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国际双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铁路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客运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2]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逾11000列,运送能力达1700万人次/日,同比增长7.5%[3] - 高铁网络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交化开行提升出行效率[3] 货运升级 - 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4] - 新疆铁路货运量达1.01亿吨,同比增2.0%,提前3天突破亿吨大关[4] - 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同比增长18.1%,"运费贷"授信总额199亿元[5] 铁路建设 -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投产新线301公里[7] - 昌九高铁总投资324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为京港台通道关键段[7] - 每亿元高铁投资可带动600多个就业岗位,产生3倍以上乘数效应[8] 服务创新 - 推出旅游计次票产品,票价执行9.2折优惠,实现"一票游三城"[2] - 高铁快运常态化运行,鲜货可实现24小时内全国主要城市直达[6] - 中欧班列覆盖37国300城,中老铁路累计运货1390万吨[6] 网络覆盖 - 全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6.2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3] - 高铁里程超4.8万公里,"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货运量超250亿吨[6] - 津潍高铁将完善环渤海路网,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7]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进度条”刷新!这些出行变化与你相关
央广网· 2025-07-23 21:09
交通强国建设成果 - 我国每天约1亿人次乘轨道交通高效通勤,地铁准时准点、轻轨便捷舒适 [1] - 每天约有1亿人次靠公交穿梭街巷,串联日常生活 [1] - 每天约有1亿人次选择出租车、网约车实现"门到门"出行 [1] - 三个"1亿人次"叠加彰显中国经济韧性、潜力与活力 [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2] - 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2] - 高速公路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2] - 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2] 交通网络经济效应 - 高铁快速延伸促进沿线经济带形成和区域协同发展 [3] - 高速公路构建城乡联动快速通道,便利商品流通和产业布局 [3] - 邮政快递网支撑电子商务发展,每天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 [3] - 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每秒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 [3]
李迅雷专栏 | 下半年:还将出台哪些新政策?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23 17:41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5.4%、二季度5.2%,高于全年5%目标 [4] - 二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2%,连续9个季度负增,名义GDP仅增长3.9%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增长显著:家电30.7%、文化办公25.4%、通讯器材24.1%、家具22.9% [6]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其中基础设施4.6%、制造业7.5%、房地产下降11.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贡献率达86% [9] - 出口同比增长5.9%,对非洲21.6%、东盟13%、欧盟6.6%增长,对美下降10.9% [13] 经济增长驱动力 - 政策靠前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能早则早",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宁早勿晚" [6] - 有效需求前置:上半年下达以旧换新资金1620亿元带动销售额1.6万亿元 [16] - 出口韧性:3月对美出口增长9.1%,6月降幅收窄18.4个百分点;4月起对东盟出口持续增长 [13] 下半年潜在风险 - 消费拉动减弱:下半年以旧换新资金1380亿元规模小于上半年,且基数抬高 [16] - 投资结构变化:设备更新资金下半年规模缩减,制造业投资可能趋谨慎 [17] - 出口压力:9月起可能回落,美对华关税30%增幅临近,对俄贸易限制或加剧 [20] - 房地产疲软:二季度销售面积下降3.5%、销售额下降5.5%,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 [21] 政策预期方向 - 财政政策:不增列赤字或国债,优化预算结构,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 [28] - 促消费:扩大以旧换新覆盖范围至服务消费,清理购车购房限制,出台育儿补贴 [29] - 稳投资:基建投资有望回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拉动投资2个百分点 [31][32] - 房地产:聚焦城市更新和"好房子"建设,专项债收购存量房作保障房 [35] - 货币政策:四季度或降准25基点,择机降息10-15基点,推动再贷款工具落地 [36] 行业动态 - 反内卷措施:光伏、水泥、汽车行业自律行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41] - 基建重点: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工,"两重"建设项目持续推进 [31] - 新兴产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31]
确保既“放得开”也“管得住” 海南即将进入全岛封关运作新阶段
新华财经· 2025-07-23 16:03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展 - 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阶段,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具有重要象征意义[1] - 封关政策准备就绪,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限清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和配套文件[1] - 压力测试演练正压茬推进,确保既"放得开"也"管得住"[1] 封关运作落实措施 - 从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角度抓落实,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2] - 从制度集成创新角度抓落实,推动政策贯通发挥"1+1>2"叠加效应[2] - 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角度抓落实,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 海南自贸港发展目标 - 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促进外资、外贸和外国人安居乐业[2]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3] - 培育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3]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定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2:57
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 - 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4类要素进出更为便利,总计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 [2] - 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3] - 封关政策措施概括为"四个更加":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4] 海南自贸港开放成效 - 五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5] - 2024年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一倍 [13] 封关后政策变化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明显提高,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展至6600个,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单位,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 [8]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11] - 封关后内地出行无需办理额外证件,内地旅客可享受更好的旅行和购物体验 [7][10] 产业发展规划 - 建设"两个基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6] - 发展四大产业: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拓展新型贸易服务半径、壮大海上风电/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6] - 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为1/3,计划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17] 配套措施 - 推出"放心消费在海南"服务系统,提供从了解商家到投诉维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14] - 封关软硬件条件已全面完成,硬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毕 [12] - 商务部支持海南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发挥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14]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两个基地”
快讯· 2025-07-23 10:30
海南自贸港政策推进 - 海南封关运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前工作重点为政策落实 [1] - 政策落实聚焦三方面: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制度集成创新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1] - 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建设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总部基地 [1]
下半年:还将出台哪些新政策?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高于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 [2] - 二季度当季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2%,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负增,二季度名义GDP仅增长3.9% [2]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商品零售额改善明显,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3]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制造业投资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 [6] - 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 [6] - 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货物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其中对非洲、东盟、欧盟出口分别增长21.6%、13%、6.6%,对美出口下降10.9% [9] 下半年经济隐忧 - 商品消费增速可能高位回落,下半年以旧换新对于社零的拉动作用将弱于上半年 [12] - 下半年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明显小于上半年 [12] - 下半年企业投资决策将更趋谨慎 [13] - 出口增速可能放缓,9月起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14]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2%,下半年需要更好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4] - 房地产销售价格重回下行区间,二季度以来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再度出现环比下降 [17] 下半年政策展望 - 积极财政政策:总量不变,存量优化,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的额度 [20] - 促消费:以旧换新的政策优化,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 [21] - 稳投资: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回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入落地阶段 [22] - 稳楼市:统筹房地产市场的存量优化和增量建设,但难以期待有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出台 [25] - 宽松的货币政策:四季度或择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降低短期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 [26] - "反内卷":扩消费需求、促就业比压缩供给更重要,预计下半年会出台一系列促就业的具体政策 [29]
继续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勇挑大梁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9
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 - 浙江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落地温州,到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再到本世纪初"八八战略"擘画全面深化改革蓝图,40多年来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地瓜经济"等理论,为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1] - 浙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成功塑造出"省域的浙江、中国的浙江、全球的浙江"三个维度 [1] 当前开放型经济"三维立体"格局 - 空间维度:形成以杭州数字经济(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占比12.8%)、宁波港口经济(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600多个港口)、温州民营经济为支撑的开放矩阵 [2] - 产业维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8218.5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制度维度: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35项,其中全国首创占比34% [2] 新一轮扩大开放战略 - 提出"两高"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全球竞争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在开放平台和新业态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 - 需要破解平衡安全与效率、应对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等难题 [3] - 目标是在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做好示范 [3]
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成立大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7-22 00:57
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成立 - 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成立大会于7月21日上午举行,旨在推动企业家顺应全球化浪潮并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1][4] - 联盟的成立被视为构建新时代潍企发展共同体和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的崭新起点[4] - 全国工商联常委江南、北京大学副校长董志勇、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蔡先金等重量级嘉宾出席[1] 联盟领导架构 - 歌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当选为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主席[4] - 联盟聘请江南、董志勇、蔡先金等担任顾问,并设立14个海外分会[17][18] - 阿根廷统促会创会会长袁建平、亚洲统促总会会长陈志祥等被聘为联盟顾问[17] 联盟活动与愿景 - 联盟顾问代表和海外分会会长代表接受了聘书和任命书,并举行了揭牌仪式[18] - 董志勇发表了题为"市场经济、企业与企业家"的主旨演讲[18] - 顾问和海外分会会长表示将通过战略规划、产业洞察和国际资源对接助力潍坊企业出海[18]
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横琴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20:07
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政策 广东集星金属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受益企业 其1.2亿元合同享受免税[1]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4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适用范围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1] - 广东集星金属通过政策实现3.5万元税额减免 公司长期开展离岸贸易业务[1] 政策实施效果与优势 - 合作区具备"澳车北上"和"一签多行"政策优势 地理条件利于跨境要素流动和澳门经济多元发展[1] - 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吸引跨境企业在合作区集聚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形成[1] - 横琴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选符合条件企业 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 推动政策直达快享[2] 后续推进措施 - 税务部门将联合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离岸贸易业务健康发展[2] - 持续收集企业反馈 解决政策享受过程中的新问题 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