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通用汽车一季度利润35亿美元,中国市场持续盈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14:1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收入达440亿美元,净利润2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5亿美元 [3]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7.9%,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2.78美元,汽车业务现金流8亿美元 [4] - 更新2025年全年财务预期: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00-125亿美元,摊薄每股收益8.25-10美元,汽车业务现金流75-100亿美元 [4] - 预计可抵消至少30%的40-50亿美元关税影响 [4] 美国市场 - 美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17.2%,销售激励支出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电动车销量同比翻番,市场份额第二,60%销量来自非通用品牌置换需求 [4] - 雪佛兰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电动车品牌,Equinox和Blazer电动车销量强势 [4] - 全尺寸SUV市场份额达69%(雪佛兰TAHOE/SUBURBAN+GMC YUKON),中型SUV销量同比增幅62-73% [5] 技术研发 - Super Cruise系统搭载车辆数量同比增长超一倍,将扩大至更多SUV车型和凯迪拉克电动车 [5] - 正与Cruise联合开发L3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Super Cruise新增自动变道/智能限速等功能 [5] - 在华展示与中国Momenta合作的L2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且不依赖高精地图 [7] 中国市场 - 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环比增长,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回正,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53.2% [6] - 构建全球整车企业中最多元的新能源产品阵容,全面布局纯电/插混/增程技术路线 [6] - 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未来12个月推6款新车,覆盖主力价位段 [6] - 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中国市场盈利 [6]
都市车界|小米汽车带头“改口”,智驾标签褪去光环
齐鲁晚报· 2025-05-06 12:17
政策监管与行业调整 - 小米汽车将官网及App中的"智驾"一词全面替换为"辅助驾驶",SU7标准版的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Max的Xiaomi HAD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1] - 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也调整宣传话术,门店销售人员不再主动提及"智驾",转而强调空间、舒适性等卖点 [1] - 2024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车企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模糊表述,要求统一为"辅助驾驶"或"组合辅助驾驶" [1] - 2025年4月工信部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会议上要求车企不得对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进行"自动驾驶"或"全场景智驾"等夸大宣传,并加强对OTA升级的监管 [3] 事故与安全风险 - 2025年3月29日一辆启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小米SU7发生严重事故,导致3人死亡 [2] - 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误将L2级辅助驾驶视为"完全自动驾驶",而实际技术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率不足30% [2] - 部分车企曾以"零接管""车内睡觉"等危险场景作为卖点,用户通过"方向盘配重块"等手段欺骗系统,放大风险 [2] - 特斯拉Autopilot事故频发,部分用户误以为车辆可完全自主驾驶,国内某新势力品牌曾因宣传"城市NOA通勤模式"被消费者投诉误导 [3] 技术路线与局限性 - 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口的识别能力存在争议,Pro/Max版本配备激光雷达,但"端到端"技术仍面临"长尾问题"挑战 [2] - 某头部高精地图企业负责人表示纯视觉方案在夜晚或极端天气下难以保证安全行驶,激光雷达虽能弥补短板却面临成本与算力的双重压力 [4] - 华为乾崑智驾ADS 4已支持有条件L3级功能,但仍强调"手不能离方向盘" [7] 消费者教育与责任划分 - 车企开始强调"人机共驾"原则,在系统激活时强制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通过DMS实时监测疲劳状态 [6] - 小米要求用户首次激活功能前完成15分钟AR模拟训练,涵盖紧急接管等场景,并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用户手册以12页篇幅详述8类失效场景 [6] - 小鹏推出"智驾险",在系统退出后5秒内仍提供理赔保障,鸿蒙智行明确事故责任归属,强调"辅助功能不可替代驾驶员" [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短期内车企需在技术宣传与合规风险间寻找平衡点,长期来看行业将加速向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演进 [7] - 工信部将OTA升级纳入召回管理,要求企业减少升级频次并加强验证,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的融合将成为主流,"安全冗余"设计将成为标配 [7]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将逐步提升,但前提是车企能建立"技术诚实"的品牌形象 [7]
四十载车轮滚滚,上海车展驭见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10:34
40年光阴流转,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从黄浦江畔萌芽,一路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盛会。从燃油车时代的机械轰 鸣,到新能源浪潮的电驱澎湃,它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者和全球汽车技术碰撞交融 的推动者。 从1万到36万平方米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全球汽车业的目光交汇于此。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首发超百款新车,举办 超193场新闻发布会,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汽车新品首发地和首秀场。这一盛况和规格,不仅彰显出全球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 视,更凸显出上海车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回溯到40年前的1985年7月3日,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工业展览馆(现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当时,展馆面积仅1万平方米,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 和地区,共328家。中国汽车工业展设在露天广场,展示了桑塔纳轿车、天津大发微型车、南京依维柯货车等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首届上海车展的举 办,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当年上海大众最新下线的首款轿车桑塔纳,助力其快速打开市场,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新篇。 然而,2 ...
8点1氪|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哪吒汽车App被曝断网
36氪· 2025-05-06 07:59
报道中提到,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端到端辅助驾驶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 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智通财经) TOP3大新闻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其定购页面措辞已更新 5月4日,小米调整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具体来看,小米SU7标 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 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日本多地出现"地鸣",居民担忧是地震或火山先兆 5月3日起,日本青森县多地出现如地鸣般的巨大声响,有居民发布事发时监控画面。多个居民表示事发 时只听到震动声,但没有感受到摇晃。出现声响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当地居民担忧可能与地震或火山 活动有关。对此青森地方气象台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地震或火山活动相关信息。(新京报) 雷军在小米之家职务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 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公开招标,年税收要求60万 近日,一博主在介绍杭州灵 ...
8点1氪: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哪吒汽车App被曝断网
36氪· 2025-05-06 07:55
小米汽车 - 小米SU7新车定购页面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Xiaomi HAD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车位到车位辅助驾驶、ETC/闸机辅助通行等 [1] - 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 [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哪吒汽车App和官网因流量欠费出现断网,目前已恢复正常,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仍在寻求融资解决债务 [2] - 大众斯柯达汽车第一季度销售收入72.6亿欧元同比增长10.4%,营业利润5.46亿欧元同比增长2.1%,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增长114%至36900辆 [10] 消费电子与科技 - 苹果计划2026年秋季发布折叠屏iPhone,起售价或达2100-2300美元(约1.5万元人民币),将与iPhone 18 Pro系列同步推出 [11] - 特斯拉发布512G专用U盘售价599元,专为哨兵模式和行车记录仪设计 [12] - 微软上调Xbox Series S主机价格80美元至379.99美元(涨幅26%),Xbox Series X主机价格上调100美元至599.99美元(涨幅20%),未来计划上调游戏售价 [7] 零售行业 - 胖东来4月销售额达17.49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突破80亿元,超市、珠宝、百货三大业态占当月总销售额七成以上 [11] - 杭州灵隐寺8.5平米小卖部年租金260.3万元,经过88次延时竞拍成交,年税收要求60万元 [1] 影视娱乐 - 五一档新片总票房突破7亿元 [4] - 特朗普称将对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关税,以促使电影业回归美国 [5] 交通运输 - 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同比增长8%,铁路客运量10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水路客运量86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9% [5] - 高铁宠物托运五一期间预订量超八成,专用快运柜配备监控系统可实时查看宠物状态,价格区间360-860元 [8] 人工智能 - 英伟达批评Anthropic支持《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称美国无法通过管制在AI领域取胜 [8] - 苹果与Anthropic合作开发AI平台"氛围编码",将整合Claude Sonnet模型改进Xcode编程软件 [9] - OpenAI宣布将继续由非营利实体控制,同时推进营利部门结构调整以筹集更多资金 [10] 金融与投资 - 伯克希尔哈撒韦Q1净利润46亿美元同比减少64%,现金头寸升至347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0] - 纽约期金涨3.04%报3342美元/盎司,逼近4月22日历史最高位3509.90美元 [3] - 美国4月关税收入超174亿美元,是3月份96亿美元的两倍 [6]
理想、小米、蔚来、小鹏改口 “智驾”变辅助驾驶
快讯· 2025-05-05 19:19
智通财经5月5日电,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记者走访多家热门新能源品牌门店并发现,"智能驾驶"这 一曾经的"宣传C位"主打词,正逐渐淡出车企产品宣传的核心话术,甚至变成"你问我才说"的隐藏词 汇。在记者所走访的汽车门店中,除极少数门店仍以"智能驾驶"为宣传口径外,理想、小米、蔚来、阿 维塔、小鹏等多数车企门店在宣传产品时,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就在今日,小米调整SU7新车定 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其中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 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新消费日报) 理想、小米、蔚来、小鹏改口 "智驾"变辅助驾驶 ...
智能驾驶安全面临强监管,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南方都市报· 2025-05-05 15:50
行业监管动态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趋严,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SU7系列车型的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HAD系统名称均调整[2] - 行业倡议营销透明化,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及中汽中心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的明确表述[6] - 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要求企业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产品安全[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宣传,杜绝误导性表述[9] 企业行为调整 - 小米汽车官网显示,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涵盖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包括ETC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及自动泊车,采用大模型架构简化数据处理流程[3] - 上海车展期间,"智能驾驶"表述频率下降,部分企业紧急撤换宣传物料,改用"辅助驾驶"或"智能出行"等更克制的术语[6] 技术安全事件 - 3月29日小米SU7高速事故中,车辆在NOA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行驶,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减速至97km/h,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引发行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5] 行业表述趋势 - 行业共识转向强调驾驶员主体性,辅助驾驶表述的调整不代表技术退步,而是更严谨的功能定义[6] - 车企认可智能化趋势,但需明确技术边界,避免用户误用或滥用功能[6]
零跑朱江明:红海竞争没有退路,销量是第一性原理
钛媒体APP· 2025-04-30 12:5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极限内卷新常态,预计全年将有600-700款车型上市(含年度改款),严格意义上的全新车型约120款 [2][3] - 行业形成新势力车企、传统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三大竞争阵营,未来三年销量表现将决定市场格局 [3] - 价格战不可避免,各大车企疯狂推出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3] 零跑汽车销量与目标 - 2024年公司销量达293,724辆,同比增长1038%,新势力销量排名前三 [4] - 2025年一季度交付87,552辆,同比增长162% [4] - 2025年销量目标为50万辆(接近翻倍增长),其中海外市场目标7-8万辆 [4] 产品战略与规划 - B平台三款新车2025年上市:B10(已上市)、B01(7月上市)、B05(11月预售),预计贡献40%增量 [4][5] - B10定位紧凑级SUV,价格区间98-1298万元,上市一小时大定超1万辆,首月产量达1万辆 [5] - 高端化布局:计划推出D系列全尺寸旗舰SUV,对标理想L9/问界M9,售价20-30万元,12月亮相 [5] - 坚持全域自研+成本定价策略,高端产品将采用业界最优技术 [5]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 端到端辅助驾驶是行业制高点,但需避免夸大宣传(如"车内睡眠"等误导性功能) [6] - 车企因贴近用户场景成为智能驾驶主导者,数据积累是技术迭代核心 [6][7] - 预计3-5年内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可行,高速公路场景接管频次已显著降低 [7] - 公司2024年将智能驾驶团队从300人扩至500人,计划2025年Q2在B10车型实现点对点通勤功能,目标城市辅助驾驶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7][8] - 重点突破AEB技术,将安全置于辅助驾驶首位 [8]
上市车企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 尾部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证券日报· 2025-04-30 02:13
目前,按中证行业分类,A股25家汽车上市公司已悉数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在行业深度变革与市场集 中度提升的双重作用下,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呈现加剧态势:1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正增长,5家深 陷亏损泥潭,头部与尾部公司的业绩差距持续拉大。 张翔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处于竞争白热化阶段,通过市场化竞争机制实现的优胜劣汰,实质上是 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集中度、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市场格局,更将推动 中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为行业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业绩分化明显 对于上市车企而言,销量情况是业绩最直观的表现。比亚迪(002594)以427.21万辆的年销量超越上汽 集团(600104),登顶行业销量冠军,同比增幅达41.26%。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通过多 品牌策略,夯实大众市场领导地位,方程豹、腾势、仰望等品牌均取得亮眼成绩。同时,比亚迪加速全 球化布局,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量强劲增长。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4年,比亚迪以7771.02亿元的营业收入独占鳌头。上汽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为 6140.74亿元,同比减少15.44%。长城汽车 ...
港股收评:恒科指涨0.62%,生物医药股走强,锂电池下挫
格隆汇· 2025-04-29 17:02
恒指全天成交1776亿港元,南下资金今日净卖出港股64.24亿港元。 | 名称 |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恒生科技指数 | par | 5019.73 | +30.79 +0.62% | | | 800700 | | | | | | 恒生指数 | | 22008.11 | +36.15 +0.16% | | | 800000 | | | | | | 国企指数 | | 8067.94 | -12.25 | -0.15% | | 000100 | | | | | 板块上,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生物医药、医药外包概念股走强,芯片、半导体股上扬,教育股、餐饮 股涨幅居前,新能源车表现活跃;反之,锂电池股下跌,石油股走低。 4月29日,恒指收涨0.16%报2200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62%,国企指数跌0.15%。 具体来看: 科技股涨跌不一,美团涨超2%,京东、哔哩哔哩、快手等跟涨,腾讯跌超1%,百度、阿里小幅收跌。 消息面上,港交所、证监会据报就中概股回流意向已与部分相关企业接触。若仍未在香港市场上市 的"中概股"希望回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