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举行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5:03
大会概况 -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湖北宜昌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绿色能源、引领未来”,设置“1+6+3”活动板块 [1] - 大会聚焦内河航运、动力电池、新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就 -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4] - 风电光伏产品出口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4] - 新能源专利占全球4成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4]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2024年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4] 宜昌市绿色能源发展 - 宜昌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水电发电量 [5] - 宜昌新能源电池产能达到70GWh,形成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产业链 [5] - 宜昌是“电化长江”策源地,建成全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 [5] - 国内首艘氢燃料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成功首航 [5] 宜昌市未来规划 - 宜昌将着力推进“电化长江”先行示范,为全流域提供可借鉴模式 [6] - 宜昌计划拓展国际合作,打造中国“电池洼地” [6] - 宜昌目标增强“中国动力心脏”功能,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和全球低碳样板 [6]
住建部:“十四五”期间已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11:19
行业发展方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 [1] - 推动工程建设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自动化生产、施工现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1] 绿色建筑与节能成果 - 住房城乡建设部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 [1] - 推动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 [1] - 改造后的建筑冬季室内温度可以提高3~5度 [1] 零碳示范区进展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建的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已经进入零碳运行阶段 [1] - 该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1]
内蒙古规模最大220kV配电站投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600万吨
内蒙古日报· 2025-10-10 23:32
记者10月10日获悉,由中铁建工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220kV配电站—— 鄂尔多斯220kV配电站于近日成功实现全容量送电。 通讯员:谭婳 肖梦 欧阳炜 作为晶澳光伏低碳示范基地核心配套工程,该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总变电容量1280MVA,可满足 779MW负荷需求,为年产20GW光伏组件提供稳定电力支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600万吨,替代标准 煤2400万吨,有力服务国家 "双碳"目标。 转自:草原云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康丽娜 据悉,该项目的投运将显著提升区域电网可靠性,完善中部电网结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提供坚强电 力保障,助力鄂尔多斯打造绿色新能源装备制造之城,同时带动就业岗位超2000个。项目建设过程中, 中铁建工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面对14台大型变压器安装、GIS设备高精度施工、百余回开关柜密集布 局及复杂电缆敷设等多重挑战,科学组织、精细管理,优化设计方案,严控安装工艺,强化与国网协 同,高质量完成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通过采用双母线接线、微机监控等先进技术,实现供电可靠性, 确保成功送电。 ...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5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南网能源公司在广州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零碳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可落地、可复制路径 [2] - 公司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战略取向,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是整合多年经验打造的解决方案,形成了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 [3]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深化,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3]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的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3]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3] 核心产品体系 - 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的产品体系,包括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五大核心产品 [4][5]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启成+看能”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生成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节能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实现能源系统整体效率提升 [5]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市场、服务与生态体系 [5] - 核心优势在于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具备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5]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为全国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5] 商业模式与合作生态 - 积极拓展合作边界,围绕投资、服务、产品三大维度,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整合资源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5] - 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7] - 与华为云等合作伙伴跨界协同,结合其在数字平台与AI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更智能、高效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7] 成功案例与行业适配性 - 解决方案已通过多个行业标杆项目验证,包括南网生产科研基地(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广船国际园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6]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充分展示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6]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10-10 18:12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零碳路径,涵盖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全链条服务 [1] - 公司战略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1]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深化至“落地见效”,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2]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2]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2] 公司战略与产品体系 - 公司战略从单一节能服务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碳服务”全链条延伸,零碳园区是重要战略支点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包含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具有场景化、标准化、模块化、定制化特点 [2] - 产品体系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 [3] 核心产品与服务 - 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结合BIM与多能耦合设计,实现源头低碳布局 [3] - 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整合绿色能源、储能、充电桩等,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架构 [3] - 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运用高效机房、空压站优化、余热回收等技术,结合AI调优提升能效 [3]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3] - 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服务模式,保障园区长期稳定运行与碳资产价值释放 [3]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 [3] - 公司具备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拥有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3]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3] 合作模式与生态建设 - 公司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4]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 [5] - 公司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6] 成功案例与行业验证 - 南网生产科研基地通过能碳管理中心建设与绿色电力交易,已成为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 [5] - 广船国际园区通过综合能源+空压系统综合改造,成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 [5] - 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自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5]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展示了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5]
江西银行发放全省首笔化工转型贷款
新华社· 2025-10-10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高碳排行业 是双碳目标下减排降碳的重要领域 [1] -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推动九江市成为省内首个化工转型金融试点城市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化工企业绿色低碳改造 [1] - 江西银行成功发放全省首笔化工转型贷款 支持精细化工企业余热利用项目 预计到2025年末实现年碳减排1296吨 碳排放强度下降22% [2] 化工转型金融试点 - 试点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高位推动 九江市分行具体开展 旨在精准对接企业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需求 [1] - 九江市成为江西省内首个化工转型金融试点城市 [1] - 江西银行作为省属法人银行 持续深耕转型金融创新 已先后发放全省首笔认定农业转型贷款和铜产业转型智能制造贷款 [2] 具体项目与成效 - 首笔化工转型贷款支持九江市彭泽县某精细化工企业余热综合利用项目 该企业生产邻氯苯甲酸、四氯苯酐、喹啉酸等产品 [2] - 项目通过安装闭式循环蒸汽热能回收系统 将废蒸汽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 - 企业编制转型行动计划书 包含碳排放水平、减排目标、行动计划和融资计划 预计到2025年末实现年碳减排1296吨 碳排放强度下降22% [2] 金融机构角色 - 江西银行立足区域产业特点 聚焦传统行业低碳转型融资需求 [2] - 银行帮助企业结合自身需求编绘转型行动计划书 完善化工等重点领域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 [2]
首创!我国科学家实现海水中二氧化碳变生物塑料,可拓展多种生物制造产品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2] - 该系统可捕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 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2][4] - 该平台技术以可降解塑料单体为示范案例 未来有望扩展至燃料、医药与食品配料等更广谱产品 服务于材料、化学、医药与食品等产业场景 [2][11] 技术原理与系统构成 - 系统采用“电催化+合成生物学”协同方案 构建了从“海水吸碳”到“材料与分子产出”的完整链条 [5] - 首个关键环节是电催化海水碳捕集 团队设计的新型电解装置能在天然海水里连续稳定运行超过500小时 二氧化碳捕碳效率高达70%以上 每吨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约为229.9美元 [8] -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生物催化转化 团队构建了能高效利用甲酸并将其转化为塑料单体的“超级细胞”工程菌 [9][10] 技术成果与性能指标 - 电催化环节通过两步法研制出高活性、高甲酸选择性的铋基催化剂 经放大电解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20天 持续获得高浓度纯甲酸溶液 [8] - 生物催化环节的工程菌能够将甲酸精准转化为PBS核心单体琥珀酸和PLA单体乳酸 碳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最终产物碳原子来源于捕获的二氧化碳 [10] - 研究在1升和5升发酵罐中完成放大实验 成功实现从实验室摇瓶级到中试水平的过渡 [10] 产业化应用前景 - 研究团队已基于合成的生物塑料单体进一步合成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S及PLA 并制备出示范吸管产品 [11] - 未来计划在沿海地区构建集成化“绿色工厂” 依托电催化装置捕碳产甲酸 再通过发酵罐中的工程菌将甲酸转化为绿色塑料原料 [11] - 该技术平台具备模块化设计潜力 有望扩展至有机酸、单体、表面活性剂、营养配料等多元产品谱系 [11]
华夏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笔贷款落地江苏
中金在线· 2025-10-10 09:59
城,依河而建。 市,因河而兴。 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都是中国人求变迁、求融通、求发展的"黄金水道"。绵绵千里的大运河,孕育了 大大小小的城市群落。 江苏宿迁,乾隆笔下"第一江山春好处",便是这群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时代,宿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建设了宿迁连江通海的"出海口",并以"航道网、物流 网、产业网"三网合一为抓手,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临港经济高地。 江苏省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就是宿迁物流网的一块重要拼图。 3栋节能低碳物流仓储拔地而起,施工车辆穿梭不息……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 人们正加班加点,确保这一重大项目今年底投入运营。 为支持项目按照"零碳园区"标准建设,近期,华夏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为该园区提供2.2亿元融资 支持,这是两家银行合作"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笔发放的贷款,也是亚开行今年在中国落 地的首个产业园区低碳转型金融项目,标志着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又添新成果。 政策、金融"双引擎":从顶层设计到园区实践 作为经济增长"强引擎",我国产业园区贡献了全国50%以上工业产值,但也消耗着70%的能源、产生 30%的碳排放。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推进美 ...
滨化股份能源变革驱动业务升级、赴港上市加速全球布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09 15:4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斥资14.21亿元投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启动H股发行上市方案,正式迈入"A+H双资本平台"发展新阶段,彰显其能源变革驱动业务升级、资本赋能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发展蓝图 [1]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 项目涵盖160MW风电、100MW光伏电站及130MW/260MWh储能装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4.24亿度绿电直供,新能源电量在两大子公司负荷端总用电量中的占比将高达63% [2] -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贡献净利润5035.47万元,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高达17.31%,通过绿电自发自用大幅降低生产电价成本,余电上网每年还可新增约2048.73万元收益,实现降本和增收双重效益 [2] - 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预计两年建设周期后将成为国内"新能源+化工"深度耦合的标杆项目 [2] 能源结构优化与长期布局 - 公司能借助绿电直供稳定生产成本、提升抗周期能力,并以整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增强主业竞争力 [3] - 项目背后有"北鲲计划"的长远布局作为支撑,规划建设氯碱高端新材料、轻烃协同深加工、湿电子化学品等六大产业集群,通过"新能源+合成生物+化工"深度融合打造零碳产业生态 [3] - 公司已成功切入电子级氢氟酸、水制氢电解槽等新兴高附加值领域,同步构建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以能源突破撬动高端化转型 [3] H股上市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发行H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5%(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绿色低碳升级、产能布局强化及研发投入三大核心领域 [4] - 赴港上市可借助港股国际化融资平台优化资本结构,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53.5%,港股上市后可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传统负债模式 [4] - 公司的能源绿色变革路径与港股市场对绿色资产、转型企业的关注方向高度契合,有望获得国际资本的广泛认可,为"北鲲计划"等长期战略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 [4] 行业定位与发展目标 - 在全球化工行业加速绿色转型、产能格局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公司以能源变革为先手棋、以港股上市为助推器,向全球绿色化工龙头目标迈进 [5]
稀土出口管制加码,稀土ETF(516780)板块热度和行业战略地位或再提升!
新浪基金· 2025-10-09 13:20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商务部宣布加强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 境外特定出口经营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 向境外军事用户及特定名单实体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 [1] - 出口管制举措强化了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动权 引发市场对供给趋紧的预期 [1] - 中国通过配额管理与出口管制强化了产业链的战略主动权 确保资源向高端应用环节倾斜 [2] 稀土市场供需格局 - 稀土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 全球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持续推升镨钕等关键元素需求 带动永磁材料等新兴应用快速扩容 [2] - 美国积极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 但短期内全球稀土永磁体生产仍高度依赖中国 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备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 在产能和技术上具显著优势 [2] - 海外高冶炼成本及美国收购底价拉高价格基数为稀土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稀土战略价值有望迎来系统性重估 [2] 稀土价格与投资热度 - 在供需双重因素共振下 稀土价格持续走强 相关ETF投资热度提升 [1] - 截至今日早盘11:30收盘 稀土ETF(516780)成交额达2.83亿元 相较上一交易日(9月30日)的全天成交额3.06亿元显著放量 [1] - 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的稀土ETF(516780)及其联接基金(A类014331 C类014332)作为布局稀土板块机会的优质工具 受到投资者关注 [1] 稀土产业指数表现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近一年涨幅达94.69% 显示出稀土板块强劲的增长态势 [3] - 指数前五大成份股为北方稀土 卧龙电驱 领益智造 中国稀土 盛和资源 均为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合计权重41% [3] - 稀土ETF(516780)的管理人华泰柏瑞基金拥有超18年ETF运营经验 指数投资管理能力及跟踪误差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3] 相关基金产品历史表现 - 稀土ETF(516780)成立于2021年2月6日 2021年(成立至年底)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上半年回报分别为42.85% -26.24% -14.17% 9.20% 16.00% [4] -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稀土产业指数收益率 同期涨跌幅为51.59% -27.51% -15.82% 7.60% 15.3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