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发布—— 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仍面临挑战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53
能源结构转型 - 当前能源结构已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协同的转型突破 但行业整体仍面临严峻挑战 [1] 传统化石能源 -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需保供稳产与绿色转型并重 煤炭行业需清洁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型深化齐驱 [1] - 炼油能力将在2028年左右达峰 2035年成品油消费量降至2.3亿吨 石油需求进入由增转减阶段 [1] - 未来10~15年天然气将在工业、发电、城市燃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煤炭面临开采智能化程度低、煤电低碳化技术不成熟、高端煤化工技术待突破、经济性不足、碳排放难降低等问题 亟须提高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1] 新能源领域 - 氢能产业同时面临爆发式增长与大面积亏损 "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绿色低碳"的"不可能三角"对产业安全、成本和基础建设构成挑战 [2] - 太阳能产业实现"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全、产品转换效率最高"的"三最" 但光伏市场有待规范 [2] - 风能产业存在"内卷"问题 需解决风力发电机质量及退役风机回收问题 [2] - 生物质能年生产量约35亿吨 利用率仅为13% 需加快在生物质发电、生物甲醇等新兴领域步伐 [2] 多能互补 - 多能互补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本质和重要抓手 需各细分能源行业企业互通有无 横向纵向打通产业链体系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专论 || 吴鹏飞:激活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1 09:08
新能源汽车县乡市场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加速向县乡市场渗透,县乡农村成为新增长极 [1]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为97.31%,乡镇覆盖率为76.91%,充电桩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5% [1] - 2024年农村户籍人口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占全国37.8%,充电便利性不足是阻碍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 [1] 县乡充电设施发展制约因素 - 设施布局与需求错配:充电桩多集中于城区核心地区,农村居民聚居区、物流枢纽等实际需求区域覆盖率不足 [2] - 建设投资大、盈利能力差:县乡充电设施配电扩容成本较城市高30%-50%,初始投资回收期普遍超过8年 [3] - 运营效率低下:县域公共充电桩故障率普遍在5%-15%,部分县乡站点故障率高达90%,平均维修时间达48小时 [3] 县乡充换电网络建设解决方案 - 优化规划布局:建立"县乡需求-市级匹配-省级统筹"三级协同机制,绘制充电需求热力图,优先在居民聚居区等重点区域布局 [4] - 创新发展机制: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共建模式,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5] - 强化资金保障:建议发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长期国债,探索收益权质押融资,对高利用率县乡给予运营补贴 [6] - 健全激励措施:建立"优秀激励、合格整改、不合格退出"的竞争机制,对优秀示范县乡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7] - 加强价格引导:实施容量电价优惠,扩大峰谷电价差值,设定充电服务费上限标准 [8] 县乡充电设施应用场景创新 - 围绕农产品运输需求建设"充电+冷链"一体化站点,依托风光绿电资源推动"充电桩+光伏电站"一体化项目 [4] - 针对旅游资源专线配套"快充+换电"设施,促进充电网络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4]
世界持续看好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8:51
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表示,国际社会始终对中国经济前景抱有信心,原因在于中国14亿 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经济结构性升级持续推进、深度融入全球和区域供应链。"中国的适应能力、改 革决心和开放姿态,继续支撑着全球对其长期经济轨迹的信心"。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强调,中国市场的规模、韧性和创新活力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托, 中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展现出的强大活力,给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霍尼韦 尔对在中国持续成长充满信心"。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指出,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全球产业链 和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不仅成为全球发展"压舱石",也为包括巴西 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机遇。 "中国AI发展速度跟中国高铁一样快" 仲夏时节,天津迎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4日至26 日,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嘉宾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共同探讨在地缘经济格局不断变 化背景下全球增长的新方案。 本届年会会场内,聚焦科技创新、前沿技术主题的论坛几乎场场爆满,与会嘉宾尤为关注中国的 ...
今年以来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16
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与趋势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相较于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显著增长 [1] - 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 - 建设银行计划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其中25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50亿元为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 [2] - 江苏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低至1.69% [2] - 邮储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仅1.62% 全场认购倍数达3.31倍 近70家机构参与 [2] 发行机构与政策驱动因素 - 发行机构阵容庞大 涵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 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2] - 部分银行在半年内已多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2] - 国家"双碳"目标及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为银行业提供明确发展指引 [3] - 低利率环境与绿色信贷需求快速增长 使银行具备更突出的成本优势与资金流动性管理空间 [3] 绿色金融债利率走势与影响因素 - 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持续下降 厦门银行4月发行利率为1.9% 工商银行6月发行利率为1.7% 邮储银行发行利率为1.62% [4] - 利率下降受市场利率下行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下降双重影响 [4] - 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市场流动性充裕 推动整体利率水平走低 [4] - 投资者对绿色金融资产认可度提升 推高绿色金融债认购倍率 [4] 未来展望 - 绿色金融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政策利率维持低位 市场对低风险资产需求增加 [5] - 绿色金融市场成熟后 绿色金融债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 推动利率进一步走低 [5] - 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将持续释放 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市场流动性宽松与债券利率下行趋势 将为银行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1]
司凯奇美股上市,九合创投新能源赛道布局浮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2:09
公司上市与资本运作 - 司凯奇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SCAG",开盘价11 69美元/股,总市值超8亿美元 [2] - 上市前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紫峰资本、九合创投、汉能创投等,九合创投持股比例达10% [2] - 选择纳斯达克SPAC因其机制成熟、国际品牌效应强,利于吸引海外资本与客户 [6] - SPAC合并标的估值8亿美元,交易加速上市进程并降低成本,适配中早期技术公司 [6]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专注新能源重型卡车及电燃料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物流、矿山、港口等场景 [2] - 现有产品包括混合动力自卸卡车"龙王II"、半挂牵引车"银河II"及自动驾驶牵引车 [4] - 正在开发三款新车型:全电动港口牵引车、长续航纯电动牵引车、混合动力矿卡 [5] - 自主研发电控系统、智能分布式混合动力(IDHP)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氢技术 [5]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从2019年0 7%提升至2024年10%,预计加速增长 [5] - 全球"双碳"目标、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及欧美税收减免政策长期推动行业发展 [5] - 能源结构降碳趋势下,交通运输领域存在巨大变革机会 [3] 创始团队与投资人视角 - 创始人高超拥有20年新能源汽车经验,联合创始人郭原池具备华尔街金融背景 [4] - 九合创投认为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是必然趋势,早期投资司凯奇预计回报几十倍 [2][7] - 投资逻辑聚焦"计算+能源"交叉点,布局聚变能、虚拟电厂等全链条环节 [7][8] 战略规划与全球化 - 公司计划通过加氢站、融资租赁平台及全球化布局成为系统级解决方案商 [5] - 已拓展中东、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上市助力国际资源整合 [6]
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巴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快讯· 2025-06-30 22:02
6月30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大渡河上游巴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对促进国家"双碳"目 标的实现,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电网结构,保障迎峰度夏,具有重要意义。巴拉水电站位 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是大渡河干流"3库28级"水电规划的第2级,安装3台24万千瓦 混流式机组和1台2.6万千瓦生态机组,总装机容量74.6万千瓦。电站最大坝高140米,库容1.34亿立方 米,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5.53亿千瓦时。据了解,后续3台机组预计将于7月底投产,项目全面投产后,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万吨。(央视新闻) ...
自主!双赢!矿山新宠“绿巨人”成绩斐然!
中国能源网· 2025-06-30 16:54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首批自主研发的120吨级纯电动矿用卡车实现规模化应用,15台已在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编组运行 [1][3] - 纯电矿卡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单日土岩剥离量达1.8万立方米,累计完成280万立方米(相当于1096个游泳池容积) [3] - 研发团队攻克高寒环境技术难题,包括多支路充放电、电池均衡冷却、能量回收等核心技术,获得5项国家专利,支持-30℃极寒作业 [3] 经济效益 - 纯电矿卡相比同吨位柴油车运营成本降低63%,能耗降低40%,年碳减排7500余吨(相当于种植40万棵冷杉) [3] - 15台纯电矿卡每年减少柴油消耗2359.4吨,降低运营成本830余万元 [3] 安全与智能化 - 加装自主研发的"车辆智慧安防系统",实现防撞预警、实时监控、超速报警、驾驶员行为分析等功能 [5] - 纯电矿卡运行时噪音仅45-50分贝,显著改善作业环境 [3]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加快"油采向电采"转型,扩大纯电矿卡应用规模,构建"绿电+电动矿卡"用能模式 [5] - 目标围绕"安全、智能、绿色、高效"推进矿山建设,深化新能源设备效率 [5]
海博思创加速亚太市场开拓 助推充储一体化发展
海博思创· 2025-06-30 16:50
合作概况 - 公司与新加坡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商Alpina签署框架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在2025至2027年期间提供5000套充储一体机,共同开拓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储能应用 [1] - 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房山智能制造基地举行,公司董事长、Alpina管理团队及多方合作伙伴出席,并围绕项目部署、本地化生产等展开技术交流 [2] 产品技术亮点 - 充储一体机采用全液冷设计,内置半固态电池,搭载AI智能预警和全方位消防功能,实现探、防、泄、消多重防护 [1] - 产品支持整站能量共享,融合光伏、风电等多种能量转换,实现全站绿电,同等变压器容量下充电桩可超配2-5倍,场站充电能力提高40%-80% [1] - 产品支持削峰填谷、需量控制、虚拟电厂等六大应用场景,实现收益多样化 [1] 战略意义 - 合作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并以新加坡为战略支点拓展亚太储能业务 [2] - 是公司"储能+X"战略的重要实践,自主研发的充储一体机将在新加坡落地,展示多元场景下的灵活性与先进性 [2] - 合作将满足亚太国家对快速充电场景的需求,为区域清洁能源发展和绿色出行提供支撑 [2] 未来展望 - 公司将以"技术创新+全球协同"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储能+X"战略在全球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3] - 公司致力于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3]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蕴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北疆绿色金融画卷添彩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30 16:26
绿色金融合作成果 - 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订《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共同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投放绿色融资512亿元,履约率102.4%,绿色企业客户服务数超额完成协议约定 [1] 碳达峰试点城市金融服务 - 呼和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城市达4家,公司通过"融资+融智"综合服务支持试点城市建设 [2] - 联合兴业研究公司举办"金融助力五大任务"行业研讨会,分享碳金融、新能源领域研究成果,并落地全区首笔林草碳票质押融资贷款 [2] - 与包头市签署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合作协议,与鄂尔多斯市签署碳达峰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宝丰能源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 [2] 绿色金融政策参与与建言 - 总行绿金专家多次受邀参加人行金融学会年度研讨会、金融办绿色金融专题活动,分享国际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经验 [3] - 连续受邀参加自治区工信厅工业绿色发展培训会议,介绍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助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 [3] - 与自治区水利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加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接会,讲解水资源金融产品及案例 [3] 绿色金融创新与贷款增长 - 落地全区首笔"节水贷"业务、全国首单CCUS领域项目、全国首单钢铁行业"碳中和"债券等创新业务 [3] - 截至2025年4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35.79亿元,较年初新增21.67亿元 [3] 新能源与能源转型支持 - 近三年为风电光伏一体化、抽水蓄能、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支持,累计投放融资近200亿元 [4] - 向涉煤行业投放各类融资近300亿元,牵头落地宝丰煤制烯烃现代煤化工项目银团贷款(总规模135亿元),项目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纳税超60亿元 [4] 生态治理与创新金融工具 - 联合蒙草集团、三峡集团参与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投放5亿元,2025年1-4月为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项目投放2.25亿元 [5] - 支持三峡集团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项目,创新落地全国首单社会责任债(发行金额1亿元),精准支持防沙治沙 [5] 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支持 - 重点支持算力网络、稀土新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领域,累计落地算力网络项目贷款9.35亿元,助力打造国家"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中心 [6]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能源新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05
技术突破 -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单机容量突破20兆瓦 叶轮直径达292米 扫风面积相当于9个标准足球场 [1][3] - 机组搭载低频并网技术 实现电力长距离低损耗输送 解决深远海风电并网技术瓶颈 [3] - 采用主动抗台风设计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通过1000余个传感器实现数字化运维 极端天气下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3] 发电效能 - 在年平均风速8.5米/秒条件下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 满足9.6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3]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 [3] -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轻量化材料创新 度电成本降至历史新低 [5] 工程建设 - 项目选址福建北部海域 离岸距离超35公里 水深达40米 施工环境复杂 [3] - 应用第四代风电安装船"白鹤滩"号 7天内连续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机吊装纪录 [3] 产业链发展 - 海上风电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 主轴承 叶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 形成覆盖研发 制造 安装 运维的全产业链体系 [5] - 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 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5] 行业趋势 -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全球首位 [5] - 政策推动深远海开发 新增项目需布局离岸30公里或水深30米以上海域 [5] - 漂浮式风电 海上能源岛等前沿概念逐步落地 推动与海洋牧场 绿氢制备等产业融合发展 [5] 全球影响 - 为全球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5] - 中国海上风电从跟跑到领跑 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