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潮
icon
搜索文档
休闲食品玩出新花样
经济日报· 2025-10-20 05:49
市场概况与增长引擎 - 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1] - 消费需求多元化与渠道创新是驱动市场迭代的核心因素 [1] - 行业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 [2] 消费需求趋势 - 消费需求升级是市场增长核心引擎,消费者追求健康、尝新和情绪价值三重满足 [1] - 健康化趋势显著,低糖、低卡、少添加成为基本要求,推动行业向功能性健康产品转型 [1] - 年轻消费者热衷尝新,使得不同食材或口味创新组合的"跨界"零食快速走红,不断拓宽品类边界 [1] - 零食作为解压神器与怀旧载体,其消费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韧性 [1] 渠道与营销创新 - 互联网渠道、内容平台和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为零食消费打开增长空间 [1] - 电商平台渗透率持续提升,内容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1] - 营销方式助力小众地方特产从"区域爆款"成长为"国民零食",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 [1] 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 企业需在创新上持续发力,配方上坚守干净底线,将健康理念与美味体验更好结合 [2] - 建议深耕地域特色与跨界组合,让传统风味焕发新生,包装需兼顾高颜值与社交分享属性 [2] - 品牌内涵应融入国潮、怀旧等元素,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情感联结 [2] - 企业需精准把握需求,在健康与美味、创新与经典等维度找到平衡,以在万亿元级市场中站稳脚跟 [2]
沙特时尚消费大爆发,中国品牌已抢先卡位
虎嗅· 2025-10-14 12:02
沙特社会改革与女性经济地位变化 - 沙特自2019年起对49个国家开放旅游签证,打破长期封闭状态[1] - 社会改革包括允许女性驾车、进入体育场、无需男性监护人同意即可旅行和申请护照等[5] - 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17年的22%提升至超过35%,过去五年增长50%,提前超越2030年30%的目标[5][6] - 所有销售女性产品和配饰的零售门店就业岗位全部由女性承担[6] - 女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经济独立,影响购物选择、居家饮食和时间分配等日常需求[7] 沙特时尚消费市场潜力 - 沙特人均购买力约6万美元,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3] - 中东和北非地区时尚产业将成为2022-27年全球唯一在所有美容领域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地区,香水、彩妆、护发和护肤品增长率达11%-12%[3] - 沙特零售时尚销售额预计从2021年到2025年飙升48%,达到320亿美元,年增长率13%[12] - 到2030年,沙特娱乐和休闲市场规模预计达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0%[7] - 罩袍正从传统黑色服饰被重新诠释为现代时尚单品,女性驾车和参与体育运动拉动了对舒适着装、运动服装及头发护理产品的需求[8][9] 本土化消费趋势与品牌机遇 - 2022年沙特时尚业总产值达246亿美元,其中本土行业贡献125亿美元,占比超50%[21] - 20%沙特消费者愿为本土品牌支付与国际品牌相同或更高价格,高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95%高净值人群认为品牌应支持本土企业[21] - 消费者决策逻辑围绕“本土相关性”和“人际影响力”,品牌需进行深度本土化,如使用沙特方言、本土模特和符合当地审美的妆容细节[24][25][26] - 沙特政府推出“沙特100品牌”计划、举办利雅得时装周,并投资纺织品生产以减少进口依赖[22] - 已涌现出如街头服饰品牌“1886”、高级定制品牌Razan Alazzouni等标杆本土品牌[23] 中国品牌出海策略与成功案例 - 中国品牌可借助电商平台渗入沙特市场,满足当地中产阶层对“高性价比+品质保障”的需求[14] - SHEIN针对沙特女性设计“头巾搭配服饰”系列,SHEGLAM以“平价+创意+高端感”为核心优势,推出符合当地肤色和气候的防水防汗彩妆产品[14][19][30] - MINISO利用热门IP如《鱿鱼游戏》推出相关产品,契合当地娱乐潮流[15] - 沙特消费者对新品牌接受度高,市场包容性强,为中国品牌提供良好进入机会[14] 沙特市场营销特点与策略 - 沙特消费者决策高度依赖亲友建议,人际影响力远超德国、美国等市场,78%的Snapchat用户重视创作者的真诚推荐[31][32] - 影响力排序为亲友第一、创作者第二、名人第三,营销侧最好雇佣本地人进行宣传[32][33] - 沙特69.4%人口在35岁以下,88%消费者更愿推荐和购买能提供创新购物体验的品牌,AR等新技术玩法广受好评[33] - 重要节日营销周期延长,斋月和开斋节是黄金营销期,需避免在周五进行大型促销,并将“黑色星期五”改为“白色星期五”等符合当地文化的名称[36][37]
2025年服装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10-13 21: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4] 报告核心观点 - 服装行业正处于"国潮主导、技术驱动、消费革新"的关键转型期,未来有望从"服装制造大国"迈向"时尚产业强国"[9][13] - 电商与直播电商是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时货币政策宽松及宏观经济复苏也促进了中国服装出口市场的增长[4][38][40] - 行业未来发展将受益于政府支持性政策、中国服装产品的价格优势及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4][41][42] - 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但未来具备强大研发、营销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45][48][50]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服装是衣物、鞋履、配饰等穿戴物品的总称,具备遮羞、护体、装饰和标识四大功能[5] - 按性别可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核心特点为省钱耐穿、宽松舒适,女装则聚焦于凸显女性身材曲线与魅力[6] 行业特征 - **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游天虹纺织为例,2024年其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高达76.1%[6] - **出口市场多元化**:2024年中国对美国、欧盟、英国等传统发达市场服装出口分别增长8.7%、4.7%、7.4%,但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则分别下降1.1%和3.3%,对哈萨克斯坦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6.4%和9.9%[7] - **周期性强**:服装零售表现与经济增速同向变动,例如2000-2008年中国GDP复合增速15.6%,服装零售额复合增速达20.7%;2019-2024年GDP复合增速6.0%,服装零售额复合增速为1.8%[8]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875-1950)**:以手工缝纭为主,北洋水师被服作坊和民国陆军被服厂的设立推动行业向集中化、标准化转型[10] - **启动期(1950-2000)**:依托人力成本优势开启OEM代工之路,1987年服装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1993年达260亿美元[11] - **高速发展期(2000-2010)**: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规模急剧扩大,2004年服装出口额达97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21%,国内品牌如海澜之家、森马开始出现[12] - **成熟期(2010至今)**:国潮兴起,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追求个性化与情感共鸣,大数据、AR/VR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生产与零售环节[1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环节**:核心原材料为棉花和化学纤维,2020-2024年国内棉花价格从13,250元/吨升至16,264元/吨,年复合增长率5.3%;2024年涤纶短纤产能达988万吨,较去年增长2.6%[19][21] - **中游环节**: - 龙头企业申洲国际2024年营收286.6亿元,上市十八年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9.8%,毛利率维持30%以上[24] - 中游商业模式多元,OBM、ODM、OEM模式的毛利率呈梯度分布,分别为35%-50%、10%-20%和5%-10%[27] - **下游环节**: - 消费趋势向品牌化、定制化演进,2024年Q4中国男装电商市场中,2,0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销售额达25.7亿元,同比增长84.5%[33] - 绿色化趋势显著,例如SHEIN在2024年通过库存面料循环利用,实现超2.8万米行业剩余面料再生,安踏对34款明星单品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35] 行业规模 - **历史规模**:2019年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为19,180.28亿元,2023年增长至20,742.9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98%[36] - **预测规模**: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为20,951.76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22,815.6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15%[36] - **增长驱动因素**: - 电商渗透:2024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9%[38] - 出口复苏:2024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达1,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针织服装出口金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8%[40] - 政策支持:如2024年《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通知》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41] - 价格优势:2025年5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为99.6,显著低于美国(260.8)、日本(126.3)等主要经济体[42] 竞争格局 - **现状**: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集中度低,呈现三级梯队分布,第一梯队包括申洲国际、晶苑国际等[45] - **历史原因**:国产品牌发展周期短、竞争优势弱,以及粗放式"批发+加盟"扩张模式导致运营效率低下,例如美特斯邦威2024年单店坪效下滑至4,275.75元/平方米/年[46] - **未来变化**: - 消费需求高端化与个性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如申洲国际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稳定在2%-3%,累计申请专利298项[48][49] - 绿色转型要求高,大型企业更具优势,例如申洲国际年循环用水量达500万吨,2024年光伏发电装机量112.4兆瓦[50] 重点企业分析 - **安踏**:通过多品牌战略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集团营收达708.26亿元,2015-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20.33%,截至2024年门店总数突破12,000家[62] - **优衣库**:核心优势在于极致性价比,采取"少而精"的供应链合作模式,仅与约70家代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区别于ZARA(约1,800家)与H&M(约750家)[65] - **海澜之家**:采用多品牌运营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研发提升精准营销,品牌会员复购率超60%[70]
古法金爆火出圈的秘密:一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双向奔赴”
搜狐财经· 2025-10-11 11:55
行业概念与概况 - 行业指以黄金、铂金、白银等贵金属及钻石、宝玉石为原材料,通过设计、加工制成首饰、工艺品及投资品的产业 [1] - 产品主要分为黄金类、钻石宝石类、K金/铂金类三大类 [1][6] - 行业是消费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升级趋势及传统文化情感紧密相连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和重要的珠宝首饰市场之一 [1] 市场核心特点 - 消费者忠诚度高度集中于头部品牌,但对特定材质或款式绝对依赖性不强,呈现“强品牌,弱品类”特征 [6] - 黄金产品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市场呈现“买涨不买跌”与“抄底囤货”并存的复杂心理 [6] - 婚庆需求是核心驱动力,行业具有强周期性与季节性,与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 [6] - 消费市场地域差异显著,一二线城市重设计时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更看重保值属性和婚嫁刚需 [6] - 黄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财富、吉祥和传承,文化情感根深蒂固,为行业提供稳定需求基本盘 [6] 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与增长 - 后疫情时代消费场景恢复和“悦己消费”崛起,市场迎来强劲反弹 [4] - 2023年中国珠宝首饰零售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显著 [4] - 黄金品类,特别是工艺升级的“古法金”,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4] 行业现状分析: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5] - 周大福、老凤祥、周大生、中国黄金等全国性头部品牌凭借渠道网络、品牌信誉和资金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7] - Tiffany、Cartier等外资与港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主打奢侈品定位 [7] - 区域性品牌与独立设计师品牌在特定区域或细分风格领域拥有稳定客群,但面临头部品牌竞争压力 [7] 行业现状分析:渠道变革 - 线下门店仍是销售主渠道,但体验式大店、智慧零售门店正在取代传统柜台 [11] - 线上渗透率加速提升,直播电商与社交电商成为新的增长极 [11] - 品牌通过内容营销、KOL合作等方式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 [11] 行业现状分析:消费主体与偏好变迁 - Z世代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新势力,更注重产品设计美学、个性化表达和情感链接 [11] - “悦己消费”占比超过“婚庆消费”,成为重要购买理由 [11] - 产品偏好上古法金、国潮设计、IP联名、轻量化K金饰品备受青睐 [11] 未来趋势展望 - 产品创新与工艺升级将持续,“古法金”热潮延续,3D硬金、5G黄金等新工艺不断涌现,产品更强调文化叙事与艺术价值 [12] - 数字化与全渠道融合成为标配,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和服务的O2O模式深度融合 [12] - 年轻消费者对环保、ESG关注度上升,推动行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与道德采购 [12]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头部品牌将加速出海开拓东南亚等华人文化圈市场 [12] - 营销从产品展示转向情感共鸣和场景构建,如打造“毕业礼物”、“升职纪念”等消费场景 [12] - AR/VR试戴、区块链溯源等技术能提升消费体验,增强品牌信任度 [15] 挑战与机遇 - 挑战包括国际金价剧烈波动扰乱终端销售节奏,增加企业库存管理难度和成本压力 [12] - 挑战包括主流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价格战时有发生 [12] - 挑战包括租金、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侵蚀利润空间,以及消费者口味多变对品牌快速反应能力提出高要求 [12] - 机遇源于消费升级与“悦己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自我奖赏消费观念为行业带来持续增量空间 [12] - 机遇包括国潮崛起与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能有效激发文化认同和购买欲 [12] - 机遇在于下沉市场的婚庆刚需和日常配饰需求远未饱和,存在巨大市场潜力 [15]
国潮民俗齐发力!镇江京口区双节促消费活动激活市场,客流量消费额均增长
扬子晚报网· 2025-10-10 14:23
扬子晚报网10月10日讯(通讯员 马欣艳 景泊 记者 姜天圣)金秋送爽,双节同辉。在中秋、国庆假期期 间,镇江京口区以"京喜大市口·乐购享金秋"为主题,精心策划、多元联动,指导辖区重点商业主体推 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促消费活动,营造了热烈祥和的节日消费氛围,区域消费市场呈现蓬勃活力。 国风雅韵添趣味,苏宁广场文化惠民带动消费升温 镇江苏宁广场"热爱至上 尽兴开场"华韵生活节,让传统与潮流碰撞出消费火花。汉服游园会趣味十 足,拜月大典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一日店长、东方浪潮音乐聚会、随机舞蹈、运动能量场等活动将传统 与现代融合,带来全新消费体验,让市民在品味文化雅韵的同时,畅享购物乐趣,有效拉动了商场整体 销售,八天假期销售额2475万元,同比增长13%,客流量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 东方风情引热潮,八佰伴民俗体验聚客效应显著 红豆万花城精心策划"东方腔调 国潮当红"双节企划,用非遗与怀旧唤醒消费潜力。经典红色电影勾起 童年记忆,于光影中传递家国情怀,非遗手作体验、中秋月圆晚会、非遗鱼灯巡游等为节日增添浓厚文 化韵味,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助力非遗传承。商场配套的满减优惠、满额赠礼、满额体验传统手工艺等 促销措 ...
东莞爆款,火了!全球订单涌来!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53
国潮消费市场增长 - 上半年潮玩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41.08% [1] - 某款自主设计的潮玩公仔线上3天售罄2万只 [1] - 以宁波婚嫁习俗为灵感的“十里红妆”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套,市场价值达4亿元 [7] 产品创新与文化融合 - 企业将《本草纲目》与流行文化融合,把中药材变成潮玩 [3] - 企业将金属材质与中国非遗文化结合,开创3D金属拼图潮玩赛道 [5] - 通过先进工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打造国潮IP可创造超过30%甚至60%的利润 [11] 产业集群与全球影响力 - 广东东莞聚集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强大产业集群 [9] - 全球动漫衍生品25%由东莞制造,中国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 [13] - 国风潮玩远销美、英、法、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数量超过1.5亿 [7] - 2024年东莞潮玩行业实现营收近238亿元 [13]
假期济南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
大众日报· 2025-10-10 09:30
国庆中秋假期济南旅游市场表现 - 全市纳入监测的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294.20万元 [1] - 全市累计接待持证留宿旅客96.01万人次,重点监测的20家旅游住宿设施累计接待4.4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024.61万元 [1] - 假期以"泉声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策划推出五大主题200多项文化和旅游活动 [1] 核心景区与活动吸引力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推出"泉颂华章"游园会,串联趵突泉、大明湖等四大园区,融合红歌快闪、游船赏月、古风NPC互动 [1] - 趵突泉《趵突夜画》沉浸式夜游项目以"二安"文化为线索,打造诗词秀、歌舞秀、光影秀立体体验,成为夜间消费核心IP [1] - 经典景区以"国潮"和"沉浸"为特色的都市游园活动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主力 [1] 新文旅项目供给与市场反响 - 焕新亮相的后宰门街成为最热打卡地,以李清照IP打造"清照小院",游客可参与宋词吟唱与笺纸手作 [2] - 上新街"上新集"联合"银盐复古市集"开市,融合复古文创、非遗手作与live演出,让百年老街焕发新生 [2] - 新文旅项目开门纳客全方位丰富产品供给,展现济南的市井烟火与文化底蕴 [2]
国潮服装增长14.1%,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央视网· 2025-10-10 09:25
总体消费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8.8%,营业额同比增长6.0% [1]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 [1] 商品消费亮点 - 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27.9% [3] - 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增长14.3% [3] - 国潮服装销售额增长14.1% [3] - 低油、低糖月饼受到消费者青睐 [3] 服务消费热度 - 截至10月8日15时,国庆档电影票房超17.9亿元 [5] - 多项体育赛事掀起观赛热潮,各地开设集美食、文创与特色商品为一体的观赛"第二现场",将赛事热度延伸至消费端 [5]
济南|假期济南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
大众日报· 2025-10-10 08:57
10月8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双节"期间,全市纳入监测的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403.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294.20万元。全市累计接待持证留宿旅客96.01万人次,重点监测的山东 大厦、贵和洲际、喜来登、香格里拉、舜耕山庄等20家旅游住宿设施累计接待4.4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 入4024.61万元。 国庆中秋假期,济南以"泉声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策划推出国庆游园、登山赏秋、文博展览、泉 城好戏、美丽乡村五大主题200多项文化和旅游活动,有效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出游需求。 此外,这个假期济南一批新文旅项目开门纳客,全方位丰富产品供给。焕新亮相的后宰门街成为最 热打卡地,以李清照IP打造"清照小院",游客身着汉服参与宋词吟唱与笺纸手作,沉浸式感受易安文 化;上新街"上新集"联合"银盐复古市集"开市,复古文创、非遗手作与live演出融合,新旧业态的碰撞 让百年老街焕发新生,展现着济南的市井烟火与文化底蕴。(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王小曼) 经典景区以"国潮"和"沉浸"为特色的都市游园活动,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主力。其中,天下第一 泉风景区推出"泉颂华章"游园会,串联趵突泉、大明湖等四大园区, ...
因为《只此青绿》,有种审美不会疲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6 23:57
每经编辑|金冥羽 这是最感人的告别,也是最难舍的告别。中秋之夜,成都城市音乐厅,演员四次谢幕,掌声经久不息,印证那句 "无名无款,只此青绿"的穿透力。 这是《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第五次来蓉,六场演出,开票即罄,场场爆满。有人三刷,有人五刷,有人千里追剧,只为再看一眼那抹过目 难忘的"青绿腰"。 拉长来看,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只此青绿》已演出超过800场,巡演80余座城市,甚至走出了国门,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票难求的"青绿热"。 众所周知,《只此青绿》的灵感源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却不止于"画"。它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把一 幅静态的国宝,拆解成一场可感、可触、可呼吸的穿越故事。 于是,千年古画在舞台上流动起来。观众看到的,不只是"青绿山水",更是"青绿是如何被织出来"。其中,问篆,是刻一枚印章的执着;唱丝,是缫一缕 丝线的温柔;寻石,是踏遍山河找一抹颜色的倔强;淬墨,是磨一池墨汁的耐心。 这不是复刻,这是"文化转译"。"宋风"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在舞台上呼吸流动的身体语言。当群舞勾勒出层峦叠嶂,当青绿服饰随舞步晕染开来, 观众不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