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业 “卖设备”跃向“卖能力”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6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业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业,展示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灵巧手、机器狗等多种产品,并提供租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1] - 6S店模式相比传统4S店新增租赁和个性化定制两大功能,推动行业从"卖设备"转向"卖能力" [1][4] - 门店设置"机器人咖啡师""机器人煎饼侠"等互动展示,拉近机器人与消费者的距离 [1][3] 机器人产品与技术亮点 - 数字华夏发布全球首款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P01,具备"本体/飞兵"双模式,本体续航2小时,飞兵模式续航超10小时 [2] - 帕西尼科技展示DexH13 GEN2灵巧手,搭载1140个触觉传感单元,可感知温度、硬度等15种触觉维度 [3][5] - 机械臂、机器狗等产品演示制作冰淇淋、摊煎饼等技能,强化生活场景应用 [3] 6S店的商业模式创新 - 6S店通过定制化服务和快速维修(MTTR从几天缩短至几小时)解决"标准化整机+非标场景"痛点 [4] - 模式本质是将"卖产品"转为"卖运行时间(uptime)",提升机器人商业可持续性 [4] - 门店成为数据采集平台,帮助机器人企业积累场景数据以优化技术 [5] 深圳龙岗的产业生态优势 - 龙岗区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发布专项政策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5][6] - 深圳具备全球最完整3C供应链,一小时车程内可集齐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 [6] - 政策推动低成本产业空间、场景清单和中欧班列物流,形成"供应链-场景-政策"三位一体优势 [6] 行业升级与市场影响 - 6S店构建"研发-生产-应用-服务"闭环生态,加速技术迭代并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1][5] - 模式突破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到"规模运营"的瓶颈,推动其成为"即插即用"基础设施 [4][5] - 深圳依托制造业转型需求和政策创新,成为机器人产业跃升发展的标杆 [6]
机器人6S店深圳开业 未来生活方式在机器人街区里提前演绎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9:53
机器人6S店开业与运营模式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开业,店内集纳上百款机器人,涵盖销售、租赁、个性化定制等服务 [1] - 6S店打破传统单一销售模式,提供"六位一体"服务: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租赁、个性化定制 [5] - 店内已有十几款机器人可租赁,最便宜租赁价格为1000元/天,包括机器狗、导览机器人等 [7] - 个性化定制服务可满足"非标需求",提供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算法的全流程定制解决方案 [7] 机器人产业链生态构建 - 超过200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达进驻意向,涵盖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全产业链环节 [1][8] - 6S店设立"机器人零部件超市",一站式提供伺服电机、减速器、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 [10] - 众擎、宇树、乐聚、数字华夏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技术研发、场景共享等方面深度协作 [8] - 未来将打造"机器人场景应用验证中心",帮助企业测试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 [12] 机器人示范街区建设 - 6S店位于龙岗区打造的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内,该街区将集聚机器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业态 [13] - 街区首场巡演吸引7家国内顶级机器人企业参与,展示人形机器人舞蹈、机器狗协同表演等技术 [15] - 龙岗区成立全国首个专门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的政府直属机构——人工智能(机器人)署 [17] - 街区计划展示机器人煎饼果子、咖啡、烤肉等实际应用,预演未来20-30年的生活方式 [19] 商业模式创新与数据应用 - 6S店建立"机器人信息反馈与场景数据积累系统",形成动态更新的用户需求数据库和场景应用图谱 [7] - 数据将实时反馈给研发企业,为算法优化、功能迭代提供精准依据 [7] - 租赁模式可降低消费门槛,加速机器人进入家庭,"以租代购"推动普及 [7] - 青少年空间设计旨在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3]
3大项目64个奖项 这场大赛加速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7-28 14:20
大赛概况 -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聚焦前沿核心技术,展示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最新成果 [1] - 大赛评选出13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及27个三等奖,获奖项目覆盖家庭、医疗、交通、工业等应用场景 [4]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等项目进行路演,集中展示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 [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重庆两江新区打造"335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形成"拨投结合+直投+基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2] - 重庆出台《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启动两批"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2] - 国内率先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源社区,加速细分领域企业集聚发展 [2] 技术创新与突破 - 传统机器人在复杂环境适应力、动态任务执行效率、人机协作自然度等领域面临瓶颈,需重构技术范式 [3] - 医疗机器人领域:罗伯医疗全球首款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突破传统腹腔镜手术局限,第二代产品进入新研究阶段 [5] - 连续体医疗机器人掌握机构设计、驱动控制及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扩大临床适应范围,接近临床实用 [6][7] - 核工业耐辐射机器人突破材料与电子元器件极限,实现强辐射环境作业,向高可靠性、智能协同方向发展 [7] 产业生态与人才培育 - 大赛通过聚集前沿技术团队、发掘潜在独角兽企业、发现产业链连接点推动产业升级 [5] - 赛事为高校团队提供技术验证平台,促进跨学科协作与行业经验传递 [5] - 工信部网安中心联合中信银行等机构开展金融对接服务,匹配创新创业资源 [3] 应用前景 - 智能仿生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升级、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 [7] - 中国手术机器人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引领,定义全球标准 [5] - 核工业特种机器人将助力中国核工业技术出海 [7]
智元机器人WAIC 2025现场扮演物流分拣员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21:03
技术突破 - 远征A2-W轮式人形机器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内置AI大脑、多模态感知系统和启元大模型支持,能实时识别障碍物并动态调整路径 [1] - 机器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在非标准化场景中表现出极强适应性,如人员进入作业区时会主动播报提醒并绕行 [1] - 柔性操作方面攻克物流分拣痛点,能自主翻面条码朝下的包裹,五指灵巧手可动态调整握力以适应不同尺寸快递袋 [1] - 固定轨迹柔性能力的突破解决了物流行业小批量、多品类分拣的长期难题 [1] 性能指标 - 远征A2-W在实战场景中以40秒/箱的节奏连续搬运周转箱,效率略低于人工(30-35秒/箱)但支持24小时作业,综合效能达人工的75% [2] - 公司计划年底将单箱搬运时间缩短至30秒,实现完全替代人工 [2] - 机器人学习新任务的时间从最初3个月压缩至2周,随着数据积累未来新任务训练或缩短至几小时 [2] 商业化进展 - 商业化订单激增,近期获德马科技数十台精灵G1订单用于仓储分拣 [2] - 某中部车企采购数十台远征A2-W替代高危搬运工种 [2] - 中国移动斥资7800万元订购200台远征A2部署于全国营业厅承担导览工作 [2] 行业前景 -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其中工业与商业场景占比超90% [3] - 具身机器人已率先进入工业应用阶段,从快递分拣到汽车组装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3]
龙岗百企行⑩|评论:从“排忧解难”到“添薪续力”,龙岗给出服务企业新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7-26 04:25
龙岗区企业服务成效 - 龙岗区企业数量逆势增长,净增2.6万家企业,增量全市第一 [1] - 华为在手机电脑新品和鸿蒙生态取得历史性突破 [1] -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新能源汽车加速拓展欧洲市场 [1] - 领益智造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多家企业上线大模型和新技术 [1] - 深圳御光新材料打破国外热固液晶薄膜技术垄断 [1] 政府服务举措 - 挂点干部走访服务企业2.6万家次,"龙i企"平台诉求办成率超95% [2] - 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收录5000余条需求,促成100多项合作 [2] - 实施"零租、免租、减租"空间政策,成立8支总规模204亿元产业基金 [2] - 推出"园区贷""种子贷""信易贷"等金融产品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龙岗将"All in AI"纳入战略蓝图,举办500场场景对接活动 [2] - 促成企业合作超20亿元,打造11个应用场景示范点 [2] - 政府投资项目为AI和机器人产品预留份额 [2] - 大运天地、机套人街区等成为企业创新实验场 [2] 长期服务承诺 - 龙岗提出"当好企业战略合伙人"的长期服务理念 [3] - 强调服务企业是"长久之诺"而非短期行为 [3]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25 07:52
公司融资与背景 - 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兆威机电独家投资 资金主要用于研发、产能扩张及供应链优化[4]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 总部位于北京 设有深圳广州子公司及美国硅谷技术中心 专注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和电子皮肤系统研发[4] - 创始人赖建诚为斯坦福大学Bao Group博士后 主持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在柔性电子领域经验丰富[4]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新一代柔性电子皮肤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 可同时捕捉压力温度材质滑动等复杂信息 解决传统单一信号检测局限[5] - 产品每平方厘米集成400个传感器(实验室达10万) 空间分辨率0.5mm(实验室30um) 力分辨率0.01N/cm² 测量范围0.1kPa-1MPa[6] - 材料体系突破可拉伸性限制 拉伸度超100%且完全恢复 弯曲半径<5mm 解决电学性能与拉伸性矛盾[9][10] - 产品具备100万次使用寿命 耐冲击防水抗干扰低功耗 采样频率1-1000Hz 接近觉感知距离达20cm[6][10]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技术应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座舱、柔性穿戴设备及健康监测领域[4] - 与兆威机电合作的仿生灵巧手ZWHAND实现0.01N/cm²灵敏度 100Hz采样频率 可精准识别物体形态材质[10] - 已与多家上市公司及头部车企合作 重点拓展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场景[12] 行业发展趋势 - 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已跨越基础研发 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 解决材料一致性、信号串扰等产业化难题[5] - 行业当前处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渡期 需突破材料可拉伸性、多模态协同感知等技术瓶颈[5] - 类人电子皮肤产品仍稀缺 高动态变形、大面积覆盖等场景存在未满足需求[5]
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18:56
融资动态 - 公司于7月23日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约16.67亿股认购股份,每股1.5港元,总代价约25亿港元,无极资本为唯一认购方 [1] -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净额约24.98亿港元,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世界资产(RWA)及数字资产等业务 [1] - 这是公司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前两轮于2024年6月和12月完成,合计募资近48亿港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业务重心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曾占比超80%)转向生成式AI,2024年生成式AI收入同比增长103.1%至24.04亿元,营收占比从34.8%提升至63.7% [4] - 传统视觉AI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9.5%至11.12亿元,营收占比从53.9%降至29.5%,智能汽车收入下降33.2%至2.56亿元,占比从11.3%降至6.8% [4] -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1+X"业务架构重组:"1"为生成式AI(含算力大装置、基础模型及应用),"X"包括智能汽车、家庭机器人、智慧医疗等独立融资业务 [5] 财务表现 - 公司自2018年以来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500亿元,截至2024年底总现金储备127.5亿元(含88.88亿元现金及29.7亿元定期存款)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9.27亿元,较2023年扩大,主因生成式AI业务算力需求增加 [5]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69.74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但账龄恶化,超3年应收账款从15.42亿元增至38.21亿元 [6] 历史背景 - 公司2014年由汤晓鸥教授与徐立博士创立,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与旷视、依图、云从并称"AI四小龙" [2] - IPO前完成十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春华、Silver Lake、IDG等,2021年底港股上市募资58亿港元,市值一度近千亿港元 [2][4]
商汤-W(00020.HK)拟配售新B类股份总筹25亿港元 加码AI等核心业务
格隆汇· 2025-07-24 06:48
公司融资情况 - 公司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约16.67亿股认购股份,每股认购价为1.50港元,总代价约为25亿港元 [1] - 认购股份数目相当于公告日期已发行B类股份约4.58%及已发行股份约4.50%,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后扩大已发行B类股份约4.38%及已发行股份约4.31% [1] - 公司与配售代理国泰君安国际及中信证券订立配售协议,协助完成认购协议项下交易 [1] 认购人背景 - 认购人为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及阿布扎比,获证监会及阿布扎比全球市场金融服务监管局发牌 [1] - 认购人由开曼群岛控股公司Infini Capital Global全资拥有,最终实益拥有人为认购人创办人兼投资总监Tony Chin [1] 资金用途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5亿港元,净额约为24.98亿港元 [2] - 30%用于支持核心业务发展,包括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及扩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商汤大装置的规模与场景覆盖 [2] - 30%用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落地,重点推进智能硬件等垂直场景商业化应用 [2] - 20%用于探索人工智能在创新垂直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实践,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资产、稳定币等业务 [2] - 20%用作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 [2]
商汤-W拟向无极资本发行约16.67亿股新B类股份 净筹约24.98亿港元 进一步巩固在领先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
智通财经· 2025-07-24 06:32
公司融资 - 公司于2025年7月23日与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订立认购协议,拟发行1,666,667,000股新B类股份,每股认购价1.50港元,较当日收盘价1.60港元折让6.25%,总代价25亿港元 [1]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4.98亿港元,分配比例为:30%用于核心业务发展(AI云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商汤大装置)、30%用于生成式AI研发及商业化应用、20%用于创新垂直领域技术融合(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块链、RWA等)、2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1] 战略意义 - 董事认为此次融资将提升公司在生成式AI领域的领先地位,增强技术市场渗透率,并探索创新领域机会,同时优化财务稳健性 [2] - 认购人无极资本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持有两地监管牌照,最终实益拥有人为创始人Tony Chin [2]
东兴证券晨报-20250723
东兴证券· 2025-07-23 18:34
核心观点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政策推动与内外需发力下保持稳定增长,但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房地产负向循环影响,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释放中央财政加大发力信号,后续政策将宽松落地以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美格智能在智能网联车通信模组领域领先,未来营收和利润有望增长 [6][7][15]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相关内容 政策与经济影响 - 2025 年积极财政政策在消费补贴、设备更新改造和基建投资等方向发力,推动中国经济上半年稳定增长,GDP 实际增速达 5.3%,但面临外部贸易保护和房地产拖累问题,稳楼市和股市是解决地产拖累经济的发力方向 [6][7]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释放中央财政加大发力信号,预示后续政策宽松,将推动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稳健发展和转型 [7] 项目规模与拉动作用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投资总额 1.2 万亿,是三峡水电站动态投资的 4.8 倍,按 10 年建设周期算每年投资额 1200 亿,占 2024 年西藏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总额的 47.16%,对 GDP 拉动约 0.15 个百分点 [8] - 该项目年拉动水泥增量消耗约 486 万吨,占 2024 年西藏水泥产量的 36.46%,对相关行业高质量和尖端设备需求拉动大 [9] 受益上市公司 - 水电站设计和建设受益上市公司有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央企建筑龙头 [10] - 建筑材料受益企业包括西藏天路、华新水泥等在西藏有产线布局的企业,2024 年底熟料产能中西藏天路占比 35%、华新水泥占比 28%等 [10] - 其他受益的还有减水剂龙头苏博特、垒知集团等以及地基处理、水电设备和爆破等相关上市公司 [10] 投资建议 - 坚持之前观点,“两新两重”项目稳定内需,央国企建筑公司受益政策大,优秀和龙头公司发展确定性高,有更好的估值修复和业绩弹性 [11] 美格智能相关内容 发展阶段与业务策略 - 美格智能历经“传统精密组件业务—拓展 4G 技术行业应用—无线通信模组 + 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阶段,坚持双轮驱动产品策略,在核心行业建立先发优势并向新兴行业拓展 [13] 智能网联车市场 - 智能网联车成为智能模组核心应用场景,通信模组应用市场将加速发展,2020 - 2024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21%,预计 2024 - 2029 年复合增长率 26% [14] 公司优势与业绩预测 - 美格智能 5G 智能模组产品在智能座舱领域出货量领先,2024 年 5G 车载模组出货量 88.1 万颗,市场份额 35.1% 排名全球第一 [1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7.86、45.59、54.0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9、3.04、3.93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52X、39X、30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5] 重要公司资讯 - 华东医药子公司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新药简略申请获美国 FDA 批准,研发投入约 3620 万元,符合“制剂国际化”战略 [4] -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科技 29.3151% 股份,深圳本贸 2024 年末总资产 19.78 亿元等 [4] - 哈三联药品注射用盐酸地尔硫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4] - 中免市内免税品(成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7000 万,由中免集团等共同持股 [4] - 贵州茅台与关联方共同出资 10 亿元成立研究院,茅台出资 5.1 亿元占股 51%,贵州茅台出资 4.9 亿元占股 49% [4] 东兴证券研究所金股推荐 - 推荐证券包括中广核技、国轩高科、劲仔食品、华鲁恒升、伊利股份、统联精密、兰剑智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