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家全生态
搜索文档
雷军最新发声
财联社· 2025-10-16 18:21
行业发展趋势与共识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处于历史机遇期,并非零和博弈,需要全行业团结共建新生态 [1] - 行业应在政府指导下,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集中资源于底层技术研发 [1] - 呼吁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等乱象,营造积极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1] 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AI大模型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趋势,蕴藏巨大创新机遇 [1] - 端侧AI模型无需联网,可整合车内外多传感器信号,实现拟人化语音控车和自定义手势控制 [1] - 本地算力调用可保障数据隐私安全 [1] 公司核心战略 - 公司核心战略为“人车家全生态”,汽车是其中的重要节点 [1] - 通过不同场景和终端的互联互通,汽车可调用整个生态的AI算力,提供丰富场景应用 [1] - 该战略未来产业机会广阔 [1]
招银国际:小米集团-W新品定价具优势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29 14:55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旗舰手机小米17系列、Xiaomi Pad8系列平板及一系列高端家电新品 并宣布推出小米汽车YU7及SU7Ultra的订制服务 [1] - 小米17售价以4499元人民币起 较iPhone17的5999元人民币起售价具有竞争优势 [1] - 小米17Pro/Max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及5999元人民币 低于去年15Pro/Pro Ultra定价 [1] 战略发展 - 发布会展示出公司在智能手机与AIoT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有助于强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 - 小米17系列创新搭载妙享背屏及直接兼容苹果生态 体现公司全面对标iPhone策略 [1] 投资评级 - 招银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为62.9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招银国际:小米集团-W(01810)新品定价具优势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4:50
产品发布 - 小米集团推出旗舰手机小米17系列、Xiaomi Pad 8系列平板及一系列高端家电新品 并宣布推出小米汽车YU7及SU7 Ultra的订制服务 [1] - 小米17售价以4499元人民币起 较iPhone17的定价5999元人民币起具有竞争优势 [1] - 小米17 Pro/Max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及5999元人民币 低于去年15 Pro/Pro Ultra定价 [1] 战略发展 - 发布会展示出公司在智能手机与AIoT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有助于强化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 - 小米17创新搭载妙享背屏及直接兼容苹果生态 体现公司全面对标iPhone策略 [1] 机构观点 - 招银国际维持小米集团目标价为62.9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研报掘金|华泰证券:看好小米在硬科技上的持续投入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29 13:47
核心观点 - 华泰证券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及65.4港元目标价 对应2026年30倍市盈率 [1] - 看好公司在硬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 为人车家全生态发展奠定基础 [1] - 维持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43.1亿 526.3亿 671.2亿元人民币 [1] 业务前景 - 手机产品竞争力持续强化 [1] - 汽车业务毛利率呈现稳定提升趋势 [1] 估值预测 - 目标价65.4港元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 [1]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达671.2亿元人民币 [1]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9-29 06:59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启动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4] - 战略调整源于外部质疑和内部焦虑 包括被指"组装厂"及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竞争压力 [3] - 重构管理团队并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称押上全部身家勇往直前 [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2017年澎湃S1芯片仅售出五六十万台 2018年暂停SOC研发 [4]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定位高端并死磕3nm工艺 [5]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降14.7% 净利润骤降87.2% 芯片团队士气动摇 [5][6] - 2023年OPPO放弃造芯后 公司重申坚持芯片研发 [6] - 2024年初玄戒O1芯片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7] - 2025年5月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8]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9月宣布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0] - 2022年因资源不足暂停Ultra项目 后通过团队激励重启 [11] - SU7 Ultra电机功率达1300马力 百公里加速1.98秒 [11] - 2025年6月以6分45秒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 [11] 人才与组织建设 - 雷军将"找人"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年80%时间用于组建创始团队 [14] - 引进多位行业高管 包括卢伟冰等四人成为新十年合伙人 [14] - 2025年引进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及宝马工程师等海外人才 [15] - 以千万元级薪酬挖角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 [16] - 设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 2024年奖金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 [16]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21190名 占比48.5% 全球专利超4.2万件 [17] - 2022年启动非核心业务优化 收缩边缘产品线并减少营销费用 [1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024年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18] - 202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75.4% [18]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金规模达1927.68亿元 [19] 市场价值变化 - 市值从2020年10周年时2454亿港元增至1.42万亿港元 增长超万亿港元 [2][19] - 折合人民币市值增加约1.08万亿元 [19]
国产手机18年的逆袭密码,藏在一块背屏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文章核心观点 - 小米通过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创新 首次在高端市场与iPhone Pro系列全面对标 标志着中国手机品牌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并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创新定义权上的突破[3][5][6] - 公司通过五年超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 在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并构建了芯片 操作系统 AI的底层技术能力 支撑其高端化转型和生态扩张[9][10][13][16] - 小米已形成"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布局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 通过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近10亿台设备连接)构建竞争壁垒[17][19] 从仰视到平视 一块屏的战争 - 2007年iPhone以电容触控屏颠覆行业 而2025年小米通过"妙享背屏"解决用户核心痛点:减少频繁解锁繁琐 改善自拍构图和多人合影体验[6] - 双屏交互重构手机使用逻辑 打破西方企业对智能手机交互的垄断 背后有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国产技术支撑[8] - 屏幕采用国产M10发光技术(发光效率82.1cd/A) 同等亮度下功耗降低30% 电池采用L形异形叠片设计(空间利用率提升15%)和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894Wh/L)实现两天续航 影像搭载第三代LOFIC技术(动态范围16EV)提升逆光拍摄能力[9][10] 五年千亿的蛰伏 小米硬核实力养成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后决定转型"硬核科技公司" 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超300亿元 累计投入超1020亿元 研发人员翻倍至2.26万人[13] - 自研3nm旗舰芯片"玄戒O1"由全资子公司玄戒科技设计 投入超2500人和135亿元资金 使公司成为中国大陆首家 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企业[14] - 澎湃OS取代MIUI成为"人车家全生态"统一系统底座 自研大模型构建AI技术矩阵 智能工厂实现装备自研率96.8%和软件100%自研 年产能千万台[16] 从手机到生态 全球独一份的"人车家全生态" - 手机在4000-6000元高端市场与iPhone Pro系列对标 汽车领域SU7系列成为20万元以上最畅销轿车 YU7 SUV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台 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 空调业务跻身全渠道前三[19] - 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近10亿台 实现手机 汽车 家居无缝联动 形成独特竞争壁垒[17][19] 逆转 不是终点 是一个新起点 - 小米的蜕变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型 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集群效应 创新主动权向东方转移[21][23] -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 实现从跟随到定义的转变 创新主动权属于敢于长期投入的企业[23]
小米17系列正面迎战苹果,雷军谈小米如何“逆天改命”
搜狐财经· 2025-09-28 16:1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迈向智能制造新战场 从手机和消费电子开创"人车家"全生态新局面 用5年时间重塑公司骨骼与灵魂 [1] - 经过深入复盘后重新确定发展道路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5年计划在核心技术上投入1000亿元 [13]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猛增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研发人员数量从一万余人翻倍至超过两万人 [14] 小米17系列产品表现 - 小米17系列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 销额纪录" 其中Pro Max单款机型打破今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 销售额纪录 在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50% [1] - 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4999元 Pro Max版5999元 新机于9月27日10点首销 [1] - 产品力跨代升级 全面对标iPhone 从完全跟随到多项技术超越苹果 [2][5] 产品技术创新 - 续航方面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 硅含量大幅提升至16% 是上代2.5倍以上 连续测试12.2小时后仍有26%电量剩余 而iPhone17加5000mAh磁吸充电宝电量全部耗尽 [2] - 影像方面搭载徕卡光影大师影像系统和国产第三代高动态技术LOFIC 拥有16.5EV超高动态范围 大幅改善鬼影 发雾 炫光问题 [2] - 屏幕使用最新M10屏幕发光技术 红色发光主材发光效率达82.1 cd/A Pro Max采用"超级像素"技术 每个像素点放下RGB三个子像素点 清晰度媲美传统2K屏 功耗降低26% [3] - Pro系列搭载"妙享背屏" 可设置时钟 AI人像 AI萌宠 支持出行 音乐等重要信息通知 配备复古掌机保护壳售价299元 [3][6] - 全系搭载UWB超宽带互联技术 能精准判断距离 方向 自动识别车主位置 实现靠近自动解锁 开启前后备箱 离车自动落锁 [3] 芯片研发突破 - 自研SoC芯片玄戒O1发布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实现3nm手机SoC芯片设计并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7][16] - 玄戒项目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025年芯片专项预算高达60亿元 拥有2500人研发团队 人数与投入规模跻身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前三 [7][8] - 研发团队默默干了四年多 花费135亿元 等待O1量产后才对外公布 [9]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开局表现优异 230天交付10万台 2024年营收超320亿元 [9] - 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 搭载三电机系统 峰值功率达1138kW 全车隐藏9处磁吸点 承重达2.3kg 支持投影仪 咖啡机等设备扩展 [9] - YU7预售阶段表现火爆 发布3分钟大定突破3680辆 1小时突破28.9万台 [9] - 2025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辆 SU7 Ultra斩获2025上半年售价50万以上轿车 纯电销量双第一 国内每卖出3辆售价50万以上纯电车就有一辆是SU7 Ultra [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营收达到2272亿元 同比增长38.2% 净利润达228.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6% [10] 大家电业务进展 - 从空调高端化到全品类高端化 发布小米中央空调对标行业标杆大金 推出上出风空调 双区洗/三区洗洗衣机 高端法式冰箱 中高端大尺寸电视等创新产品 [15] 品牌定位升级 - 通过改名行动重新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从对标苹果到多项技术实现超越 [4][5] - 公司已成为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的新最强对标系 在全球范围内已没有对标对象 [17]
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引领 小米五年的“改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14:28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从商业模式创新者向硬核科技驱动者的战略转型 体现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突破 [1][5] - 公司通过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实现技术突破 并计划新一轮五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 [2] - 公司在屏幕、电池、影像及芯片领域实现国产技术突破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 [4] - 公司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竞争体系 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竞争 [5] 战略转型 - 公司从机会驱动转向实力驱动 确立技术为本的铁律并坚持长期研发投入 [2] - 研发投入从2019年75亿元跃升至五年累计1020-1050亿元 2025年预计投入超300亿元 [2] - 战略主题从"战略定力"经"持续积淀"到"关键突破" 完成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的转型 [3] 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实现三大核心领域突破:M10屏幕发光效率国际领先 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世界前列 LOFIC技术解决逆光摄影难题 [4]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公司 [4] - 国产红色发光材料实现82.1cd/A发光效率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 "妙享背屏"设计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4] 产业格局 - 公司构建横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人车家全生态" 以自研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性重构 [5] - 竞争范式从单一产品升级为以自主核心技术支撑的生态系统竞争 [5] - 转型体现中国制造业通过创新与技术实现能级跃升的发展路径 [5]
小米新品齐发:硬核实力质变,开启科技新章
北京青年报· 2025-09-27 23:51
公司战略与创新成果 - 小米高端化战略深耕五年实现质变 成为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硬核科技公司 [1] - 2025年战略变阵 数字旗舰产品线全面对齐苹果三杯机型矩阵 [4] - 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未来五年计划加码至2000亿元 [4] - 成功实现从"应用创新"到"底层创新"跨越 玄戒O1芯片突破技术瓶颈 [9] - 构建"人车家全生态"产业范式 通过AI大模型融合放大生态优势 [9] 智能手机业务突破 - 小米17 Pro系列首创"妙享背屏"设计 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1] - 背屏支持后摄自拍预览与个性化表达 成功吸引苹果用户换机 [4][5] - 2025年第二季度以16.63%份额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榜首 [4] - 创新设计引发换机潮 用户选择主因包括创新功能与系统升级 [4][5] 汽车业务创新布局 - 推出26项个性选配定制服务 覆盖车漆/轮毂/内饰等豪华配置 [7] - 定制服务适用于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设立400平米定制服务中心 [7] - 计划三年设计100款车漆 让用户参与汽车设计过程 [8] - 定制服务价格具备竞争力 用户体验媲美百万豪车专属服务 [8] 科技生态与行业影响 - 连发三款科技家电高端新品 推动行业产品形态与技术革新 [1] - 小米汽车证明"科技公司造车"路径可行性 开辟全新产业赛道 [9] - 公司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 代表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9][10] - 精准把握个性化消费趋势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平权目标 [7][9]
小米集团-W(1810.HK)小米发布会:17系列手机和汽车定制化服务是重点
格隆汇· 2025-09-27 11:05
核心观点 - 小米在秋季发布会上推出多款新品 包括小米17系列手机 Pad8 智能家电及汽车定制服务 同时强调在自研芯片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 研发投入为"人车家"全生态奠定基础 [1] - 华泰证券维持小米目标价65.4港币 包含非汽车业务46.3港币和汽车业务19.1港币 维持买入评级 [1][4] 手机产品 - 小米17系列包含标准版 Pro和Pro Max三款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 采用台积电3nm工艺 性能对标苹果A19系列 [2] -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 小米17/17 ProMax比iPhone17/iPhoneProMax续航时间分别提升109%和50% 得益于新一代金沙江电池技术 [2] - 价格策略具有竞争力 标准版4499元与上代持平 Pro版4999元降价300元 Pro Max版5999元起 [2] - Pro/Pro Max版本配备背屏设计 支持后摄自拍 信息显示 游戏及远程控车功能 可能引领手机设计潮流 [2] 汽车业务 - 推出汽车定制化服务 面向SU7 Ultra和YU7 Max用户 每月提供40辆定制配额 涵盖车漆颜色 内饰 轮毂等个性化选项 [3] - 定制服务包括五种限定车漆颜色 紫水晶 竞速红 暮光玫瑰 哑光流金粉和嫩芽黄 助力品牌高端化 [3] - 2Q25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达26.4%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定制化服务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3] 技术研发 - 自研玄界SoC芯片实现一次流片成功 已应用于手机和平板产品 体现芯片领域突破 [4] - SU7 Ultra搭载自研V8s电机 成为纽北赛道最快四门量产车型 展示硬科技进展 [4] - 研发投入聚焦芯片 AI和系统 为"人车家"全生态提供技术支持 [1][4]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43.1亿元/526.3亿元/671.2亿元 [4] - 目标价基于SOTP估值法 对应30倍2026年P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