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透景生命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降逾七成
北京商报· 2025-10-22 21:22
透景生命表示,本期受市场环境变化和集采政策推行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10月22日晚间,透景生命(300642)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 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下降19.73%;归属净利润577.49万元,同比下降76.33%。 ...
普洛药业20251021
2025-10-21 23:00
公司及行业 * 涉及的上市公司为普洛药业[1] * 行业涉及医药行业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原料药(API)、仿制药等[2] 核心观点与论据:CDMO业务 * CDMO业务是公司最大且增长最显著的业务板块 前三季度收入达16 9亿元 同比增长近20% 毛利率从40 8%提升至44 4%[3] * CDMO项目管线丰富且增长迅速 商业化项目391个(同比增长15%) 临床期项目853个(同比增长41%) 报价项目1,343个(同比增长68%)[3] *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未来2-3年CDMO交付订单总额为52亿元 主要来自三期或商业化阶段项目[4][15] * 客户拓展成效显著 在百奥泰克和MAC两大客户端发力 前20名客户中有60%开始合作临床项目 服务水平在所有CDMO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具备成本优势[12] * 多肽技术平台是重点发展方向 相关项目超过100个 其中9个为药物制剂项目 与美国大型BioTech公司合作使成本降低40%-50%[13] * 公司计划招聘四五百名新员工以支持CDMO业务发展 研发人员计划从1,300人增至2,000人[5][19] * CDMO收入区域构成以海外为主 海外收入占比接近70% 国内占比约30% 未来美国市场预计占40% 中国占30%-35%[14] 核心观点与论据:原料药(API)业务 * 原料药市场自2022年起进入产能过剩期 2025年需求减少约30%-40% 价格大幅下跌 行业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百分之十几 不到20%)[6][25] * 公司预计原料药行业将于2026年开始逐步复苏 但过程缓慢 不会快速反转[6] * 公司API业务毛利率较低 约为20% 预计随着2026年产能利用率增加将有所改善[11] * 公司正加强现有项目竞争力并布局新项目 预计两三年后恢复较好盈利 每年推出10-15个新的特色原料药品种[6][26] 核心观点与论据:仿制药及其他业务 * 仿制药市场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严重 价格持续下降 竞争激烈[7] * 公司应对策略包括集中资源开发改良新药 并加快全球化步伐 已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7] * 制剂业务收入为8 3亿元 公司正扩展制剂CDMO业务[23][29] * 医美业务刚起步 2025年收入预计仅几千万元 尚未单列[22]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77 6亿元 同比下降16% 主要因主动缩减低毛利贸易业务(占下降比例的60%-70%)[3][2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4%略升至25%[3]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是全年业绩低点 第四季度需求将回升 2025年全年是业绩低点 2026年预计将增长[8][9] * 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约为40% 主要受API需求影响 理想水平为70%[16] 核心观点与论据:各业务毛利率趋势 * CDMO业务毛利率为44 4% 预计未来保持在40%-50%之间[3][11] * API业务毛利率约为20% 预计2026年改善[11] * 特色原料药毛利率保持在50%-60%左右[1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汇率补偿协议和锁定70%敞口汇率来管理汇率风险 2025年1-9月汇兑影响仅200多万元 影响有限[20][21] * 兽药CDMO业务占比约20% 但人用药增长速度远超兽药[28] * 公司看到海外专利悬崖带来的CMO转移机会 但此类机会不像以前那么多[29]
医药产业运行数据专题:院内外承压,局部恢复
2025-10-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医药产业运行数据专题,涉及医药工业、医疗器械、院内外市场、医保基金及上市公司表现等多个细分领域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7月全国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3%,达12,000亿元以上,较2019年同期增长13.9% [1][4] * 医保基金收入保持稳健增长,1-7月累计收入增速为6.9%,但统筹基金支出增速呈现下滑趋势,1-7月累计增速为负1% [2] 医药工业整体表现 * 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逐月改善,7月份同比增长2.4% [1][5] * 收入端承压,利润受出口和反内卷影响波动较大,但总体有恢复迹象 [1][5] 院外零售市场 * 院外零售市场承压,2025年中西药品社零增速仅为1.2%,低于社零总额4.8%的增速 [1][6] * 上半年实体药店规模同比下降2.1%,行业监管趋严加剧竞争 [1][6] * 中西药品需求相对刚性,销售仅下降0.9%,医疗器械销售呈现改善趋势,但保健品双位数下滑 [1][6] 院内市场与诊疗量 * 院内诊疗量整体放缓甚至下滑,住院人次下降明显,例如天津市1-7月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5%、1.7% [1][7] * 医疗设备招采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复苏,2025年延续趋势但近两三个月增速有所放缓 [13] 医疗器械进出口与国产替代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表现较好,内窥镜、核磁共振设备和导管插管类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增长率分别达31.8%、8.7%和11.4% [1][8] * 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呈下降趋势,反映国产替代推进,2025年1-8月核磁共振和CT设备累计进口金额同比增加21%和10%左右,但内窥镜和眼科仪器进口分别下滑4%和11% [1][9] * 关税对部分产品影响显著,例如普通手套在1-8月份累计下滑18% [8][10] 上市公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大多数上市公司面临收入和净利润下滑压力,A股整体收入下滑2.8% [11] * 不同细分领域表现各异:BioTech领域景气度最高,有国内商业化上市产品的样本公司实现了40%以上增长 [11];CRO领域因低基数效应实现两位数增长 [11][12];院内刚需药械代表公司收入大多实现正增长,显示韧性 [16] * 消费医疗领域(眼科、牙科、医美等)大多数公司要么负增长,要么增速放缓 [17] * 整个上市公司板块已连续三年CAPEX支出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为零售药店 [18] 创新药企业 * 创新药企业上半年亏损面有所收窄,部分公司如百济、信达等已实现盈亏平衡甚至连续保持净利润 [20] * 大多数创新药公司的货币资金有明显提升,资金来源包括产品销售、BD付款及再融资等 [21] * 行业面临国内集采政策及海外关税、地缘政治等风险 [22] 其他重要内容 企业库存与应收账款 * 制造业企业库存变化幅度小,一季度企业存货普遍下降,医疗设备企业库存二季度已不再增长 [19] *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从30%升至接近50%,显示渠道压力逐渐减轻 [19] 细分领域动态 * 临床CRO和临床前服务业务上半年表现不佳,但订单已有所好转,预计下半年恢复 [14] * 生物制品中的白泰克增速较好,而传统医疗耗材、医疗服务等基本平淡,疫苗和诊断领域下滑幅度超过两位数 [15] * 麻精药品受集采降价影响较小但增速放缓,骨科耗材大部分公司恢复到正增长,电生理方向龙头公司连续三年实现不错正增长 [16]
人民同泰(600829.SH):前三季度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45.69%
格隆汇APP· 2025-10-20 16:56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同比降低45.69%。同比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毛利额 同比下降,主要是批发板块受集采等政策的持续影响,毛利空间收紧;二是随销售变动,与经营相关的 费用随之变动;三是依据应收账款账龄变化,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格隆汇10月20日丨人民同泰(600829.SH)公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46亿元,同比增长 2.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4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42.68%;基本每股收益0.1929元。 ...
甘李药业20251015
2025-10-15 22:57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特别是胰岛素及GLP-1相关药物市场 [2] * 涉及的公司为甘李药业 [1]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地位与集采影响 * 公司是国内胰岛素市场龙头企业,三代胰岛素类似物首家国产企业,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诺和诺德 [3] * 通过集采实现量价齐升,六款胰岛素产品平均涨价31%,2025年首年采购需求量达4,177万只,较上次增加2,500多万只 [2][3] * 集采后新增2,000家医疗机构覆盖,产品可及性提升,采购组需求量占比从8%上升到17% [3][9] * 国产胰岛素已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3] 核心观点与论据:创新药研发进展 * GLP-1受体激动剂双周制剂GZR18在肥胖人群中疗效显著,每两周给药一次可减重17.29% [2][5] * GLP-1周制剂GZR4已进入临床三期,是国产第一、全球第三的周制剂产品 [2][5] * GZR18在国内进入临床三期,海外进入临床二期,并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进行头对头对比试验 [14] * 公司拥有完整的胰岛素研发管线,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细分市场,并布局口服GLP-1、DPP-4和SGLT-2降糖药等前沿疗法 [4][12] 核心观点与论据:国际化进程 * 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门冬胰岛素实现出口突破 [2][6] * 通过欧洲EMA上市前GMP检查,为国产胰岛素类似物首次 [2][6] * 看好国产企业出海利润空间,在发达国家通过EMA审查,美国FDA正在整改,新兴市场如孟加拉、中东北非等有积极布局 [16] * 每年海外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 [17]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未来展望 * 集采影响显著,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续约带来产品价格上涨 [2][7] * 公司预计2025年利润目标为11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6亿元利润 [2][7] *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11亿元,2026年不低于14.3亿元的目标 [2][8] * 对生物制品板块2024-2026年的收入增速预测分别为26%、31%和25% [18] 其他重要内容:市场环境与产品特性 * 全球胰岛素市场规模约264亿美元,其中长效胰岛素占150亿美元,2021年至2024年增速为3% [16] * 口服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便利性和依从性优势 [10] * 胰岛素注射需要住院制定个性化方案,产品粘性强 [11][12] * 全球趋势正从日制剂向周制剂推进,周制剂有望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 [15]
迈瑞医疗:集采使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第一财经· 2025-10-14 15:32
公司政策应对能力 - 公司对集采等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在过去几年得到加强 [1] - 公司政策解读的时效性和政策配合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升 [1] - 公司政策贯彻的执行力获得充分保障 [1] 集采对公司的具体影响 - 集采使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1] - 集采后公司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1] -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是维持毛利率稳定的关键 [1] 未来市场策略 - 国内市场需要长期拥抱医保政策变化 [1] - 公司将继续积极主动顺应政策带来的变化 [1] - 公司计划抓住机遇,力争更好的发展 [1]
迈瑞医疗:集采下市占率提升毛利率稳定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25
公司对集采政策的应对 - 公司对集采等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在加强 对政策解读的时效性 政策配合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升 [1] - 公司将继续积极主动顺应医保政策变化 抓住机遇 力争更好发展 [1] 集采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集采使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而毛利率却没有太大变化 [1] -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是应对集采影响的关键因素 [1]
长春高新赴港上市,“激素茅”加速寻求突围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9:11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长春高新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开启"A+H"双平台上市征程 [1] - 公司推进赴港上市速度迅捷,2025年6月30日董事会通过相关议案,仅三个月后便递交申请 [8]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8] 赴港上市的潜在价值 - 赴港上市可带来三重价值:为研发管线加速兑现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以吸引跨国合作;优化股东结构,引入国际机构投资者 [2] - 港股作为全球资金配置平台,有助于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截至2025年9月29日,公司A股总市值为人民币525.83亿元 [1][2] - 港股市场已有77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第18A章上市,合计首发募资约1298.22亿港元,总市值约1.70万亿港元 [8]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6.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45.66亿元,但2024年下降至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 [3] - 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42.1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76亿元,但2024年大幅下滑至27.08亿元,同比下降43.01%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66.03亿元,净利润为9.32亿元 [3] 核心业务挑战:生长激素 -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在于过度依赖生长激素业务,该业务面临集采政策压力,例如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中粉针降价约13% [4] - 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0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1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9%,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4] -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市场占据74%份额,但竞争加剧,长效制剂正以超过50%的速度抢占市场 [5] 疫苗业务表现 - 公司旗下长春百克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0亿元减少39.96% [6] - 长春百克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06.4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056.51万元大幅减少98.24% [6] - 疫苗业务业绩下滑主因是带状疱疹疫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 [6] 国际化现状与挑战 - 公司海外收入规模很小,2024年仅为1.30亿元,缺乏重磅产品支撑 [8] - 赴港上市面临港股流动性与估值压力,生物科技板块情绪偏谨慎,新股破发率较高,H股发行可能面临"AH折价" [9] - 创新药研发存在高风险,III期临床结果、监管审批及商业化放量节奏可能影响业绩预期 [10]
华福证券-2025年中国种植牙行业概览:人口老龄化下的口腔医疗新黄金十年——医疗与消费周观点-250925
新浪财经· 2025-09-25 23:28
行业近期表现 - 医药指数本周关注的6个子行业均出现调整,整体表现承压 [1] 种植牙行业概览 - 中国种植牙行业呈现需求与规模双增态势,种植牙数量从2019年的312.0万颗增至2024年的686.4万颗,预计2030年将达到2814.9万颗 [2] - 市场规模将以20.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30年达到308.6亿元 [2] - 行业增长主要受人口老龄化、口腔健康意识提升以及集采政策驱动,2023年口腔诊疗人次达2.4亿 [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由进口品牌主导 [2] - 国产品牌如威高洁丽康在集采政策中崭露头角,但与进口品牌相比市场份额差距较大 [2]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的钛材供应充足 [2] - 产业链中游的氧化锆材料前景良好 [2] - 产业链下游的口腔医疗机构呈现差异化增长 [2] 投资价值驱动因素 - 在技术迭代与政策规范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更具投资价值 [2]
并购“催肥”、经销商“失活”、商誉“高悬”:麦科田IPO如何破解“虚胖”增长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9-25 15:57
上市申请与资本历程 - 公司由A股转战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7年内累计完成10轮融资 总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估值从2016年3.2亿元增至IPO前82.45亿元 增幅近25倍[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 但同期亏损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5] - 2024年营收同比微增6.55% 亏损幅度较2023年扩大49.8%[5] - 毛利率逆势攀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4年49.7%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2.9%[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87亿元 同比增长15.31% 利润由亏转盈录得4096.8万元[6]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5.68%降至2024年20.76%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16.09%[7]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8.2%降至2025年上半年21.2%[6][7] -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主要依靠成本与费用控制而非营收爆发式增长[7] 业务结构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42.1%升至2024年51.6% 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51.1%[10] - 2022年收购唯德康医疗后微创业务营收从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7.21亿元[10] - 生命支持业务占比从2022年45.3%下滑至2024年35.3%[12] - 体外诊断业务占比从2022年12.6%微升至2024年13.1%[1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药物输注领域公司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35%份额差距显著[11] - 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份额19.2% 排名第二 第一名份额达46.4%[11] - 微创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南微医学、安杰思等头部玩家[12] 销售渠道风险 - 经销商收入占比持续超80%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4.4%、87.8%、84.3%、82.9%[12] - 海外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923个降至2025年上半年607个[13] - 不活跃经销商数量从983个激增至2220个 翻了一倍多[13] 商誉与政策风险 - 商誉规模达9.08亿元 占净资产49.6% 主要来自对Penlon和唯德康医疗的收购[16] - 商誉规模持续居高不下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均维持在9亿元以上[16] - 面临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压力 若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将挤压利润空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