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新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新车吸引“尝新”消费者,补贴政策驱动消费升温
新京报· 2025-10-06 19:48
市场热度与新车投放 - 为迎接“银十”销售旺季,汽车市场迎来超70款新车密集投放,其中9月22日至28日一周内就有30款新车开启预售、亮相或上市 [1][2] - 新车集中上市为十一假期车市增添热度和关注度,各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均将新车陈列于最显眼位置,客流量显著提升 [2] - 山东济南比亚迪4S店将刚上市的第二代秦PLUS放在展厅中央区域,假期晚间8时后门店依然灯火通明,有顾客在看车并详细沟通续航、智能化配置等细节 [2] 消费者关注点与门店人气 - 消费者选购过程中普遍关注车辆价格、续航、安全性和辅助驾驶功能等话题 [1] - 商场内汽车品牌门店人气高涨,华为门店内享界S9、问界M9等新车吸引不同需求顾客,有家长带孩子感受座舱空间,也有年轻消费者沉浸式体验车辆智能化功能 [2] - 蔚来门店将9月20日上市的全新ES8和购车权益放在入口显眼位置,并提供旧车置换服务,例如使用3年的宝马3系或奔驰C级可零成本置换蔚来新ET5T [5] 销售策略与价格体系 - 与往年推出现金优惠不同,今年“两新”政策成为推动车辆优惠的主要力量,车市促销与降价回归理性 [1][8] - 蔚来、阿维塔、小鹏汽车等品牌采用直营模式,全国门店设定固定、公开透明的销售价格,消费者不必有降价顾虑,假期购车主要通过赠送礼品或抽奖活动提供福利 [7] - 有新势力汽车品牌门店可全国开票,新车售价全国统一,但门店可帮助消费者查询各地补贴政策,选择优惠力度更大的城市开具发票以争取更多实惠 [8] 政策驱动与市场影响 - 2025年“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及时出台,成为拉动车市消费的重要动力 [8] - 商务部官员表示,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了汽车消费增长、产业升级和资源管理,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的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达到830万份 [8] - 邯郸、郑州、南京等地有关新一轮汽车补贴的地方政策密集发布,部分地区补贴先到先得,消费者购车热情得以释放 [8][9]
“两新”政策持续释放扩内需效能
搜狐财经· 2025-09-28 09:09
政策核心与成效 - 扩大内需是政策发力重点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下达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1] - 2024年实施新一轮"两新"政策和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有效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和投资动能[1]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 消费与投资拉动 - 政策实施以来全国汽车、家电等重点品类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家电、通信器材、家具商品等销售额多次实现20%以上的月度同比增幅[2] -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多个月超过50%[2] - 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撬动相关产品消费超2万亿元[2] - 设备更新拉动相关领域投资强劲增长 2025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约8400个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2] 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 - 政策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加速发展[2] - 金融机构为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截至2024年年底银行与企业已签订贷款合同金额超过8000亿元[2] - "两新"领域已发布重要国家标准168项 通过提升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2]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 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循环利用项目建设 推广"反向开票"制度降低回收企业税负 加快构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3] - "两新"行动以来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1.4万余个 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同比增长显著 废旧家电规范回收处理量稳步提升[3] 政策落实与机制创新 - 相关部委制定了设备更新重点领域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细则 建立起"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设备更新项目筛选机制[4] - 财政系统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对设备更新贷款、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实施财政贴息政策[4] - 推出"反向开票"制度破解资源回收企业进项抵扣难题[5] - 2024年和2025年计划完成294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以标准提升牵引产品升级绿色转型[5] 未来发展方向 -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支撑 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体系 优化完善物流体系 着力降低大宗耐用消费品和二手商品设备的物流成本[7] - 加大全国性信息平台的建设 联通跨部门数据 减少审核环节 加快补贴到位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驱动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7] - 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 技术水平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 构建一站式回收服务体系[7]
崔东树:1-8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5%仍偏低 主流车企盈利压力仍将急剧增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8 07:42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汽车产量2083万台,同比增长11% [1] - 2025年1-8月汽车行业收入68049亿元,同比增长7.5% [1] - 2025年1-8月汽车行业利润3035亿元,同比下降0.3% [1] - 2025年1-8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5%,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 [1] - 2025年8月汽车行业收入8856亿元,同比增长7.5% [1] - 2025年8月汽车行业利润298亿元,同比下降10% [1] - 2025年8月汽车行业利润率3.4%,环比下降且处于历史同期低点 [1] 新能源汽车发展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938万台,同比增长31% [20]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5% [20] - 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33万台,同比增长23% [20] - 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8% [20]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317万台,同比增长39%,渗透率42% [20]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944万台,同比增长30%,渗透率31% [20] 燃油车市场情况 - 2025年1-8月燃油车产量1145万台,同比下降2% [20] - 2025年8月燃油车产量142万台,同比增长1% [20] - 2024年燃油车产量1839万台,同比下降11% [20] - 2023年燃油车产量2067万台,同比增长2% [20] 汽车行业效益趋势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7.8%下降至2025年1-8月4.5% [21] - 2025年6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达到6.9%的高点 [21] - 2025年8月汽车行业利润率3.4%,较去年同期的3.6%下降 [2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4.3%,较历史正常水平大幅下降 [4] 工业企业整体环境 - 2025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9% [1] - 2025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9.62万亿元,同比增长2.3% [7] - 2025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24%,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7] - 国有企业利润占比达到32%,私营企业销售利润率4%水平较低 [9] 上下游行业对比 - 2025年1-8月采矿行业利润率16.8%,同比下降31% [11] - 2025年1-8月石油行业利润率最高达30.7% [11] - 2025年1-8月电力行业利润上升13%,燃气行业利润下降9% [13] - 2025年1-8月上游行业利润率2.6%,中游行业利润率4.6% [13] - 2025年1-8月下游行业利润率6.0%,汽车行业利润率4.5%低于平均水平 [17] 政策影响与行业展望 - 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2025年1-8月汽车生产增长 [1] - 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上游钢铁行业利润有促进效果 [2] - 期待车市油电同权推动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2] - 上游碳酸锂成本下降,车企利润可持续下滑 [22]
“金动力”护航民企破浪前行
金融时报· 2025-09-25 11:00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 截至2024年末湖南省民营企业实有735万户 是湖南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和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1] - 截至2025年8月末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近870亿元 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近13万户[1] 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为湖南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7000多万元资金支持 包括7天放款1000万元科创信用贷和组合担保方式新增授信至6000万元[2][3] - 企业获批1036万元中小微企业房产按揭贷款 并在银行指导下争取到两新补贴享受政策红利[3] - 企业专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开发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要一环 订单量一路狂飙但曾因流动资金短缺和缺少抵押物陷入资金困境[2] 对光电企业的科创金融创新 -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构建看未来、雪中送炭等创新评价体系 重点关注企业研发能力、专利数量、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流指标[4] - 邮储银行常德市分行为某光电有限公司新增2000万元科创信用贷 在不额外增加融资成本前提下解决资金问题[4] - 企业是集摄像头模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投入占营销额3% 笔电模组行业国内领先 一季度订单量达1.6亿元[3][4] 对新材料企业的持续授信支持 - 邮储银行邵东市支行为某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16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前期投产燃眉之急 随后将授信提额至1160万元(2022年)和1600万元(2023年)[5][6] - 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南省小巨人企业 主要经营工业胶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和非洲地区[5][6] - 2024年企业销售额实现12%增长 下游客户涉及制造业、汽车产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6] 金融产品创新与政策协同 - 邮储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协助企业充分了解、用好政策与补贴 如两新政策补贴和设备更新支持[3] - 银行通过科创信用贷、组合担保、中小微企业房产按揭贷款等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3][4] - 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购置厂房、持续研发投入 实现高质量发展[3][4][6]
“924”一周年经济回顾与展望:如何重塑增长和提振就业
联合资信· 2025-09-24 19:09
政策效果回顾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6% 较2024年8月提高1.2个百分点[6] - 限额以上汽车/家用电器/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累计同比增长0.5%/28.4%/22.3%/21.1% 较2024年8月提高2.9/25.9/27.2/9.3个百分点[6]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5% 较2024年8月降低2.9个百分点[9] -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2.9% 较2024年8月降低2.7个百分点[9] - 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增长2.5% 其中出口增长5.9%[10] 资本市场与产业表现 - 上证指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39% 创业板指数增长103%[12] - 人工智能指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116%[1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3%[13] 结构性问题与挑战 - 16至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16.43% 较2024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17] - 房地产销售额占GDP比重达7.2% 2024年总额9.7万亿元[25] - 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5.1% 增速高于商品消费[18]
肖宏伟:政策协同驱动“两新”显效
搜狐财经· 2025-09-23 07:24
政策核心观点 - 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撑的“两新”政策成为稳定经济、激发内需的关键举措 [1] - 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机制以撬动社会资本和优化资源配置 [1] - 政策旨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动能 [1] 投资端影响 - 1月至8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1] - 财政贴息和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专项再贷款 [1] - “财政贴息+银行信贷”模式推动资本向高技术、高效率领域优化配置 [1] 消费端影响 - 8月份家用电器、家具、文化办公用品等品类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补贴+金融”组合通过价格刺激和消费信贷降低支付门槛,转化潜在需求为即期购买力 [2]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引导消费向绿色智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升级 [2] 供给端与机制构建 - 对消费品生产、流通及服务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以缓解资金压力并优化服务 [2] - 建立“财政引领、金融跟进、市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格局和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3] - 优化审批流程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避免资金空转或效应衰减 [3] 未来展望 - 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落地和创新性金融工具推出将接力释放政策效能 [3] - 财金协同有望持续激发内需市场潜力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韧性 [3]
政策协同驱动“两新”显效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49
政策核心与宏观影响 - 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支撑的“两新”政策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激发内需活力的关键举措 [1] - 通过构建高效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成功撬动社会资本并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 - 政策旨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 投资端影响与机制 - 1月至8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1] - “财政贴息+银行信贷”模式通过贴息、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专项再贷款 [1] - 该模式推动资本向高技术、高效率领域优化配置,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奠定基础 [1] 消费端影响与机制 - 8月份家用电器、家具、文化办公用品等品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补贴+金融”协同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商品价格,消费金融以零息分期等方式降低支付门槛 [2] - 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领域,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引导消费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2] 供给端与机制构建 - 对消费品生产、流通及服务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缓解资金压力,鼓励企业增加备货、优化服务 [2] - 构建“财政引领、金融跟进、市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格局,确保政策实施的资金规模与效率 [3] - 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3] 未来展望 - 随着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落地及更多创新性金融工具推出,政策效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3] - 在财金协同持续驱动下,内需市场潜力将更充分激发,产业升级步伐更加坚实 [3]
国开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超6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
新华网· 2025-09-22 12:46
贷款投放与余额 - 截至今年8月底,“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超过6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 [1] - 截至今年8月底,“十四五”以来投放4256亿元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1] - 全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余额占比较“十三五”末期提高9个百分点 [1] 重点支持领域 - 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 [1] - 支持跨省跨流域重大项目 [1] - 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 [1] - 支持“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 [1] 金融服务与资源保障 - 强化资源保障并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 [1] - 采取“一项目一方案”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1] - 通过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前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债券承销、融资租赁等产品加大综合金融支持力度 [1] - 与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形成合力,推动工程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1] 未来战略方向 - 下一步将聚焦主责主业,配合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和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 [2] - 持续完善对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 - 推动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创新 [2] - 积极跟踪“十五五”重大项目,服务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
金发科技股价6天涨幅超41% 增长趋势向好年营收有望首超700亿
长江商报· 2025-09-22 06:57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32%股权 通过认缴6.80%份额的金石成长基金实现 该基金对宇树科技持股4.77% [1][4][5] - 金石成长基金目标规模50亿元 公司认缴出资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基金认缴规模4.41亿元 [4]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宇树科技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 估值达120-150亿元 预计2025年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1][5][6] - 公司已在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 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机构 [5][6] 股价波动情况 - 公司股价于2025年9月17-18日连续两日涨停 六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41% 因交易异常波动发布公告 [3] - 静态市盈率69.99倍显著高于行业27.36倍水平 滚动市盈率56.02倍亦高于行业28.42倍 [3] - 9月19日股价跌停 但2015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63%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6.36亿元 同比增长35.50% 净利润5.85亿元 同比增长54.12% [1][8]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605.14亿元 同比增长26.23% 净利润8.25亿元 同比增长160.36% [7]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将首次突破700亿元 [2][11] 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涵盖改性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等9大类化工新材料 产品应用于汽车、新能源等行业 [7] - 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16.10万吨 同比增长33.17% 越南工厂量产 西班牙工厂投运 印尼工厂建成 [9][10]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4年24.90亿元(增26.20%) 2025年上半年12.93亿元(增34.56%) [11]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5月完成董事会改组 1982年出生的陈平绪接任董事长 其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 2012年加入公司 [8]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已近90%
证券日报· 2025-09-18 00:09
9月17日,财政部发布《国债业务公告2025年第153号》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期)第二次续发行 已完成招标工作。本次续发行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350亿元,为2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已在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心提振、债务风险化解等方面产生多重积极影 响。"宋向清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促进了战略项目加速落地,拉动投资增长,支持扩大内需,同 时也有利于市场利率与资金面改善。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下,"两重"建设发力显效,"两新"政策深入实施。今年前8个月,消费品以 旧换新支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1.1%。同时,大规 模设备更新对投资的带动作用继续显现,前8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已通过 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工作,带动上下游产业、扩大就业,同时助力科技创新与新能源等领域发展, 推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在财政层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还发挥了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缓解地方财 政压力,为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