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的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财政部:下半年将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总体较好;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顺利实现留 抵退税政策"大头落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已完成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5962亿元,同比增长85%;已发 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支持超过2.38万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约1.08万个,新建项目约1.3万 个……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彰显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根据报告,下半年,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认真研究解决 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加强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助力市场主体纾 困发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 责任,实施支出进度通报预警机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支持政策性 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财政部表示,下半年还将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 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申铖)今年以来,各级 ...
收支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2 09:21
财政政策与预算执行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6977亿元增长1.6%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增长1.3%1.3%2%5.7%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增长 [2] - 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1.2亿元增长2.6%增值税1023.2亿元增长2.1%企业所得税1022.9亿元增长10% [3] - 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2亿元增长16.4%甘肃省573.8亿元增长4.1%区域财政增长呈现协调发展趋势 [3][4] 政府债券与投资消费 - 上半年国债发行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5550亿元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5] - 第三批6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资金已下达全年计划3000亿元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 [5] - 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范围扩大至22个行业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商品销售额1.6万亿元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30.7%25.4%24.1%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5% [6] 民生保障与转移支付 - 中央财政安排900亿元补助地方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补贴政策覆盖约1200万大班儿童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将增加财政支出200亿元 [8]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15亿元同口径增长8.4%上半年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9] - 均衡性转移支付下达2.73万亿元增长7.5%隐性债务置换减轻地方还本付息压力 [9] 政策展望与区域发展 - 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宏观政策强调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障支出强度促进消费投资 [1][9] - 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及"两重""两新"政策落地将巩固高质量发展态势 [10] - 财政支出聚焦科技教育节能环保文旅等领域优化经济结构强化民生保障 [7]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5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1][3]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6977亿元增长1.6% 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增长1.3%/1.3%/2%/5.7% [1] 区域财政收入亮点 - 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1.2亿元增长2.6% 增值税1023.2亿元增长2.1%主要由互联网批发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带动 [2] - 企业所得税1022.9亿元增长10% 由信息科技行业利润增长驱动 [2] - 吉林省财政收入692.2亿元增长16.4% 甘肃省财政收入573.8亿元增长4.1% [2] 政府债券发行进展 - 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 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5550亿元 较去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4] - 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发行2.6万亿元 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6] 消费刺激政策成效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商品销售额1.6万亿元 [5]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通讯器材/家具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高1.5个百分点 [5] 民生保障投入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预计覆盖1200万儿童 全国财政增加支出约200亿元 [6] - 3岁以下婴幼儿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900亿元补助 [6]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15亿元同口径增长8.4% 上半年已下达9.29万亿元占预算89.8% [7] 政策导向与展望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1][7] - 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 [4][8] - 财政支出聚焦科学技术/教育/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 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6][8]
安融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 :支持科创、消费等关键领域 金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14:13
宏观政策方向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 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 - 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 货币政策将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4] "十五五"经济预期 - "卡脖子"技术领域将继续成为国家重点攻坚内容 [2] - 在"双循环"背景下 预计会出台更有力举措促进国内需求增长 [2] - 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缩小 农村基础设施 医疗 卫生等领域投资空间明显 [4] - 东部 中部 西部差距也在缩小 [4]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 首次提出"有力 有序 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设定2027年6月时间表 [2] - 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从历史峰值15000多家降至目前3000多家 [2] - 出清不等于退出 需转型升级为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或产业类公司 [2] - 未来大部分平台将剥离非经营性业务 与地方经营性国企合并 [2] 金融发展方向 - 利率市场化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导向 [4][5] - 探索贷款证券化 中国有近300万亿元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 [5] - 发展债券资产证券化 ABS REITs等产品 保障房 工业园区可大规模发展REITs市场 [5]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 为实现全年5.0%目标打下基础 [4]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特别国债发行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4] - 产业政策在新能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进展 [4]
政策双周报:买断式逆回购靠前操作,系列育儿补贴措施出台-20250808
华创证券· 2025-08-08 18: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多项政策出台,涵盖育儿补贴、财政、货币、金融监管、房地产和关税等领域,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产业发展和优化市场环境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基调 - 出台育儿补贴及生育支持措施,包括每孩每年 3600 元补贴至婴幼儿 3 周岁,2025 年秋季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今年初步安排财政预算 900 亿元,秋季学期预计惠及 1200 万人,财政增支 200 亿元 [11][16] - 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落实存量财政、货币政策,财政强调落地显效,货币延续适度宽松,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2]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8000 亿元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 7350 亿元基本下达,第三批 690 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10 月将下达第四批 690 亿元,发改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3] 财政政策 - 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偿债备付金制度防范风险,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17] - 8 月 8 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自然人每月不超 10 万元额度可免征至 2027 年底 [18] - 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案例,内蒙古退出、宁夏符合退出高风险地区名单 [18][19] 货币政策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会同财政统筹国库管理和国债发行兑付,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融资成本下行 [21] - 央行等七部门发文支持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 [22] - 8 月 8 日开展 7000 亿元 3 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月 3M 到期 4000 亿元、6M 到期 5000 亿元,月中或有 6M 品种第二笔操作,体现货币财政协同 [23] 金融监管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普通险降 50BP 至 2.0%,分红险降 25BP 至 1.75%,万能险降 50BP 至 1.0%,部分保险公司 8 月 31 日 24 时起不接受超此利率产品投保 [25] - 第二批 12 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费率与产品收益挂钩,持有一年后赎回按业绩分三档费率,一年以内赎回按基准档 [26] - 国泰君安资管启动吸收合并海通资管,公司名称将变更为“上海国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6] 房地产政策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9] - 哈尔滨提高“以旧换新”购房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 20%,北京加大对多子女家庭住房支持,昆明优化公积金提取政策 [30] - 上海今年计划启动 25 个城中村改造,约 400 亿元政府专项债用于“两旧一村”等项目,部分城市“非居改租”取得进展 [31][32] 关税政策 - 中美第三轮谈判推动美方对等关税 24%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 90 天,降低出口不确定性 [34]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多国“对等关税”,税率 10% - 41%,8 月 7 日起实施 [35] - 美自 8 月 1 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等产品征 50%关税,8 月 6 日宣布对芯片和半导体征约 100%关税,美国制造则免 [35]
聚焦中央政治局会议|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42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本次会议凸显党中央对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等一系列紧迫任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对于"十四五"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局面指明了重要方 向。 今年上半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政策应对得当,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国内 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 宏观政策是护航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下一步政策方向,会议作出安排——"保 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工作重点将集中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使用上。"连平表示,下半年,政府债券 发行尤其是国债发行节奏将持续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若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侧重于落实 好存量政策,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政策效果。例如,加快各类资金拨付和使用,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 构,优化预算额度在各省之间的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等。 责任编辑:袁浩 中国民生银行 ...
财政部:及时启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31
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 同比下降2.3% 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2.2% [1] - 特殊因素包括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及2023年减税政策翘尾减收影响 [1] - 一季度税收收入49172亿元 同比下降4.9% 扣除特殊因素后保持平稳增长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9%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08亿元增长3.7% 教育支出10436亿元增长2.5% 城乡社区支出5614亿元增长12.1% 农林水支出5185亿元增长13.1% 住房保障支出2049亿元增长7.8% [2] - 财政支出进度达预算24.5% 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进度30.7% 城乡社区支出进度26.2% 卫生健康和交通运输支出进度均为25.1% [2] 政府债券发行安排 - 将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发行工作 科学设计期限匹配项目周期 [3] - 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节奏 加强中央与地方资金统筹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 [3] - 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 优化政府投资力度 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3] - 2024年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新增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 包括独立新型储能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 [4] - 将保障性住房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增强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4] 财政政策支持方向 - 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 培育产业链配套专家 [5] - 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首批20个左右城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 推动智改数转网联 [6] - 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支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高等级航道数字化改造 [6] - 实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支持24个省份70个左右试点县挖掘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6] - 支持大中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开展地下管网改造 补链强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城市 [6] 储蓄国债调整计划 - 密切关注储蓄国债供需变化 研究适当增加发行规模 [4] - 研究调降单人购买限额 扩大储蓄国债惠及投资者范围 [4]
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提升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31
经济发展整体效能的"倍增器" 我国拟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 设。5月13日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指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 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 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将专项用于'两重'建设,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效能可产生深远影 响。"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 示,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短期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专项支持"两 重"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 转型、技术升级、能量积蓄的发展关键时期,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 强力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撑,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坚实保障,财政需要灵活运用"一减一增"原 则,即在连续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货币政策协同配合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31
记者 刘 琪 韩 昱 今日(5月17日),财政部公开招标发行4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 定,这期国债从招标结束至2024年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本期国债也正式拉开了本次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序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 排,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50年,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 事实上,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 积极影响。那么,当前我国为何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之处在哪?货币政 策又将如何配合?《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保增长,又促创新;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既可助力实体经济,又可推进国家 中长期战略布局。"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 为,这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战略性、综合性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已超60%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05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 8月1日财政部续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350亿元,票面利率2.10%[1] - 7月份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060亿元,涉及20年期400亿元和30年期1660亿元,为年内单月发行规模第二[1]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截至8月1日已发行7960亿元,进度达61%[1] 财政政策与资金投向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体现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及时释放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1]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下达完毕[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2] 经济影响分析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加速对经济形成多维支撑,投资端拉动基建投资并促进产业链协同扩张[2] - 消费端激活内生需求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补贴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3]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带动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需求[2] 政策效果评价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既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又培育长期增长动能[3] - 发行节奏加快为"两重"建设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