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导热材料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驱动新基建领域应用拓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31
行业概述 - 导热材料主要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热量,导热性能用导热系数(λ)衡量,系数越大性能越好 [2] - 主要产品包括导热粘接胶、导热灌封胶、导热凝胶、导热硅脂、导热垫片等 [2][3] - 导热粘接胶用于芯片、电源模块与散热器间的缝隙填充,替代传统螺钉连接方式 [3] - 导热灌封胶对高散热需求元器件进行灌封保护,导热系数可达0.6-4.0W/(m·K)以上 [3] - 导热凝胶兼具垫片和硅脂优点,可应用于LED、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3]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导热材料市场规模达222亿元,同比增长8.18% [1][11] - 增长驱动力来自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需求提升 [1][11] - 数据中心、储能设备等新基建领域成为新兴增量市场 [1][11] - 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带动需求,2025年1-4月产量1.13亿台(+7.11%) [9] 技术发展 - 行业经历三阶段发展:50-80年代金属材料主导,90-2010年高分子材料兴起,2010年后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突破 [4][5] - 石墨烯导热膜导热系数达3000W/(m·K),为传统材料的5倍 [19] - 相变导热材料(PCM)在数据中心渗透率提升,通过固液相变提高散热效率 [19] - 真空热压、磁控溅射等技术使材料厚度突破0.01mm [19]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Bergquist、Laird在高端领域占优,产品导热系数超15W/(m·K) [13] - 本土企业中石科技人工石墨膜导热率达1200W/(m·K),供货华为、比亚迪 [13] - 碳元科技超薄石墨片厚度达0.025mm,进入三星供应链 [13] - 飞荣达电磁屏蔽+导热一体化方案在5G基站市场占有率提升 [13] 重点企业 - **中石科技**:2024年导热材料收入14.90亿元(+27.54%),毛利率27.54%(+3.84pct),高导热石墨组件应用于AI终端 [15] - **飞荣达**:2024年热管理收入18.64亿元(+7.58%),石墨片导热率1900W/(m·K),液冷板满足英伟达H100 GPU需求 [17] - **思泉新材**:液冷模组产线投资6500万美元,导热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 [13] - **碳元科技**:布局超薄热管和均热板,延伸5G玻璃/陶瓷背板产业链 [15] 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占最大份额,折叠屏手机等推动超薄材料需求 [5][21] - 5G基站单站功耗为4G的3-5倍,拉动液冷板、导热凝胶需求 [21]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需求强烈 [21] - 数据中心AI算力推动机柜功率密度超20kW,催生浸没式液冷等新技术 [21] 未来趋势 - 石墨烯、碳纳米管、液态金属等新型材料加速渗透 [19] - 5G通信、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构成需求增长三大引擎 [20][21] - 本土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如中石科技进入台积电供应链)和全球化布局(思泉新材东南亚建厂)实现突围 [22] - 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显著,如碳元科技石墨烯原料自给率超70% [22]
云南:做大做强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
快讯· 2025-06-11 15:26
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 - 围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重点领域,结合云南省优势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衍生新产业、进军新领域、拓展新业态 [1] - 分拆或衍生出的新企业将被纳入培育名单 [1] 有色金属产业升级 - 重点推动以铝、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深度延链 [1] - 大力发展铝材、铜材及其下游终端产品 [1] 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 - 做大做强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 [1] - 发展高纯铟、ITO靶材、磷化铟、卫星用太阳能电池、锗光学元器件、铂族金属功能材料及催化剂等 [1]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整合 - 垂直整合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推动"磷矿—磷酸—正极材料—电池"全产业链发展 [1] 外向型信息产业培育 - 以建设数字信息大通道为牵引,培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信息产业 [1]
头部AI公司纷纷布局CVC 产业链整合或将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6-11 03:13
深圳市光子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融资动态 - 公司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深化AI影像算法研发 全球化市场布局及智能硬件产品量产准备 [1] - 首款运动相机产品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发布 投资方为追创创投 [1] - 这是追创创投2025年以来第五次投资 该基金由追觅科技于2024年8月设立 总目标规模达110亿元人民币 [1][2] AI企业系基金投资布局 - 追创创投聚焦AI+机器人赛道 覆盖上游硬件 机器人软件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四大领域 2025年已投资千诀科技 原子重塑等5家企业 集中在种子/天使阶段 [2] - 星连资本由智谱AI参与设立 2024年7月成立规模2.6亿元基金 2025年投资5家人工智能 算法领域企业 以种子/天使轮为主 [2] - 第四范式旗下范式基金2022-2024年投资12个项目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占比超50% 寒武纪联合发起的三叶虫创投同期投资20个AI 智能制造项目 [3] 国资与产业资本合作模式 - 追创创投LP包括厦门国资和长三角产业基金 范式基金LP含嘉兴国投 北京高精尖产业基金及红杉中国 星连资本LP出现国发创投和蚂蚁集团 [4] - 地方政府与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 可借助产业方专业能力筛选项目 同时吸引被投企业在当地落地生产线或区域总部 实现"投资+产业落地"双重目标 [4] - 政府引导基金长线投资特性与产业资本需求匹配 适合培育周期较长的产业 [5] AI企业投资并购趋势 - 2020年后成立的AI企业中至少12家已对外投资 聚焦AI和机器人领域 如MiniMax收购AIGC视觉大模型公司鹿影科技 百川智能并购广州涛喀科技并更名"百川医疗" [6] - 头部AI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可实现三大目标:补全技术链条 提升资产规模满足上市条件 消除竞争对手技术威胁 [6] - 开展投资的AI企业普遍具备技术壁垒 融资能力强 产业资本更看重战略协同而非财务回报 允许单个项目财务性失败以换取技术闭环 [7]
海光曙光20250610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海光信息、曙光、兆芯、华为、长城、飞腾、沐曦摩尔线程、湖北航景、湖南景嘉微、中国软件、麒麟操作系统、达梦、太极股份、人大金仓、华大九天、中望 [2][10][12] - **行业**:算力行业、芯片行业、操作系统行业、数据库行业、工业软件行业 [2][4][10][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光与曙光合并方案**:海光以过去 120 个交易日均价 143.46 元作为发行股份价格与曙光互换,曙光以过去 120 个交易日基准价上浮 10%即 79.26 元为发行价,换股比例 1:0.552,海光将发行 8.08 亿股,总股本变为 24.83 亿股,合并后无实际控制人 [3] - **曙光溢价收购原因**:参考市盈率估值,停牌前曙光市值 905 亿元被低估,剔除海光信息相关对象后参考同行业水平估值 371 亿元,按市盈率计算估值 695 亿元,按 2024 年利润水平最终估值区间 1256 - 1580 亿元 [5] - **合并战略考量**:海光受益 AMD 授权,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超 50%,核心增长靠 CPU 和 DCU 芯片设计;曙光液冷技术领先,市占率超 60%,PUE 值低至 1.04,参股海光信息构建完整产业链;合并顺应监管,发挥协同,成第一梯队算力供应商,挖掘 AI 芯片领域能力 [2][7] - **合并后公司估值变化**:整体估值下降更合理,CPU 领域高速增长,申威系列芯片国产化替代潜力大,AI 算力芯片领域处国内第一梯队,预计三到五年实现百亿利润,股价响应预期,短期海光受益,长期曙光提升 [9] - **产业链整合趋势**:国内 CPU 算力、GPU 领域、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环节并购重组趋势明显,预计今年及未来一到两年更多收并购落地 [4][10][11][12][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算力市场格局**:格局分散,通用 CPU 有四个架构六款芯片,X86 架构由兆芯、海光提供,ARM 架构由华为、长城提供,华为与飞腾底层架构协同,GPU 多家厂商参与融合 [10][12] - **合并后公司结构及募资计划**:合并后无实际控制人,由国资委、中科院等机构持股,计划向 35 个特定投资者定向募资用于交易税费、人员安置及整合费用,市场反应积极 [6]
“海光+中科曙光”4000亿元算力航母如期启航,董事席位花落谁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0:56
交易方案核心 - 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交易完成后中科曙光终止上市 其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由海光信息承继 [1] - 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收购请求权价格设定为换股价格的78%-95% 预案明确提示行权可能导致利益受损 [1][5] - 换股比例1:0.5525 海光信息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约8.08亿股 [7] - 交易完成后海光信息预计仍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 定价策略 - 海光信息换股价格为143.46元/股 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5] - 中科曙光换股价为79.26元/股 在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基础上给予10%溢价 [5] - 中科曙光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为61.9元/股 海光信息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为136.13元/股 [5] - 定价设计实为软性劝退 旨在引导股东选择换股而非现金 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1][6] 股权结构 - 交易完成后主要股东包括海富天鼎合伙(10.12%)、成都产投有限(6.75%)、蓝海轻舟合伙(5.7%)等 [7] - 成都国资通过三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5.91% [8] - "中科院系"股东(海富天鼎合伙、中科算源等)合计持股20.6% [8] - 形成"中科院系+成都国资+员工持股+市场化投资者"的多元股权架构 [9] 公司背景 - 海光信息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主营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 [2] - 中科曙光是国内高端计算机领域领军企业 主营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产品 [2] - 中科曙光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 持股27.96% [2] 交易影响 - 合并后实体总市值规模或超4000亿元 有望成为国产算力领域"航母级"企业 [1][11] - 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整机、云计算服务的全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竞争能力 [11] - 提升技术协同效应 加强生态优势 实现产业链互补 [2]
计算机ETF(159998)、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盘中溢价,成分股中科曙光今日复牌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0:49
公司动态 - 中科曙光复牌一字涨停 海光信息高开超8% 因两家公司公告披露换股吸收合并预案 海光信息拟以0.5525:1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并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中科曙光在计算机ETF(159998)中占基金净值比达6.86% 为前十大重仓股之一 [2] - 中科曙光在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中占基金净值比达6.33% 为第三大权重股 [2] 市场表现 - 计算机ETF(159998)震荡走低 收盘跌1.23% 溢折率0.23% 盘中频现溢价交易 开盘半小时成交额超4000亿元 [1] - 计算机ETF(159998)连续16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吸金超3.2亿元 最新基金规模达31.23亿元 [1] - 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盘中震荡走低 溢折率0.26% 盘中频现溢价交易 成分股中科曙光涨停 二六三、天源迪科、星网锐捷、微盟集团、中际旭创等股跟涨 [1] 行业观点 - 国盛证券认为 海光信息专注于高端CPU/DCU芯片设计 产品性能及市占率国内领先 中科曙光在服务器、存储及云计算等领域稳居国内前列 重整后将打造国产算力的全技术栈"航母" [2] - 民生证券认为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 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 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3] ETF持仓结构 - 计算机ETF(159998)跟踪中证计算机主题指数(930651.CSI) 选取涉及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电脑硬件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海康威视、中科曙光、科大讯飞、金山办公、恒生电子、润和软件等龙头 [2] - 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紧密跟踪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931470.CSI) 同时布局港股的互联网企业 A股算力企业和A股的计算机龙头 [2]
邦基科技筹划重大收购 股价提前涨停引质疑
新浪证券· 2025-06-05 14:26
公司动态 - 邦基科技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Riverstone Farm Pte Ltd持有的多家农牧公司股权,包括山东北溪农牧等6家公司100%股权及派斯东畜牧技术咨询80%股权 [1] - 公司已签署初步意向协议,具体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协商,股票自6月5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公告发布前公司股价异动拉升并涨停,引发市场对内幕交易的质疑 [1] 股价表现 - 邦基科技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71 03% [2] - 控股股东邦基集团在2025年3-4月累计增持336万股,金额达4197 31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 76亿元,同比增长160 84%,归母净利润0 28亿元,同比增长37 71% [3] 行业分析 - 当前猪价呈上涨态势,有望带动能繁母猪补栏需求,增加饲料销量 [2] - 我国饲料工业已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处于慢速增长阶段,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出现下滑 [2] -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规模化程度上升,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延伸产业链 [2] 公司业务 - 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猪饲料研发生产销售,产品涵盖猪预混料等,并涉足蛋禽预混料等领域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升 [3] - 拟收购标的公司业务集中在生猪养殖等领域,与公司饲料主业具备协同性 [3]
湖北宜化:宜昌新发投完成股权过户,新疆宜化成为控股子公司-20250605
国信证券· 2025-06-05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湖北宜化以32亿元现金分两期收购新疆宜化40%股权,一期已支付16.36亿元,二期需在签署协议生效后1年内支付15.72亿元及对应利息 [3][5] - 重组完成后公司实现产业链整合,具备煤炭、煤化工、氯碱化工、磷化工等主营业务,上游有3000万吨/年原煤产能,中游有100万吨/年PVC、104万吨/年烧碱、216万吨/年尿素、126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 [3][5] - 本次交易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整合宜化集团优质资产,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3][5] - 资产重组完成后,预计40%股权对应增厚利润中枢在4.5亿元,宜化集团对宜化矿业等进行业绩承诺,若未达业绩将现金补偿 [3][8]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46/253/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22/15.39/16.46亿元,EPS分别为1.04/1.42/1.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9/8X [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2025年6月4日晚公司发布公告,截至当日宜昌新发投100%股权已过户至湖北宜化名下,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标的资产交割完成,湖北宜化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由35.597%升至75.00%,新疆宜化成为控股子公司 [2][4] 国信化工观点 - 公司收购新疆宜化股权,重组后实现产业链整合,解决同业竞争,整合优质资产,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5] - 预计40%股权增厚利润中枢4.5亿元,宜化集团有业绩承诺和补偿机制 [3][8] - 维持盈利预测和“优于大市”评级 [3][9] 评论 - 宜昌新发投股权过户,新疆宜化成为湖北宜化控股子公司 [4] 交易前后公司盈利情况 |项目|本次交易前(2025/1/31)|本次交易前(2024/12/31)|本次交易后(2025/1/31)|本次交易后(2024/12/31)|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亿元)|10.44|169.64|17.04|253.94| |营业利润(亿元)|-0.42|9.47|1.06|21.50| |归母净利润(亿元)|-0.23|6.52|0.09|10.67| |每股收益(元)|-0.02|0.61|0.01|1.00| |毛利率|9.14%|13.74%|21.88%|22.46%|[9] 财务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每股收益|0.43|0.60|1.04|1.42|1.52| |每股红利|0.55|0.72|0.83|1.14|1.22| |每股净资产|6.22|6.80|7.01|7.29|7.59| |ROIC|4.09%|3.43%|9%|11%|12%| |ROE|6.89%|8.86%|15%|19%|20%| |毛利率|13%|14%|15%|17%|17%| |EBIT Margin|4%|4%|8%|10%|10%| |EBITDA Margin|11%|11%|12%|15%|15%| |收入增长|-18%|-0%|45%|3%|8%| |净利润增长率|-79%|44%|72%|37%|7%| |资产负债率|69%|72%|72%|71%|71%| |股息率|3.9%|5.2%|6.0%|8.2%|8.8%| |P/E|32.2|22.9|13.3|9.7|9.1| |P/B|2.2|2.0|2.0|1.9|1.8| |EV/EBITDA|14.7|17.2|10.9|8.7|8.0|[13]
湖北宜化(000422):宜昌新发投完成股权过户,新疆宜化成为控股子公司
国信证券· 2025-06-05 10: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以32亿元现金分两期收购新疆宜化40%股权,一期已支付16.36亿元,二期需在签署协议生效后1年内完成支付15.72亿元及对应利息,重组完成后实现产业链整合,具备多项主营业务及产能,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整合优质资产,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5] - 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后,预计40%股权对应增厚利润中枢在4.5亿元,且宜化集团进行业绩承诺,若未达业绩将对上市公司现金补偿 [3][8] - 考虑到新疆宜化2025年完成过户,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中枢将提升,维持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46/253/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22/15.39/16.46亿元,EPS分别为1.04/1.42/1.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9/8X [3][9] 各部分总结 事项 - 2025年6月4日晚公司发布公告,截至当日宜昌新发投100%股权已过户至湖北宜化名下,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标的资产交割完成,湖北宜化直接持有宜昌新发投100%股权,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由35.597%升至75.00%,新疆宜化成为控股子公司 [2][4] 国信化工观点 - 公司收购新疆宜化股权后实现产业链整合,具备多项主营业务及产能,交易利于解决同业竞争,整合优质资产,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5] - 预计40%股权对应增厚利润中枢4.5亿元,宜化集团对宜化矿业等进行业绩承诺,未达业绩将现金补偿 [3][8] 盈利预测与评级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46/253/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22/15.39/16.46亿元,EPS分别为1.04/1.42/1.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9/8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9] 交易前后公司盈利情况 |项目|本次交易前(2025/1/31)|本次交易前(2024/12/31)|本次交易后(2025/1/31)|本次交易后(2024/12/31)| |----|----|----|----|----| |营业总收入(亿元)|10.44|169.64|17.04|253.94| |营业利润(亿元)|-0.42|9.47|1.06|21.50| |归母净利润(亿元)|-0.23|6.52|0.09|10.67| |每股收益(元)|-0.02|0.61|0.01|1.00| |毛利率|9.14%|13.74%|21.88%|22.46%| [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 [13]
邦基科技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 股价今日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21:08
并购交易 - 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Riverstone Farm Pte Ltd持有的7家农牧企业股权包括山东北溪农牧等6家公司100%股权及派斯东畜牧技术咨询80%股权 [1] - 交易已达成初步意向具体方案及条款待协商协议签署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5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并购消息公布前公司股价6月4日涨停收盘报17 12元/股市值29亿元 [1] 业务协同性 - 标的资产经营范围涵盖生猪养殖及销售畜牧养殖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农作物种植及销售与公司主营饲料业务具备较强协同性 [1] - 公司近年来通过收购诸城丰沃新农饲料蚌埠环山饲料聊城大信饲料等企业加速产业链整合 [2] 行业趋势 - 饲料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市场竞争加剧整合趋势明显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延伸产业链部分饲料产能转为养殖自用 [2] - 行业头部企业逐步转型为产业链整合者通过技术市场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5 42亿元同比增长54 36%净利润5012 98万元同比下降40 24%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 76亿元同比增长160 84%净利润2800 03万元同比增长37 71%业绩显著回暖 [3]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有序扩大猪饲料产能全国部署生产基地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提升产销规模实现成本竞争力 [3] - 公司业务已覆盖猪料蛋禽预混料肉类反刍饲料兽药销售等销售区域扩展至华东东北华北西南并逐步向全国拓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