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金观平:练好内功破解“内卷式”招商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 加强信息披露 推动政策流程承诺公开透明 [1] - 近年多份文件聚焦打破拼资源 土地 财税补贴的内卷式招商 引导差异化竞争和市场化资源配置 [1] - 需梳理既往招商政策 对照负面/正面清单保障存量合同履约 同时改革招商机制 健全项目准入评估 [1] 招商引资模式转型 - 从粗放型转向拼产业生态 配套服务 场景应用 依托比较优势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集群式招商 [2] - 建立"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 构建五链融合产业生态 重点引进新技术新业态的应用场景 [2] - 湖北省案例显示通过场景清单项目库和创新案例引进龙头企业 构建场景招商生态 [2] 营商环境优化 - 降低生产要素 物流 税费 人力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运用产业基金等耐心资本培育产业生态 [3] - 企业投资决策更关注地方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 需提供可靠政策与高效服务吸引投资 [2] -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投资环境 [1][3]
四川宜宾: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总金额超4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5 15:56
投资推介活动成果 - 宜宾市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签约项目122个,签约总金额达403.08亿元,涵盖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活动吸引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头部企业、金融资本等领域的200余名相关负责人、嘉宾代表参加 [1] - 活动期间举行了人工智能城市深度应用场景发布会、资本招商合伙人招募会、宜宾市"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发布会、数字能源产业生态共创交流会等四场专题会 [1] - 以2025上海投资推介会成果转化为例,截至目前已成功转化合作项目20个,拟投资总额超18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 [2] 产业发展现状 - 宜宾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600亿元,与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产业共同构筑起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2] - 公司紧扣"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定位,推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千亿主导产业集聚成势 [3] - 以"智改数转"赋能能源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材料、机械制造4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以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4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 [3] 区位优势与战略规划 -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川渝滇黔接合部核心区域,处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南四大城市"X"交汇点 [2] - 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新赛道,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打造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 [2]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向"新"提"质"的活力 [2] - 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秉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开展"宜企暖心、解难纾困、护航发展"专项行动 [3]
让“敲门之声”化作共赢鼓点(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招商引资策略转变 - 传统依靠土地、税收、补助等优惠政策招商的方式已不再有效,企业更看重产业生态、科创氛围和营商环境 [1] - 政策优惠推高招商成本,导致"内卷式"竞争和"内耗式"发展,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1] 市场导向招商 - 市场机遇和应用场景成为招商核心吸引力,区域发展规划需与企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2] - 贵州威宁围绕"链主"企业组建招商团队,实现以链招商、借商招商 [2] - 江苏无锡公布30个场景机会和90个场景能力,以创新生态吸引企业落地 [2] 精准服务与产业链布局 - 安徽芜湖绘制产业链全景图,按"一链一策"梳理上下游企业名单,2024年拜访重点企业2000余家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0个 [2] - 河北涿州对标北京城市规划,编制《涿州市主导产业招商图谱》,每周至少1次进京访企 [3] - 湖北安陆紧盯江浙沪项目动向,3个月内成功签约美高电器迁移项目 [3] 长期合作与生态营造 - 招商引资需做好"后半篇文章",重视基础设施、宜居环境、人才队伍等硬件建设 [3] - 软件方面需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形成稳定政策预期 [3] - 从"政策供给者"升级为"生态营造者",从"项目承接方"转变为"发展合作方" [4]
你知道换一条生产线要多久吗?在这里,只要1小时
金融时报· 2025-07-01 20:32
公司运营与生产 - 华霆动力采用柔性产线且核心设备自研,实现多项目产品共线生产,生产线切换速度快至1小时完成产品转换[1][2] - 公司生产车间覆盖电芯检测、模组生产、总成装配到整包检测全流程,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装备[1] - 截至2024年4月,公司已为约60家电动汽车整车厂设计动力电池系统,与约20家电芯制造商保持紧密合作[1] 行业地位与产业链 -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25%(每4辆出口车有1辆安徽造)[1] -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0%,已组建16只汽车相关投资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2] - 合肥市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发放资金14.8亿元、消费券6.6亿元,2024年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超500亿元[2]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合肥市计划到2027年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3] - 合肥市目标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产业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3] - 公司发展受益于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政府通过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和专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2][3]
耐心遇见匠心 资本与电子通信产业的“长坡厚雪”之约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10
电子通信行业资本生态 - 近期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动作频繁,包括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整合、上海国资入主中颖电子、国科微拟收购中芯宁波等[3] - 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聚焦早中期项目,公募基金着眼于二级市场价值发现,共同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商业化-产业整合"的资本生态[3] - 电子通信是典型"长坡厚雪"赛道,覆盖芯片、通信设备、终端制造、软件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条长、企业数量多[3] 行业现状与投资趋势 - 2024年以来电子行业持续复苏,申万电子行业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4] - 6月9日至15日当周电子行业被公募机构调研160次,在135家被调研A股公司中占比最高[5]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逻辑从"单点技术"转向"产业生态","投早投小"成为主流融资模式[7] 资本支持与产业培育 - 盈富泰克累计投资超30个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和系统应用项目,已有10个项目实现上市,最长投资周期达18年[7] - 盈富泰克管理的基金支持近130家创投基金管理人,投资1800多个项目,培育130多家上市公司[8] - 深圳天使母基金专注企业前两轮融资或成立5年内的初创企业,并提供多样化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9] 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 电子通信行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经历技术融合与迭代,"云数智"三位一体成为核心驱动力[10] - 未来行业将围绕产业创新+自主可控发展,技术创新将带来新产品周期,国产化体现在市场份额提升及企业出海[10] - 基金行业对电子通信企业的助力将从"财务投资"向"价值发现"转变,加大对核心技术团队支持力度[11] 机构布局与战略 - 易方达基金以全产业链覆盖、技术趋势驱动、政策与市场共振为核心逻辑布局电子通信行业[5] - 国泰基金将重点关注先进制造、电子通信等领域,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吸纳科技行业专业人才[6] - 易方达计划发行更多科技主题行业基金,探索量子通信、AI芯片等前沿领域产品[11]
这款机器人,曾被马斯克点赞
金融时报· 2025-06-25 23:03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历程 - 松山湖从2010年的荔枝林发展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整合周边区域共90.5平方公里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1] - 区域内拥有XbotPark机器人基地、松山湖开发者村等产业集群,以及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项目 [1] - 逸动科技等企业从初创团队成长为行业代表,见证科学城从"荔枝树里长出"的历程 [1] 科技创新生态与产业集群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出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独角兽企业,覆盖家庭服务、智能运动、娱乐休闲等领域 [2] - 基地企业如逸动科技、本末科技、LiberLive未知星球已实现产品商业化,覆盖船用动力、轮足机器人、无弦吉他等创新领域 [2] - 松山湖形成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3] 企业规模与产业实力 - 松山湖科学城市场主体超17000户,拥有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区域内64家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259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3] 金融支持体系 - 松山湖设立总规模1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首期5亿元),并参与50亿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4] - 设立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中小微企业单笔融资损失补偿比例最高达50% [5] - 企业通过信用贷款贴息、科技金融纾困政策降低资金成本,2022年政策有效缓解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 [5] 全链条创新支持 - 企业可获得技术研发、人才供给、产业协作、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支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全球化拓展 [5]
湖南永州:让“链”成破解产业困局金钥匙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1:00
表面处理产业转型 - 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背景下,表面处理产业面临环保约束趋紧、成本高企、技术创新瓶颈三重挑战[1] - 湖南永州通过"永链荟"平台重构产业生态,首场对接活动征集37项企业需求,吸引123家关联企业参与,达成超40家意向合作[1] - 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库、产能池、需求池精准匹配,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1][4] 产业生态构建举措 - 永州配套建设实体化"永链荟"工业馆,整合跨区域资源,提供技术推广、产品发布、成果展示等全周期服务[2] - 绘制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全景图谱,标注龙头企业、技术缺口及要素需求,纵向贯通原材料供应至物流运输全链条,横向整合资本、人才等要素[2] - 设立"链上企业服务包",提供融资担保、人才公寓、用地等支持,搭建初创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2024年永州新增5个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湖南第二),16个产业联盟推动链式聚变[3] - 成立跨部门"永链荟"服务专班,叠加重大制造业要素保障机制,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3] - 企业筹划联动广东灯饰、五金资源,构建"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制造"垂直产业链[4] 政府战略导向 - 永州市委市政府以"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为核心,通过"永链荟"模式深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5] - 服务模式聚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畅通供需对接路径,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5]
河北廊坊,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快递界的“北方心脏”?
36氪· 2025-06-24 08:19
物流枢纽地位 - 廊坊日均处理快递1800万件,其中825万件进出北京,占总量近一半[1][10] - 2024年快递业务总量达17.18亿件,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948.8亿元,占GDP比重24.3%,同比增长9.2%[2][10] -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3.3%,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0.8和0.7个百分点[10] 区位与交通优势 - 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距北京天安门50公里、天津港80公里、雄安新区70公里[10][13] - 拥有10条铁路、13条高速、27条国省干道,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公路181.2公里/百平方公里)[11] - 1小时车程覆盖三大国际机场,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26公里[11] 产业生态布局 - 圆通北方总部基地日处理能力从600万件提升至1200万件,单件配送成本从0.85元降至0.15元[14] - 云裳小镇聚集3800余家服装商户,京津冀次日达比例超95%[15] - 固安商贸城承接北京4000多家批发商户,配套220条直达物流专线[15] 数字基础设施 - 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投运数据中心32个,通用算力5476P,智能算力22384P[25]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规划算力300P,支持国家级AI研究[26] - 润泽科技成为河北首家智能算力A股龙头企业[27] 政策与战略 - 2022年将现代商贸物流列为"一号工程",2025年建成"两枢纽、三基地"[12][34] - 2024年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北唯一新增承载城市[21]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分之二位于廊坊,拥有三区叠加政策优势[19][21] 行业影响力 - 中国快递协会发布2025国际发展指数77.9,河北实现国际邮件/快件/电商三同步运营[31] - 2025廊坊经洽会吸引550家企业参展,举办30多场专业活动[30][31] - 形成"南上海青浦、北河北廊坊"的物流枢纽格局[12]
谁在为成都“代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00:22
商业航天与太空AI - 国星宇航宣布"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 包含研发中心 制造中心和运营中心 目标在太空AI领域保持成都的领先地位 [1]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成功发射 显示公司在太空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 氢能与先进能源 - 丰田中国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成都 看重成都绿电资源和成渝"氢走廊"需求 有望推动成都成为"绿氢之都" [1] - 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金额超825亿元 涵盖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 [1] 数字文创与AI产业 - 新美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及行业大模型 看重成都影视院校资源和完整产业链 [5] - 成都重点发力AI与数字文创赛道 列为招商大会专场对接领域 [5] - 科大讯飞引导全球开发者团队向成都聚集 联合投促部门吸引创业企业共建生态 [7] 生物医药创新 - 百利天恒指出成都ADC药物领域全球领先 具备特色人才和营商环境优势 [6] - 子路科技利用AI进行药物筛选 认为成都兼具成本优势和交叉产业协同潜力 [6] 智能网联汽车 - 百度阿波罗项目落地"一总部 三中心 一联盟" 将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推动上下游集约发展 [7] 资本与产业链布局 - 成都发布百亿级"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基金群规模超1700亿元 重点支持产业链生态构建 [12] - 成都高投早期投资海光信息获数百亿元收益 显示资本培育产业的长期策略成效 [12] 招商成效数据 - 1至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同比增长182% [14] - 1至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14]
戴德梁行高管谈成都:招商政策强劲有效 外商见证成都飞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20:14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内容主管Shaun Brodie "戴德梁行在中国西部已经深耕25年了。作为城市发展的共建者,我们见证了成都的开放与起飞。" Shaun Brodie以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为例分 享,自十几年前,戴德梁行便开始为其在武侯区选址首间办公室提供了全程服务,见证了其在成都市场的持续开拓与壮大。2021年,阿斯利康在中国西部 首个功能完备的总部项目(占地15,000平方米)选择落户成都,迄今已成功引入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圈。 "去年,我们助力包括华为、卡尔斯托斯、富士胶片、平安银行、中意人寿等内外资,科技、医疗等多个行业超过50家优质企业入驻成都。这些大企业落 户之前,也有对城市的比较,但最终是在政府招商政策房、高校科研实力、城市职住平衡系数等方面的考量中,选择了成都。" Shaun Brodie认为,在产 业生态方面,成都秉承的长期主义深得外企信赖。成都将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构建形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22个省级开 发区+N个市级产业园区"的园区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