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央行发布最新数据;美联储诸多官员将发表讲话……周末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4-13 20:19
中美贸易摩擦与关税政策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智能手机、路由器、部分计算机设备及电子零部件等产品不再被纳入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125%“对等关税”范围,进口商需在货物放行后10日内完成相关申报更正[1] - 白宫确认中国输美产品将面临145%关税,中方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不愿打但也不怕打[3] -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一个涉及关税豁免的代码出现故障持续超10小时,导致“自动商业环境”系统无法对符合在途条件的货物适用较低的10%税率,引发外界对美国海关落实关税新政能力的质疑[12][13] 中国国内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加大对体育场馆、冰雪运动场地等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4] - 国务院原则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优做强不良资产业务,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5][6] - 上海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新能源小客车新车可获1.5万元定额补贴,购买国六b排放标准燃油小客车新车可获1.3万元定额补贴[18] 金融市场动态与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9]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过去五天内飙升逾50个基点至4.49%,创下逾20年来的最大单周涨幅[11] - 美股三大指数周五集体收涨,纳斯达克指数涨2.06%,标普500指数涨1.81%,道琼斯指数涨1.56%,标普500指数本周上涨5.7%创2023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14] 行业与企业动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通知,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15] - 为应对美国关税调整影响,京东、盒马、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零售企业启动扶持计划,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16] - 金饰价格持续上涨,周生生足金饰品标价达991元/克,四日内累计涨近80元,老庙足金饰品标价也攀升至983元/克[17] 机构市场观点 - 中信建投认为,短期内美债利率中枢或上移宽幅震荡,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且关税增加幅度至非理性程度,交易集中于关税而非经济基本面[23] - 中信证券表示,A股短期的“筹码底”已经见到,4月-5月可能以科技主题型行情的交易型机会为主,基本面预期或在三季度稳定下来[24]
媒体视点 | 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 内在稳定性增强
证监会发布· 2025-04-12 13:52
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 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 一年来,围绕发行、上市、现金分红、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减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程序化交易等方面,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推出50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 系。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内在稳定性 增强。 丨 来源:证券日报 2025-04-12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 革重点是从投融资两端同步发力,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 力。融资端需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精准的金融服务;投 资端重点在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 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自新"国九条"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政 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实现突破。 一年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13:2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中国版平准基金"出炉让震荡中的A股迎来连日上涨。在监管层 的引导下,更多中长期资金正在入市路上。 4月11日,深交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瑞致辞时指 出,深交所正在制定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工作方案,并描绘出三大路线图:产品端,完善股债基 衍的产品供给;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中长期资金被视为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深交所此番吸引 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将为A股打造更为丰富的中长期资金库,提升资本市场纵 深度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近年来,尤其是新"国九条"以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目前, 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 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在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无论在政策端,产业发展端,还是国际实践层面,全新机遇已经到 来。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迎来三大新机遇 产业发展层面,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两个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
事关中长期资金入市,深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4-11 12:18
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当前A股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结构变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新机遇 [1] - 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体现在宏观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升(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及科技产业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 新"国九条"实施一年来 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已有效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深交所正制定工作方案 从产品供给、制度优化、服务对接三方面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 [1] 产品端举措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强信息披露、分红、减持监管 鼓励公司回购增持及市值管理 [2] - 支持重大战略领域创新债券发行 优化创业板、深证100等指数编制方法 [2] - 扩充红利低波产品矩阵(如自由现金流策略) 推动多资产ETF等中低风险品种落地 研究宽基与行业主题ETF期权储备 [2] 制度端优化 - 便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与定增 完善ETF大宗交易和盘后交易机制 [2] - 引入更多ETF流动性提供机构 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 [2] - 推动ETF期权纳入QFII/RQFII投资范围 引导开发期权资管产品 [2] 服务端创新 - 通过"ETF大讲堂(机构专场)"和"走进上市公司"活动向机构传递政策服务 [3] - 拓展养老定投、教育定投等场景化策略 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推广转向组合策略推广 [3]
上交所: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
快讯· 2025-04-08 19:22
金十数据4月8日讯,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专题座谈会。座谈中,与会机构纷纷表示,党中央高度 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强化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建设,增强 基础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新"国九条"、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 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 2024年现金分红2.4万亿元、实施回购近1500亿元,投资价值持续提升,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 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中央汇金等战略性稳市力量持续壮 大,市场内在稳定性持续增强。 上交所: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 ...
国家队持有ETF市值突破1万亿,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07:49
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汇金系、险资等)通过ETF大举布局A股市场,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提速 [2][14] - 汇金系2024年下半年增持超700亿份ETF,持有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6倍 [2][4][14] - 险资成为ETF市场重要增量来源,配置呈现"广撒网"特点,既布局宽基ETF也加码行业主题ETF [7][8][9][10] 汇金系ETF布局 - 2024年下半年汇金资管新增买入713.58亿份ETF,主要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258.93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190.11亿份)等6只宽基ETF [3] - 同期新进持有华夏上证50ETF(117.85亿份)、南方中证1000ETF(75.57亿份)等6只ETF,单只买入规模14-52亿份不等 [4] - 截至2024年12月末,汇金系持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达622.76亿份,另有6只ETF持有量超百亿份 [5] - 汇金资管委托公募管理的单一资管计划重点增持行业主题ETF,如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 [6] 险资ETF配置 - 2024年下半年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分别增持79.82亿份、78.97亿份ETF,位列机构增持量第二、第三 [8][9] - 中国人寿持有123只ETF合计653.19亿份,重点配置恒生医疗保健ETF(39.26亿份)、港股通互联网ETF(27.92亿份)及科创板/医疗/半导体等主题ETF [10] - 新华人寿持有68只ETF合计291.81亿份,超10亿份的8只产品均为港股类ETF [10][11] - 险资配置逻辑:ETF风险分散、流动性好,且低利率环境下可提升收益弹性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证监会《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方向 [16][17] - ETF产品创新需求迫切,需开发多资产ETF、生命周期智能ETF组合等工具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 [18] - 宽基ETF(如中证A50)和科技细分领域ETF(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将成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19]
一周定增动态: 4家银行拟定增5200亿,上交所发布新规
IPO日报· 2025-03-31 20:1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A股市场定增持续活跃。 3月25日至3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项目动态。其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88.SH,下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39.SH,下称"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658.SH,下称"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H,下称"交通银 行")四家国有大行公告了定增预案,合计拟募资不超5200亿元。 其他公司方面,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2851.SZ,下称"麦格米特")披露了定增预案、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002553.SZ)的定增预案 获受理。 除此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发布了新规,修订发布了首发及再融资承销业务规则,此前2023年发布的相关细则同时废止。 制图:佘诗婕 四家国有银行拟定增 3月30日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272.73亿股、113.27亿股、137.77亿股、205.696亿股的A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分别 ...
新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发布施行,中长期资金入市可期,平安中证A50ETF(159593)近半年新增规模居同类产品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3-31 13:34
指数表现 - 中证A50指数下跌0.81% 成分股涨跌互现 美的集团领涨2.43% 隆基绿能领跌5.39% [1] - 中证A50指数ETF下跌1.03% 报价1.15元 成交额2.18亿元 换手率2.72% [1] - 近1周指数ETF上涨0.87%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位 [1] 资金动态 - 指数ETF近半年规模增长16.08亿元 新增规模排名可比基金第1位 [1] - 近1周份额增长150万份 新增份额排名可比基金第2位 [1]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出1044.74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入3476.56万元 日均净流入695.31万元 [1] - 融资买入额312.35万元 融资余额达5050.13万元 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2] 政策环境 - 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给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新股申购及定增政策待遇 [4] - 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实施更高锁定比例及更长锁定期 相应提高网下机构配售比例 [4] - 制度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促进"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构建 [4] 指数构成 - 中证A50指数选取各行业市值最大的50只龙头股 反映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4]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45% 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龙头企业 [5] - 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5% 中证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仅6.09% [6][8] 产品信息 - 中证A50指数ETF代码159593 场外联接基金分A类021183和C类021184 [6] - 沪深300ETF代码510390 中证500ETF代码510590 均提供联接基金及增强型指数基金产品 [6][8]
证监会密集发文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集中修改废止88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长江商报· 2025-03-31 08:16
资本市场制度规则调整 - 证监会集中修改88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包括对21部规章部分条款修改和对65部规范性文件部分条款修改及废止2部规范性文件 [2][3] - 删除上市公司监事会监事规定 明确非上市公众公司等可选择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作为内部监督机构 [3][4] - 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要求 删除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相关内容并将股东大会修改为股东会 [3][4] 证券发行与承销制度修订 - 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5] - 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投资者在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删除原允许出借获配证券的规定 [5] - 明确由证券交易所制定IPO分类配售具体规定 科创板试点未盈利企业分类配售 [5][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更新 - 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强化风险揭示要求和行业经营信息披露要求 [7][8] - 增加对信息披露"外包"行为监管 禁止委托非证券机构编制审阅信息披露文件 [8] - 优化重大事项披露时点 将披露时点调整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知悉或应当知悉时 [8] 定期报告披露准则完善 - 修订年报和半年报信披规则 细化营收扣除披露要求和会计数据追溯调整披露要求 [9] - 完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披露要求包括战略考虑和经营数据 [9] - 新信息披露规则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内部监督机构调整过渡期至2026年1月1日 [2][4]
直击业绩会|中国人保: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 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力争控制在100%以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30 12: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将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战略性发展新能源车险业务 [1][2] 分组1:业绩发布会与公司目标 - 丁向群首次出席业绩发布会,提出人保要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2] - 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营业收入7094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88.2% [2] - 各子公司要形成梯次均衡格局,财险巩固优势,人身险提升竞争力,健康险强化支撑,投资板块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3] - 未来从产品、服务、结构、盈利四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分组2:中长期资金入市 - 六部委方案有助于市场和经济发展,公司将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4] - 公司正在落实方案并研究制定中长期考核指标,对子公司考核突出六个聚焦 [4][5] 分组3:新能源车险业务 - 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1159.05万辆,同比增长57.3%,保费收入508.57亿元,同比增长58.7% [6] - 四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公司期待政策扩大系数浮动范围提升盈利水平 [6][7] - 公司带头落实意见,推进平台上线,2024年新能源家自车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下降 [7] - 2025年车险增速与市场同步,综合成本率力争96%以内,新能源车险力争100%以内;非车险发展快于GDP增速,承保盈利力争99%左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