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产配置

搜索文档
[5月16日]指数估值数据(多资产配置如何指数化:固收+指数来了;港股专题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5-16 21:26
市场走势 - 大盘微跌,整体波动不大,收盘仍维持5星评级 [1] - 沪深300微跌,小盘股上涨,与前两日大强小弱走势相反 [2][3] - 银行证券等金融股下跌,此前表现强势 [4] 港股财报表现 - 京东、腾讯、阿里等科技公司一季度业绩持续增长 [6] - 港股科技板块收入与盈利显著增长,财报更新后估值将降低 [7][8]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4.47,市净率2.0,股息率0.76% [14] 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2.97,市净率1.29,股息率3.32%,分位数55.17% [11] - H股指数市盈率13.37,市净率1.27,股息率3.19%,分位数75.86% [11] - 香港中小指数市盈率17.30,分位数95.40% [11]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3.49,市净率2.14,分位数14.56% [13] - 恒生消费指数市盈率17.69,市净率2.61,股息率3.05% [13] 资产配置策略 - 目标风险策略:恒定股债比例(如50:50、60:40),通过再平衡实现低买高卖 [18][20][22] - 目标生命周期策略:股票比例随年龄增长降低(如100-年龄) [25][26] - 目标现金流收益率策略:基于股息率、债券利息等分配资产 [28][29] - 目标估值策略:股票估值越低配置比例越高,反之降低 [31][33] - 风险平价策略:均衡配置股票、债券、商品,使各类资产风险贡献相近 [36][37] 股债恒定比例指数 - 中证指数公司推出A500、现金流、红利低波等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 [15] - 底层资产采用指数化配置(如A500股票指数+国债债券指数),规则透明 [43][44] - 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希望参与股票投资的投资者 [52] 债券市场数据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9%,近1年年化收益7.03%,最大回撤-3.50% [65]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7%,近1年年化收益15.54%,最大回撤-6.30% [65] - 中证短融指数到期收益率1.76%,近1年年化收益2.07% [65]
【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 茂源量化郭学文:国内量化“卷”出世界水平,未来将涌现万亿规模机构
券商中国· 2025-05-09 09:35
公司概况 - 茂源量化成立于2013年,2020年启动资管业务,当前管理规模两百多亿元,2021年突破百亿规模后曾封盘,2024年重新开放募资[2][13][14] - 公司特点包括强大的技术团队(技术/投研人员比例1:1)和注重组织管理,强调通过投研平台实现"1+1=2²"的规模效应[7][21][30] - 创始人郭学文拥有跨界背景,14岁考入清华,博士后研究气候变化大模型,曾创立两家被收购的科技企业[2][7] 量化方法论 - 量化研究无法一劳永逸,存在"信号消灭论"——强信号被大量资金交易后失效,必须持续快速迭代[3][11] - 多弱信号叠加成强信号是基础理论,但需通过组织管理(如共享文化、投研平台)实现高效迭代[11][21] - 气候研究与量化模型的相似性在于预测逻辑,但科学规律恒定而市场规律会被消灭[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量化在股票研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高频策略迭代速度是典型案例,未来增长点在于低频策略、多资产配置和国际市场[5][16][23] - 预计中国将出现千人体量、万亿规模的量化私募,低频策略(如月/季度预测)可支撑更大资金容量[4][15][17] - 国债、外汇等新资产类别及宏观配置领域存在发展空间,国际市场拓展是必然方向[17][24][26] 技术布局 - 公司每年算力投入超九位数,投研平台建设是技术团队核心任务,可提升研究员效率(如1个月工作缩短至1周)[21][27] - 国产芯片在大模型推理接近国际水平,但高精度浮点运算仍有差距,行业替代需生态支持[22] - 量化本身就是AI细分应用,与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属于技术同源不同方向[20] 人才战略 - 招聘标准强调热爱量化(非单纯逐利)和创新能力,需具备跳跃式思维而非流程化思维[6][28][29] - 团队稳定性依赖协作文化(策略研发需多人叠加贡献)和高效平台带来的工作满足感[27][28] - 国际化挑战包括熟悉海外规则和全球化团队管理,现有平台基础可支持海外扩张[24][25] 竞争格局 - "内卷"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国用10年完成海外几十年发展路径,未来将诞生世界顶级量化公司[19][23] - 量化行业存在"不可能三角"(规模/业绩/回撤),市场有效性提升使长周期策略竞争力增强[12] - 量化能力是国家金融安全组成部分,强大量化机构可提升国际市场风险应对能力[26]
金融产品|“固收+”产品回暖,重视多资产配置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7 08:32
行业格局及发展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固收类基金管理规模与管理份额分别为10.37万亿元和9.27万亿份,相较2024年末规模小幅回落 [2] - 主动纯债型基金总规模约为7.52万亿元,相较2024年末减少5560亿元,环比下滑6.88% [2] - "固收+"基金管理总规模为1.61万亿元,相较2024年末增加1514亿元 [2]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和可转换债券型基金规模提升较大,环比依次上升13.59%、12.94%、8.19% [2] 固收类基金业绩盘点 - 2025Q1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类纯债)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19%、0.19%、-0.11% [3] - "固收+"基金业绩分化明显,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0.58%、0.69%、0.53%,而收益率中位数仅依次为0.23%、0.38%、0.28% [3] - 可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3.69%,业绩前四分位数为5.22%,业绩后四分位数为1.83%,普遍实现正收益 [3] 首发基金市场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固收类基金发行规模约1210亿元,发行规模最高的三家基金公司为建信基金、宏利基金、大成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147亿元、110亿元、107亿元 [4] - "固收+"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回暖,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3.90亿元上升至6.44亿元,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15.22亿元上升至20.64亿元 [4] 基金资产配置 - "固收+"基金股票仓位无明显变化,转债仓位稍有下降,偏债混合型基金转债仓位下降1.2个百分点至7.3%,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转债仓位下降0.7个百分点至9.6%,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转债仓位下降2.2个百分点至11.6% [5][6] - 偏债混合型基金加仓幅度靠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分别加仓3.95与0.66个百分点 [6]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加仓幅度前三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钢铁行业,分别加仓3.91、1.23与0.78个百分点 [6] 银行理财 - 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合计为29.14万亿元,较2024年末规模减少0.81万亿元 [7] - 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2025年一季度年化收益率依次为1.85%、3.03%、2.22%,较2024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7] - 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比例依次为3%、2.6%,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为5.6%,较2024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7] 固收与混合类FOF重仓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和平衡型FOF基金前十大重仓中,第一大重仓产品为华安黄金ETF [8] - 前十大重仓产品中有两只为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分别为富国全球债券人民币A、南方亚洲美元债A人民币 [8] - 前十大重仓产品中有三只债券指数型基金,依次为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8] - 公募固收与混合类FOF开始利用商品基金、QDII基金、长久期债券ETF等工具构建多资产配置策略 [8]
25Q1FOF季报分析:规模增长创2022年以来新高,六只长盈计划产品规模增长195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9 2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 FOF规模增长创2022年以来新高,新发规模上升,持营规模转负为正,债券型FOF热度高,招商TREE长盈计划对纳入产品规模提升作用大,多数FOF实现正收益,头部管理人重视多资产配置,个人养老基金规模增速较高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规模维度:规模增长创2022年以来新高 - FOF分类:按穿仓后权益仓位将FOF分为债券型、固收+、平衡型、权益型四类,养老目标基金按持有期分类 [5][6] - 规模复盘:25Q1 FOF数量升至511只,较24Q4增加12只,新发规模141.51亿元,与22Q1相近,持营规模上升37.44亿元,一季度规模累计上升178.95亿元,创2022年以来新高 [7] - 新发代表:基金公司中富国基金首发规模突出,托管行中招商基金首发规模超80亿元 [9] - 产品维度:债券型FOF热度高,部分产品净申购超60亿元,首发规模大的产品多为短持有期债券型/固收+FOF [11][13] - 基金公司维度:少数头部管理人规模大幅上升,华安、富国等公司规模提升,头部管理人规模差距拉近 [15][16] 招商TREE长盈计划:提供基于多资产配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服务 - 计划介绍:是招行联合公募打造的一站式资产配置方案,提供财富管理和投资陪伴服务,主打“好策略、好产品、好服务” [19] - 入选产品:按风险类资产仓位分四档,共六只产品,均强调多资产配置,一季度累计规模上升195.15亿元 [21][23] - 重仓情况:几只基金较好践行投资策略,如兴证全球盈鑫多元配置积极做全球配置,易方达如意安诚以固收资产打底 [27] 业绩维度:绩优FOF普遍体现出多资产配置的特征 - 市场表现:一季度债市与权益市场波动大,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下跌-0.61%,Wind全A指数上涨1.90% [32] - FOF业绩:随仓位上升,FOF业绩渐优,权益型FOF收益中位数达2.47%,超越Wind全A,FOF胜率普遍优于可比指数 [32] - 典型基金:大规模平衡型FOF表现强,采用多资产配置策略,布局海外债券资产,绩优FOF多体现多资产配置特征 [36][39] 投资特征:头部管理人普遍重视多资产配置,偏好港股基金与互认基金 - 头部管理人:重视多资产配置,投资方向有差异,部分重视QDII股票、互认基金、商品投资或REITs [42] - 市场整体:一季度FOF重视互认基金与被动投资,平均重仓互认基金比例升至2.12%,青睐商品基金 [46] - 港股偏好:增持体现对港股资产偏好,部分互认基金重仓金额超头部主动权益 [47] 个人养老基金:Y份额合计102.04亿元 - 规模情况:一季度个人养老基金规模102.44亿元,较24Q4上升13.77亿元,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更受欢迎,固收+FOF与权益型FOF规模上升突出,2050系列产品受青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