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

搜索文档
双鹭药业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309.08%,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22.24%[1] - 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309.08%[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7.47%,归母净利润7507.98万元,同比上升285.18%[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62.73%,同比下降18.61个百分点[1] - 净利率39.57%,同比大幅提升438.93%[1] - 每股收益0.12元,同比上升300%[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1.21亿元,占营收比39.57%,同比上升40.69%[1]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8.18%,主要受利率下调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影响[2]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2.83%,系在研项目本阶段支出减少[2]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7元,同比下降153.3%[1] - 货币资金3.46亿元,同比下降48.39%[1] - 应收账款8598.59万元,同比下降44.18%[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上升94.24%,因收回投资所收现金增加[3] 经营环境影响因素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受药品集采降价、行业竞争加剧及部分药品需求量减少影响[1]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6.41%,因集采增量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增长[1]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上升251.78%,系利润增加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引发递延所得税变化[2] 历史业绩参考 - 公司近10年中位数ROIC为8.77%,2024年ROIC为-1.47%[4] - 上市20年来仅1次亏损年份[4] - 近期机构关注重点包括集采招标影响、新产品上市情况及研发进度[4]
盐酸氨溴索原研药沐舒坦将重返中国市场
贝壳财经· 2025-08-26 18:55
产品回归计划 - 法国欧彼乐公司计划于2025年12月将原研品牌沐舒坦(盐酸氨溴索)重新引入中国市场 [1] - 2024年3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按5.1类(境外上市原研药品)获批 标志回归进程启动 [2] 历史背景与市场地位 - 沐舒坦1978年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研发 1991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成为国民祛痰药 峰值销售额超80亿元 [2] - 2020年口服液注册证到期未再注册 2024年第一季度注射液因全球战略调整及仿制药竞争正式退出 [2][3] 市场竞争格局 - 盐酸氨溴索类药品现存367条批文 涉及苏州第壹制药 扬子江药业 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 [6] - 2021年第四批集采中原研厂报价3.43元/15mg(降幅0.3%) 云南龙海报价0.23元/15mg(降幅93.3%) [4] 企业架构调整 - 欧彼乐原为赛诺菲消费者健康部门 2025年5月分拆为独立公司 赛诺菲保留48.2%股权 [4] - 2016年赛诺菲与勃林格殷格翰交换业务 沐舒坦OTC系列转由赛诺菲操持 [5] 产品替代性挑战 - 祛痰药市场除氨溴索外存在溴己新 桉柠蒎 羧甲司坦 乙酰半胱氨酸等多种替代成分 [6] - 回归后需面对仿制药低价竞争 渠道建设需追赶本土药企在药房与线上平台的多年布局 [6]
新天药业(002873) - 002873新天药业调研活动信息20250826
2025-08-26 18:38
研发管线进展 - 肿瘤领域1个2.3类改良型新药已于2025年7月提交IND申请 [2] - 心脑血管领域2个1.1类中药创新药(XTBXH539急性缺血性卒中、XTHQT736慢性冠脉综合征)正开展工艺研究 [2] - 妇科及疼痛领域3.1类中药新药完成中试及生产验证,推进NDA申报准备 [2] - 泌尿系统领域1.1类中药创新药XTNQS376(前列腺增生治疗)推进研究 [2] - 汇伦医药拥有近20个小分子化药创新管线,2025年底预计10余个新药进入临床II/III期 [4][6] 已上市产品研究成果 - 坤泰胶囊证实可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水平、代谢指标及骨丢失,并展示治疗排卵障碍和不孕的综合疗效 [3] - 苦参凝胶获临床价值A级评价,机制研究证实其抑制真菌增殖、促进菌群定植及黏膜修复,获202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3] - 宁泌泰胶囊获有效性及安全性双A级认证,通过调控MAPK/NF-κB/STAT3通路抑制炎症并增强抗氧化能力 [3] - 宁泌泰胶囊开展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批件号2024LP01270)验证长疗程治疗获益 [3] 战略投资与商业化 - 公司以4000万元增资并受让汇伦医药股权,看好其创新研发及全产业链商业化能力 [5] - 汇伦医药已有10余款商业化药物,收入可反哺研发投入并保障经营现金流 [4] - 汇伦医药布局免疫炎症、疼痛、肿瘤及慢性疾病领域多个临床阶段管线 [6] 集采政策与市场策略 - 公司主要产品为独家专利品种,暂未受集采政策影响 [7] - 通过加大OTC市场投入和品牌建设提升市场份额,认为独家基药医保品种具良好预期 [7] - 强化成本费用控制管理,降本增效应对市场变化 [7] 业绩分析与应对措施 - 2025年半年度业绩下滑主因中药原材料持续上涨及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 [8] - 原材料采购价格面临上涨压力,营业收入呈现短期回落 [8] - 调整营销策略,加大下沉市场投入,强化绩效考核及预算管理 [9] - 加强原药材价格研判,提升采购统筹能力,优化库存储备调节策略 [9] - 2025年初以来中药材价格从峰值下降,有利于降低药品直接成本 [9] 创新药战略定位 - 中药在慢性病治疗及预防领域具独特优势,需求随老龄化及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而增长 [10] - 公司坚持"中药创新发展"逻辑,已建立全生命周期研发平台 [10] - 兼顾长短期战略平衡,坚持科学合理研发投入并保障股东回报 [11]
津药药业半年报:营收利润双降,遭反垄断重罚,应收账款激增至5.6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1:0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5.88亿元 同比下滑11.81% [1] - 净利润4930万元 同比骤降65.2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0万元 较去年同期3.16亿元下降93.6% [1] - 应收账款激增92.6%至5.61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达27% [1] 业务运营 - 氨基酸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9.01% [1] - 其他品类收入下降22.09% 其中制剂收入下降22.01% [1] - 研发费用6317万元 同比下降24.65% [2] - 3款新药获批上市 包括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 [2] 重大事件影响 - 因操控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被罚没6919.24万元 其中没收违法所得4276.44万元 罚款2642.79万元 [1] - 营业外支出同比暴增31905.46% [1] - 药品集采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与利润空间承压 [1] - 下游客户延长付款周期和集采结算滞后加剧资金压力 [1]
集采倒逼传统药企转型,多家企业创新药收入贡献过半
第一财经· 2025-08-25 23:51
创新药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 - 多家药企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超50%,其中恒瑞医药创新药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比60.66%)[3][5][6],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61.45亿元(占比82.7%)[7],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占比77.4%)[8] - 创新药业务带动整体业绩增长:恒瑞医药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5],翰森制药净利润同比增长15%[7],先声药业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1.1%[8] - 远大医药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比达51%(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剔除集采及汇率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约13%[7] 企业研发投入与管线布局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拥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临床开发中[9][10] - 先声药业研发投入率28.7%,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建成超60个创新药研发管线[10] - 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加码创新药业务,以5亿美元全资收购礼新医药以增强肿瘤领域竞争力[10] 国际化进程现状与挑战 - 国产创新药目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销售,仅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进入2024年全球销售前100药物(收入26.44亿美元)[11] - 企业出海多采用对外授权模式:恒瑞医药累计达成15笔对外授权合作[12],先声药业实现3项自研出海[13] - 远大医药和先声药业均将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强调通过对外授权和临床双报加速全球化布局[12][13] 行业转型背景与趋势 - 2018年集采政策倒逼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2018年成为国产创新药元年(首个国产PD-1单抗获批)[7][10] - 恒瑞医药仿制药收入承压导致2021-2022年业绩下滑,2023年起依靠创新药止跌回升[7] - 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达44.4%[10]
集采倒逼传统药企转型,多家企业创新药收入贡献过半
第一财经网· 2025-08-25 18:13
药企创新转型成效 - 多家药企2025年半年报显示创新药收入占比超过50% 成为核心收入来源[1]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60.66%[2] - 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82.7%[3] - 远大医药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比约51% 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4] -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 同比增长26% 占总收入比例达77.4%[4] 企业财务表现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2亿元 同比增长15.88% 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增长29.67%[2] - 翰森制药上半年收入74.34亿元 同比增长14.3% 净利润31.35亿元 同比增长15%[3][4] - 远大医药上半年收入约61.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净利润约11.7亿港元[4] - 先声药业上半年总收入35.85亿元 同比增长15.1% 经调整净利润6.51亿元 同比增长21.1%[4] 研发投入与管线建设 - 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 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5] - 恒瑞医药拥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 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5] - 先声药业研发投入率28.7% 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 创新药研发管线超60个[5]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收入占比44.4% 通过收购礼新医药增强肿瘤创新领域竞争力[6] 国际化进展 - 2024年全球销售前100名药物中仅有一款国产药物(百济神州泽布替尼 收入26.44亿美元)[6] - 全球销售前100名药物年销售额均在17亿美元以上 需多个市场支撑[7] - 国产药企现阶段出海主要通过对授权方式 自建海外销售团队仍处起步阶段[7] - 恒瑞医药累计达成15笔对外授权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8] - 先声药业累计实现3项自研出海 对外授权成为可持续增长来源[8] - 远大医药持续推进创新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极"[8]
天宇股份20250824
2025-08-24 22:47
公司概况 * 天宇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67亿元 同比增长23.87% 销售毛利率38% 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 同比增长180.96% 扣非净利润1.41亿元 同比增长125.11%[2][4] 业务板块表现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 * 纺织药、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收入达11.3亿元 非沙坦类原料药及中间体自2024年以来持续增长[2][4] * 非沙坦类产品毛利率提升至近30% 较前两年的10%-20%显著提高 高端市场收入占比稳定在70%以上[5][12] * 沙坦类产品受市场竞争影响销售价格承压 收入同比小幅下降 但通过降本增效使毛利率保持稳定[9] * 非沙坦业务预计未来三年持续增长 毛利率有望达到40%以上[5][12] CDMO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44% 超出预期 毛利率保持在50%以上[2][9] * 增长主要来自现有商业化项目客户需求扩大和产量提升[9] * 下半年及明年客户需求预计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保持乐观[2][9] 制剂业务 * 上半年收入1.8亿元 同比增长84.72% 销量突破5亿片 同比增长71%[2][4] * 毛利率从56%提升至58% 亏损减少2000万元 减亏速度加快但尚未盈利[2][4] * 心血管类药物占制剂收入75% 代谢类、抗肿瘤及精神类药物将逐步贡献收入[14][17] 研发与产品布局 * 上半年获批12个药品批规 累计获批65个品规涵盖40个品种 每年目标20个批文左右[2][6] * 非沙坦类品种储备丰富 包括心血管、代谢、血液及抗感染等类别 未来增量空间较大[7][12] * 2025年8月获得五项精神类药物专利独家授权 正在开展工艺开发[13] * 研发费用约6亿元 占整体研发费用32% 原料药及CDMO是主要研发支出方向[19] 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 * 成功中标江苏联盟和广东联盟集采项目 集采和续采收入占比约40%[6][17] * 构建医疗、零售、第三终端及互联网中心等营销渠道 数据显示快速增长趋势[6][17] * 国内原料药及中间体收入占比约15.5% 国内CDMO占比12.5% 国内CDMO增长迅速[19] 产能与运营 * 山东昌邑新建项目进入试运行 预计9月开始稳定生产 浙江金盛主要进行新原料药项目验证批生产[14] * 制剂已有四个生产车间 建成生产能力约44亿片 诺德药业年产60亿片固体制剂项目在建[17][18] * 目前制剂产线利用率不高 未来达到30亿片或50亿片时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13] 财务与风险 * 上半年计提减值7216万元 其中信用减值1510.8万元 存货减值5700万元[5][11] * 信用减值主要因应收账款余额增加2.37亿元 存货跌价受价格波动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11][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1777万元 同比有所下降 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和采购支出增加[14] * 公司计划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优化采购付款节奏改善现金流[14] 行业与竞争 * 沙坦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价格处于底部徘徊状态 但下跌空间有限[9][16] * 国内外新建产能趋于稳定 公司有机会通过提高效率和优化供应链增强竞争力[15]
集采断崖式降价压垮仿制药企!赛隆药业创始人集体撤离
新浪证券· 2025-08-22 16:41
公司治理重大变动 - 创始人、实控人蔡南桂与妻子唐霖及7名董事、1名副总裁集体辞职 标志着公司正式告别创始人时代 [1] - 海南雅亿共赢科技合伙企业出资1.99亿元收购公司14.16%股权 蔡南桂放弃部分表决权后海南雅亿成为新任实控人 [3] - 海南雅亿合伙人包含立白集团创始人陈凯旋之子陈展生 日化巨头二代力量首次跨界进入医药行业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0-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 2024年营收不足3亿元同比下滑超15% [2] - 2024年净利润巨亏3314.56万元 同比跌幅高达447.67% [2] - 2024年4月公司因财务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 集采政策冲击 - 2018年起遭遇药品集采大潮冲击 主力产品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2022年第七批集采中标价暴跌91.7% [2] - 2023年第八批集采中氨甲环酸注射液报出7.9元全场最低价 仅为最高报价的一半 [2] - 公司累计7个品种中标集采 但陷入"中标即亏损"恶性循环 [3] 研发与供应链困境 - 2023年研发投入仅2752万元(占营收8.8%)低于行业水平 2024年虽增长7%但仍不足以支撑创新药研发 [3] - 2024年8月第十批集采中标品种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未建立配送关系 出现供应危机 [3] - 在集采价格战重压下公司无力转型 持续依赖集采业务 [3]
资金连续5日加仓,医疗器械ETF回踩5日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0:33
近期医疗器械板块走出相对独立行情,相关投资标的医疗器械ETF(562600)6月23日至今37个交易 日,收出24个阳线,区间涨幅18.07%。持仓股票,赛诺医疗、利德曼、麦澜德、翔宇医疗、大博医 疗、中红医疗、热景生物表现亮眼。今日盘整,回踩5日均线。 从资金面来看,近5日资金连续流入该ETF,净流入金额达2520万元。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医疗机构报送第十一批国家组 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 作。本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报量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二是要求医疗 机构如实准确报量。三是与基本药物、儿童用药等政策保持衔接。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表示,受耗材集采、医疗合规要求提升等政策因素影响,A股申万医疗器械指数过去 4年持续下跌,2025年初至今指数有所反弹。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业务拓 展,多家公司业绩和估值将迎来修复,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多家公司迎来高增长,部分低估值个 股迎来长线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 ETF(562600)为投资者提供一键把 ...
药品行业周报:关注底部资产修复投资机会-20250810
湘财证券· 2025-08-10 23:30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药品行业"买入"评级 [2][35]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在海外授权交易及国内医疗政策改善推动下取得显著超额收益,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中期估值有望持续抬升 [2][33] - 仿制药及原料药板块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盈利能力改善,短期关注竞争格局良好的细分领域修复机会 [4][33] - 药品制造产业链上游原料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GLP-1产品商业化有望带动多肽原料药产能释放 [4][33] - 国内医药产业步入创新成果兑现期,以基本面为内核驱动的新成长周期启动 [4][33] 市场表现 - 上周医药生物下跌0.84%,跑输万得全A 2.78个百分点,化学制剂、生物药及原料药分别下跌2%、1.41%和0.02% [7][9]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0日医药生物上涨21.3%,跑赢万得全A 8.4个百分点,原料药、化学制剂及生物药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0.7%、38.1%和33.5% [9][19] - 8月8日医药生物PE-TTM为30.83X,PB为2.98X,均位于负1倍标准差以上 [9][17] 集采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涉及55个品种,480家企业提交资料,平均每个品种15家企业竞争,3个品种企业数超40家 [32][34] - 国家医保局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优化集采措施 [32] 投资主线 - 创新源动力主线:关注三生制药、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等具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力优势的标的 [33] - 复苏边际改善主线:关注长春高新、卫信康、华润双鹤等底部资产 [35] 全球市场 - 全球生物科技板块分化,恒生生科上涨0.13%,A股生科和纳指生科分别下跌2.62%和0.1% [27][30] - 港股恒生医疗保健上涨0.12%,位列恒生一级行业涨幅第12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