业母机集群和沈阳航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沈阳跻身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一根甘蔗“两头甜”——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一
新华社· 2025-07-22 18:55
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食糖产量646.5万吨、同比增加28.36万吨 [3]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4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食糖产量的三分之二 [3] - 来宾市甘蔗种植面积逾200万亩,牵系着约50万蔗农的生计 [2] 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大型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80吨至200吨甘蔗,相当于180个人工的工作量 [2]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一上午能喷几百亩,抵得上百十号劳力 [1] - 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甘蔗生产各环节 [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来宾东糖集团投入逾2亿元改造升级制糖生产线,提升数智化水平 [4] - 广西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达100%,实现全链条循环利用 [6] - 云南耿马县蔗渣"变身"可降解餐饮具,蔗糖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5] - 海南儋州将甘蔗尾梢加工成饲料,实现"农牧双赢" [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发甘蔗植物水新品,为产业延链补链开辟新赛道 [6] - 广东农垦糖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管收"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强调要把广西蔗糖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2] - 提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