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一倍返投,这支母基金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1 00:04
基金基本情况 - 湖北长江(猇亭)创业投资基金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下属湖北科创公司、长江创投母基金与宜昌新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实缴规模2.03亿元[2] - 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形式,联动地方国资平台和产业龙头设立产业链基金及专项基金[2] - 投资领域覆盖新能源、现代化工、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2] - 运作方式包括股权投资、可转换债权投资、并购投资、SPV专项直投及参股设立子基金[2] 投资策略与方向 - 以母基金形式运作,联合产业头部企业设立子基金或直接投资项目,子基金投资占比不低于总规模50%[3] - 项目端重点投向猇亭区化工新材料、生命大健康(合成生物)、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非上市企业[3] - 通过新设或增资方式参股市场化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猇亭区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2] 投资运作规则 - 子基金组织形式为公司制或有限合伙制,存续期原则上不超过7年[5] - 猇亭基金对子基金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30%且不成为第一大出资人,需在其他社会出资人缴付后按比例出资[5] - 子基金优先注册在猇亭区,返投要求不低于猇亭基金出资额的1倍,覆盖区内企业、招引企业及重大项目[5] 申报要求 - 申请机构需提交13类材料,包括基金申请书、申报方案、要素表、合规自查表、管理人证明文件、出资意向书等[8][9] - 申报采用纸质与电子材料结合方式,正本1份副本2份需加盖骑缝章,同步提交扫描版及word版[9] - 材料提交至湖北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指定邮箱849261091@qq.com,联系人殷乐[10]
关税中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有钢铁、有色金属、工程机械、高端制造、造船、汽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AI、机器人、低空经济、大消费、新能源、新材料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美贸易谈判 - **现状**:在日内瓦取得初步成果,双方有关税不平等(中国对美10%,美国对华30%),谈判仅涉及关税问题,未涉及非关税壁垒、制裁措施及采购清单等内容[1][3][4] - **影响**:短期中国对美出口运输恢复常态,美东、美西航线运价上涨,班轮排期大幅上升,美国缺货风险基本排除;未来有望在降低美国对华商品关税方面取得更多进展[2][4][5] - **未来变化**:可能会涉及非关税壁垒和制裁措施,谈判过程可能曲折且时间不确定,但预计不会比现在更差[5] 中美贸易战对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影响 - **美国**:不稳定状态不利,若无法达成协议,通胀可能临时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出现资金逃离现象,此前股债双杀反映经济软肋[6] - **中国**:采取有准备、有章法地主动出击策略,各部门迅速行动维稳股市与金融市场;虽有出口压力,但政策空间较大,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局面对美国更具韧性,胜算较大[6][7][8]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 **不稳定因素**:房地产市场下行,消费相对低迷,一季度消费增长4.6%低于GDP增速,内需不振,一线城市消费下降与二线城市稳健形成反差,政策有改善空间,解决收入和就业问题是关键[1][9][10] - **出口情况**:2025年有所好转,4、5月出口超预期,企业积极发货,美东、美西航线班次恢复正常,主要为日用品和圣诞节商品[1][11] - **内需情况**:未明显恢复,就业压力大,以旧换新措施效果有限,应加大服务领域以旧换新或补贴力度[1][11][15] 中国政府措施 - **刺激内需**:以旧换新规模扩大,耐用消费品额度提升至3000元,但效果有限;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库建设等重大工程[11][15][16] - **财政支出**:2025年压力大,新增债务11.86万亿元,GDP占比2%,对冲中美关税战风险,通过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及特别国债等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设定GDP增长目标5%[3][17] - **财政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到第三季度前支出总量无显著变化,重点放在生育补贴、教育、养老和医疗等与人相关领域[18][19]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成效**: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与地产脱钩,中厚板材和特种钢表现良好,工程机械出口转向东南亚、中东和东欧市场,企业数字化升级或出海发展[3][21] - **未来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发展迅速,包括人形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技术等,资本高度关注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22][23] 资本市场 - **中国股市和债市**:股市表现相对较好,4月初以来上涨百分之十几,目前基本稳定;二季度和三季度股市与债市可能呈现窄幅震荡格局[20][24][25] - **海外市场**:美国2025年经济下行,美股应减仓,推荐美债和黄金,美债收益率可能回落,黄金价格预计创新高[26] 历史经验借鉴 - **英美对比**: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指标超过英国,一战后制造业超越英国;英国在斯姆特 - 霍利关税阶段短暂反超美国,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使英镑失去国际货币地位[34][35][37]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将就业目标从总量就业最大化转变为结构性就业最大化,将通胀目标从2%的锚定目标强化为平均通胀2%,可能导致过度追求低失业率,不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更替[31][39] 其他方面 - **中美科技差距**:第四轮科技革命中,中美两国未出现明显科技突破差距,各有优势和劣势[38] - **中美新能源供应**: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有明显优势,拥有大量产业工人和大规模、稳定、低成本能源供应能力[40] - **欧元区角色**:是世界商品贸易最大比重区域,若有效整合将成为重要力量,但内部存在财政和政治体系不稳定性,中美关系缓和可能使其采取更强硬态度[41][42] - **中美长期矛盾**:从长期看不存在显著战略性矛盾,更多是动态平衡和博弈,中国主要蚕食欧元区市场份额[43] - **中国市场份额**:未来可能呈现动态平衡状态,继续扩大份额更多依赖对欧洲市场竞争[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北京和上海消费领先全国但不健康,与金融薪酬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有关,反映出不解决收入和就业问题难以扩大内需[10][12][13] - 2025年央行采取谨慎货币政策,保持资金面相对紧张,防止国债收益率下降过快,降低系统性风险压力[24] - 未来两三个季度股市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包括科技板块、高端制造、机器人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财政支出明显时大消费板块也有机会[25]
振华科技(000733) - 2025年5月15日-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5:34
订单与产能 - 2025年初至今高新电子领域新增订单同比增长,上半年订单预计饱满,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加大技改投入,为“十五五”产能需求做准备 [2] 产品价格 - 公司主营产品价格总体较为稳定 [2] 毛利率 - 近两年来受行业价格管控影响,毛利率下降;伴随市场回暖,有望小幅平稳上涨,长期将维持在合理水平 [3] - 公司将加大运营管控效率,推进成本管控工程,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向战略性新兴领域延伸挖掘新增长点 [3] 民品业务 - 公司推动优势技术向高端民用领域运用,拓展高端民用、国际及新兴市场,多户子公司加大与商业航天合作,在多领域稳步拓展 [3] 股权激励 - 2018年以来成功实施3期股权激励行权,未来将研究制定新一轮激励措施,有具体方案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受行业特点影响,客户结算周期长,主要客户信用好、减值风险小 [4] - 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大催收力度,完善管控治理体系 [4] 行业发展 - 新兴战略行业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需求量有望增长 [4][5] - 公司看好行业前景,围绕愿景深化业务协同,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巩固提升行业地位 [5]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凭借技术沉淀与战略深耕,成为国内高新电子元器件领域核心供应商,核心竞争力优势详见《2024年年度报告》 [5]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上涨0.08%,前十大权重包含华友钴业等
金融界· 2025-05-13 23:33
指数表现 -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5月13日收盘上涨0.08%报936.54点 成交额166.92亿元 [1] - 近一个月该指数上涨4.04% 近三个月下跌5.62% 年初至今上涨1.72% [1] - 指数基日为2016年5月24日 基点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长三角G60九城市沪市上市公司中不超过50家规模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证券 [1] - 十大权重股依次为:江淮汽车(9.66%)、华友钴业(7.25%)、恒生电子(6.21%)、亨通光电(4.81%)、中控技术(4.74%)、中国巨石(4.51%)、士兰微(4.48%)、晶方科技(2.9%)、纳芯微(2.73%)、泽璟制药(2.65%) [1] - 全部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36.78% 信息技术30.00% 原材料14.21% 通信服务9.57% 医药卫生9.44%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非调整期固定不变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跟踪产品 - 申万菱信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ETF为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 [3]
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下跌0.86%,前十大权重包含京东方A等
搜狐财经· 2025-05-13 23:21
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下跌0 86% 报1373 7点 成交额178 92亿元 [1] - 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 09% 近三个月下跌5 50% 年至今下跌0 87% [1] 指数构成 - 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制 选取50只成长潜力较大的国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北方华创(11 36%)、京东方A(9 49%)、中国铝业(8 64%)、生益科技(5 26%)、金风科技(4 26%)、中国动力(4 1%)、晶方科技(3 12%)、晶合集成(2 78%)、盛和资源(2 76%)、长信科技(2 44%) [1] - 市场板块分布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1 68%、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7 54%、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 78% [1] 行业分布 - 信息技术占比45 76%、工业占比29 36%、原材料占比16 42%、通信服务占比4 10%、公用事业占比2 11%、主要消费占比1 79%、医药卫生占比0 47% [2]
航天电器(002025)2024年报&一季报点评:存货历史高位 或示回暖在即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4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0.25亿元同比下降19.08%,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下降53.75%,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55.02%,毛利率38.34%上升0.35个百分点,净利率8.04%下降5.94个百分点 [1][2] - 2025年Q1营收14.66亿元同比下降9.15%,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79.35%,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81.95%,毛利率31.43%下降8.87个百分点,净利率4.25%下降11.50个百分点 [1][3] - 利润下滑主要由于三费费率14.20%上升3.3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4.95%上升3.70个百分点,资产减值损失0.31亿元同比增长358.99% [2][3] 业务板块 - 连接器及互连一体化产品2024年营收33.88亿元同比下降23.57%,占比67.43%,毛利率38.68%上升0.89个百分点 [5] - 电机与控制组件营收11.16亿元同比下降11.25%,占比22.21%,毛利率35.61%上升0.36个百分点 [5] - 继电器营收2.49亿元同比下降23.66%,占比4.95%,毛利率47.11%上升1.58个百分点 [5] - 光通信器件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7.38%,占比2.88%,毛利率24.61%上升1.31个百分点 [5] 研发与订单 - 2024年研发费用7.51亿元同比增长7.50%,研发人员2243人同比增长10.28%,在研项目聚焦航天、航空、通讯、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3] - 2024年底合同负债1.37亿元同比增长87.46%,存货18.51亿元同比增长74.16%,其中发出商品4.52亿元同比增长97.11% [3] - 2025年Q1合同负债1.29亿元同比增长97.89%,存货17.71亿元同比增长76.38%,2025年预计关联交易金额24.74亿元较去年增长149.38% [3] 战略布局 - 新质新域及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超30%,成功孵化高速互连、无线传输、陶瓷互连等新产业 [6] - 拟收购江苏奥雷光电32.70%股权至持股96.54%,增强光电产品业务 [6] - 拟收购深圳斯玛尔特微电机49%股权至全资控股,拓宽民用电机产业 [6] - 推进华南产业基地、微特电机智能化厂房等项目建设 [6] 行业前景 - 公司作为航天防务领域重要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伴随需求回暖业绩修复弹性高 [8] - 积极布局通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数据中心、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3.24亿元、72.97亿元和80.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3亿元、9.23亿元及10.02亿元 [8]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1: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75,104.21万元,同比下降17.38% [1][10] - 2024年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成本441.16亿元,同比增长6.28% [10] - 2024年利润总额225.64亿元,同比下降1.82%,净利润165.53亿元,同比下降14.72%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6,597.39亿元,同比增长22.34%,总负债4,503.71亿元,同比增长19.63%,资产负债率68.27%,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10] - 2024年现金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29,088.03万元 [1] 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情况 - 全球核电装机容量2024年底达3.75亿千瓦,同比增长0.8%,在建机组63台,装机容量0.66亿千瓦 [2]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核电装机6,083万千瓦,占比1.81%,同比增长6.9% [3] -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2%,占全国发电量4.73% [3] - 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7,805小时,显著高于风电(2,127小时)和太阳能发电(1,211小时) [3] 公司业务布局与经营模式 -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投资、建设与运营,同时拓展风电、光伏等非核清洁能源,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15% [5][6] - 电力销售主要面向电网公司,电费按月结算,在建核电项目需提前签订购售电合同 [5] - 产业布局涵盖核能发电、核能多用途利用、核电技术服务、非核清洁能源、战略新兴清洁技术五大板块 [5] 公司装机容量与项目进展 - 截至2024年底,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2,375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8台,装机2,064.1万千瓦 [7] - 控股新能源风光在运装机2,959.62万千瓦(风电957.89万千瓦,光伏2,001.73万千瓦),在建装机1,435.82万千瓦 [7] - 核能多用途利用取得突破,秦山核能工业供热项目投运,田湾核电和气一号投产,徐圩核能供热项目获批 [6] 技术研发与战略发展 - 成立中核运维技术有限公司,整合核电运维技术能力,推出系列技术服务产品 [6] - 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搭建同位素辐照试验平台,推进核素生产国产化 [6] - 2024年新能源在运装机增长1,100万千瓦,发电量占比实现历史性突破 [6]
耐心资本加码、入选“上证50”…中国核电市场认可度再上新台阶
全景网· 2025-04-29 09: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利润总额2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资产负债率压降至68.27%,净资产收益率9.44% [1] - 2025年初完成140亿元定增,社保基金会出资近120亿元认购股份 [1] - 2024年底公司市值达1969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年内涨幅达43% [8] 核电业务发展 - 2024年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 [2] - 截至2024年末控股商运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全年核电机组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 [2] - 2025年控股商运核电机组达26台,总装机容量2,496.2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7台,装机容量1,942.90万千瓦 [3] - 2025年4月三门核电5、6号"华龙一号"机组获得核准,控股核电机组达45台,总装机容量4,682.1万千瓦 [3] 新能源业务突破 - 2024年新能源机组发电量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其中光伏发电量1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1%,风力发电量15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2% [3] - 非核清洁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3,069.16万千瓦,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3] - 2025年一季度累计发电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 [3]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 - 实现碳-14大批量国产化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镥-177医用同位素成功试生产 [4] - 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出堆 [5] - 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增资金额预计为10亿元 [5] - 钙钛矿组件认证效率达1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6] 公司治理与荣誉 - 修订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完成30余项主线工作 [7] - 进入"上证50"和"富时中国50"指数,连续3年信息披露工作获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 [8] - 荣获上海证券报"金质量"奖、证券时报"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等多项荣誉 [8] - 社保基金理事会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参与公司董事会决策 [9] 未来发展战略 - 按照"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紧扣中核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跨越发展阶段"目标任务 [10] - 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10] - 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强企、科技攻关等六大工程,持续提升八大核心能力 [10] - 实现由核电生产企业向清洁能源生产与服务企业跨越 [10]
集富亚洲迎战略升级:BAM将成为新股东,并将保持独立管理架构
IPO早知道· 2025-04-26 10:16
延续"本土决策、全球赋能"的运营模式。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 早知 道 消 息 , 集 富 亚 洲( JAFCO Asia ) 日前 迎来了 战 略 升 级 , 与 Bee Alternatives Management (简称BAM)达成战略合作——BAM将成为集富亚洲的新股东。 集富亚洲中国团队表示,将以独立运营的姿态,协同 BAM其他业务板块的全球资源,与新股东及现 有投资人共同书写中国创新经济的新篇章。 接下来, 集富亚洲中国团队将保持独立管理架构,延续 "本土决策、全球赋能"的运营模式。中国区 主管潘瑞婷表示:"集富亚洲中国始终以'植根中国、链接全球'为使命。此次与BAM的合作,将为我 们带来更灵活的资本运作能力与更广泛的国际资源。目前,集富亚洲在中国管理的8期基金规模超19 亿美元,投资组合覆盖AI、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团队将继续聚焦早期科技 创新,通过深度产业赋能与精准资本配置,为投资人创造可持续回报。 而 BAM下属的BAL作为日本市场最大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管理机构,拥有专业卓越的投资团队 ...
明星跨界资本遇挫,知名艺人胡海泉旗下私募再遭监管“点名”,2家公司收警示函
凤凰网财经· 2025-04-24 21:07
私募基金违规问题 - 乾祥海泉投资在管理私募基金财产时未能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1] - 海纳百泉投资存在两项违规行为:一是管理私募基金财产时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 二是未在基金募集期间评估投资者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 [1] - 海纳百泉投资在2023年6月因类似违规行为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涉及未如实披露重大信息等问题 [1] - 胡海泉虽仍是海纳百泉投资法人代表 但已于2022年2月退出股权 目前公司大股东处于限高状态 [1] 胡海泉投资布局 - 胡海泉通过海泉基金母平台布局7家专项基金 覆盖战略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互联网+等领域 [2] - 专项基金包括乾祥海泉甲号基金(战略新兴产业)、合众创投环保产业基金、北京海纳百泉天使基金(互联网+)等 [2] - 胡海泉深度参与投资全流程 包括尽调、谈判、决策等环节 重点关注三四线城市及95后、00后消费群体 [3] 明星跨界投资现象 - 明星跨界资本圈趋势明显 如Star VC(任泉/黄晓明/李冰冰)投资电商、金融、电竞 [3] - 清晗基金(鹿晗+清流资本)聚焦新生代文化消费 投资52TOYS等动漫衍生品平台 [3] - AB Capital(杨颖)专注新女性生活方式领域创业公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