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新款北京越野BJ40燃油版正式上市;尹同跃:奇瑞公司坚决反对“价格战”,缩短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20 18:37
奇瑞公司动态 - 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强调反对"价格战",要求缩短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并抵制虚假宣传和网络乱象 [1] - 公司计划加强自律,严守"反内卷"负面清单,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交流机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路虎揽胜政策更新 - 路虎揽胜推出"豪车税全额补贴"政策,2025年7月20日-31日购买指定车型可享受新增消费税全额补贴 [2] - 适用车型包括揽胜盛世版标轴轴距及长轴距版 [2] 北汽集团新品与销量 - 北京越野BJ40燃油版三款新车型上市,售价区间14 99万-15 99万元 [3] - 北汽集团上半年整车销量超81 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极狐销量超5 5万辆,同比增长2倍 [3] - 享界S9增程版月销保持千辆增速,稳居30万-50万元新能源轿车市场第一 [3] - 北汽福田商用车销量32 7万辆,同比增长9%,海外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20% [3]
反“内卷”规范竞争秩序 推动汽车行业生态重塑
财经网· 2025-07-20 12:17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竞争秩序,采取成本调查、价格监测、生产一致性检查及支付账期督促等组合拳措施[1] - 政府释放信号将强力纠偏非理性竞争现象,标志着行业从"量"向"质"的发展阶段转变[1] - 中汽协强调需综合治理非理性竞争,维护公平市场环境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2]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3] - 价格战自2023年3月由东风标致雪铁龙引发,比亚迪等头部车企通过"油电同价"策略将竞争推向高潮,22款车型最高优惠5.3万元[3] - 2025年1-5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7%),利润1781亿元(-11.9%),利润率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5.7%[6] 产业链利润与账期问题 - 产业链单车收入从2017年29.4万元增至2024年33.7万元,但单车利润从2.3万元下滑至2025年前5月的1.4万元[6] - 2024年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远超德系(40.5天)和美系(60.5天),部分账期超240天[7] - 17家重点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但实际落地存在现金流压力,工信部已开通投诉窗口监督执行[10] 行业生态与专家观点 - 价格战导致供应商资金链紧绷,钢铁协会发文痛斥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长账期[7] - 专家指出无底线价格战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服务质量,呼吁建立整零共生关系[7][10] - 中汽中心强调落实60天账期承诺是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和改善产业生态的关键[10]
奇瑞董事长:公司坚决反对“价格战” 缩短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
快讯· 2025-07-20 09:16
智通财经7月20日电,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7月19日在内部年中干部大会上要求,奇瑞公司必须守拙、 守诚、守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三部委召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 要求,做产业公平有序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奇瑞公司将加强自律,坚决反对"价格战",缩短供应商货款 支付账期,不做虚假和过度宣传,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同时,发挥重点企业的带头作 用,严守"反内卷"负面清单,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交流会商机制,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奇瑞董事长:公司坚决反对"价格战" 缩短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 ...
事关新能源汽车,多部门联合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23:30
新能源汽车行业规范会议 - 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会议部署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2] - 17家重点汽车企业及行业协会参会 会议要求统一思想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 -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16日已听取相关汇报 强调综合施策规范竞争秩序[3] 行业监管措施 - 加强价格监测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2] - 建立与企业的交流会商机制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 - 加快制定电耗限值、电池回收安全等标准 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水平[2] 行业自律与竞争现状 - 行业协会将倡导合法诚信竞争 抵制"网络水军"等乱象[3] - 17家车企6月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工信部开通投诉窗口监督落实[4] - 专家指出行业"价格战"导致成本价格倒挂 多数新能源车企处于亏损状态[4] 市场影响分析 - 非理性竞争削弱行业盈利能力 挤压企业创新发展资金[4] - 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态势良好 但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4]
监管出手,戳破千亿外卖大战的泡沫
36氪· 2025-07-19 09:21
行业现状 - 即时零售市场单日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翻倍至2.5亿单[2] - 2024年外卖行业整体日单量稳定在1亿单左右,美团占7000多万单,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占2000多万单[3] - 京东和阿里巴巴累计宣布投入800亿元补贴,美团被迫参战[3]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1635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相比2023年的36.7%大幅放缓[25] 补贴大战影响 - 补贴战带来的外卖业态新用户极少,绝大部分是泡沫[4] - 外卖行业GMV月环比涨幅有限,因全是低价单[16] - 美团外卖业务净利润率在4%左右,波动很小[12] - 外卖行业去年总计300亿利润,利润率排互联网行业倒数几位[29] - 美团外卖一单赚一块多钱,技术服务费平均不到8%,配送服务费平均每单7元[29]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外卖市占率稳居70%左右[21] - 近期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外卖日单量分别达到1.5亿单、8000万单和2500万单[21] - 美团30元以上订单份额很高,有信心在补贴大战结束时仍占据70%市场份额[23] 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4] - 五部委约谈外卖平台,释放明确信号要求规范无序竞争[33] - 美团积极响应监管,撤掉营销工具使商家平均补贴投入下降15%,效率提升20%[33] 行业问题 - 外卖行业客单价较低,被补贴大战进一步拉低[26][27] - 超低价补贴造成外卖、堂食价格倒挂,市场价格扭曲[27] - 价格战打破良性发展中建立的外卖用户心智[27] - 低价吸引的用户粘性不高,留存率很差[19] 行业呼吁 - 行业呼唤更高的服务质量及品质[25] - 消费者要求品质、健康的外卖[25] - 骑手要求良好的收入及保障[25] - 商家要求稳定的生态及环境去发展品牌[25] - 需要平台与监管一起发力,重新建立良性发展秩序[33]
平台表态"卷没意义",高温下的外卖价格战应回归理性
第一财经· 2025-07-18 20:44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自7月5日开始,涉及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多方参与,出现"0元购""20-18"等大额优惠券,订单量创下新高[2] -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2] - 京东表示未参与"0元购""18-18"等恶性补贴,称这是严重内卷的表现[3]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称补贴大战是"被迫反击",认为行业里"绝大多数是泡沫"[3] 补贴大战对商家的影响 - 连锁餐饮品牌嘉和一品表示每10元补贴中商家需承担7元,导致餐厅赔本经营[6] - 中小商家面临"爆单"现象,原材料消耗激增(珍珠、茶叶用量达平时3-4倍),人力不足导致出餐延迟、品质下降[7] - 商家担心补贴停止后订单会快速下滑,行业难以回归常态[6] - 长期看市场集中度将向供应链效率高、品牌力强的头部企业倾斜[7] 行业发展趋势 - 补贴大战可能迎来转折,部分平台即将减少补贴规模[6] - 监管介入将倒逼平台优化补贴结构,减少商家负担[7] - 行业竞争格局正从"资金战"转向"效率战",需平衡用户需求、骑手权益与商家盈利[8] - 平台需从"资本消耗"转向"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8] 平台表现与策略 - 美团、阿里单量破纪录显示补贴有效拉动流量,但需解决补贴退坡后的用户留存问题[8] - 美团表示如果不参与补贴大战,连转AI的机会也没有[3] - 平台需通过会员体系、生态协同提升用户留存率[8]
外卖价格战陷多输困局,监管宜适时介入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23:26
外卖平台价格战现状 - 头部平台通过"0元购""满减神券""小龙虾狂欢"等补贴手段激烈争夺市场份额 [1] - 价格战已演变为一场惨烈的消耗战,形成平台、商户、消费者多方受损的"多输"困局 [1] - 餐饮商户经营成本隐性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长期难以维系良性运营 [1] 行业参与者的困境 - 餐饮企业面临两难选择:参与补贴会亏损,不参与则失去流量 [3] - 外卖平台高管表示"不愿参与内卷"但被迫卷入,参战是为了生存 [3] - 所有参与者明知恶性竞争不可持续,却仍深陷典型的囚徒困境 [4] 价格战背后的驱动因素 - 互联网企业估值依赖用户增速,平台通过补贴维持增长幻觉 [5] - 平台算法天然倾向低价商品,商户不参与促销就会失去曝光 [5] - 部分企业希望通过价格战让竞争对手先倒下,争夺更大市场份额 [5] 行业影响与监管建议 - 价格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风险增加,损害消费者长远利益 [1]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5] - 监管部门有必要介入叫停价格战,避免下一场内卷式竞争 [5]
首陷中期巨亏,广汽进入“战时状态”
36氪· 2025-07-17 15:56
核心观点 - 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18 2亿至26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2024年同期净利润15 2亿元 [1] - 公司面临上市13年来首次全年亏损风险 主要受新能源转型失利 合资品牌利润率下滑及渠道结构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 [1][7][13] - 管理层启动"番禺行动"改革 涉及组织架构调整 技术路线修正及海外扩张 但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14][1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Q1亏损7 3亿元 Q2亏损预计扩大至11 3亿-18 7亿元 上半年累计亏损幅度超18亿元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亿元 但扣非后实际亏损24 8亿元 盈利质量持续恶化 [2] - 合资板块利润率从2019年85%骤降至2024年不足40% 贡献60 5%销量但盈利支撑力减弱 [7] 销量数据 - 2025年6月销量15 01万辆 同比下滑8 22% 上半年累计销量75 53万辆 同比下降12 48% 显著低于行业13%增速 [4] - 自主品牌表现疲软:广汽传祺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22 55% 广汽埃安下滑13 97% [5][6] - 广汽丰田成唯一增长品牌 因威兰达/锋兰达官降4 4万/3 9万元 但广汽本田销量仍下滑12 61% [6][7] 新能源转型困境 - 埃安B端用户占比过高 低端市场依赖性强 2024年销量37 49万辆同比下滑21 9% 高端品牌昊铂年销仅1 56万辆 [6][8] - 技术路线误判:2014年已量产增程式电动车 但低估市场对混动需求 错失发展窗口期 [14] - 新能源车型销量爬坡不及预期 叠加行业价格战影响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均价降幅达11 4% [13] 渠道与管理问题 - 销售渠道中4S店占比70% 直营/代理等新渠道仅30% 显著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13] - "番禺行动"改革推进受阻:三大品牌研发团队仍保持独立 仅采购等环节实现共享 [17] - 员工持股计划引发市场质疑 高管降薪29 5% 反映成本管控压力 [18] 战略调整 - 重启增程/插混技术路线 昊铂HL增程版即将上市 [16] - 与华为合作开发30万元级高端车型 预计2026年推出 [18][20] - 加速海外布局:2024年海外销量12 7万辆同比增67 6% 马来西亚/泰国工厂落地 [20] 市场反应 - 2025年股价累计下跌超18% 跑输上证指数4 54%涨幅 [10] - 动态市盈率显示亏损 市净率0 69倍 总市值777亿元 [11]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16 20:25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 PPI连续第3个月回落至-3.6% 显示货币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1] - 上半年居民贷款仅增加1.17万亿元 占M2增量16.76万亿的7% 表明新增货币未主要流向居民 [2] 新增货币主要去向 - 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如AI、机器人等 [2] - 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但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价格战 [2][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 但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主要来自出口企业 [4]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留存海外 投资美元资产如高息资产和美股 导致资金外挂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 因新增资金未流向消费且部分外流 [4] 香港资本市场角色 - 香港被赋予吸引外流资金回归的重任 通过做大资本市场创造财富效应 [4] - 内地放宽人民币直接买港股 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赴港IPO 提升港股吸引力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和数字资产经营权 旨在争夺新兴数字资产资金池 [4] 港股投资机会 - 美联储降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 将推动资金流向港股等非美元资产 [5] - 港股优质企业股票和指数资产被视为长期投资机会 建议适当配置 [5]
日系三强6月在华销量分化:丰田领跑 日产回升 本田承压
犀牛财经· 2025-07-16 15:59
丰田销量表现 - 6月销量15 77万辆 同比增长3 7% 连续5个月正增长 [2] - 上半年累计销量74 2万辆 同比增长8 63% [2] - 一汽丰田亚洲龙单月销量突破1 1万辆 凯美瑞以2万辆成绩成为最畅销B级轿车 [2] - MPV领域赛那与格瑞维亚组合销量达1 4万辆 是腾势D9的2倍 [2] - 雷克萨斯6月销量突破2万辆 ES系列单月销量破万 RX车型销量达5000辆 [2] - 新能源车型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订单超3万辆 一汽丰田bZ5以12 98万元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2] 日产销量表现 - 6月销量5 38万辆 同比增长1 9% 终结连续15个月下滑 [3] - 纯电轿车N7上市两个月售出6189辆 占品牌总销量11 5% [3] - N7起售价11 99万元 针对中国家庭需求打造 得房率83% 全系标配8155芯片 [3] - 日产启动供应商增产会议 目标将N7产能翻倍 [3] - 6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1 5% 远超合资品牌平均5 3%水平 [3] 本田销量表现 - 6月销量5 85万辆 同比下滑15 2% 上半年累计销量31 52万辆 同比下降24 2% [4] - 新能源转型缓慢 2025年推出的P7和S7纯电车型市场反响平平 [4] - CR-V上半年售出8 87万辆 仍高度依赖燃油车 [4] - 宣布2027年后停止投放新燃油车型 2035年实现100%纯电销售 [4] - 计划2030年前推出13款混动车型 但将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30%下调 [4] 行业格局变化 - 6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64 2% 同比提升5 6个百分点 [4] - 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仅12 0% 同比下降2 3个百分点 [4] - 比亚迪 吉利 长安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75 4% 形成降维打击 [4] - 合资品牌燃油车被迫以价换量 但政策已对"价格战"踩刹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