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

搜索文档
三超新材(300554) - 300554三超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09:16
产品应用 - 公司暂未有产品直接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和丝杠生产机器人 [2][3] - 子公司江苏三晶的半导体耗材产品,包括CMP - Disk产品,可用于AI芯片领域 [2] - 公司超硬材料工具是工业母机制精密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具 [3] 业务经营情况 - 子公司江苏三晶业务增长势头良好,一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3] - 2024年半导体耗材产品营收3886万元,净利润163.55万元,首次实现盈利,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67.54%,在金刚石砂轮板块中占比接近50%,所有产品均已批量销售 [4][10] - 2024年公司调整光伏领域业务规划,收缩部分产品业务规模,调整“年产4100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产能为1,007万千米/年 [5] 市场竞争与优势 - 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工具主要被日、韩、美制造商控制,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是日韩专业制造商,公司距离客户更近、性价比更高 [5] 研发投入 - 公司在所有产品板块均有研发投入,半导体耗材和半导体制造相关装备投入较多 [6] - 半导体耗材类在研项目有砷化镓LED划片刀、50微米以下金属软刀等;半导体装备方面,2024年推出半自动单轴/子母轴晶圆减薄机样机,今年推进全自动子母轴晶圆减薄机、环线线切机和单线截断机等设备研发 [6] 成本控制 - 采购端通过招投标、引入供应商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7] - 持续精益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生产过程管理,降低原材料损耗,提升人效和能效 [7] - 强化预算管理,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实施费用精细化管理 [7] 市场拓展 - 未来秉持立足国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策略,利用各方资源,让部分性价比有优势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 [8] - 赋予日本研发中心株式会社SCD海外市场拓展职责,使其成为海外营销中心 [8] - 市场上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发挥株式会社SCD营销功能;产品上做好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材料端、FAB端、封测端精密金刚石工具进口替代工作 [9] 发展规划与策略 - 公司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整合外部优质标的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 - 在半导体精密金刚石工具领域,学习先进技术,加大投入研发创新,加强产品适配应用领域营销工作 [10] - 判断光伏行业前景好,但金刚线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硅切片金刚线细线化接近极限,钨丝成基材,公司会调整产品策略,坚持研发保持技术领先 [11] - 半导体行业相关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大,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布局江苏三晶、江苏三芯,挖掘株式会社SCD潜能,加大投入招募人才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11][12] 融资情况 - 去年获授权的增发融资项目暂未实施,未得到大基金支持 [10] - 如有融资计划,公司会按法律法规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 [10]
工业硅持续探底,关注西南地区复产情况
信达期货· 2025-05-07 09: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工业硅:偏弱 [1] - 多晶硅:震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四月产量下降,节后西南有复产预期,下游多晶硅需求走弱、有机硅需求边际企稳、合金硅需求持稳,库存压力大,基本面无明显改善,偏空对待 [1][3] - 多晶硅产量底部企稳,西南有复产预期,终端装机边际走弱,库存去化慢,基本面节后预期偏弱,可逢反弹布局空单 [2][3] - 操作建议为工业硅看空,多晶硅逢高空 [3] 工业硅 供应端 - 4月工业硅产量降至30.1万吨,较3月降4.1万吨,新疆减产约5万吨,四川复产至1万吨左右,西南复产计划或缓慢推进,后续关注西北减产力度 [1] - 现货价格击穿成本线,跟随期货再度下探,成本端对硅价支撑有限 [1] 下游需求端 - 多晶硅4月产量企稳达9.5万吨,光伏抢装潮近尾声,产业链对多晶硅需求有下降预期,对工业硅需求边际走弱 [1] - 有机硅单体厂商联合减产,4月产量同比降10%,DMC库存去化,下游采购,对工业硅需求有边际企稳迹象 [1] - 合金硅价格持稳,用量少无法支撑,对工业硅需求持稳 [1] 库存情况 - 本周库存较上周升0.1万吨,社会库存报60.3万吨,压力较大 [1] 多晶硅 供应端 - 现货小幅下挫,N型硅料价格跌近4%,成交清淡,下游采购放缓 [2] - 光伏行业处于底部去产能周期且拉长,各环节完成减产,3月产量小幅回暖至9.6万吨,对价格支撑减弱 [2] - 临近西南丰水期,部分厂家有复产预期,产量或缓慢增长 [2] 下游需求端 - 下游硅片产量有企稳回升迹象,以消化库存为主,新签单少,价格小幅走弱,全尺寸下调0.05元/片,库存去化较快 [2] - 下游电池片及组件排产较好,但本周组件价格下行力度大,430、531节点抢装趋势颓势,部分企业降价促成交 [2] - 分布式价格差异明显,光伏补贴退出将加速行业洗牌,落后产能退出,光伏装机量走低,对多晶硅需求下滑 [2] 库存情况 - 多晶硅库存约25万吨,全产业链库存折合近50万吨,去库压力大 [2]
同享科技(920167):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024年盈利承压,25Q1亏损有所收窄
东吴证券· 2025-05-06 21: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同享科技的投资评级为“增持(下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26.7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65%;2025Q1营收7.18亿元,同环比+47.5%/+0.3%,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环比-110%/+88% [8] - 2025Q1出货基本持平、盈利略有回升,2025Q2出货及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8] - 费用率略有波动、存货有所下降 [8] - 考虑行业竞争激烈,加工费下行,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33/0.52/0.68亿元,同比-22%/+58%/+31%,对应PE为62/39/30倍,下调至“增持”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175|2,673|2,828|3,250|3,736| |同比(%)|74.39|22.91|5.81|14.92|14.9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0.47|42.29|32.90|52.12|68.42| |同比(%)|139.99|(64.90)|(22.19)|58.41|31.2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10|0.39|0.30|0.48|0.62| |P/E(现价&最新摊薄)|16.84|47.97|61.65|38.92|29.65|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9.36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3.40/35.00元 - 市净率3.48倍 - 流通A股市值1,285.87百万元 - 总市值2,123.91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57元 - 资产负债率73.69% - 总股本109.71百万股 - 流通A股66.42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822|2,002|2,167|2,533|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503|490|427|531| |经营性应收款项|1,205|1,389|1,597|1,836| |存货|97|102|116|134| |非流动资产|235|247|269|269| |资产总计|2,057|2,249|2,436|2,802| |流动负债|1,408|1,550|1,668|1,948| |非流动负债|36|51|66|81| |负债合计|1,443|1,600|1,733|2,02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614|648|703|773| |所有者权益合计|614|648|703|773| |负债和股东权益|2,057|2,249|2,436|2,802| [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2,673|2,828|3,250|3,736|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2,485|2,617|2,993|3,442| |税金及附加|4|4|5|6| |销售费用|1|1|2|2| |管理费用|20|20|22|24| |研发费用|84|93|104|112| |财务费用|20|25|25|28| |加:其他收益|13|3|3|4| |投资净收益|2|3|0|0| |减值损失|(17)|(35)|(40)|(45)| |营业利润|57|38|63|81| |营业外净收支|(3)|1|(1)|0| |利润总额|53|39|61|80| |减:所得税|11|6|9|12| |净利润|42|33|52|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2|33|52|6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39|0.30|0.48|0.62| |毛利率(%)|7.03|7.47|7.91|7.86| |归母净利率(%)|1.58|1.16|1.60|1.83| |收入增长率(%)|22.91|5.81|14.92|14.93|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4.90)|(22.19)|58.41|31.27|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47|(216)|(87)|65| |投资活动现金流|(136)|(124)|(52)|(31)| |筹资活动现金流|19|235|74|67| |现金净增加额|33|(103)|(63)|104| |折旧和摊销|18|25|28|30| |资本开支|(73)|(36)|(51)|(30)| |营运资本变动|54|(336)|(249)|(126)| [9]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5.59|5.91|6.40|7.05|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10|110|110|110| |ROIC(%)|6.49|6.83|7.67|8.17| |ROE - 摊薄(%)|6.89|5.07|7.42|8.85| |资产负债率(%)|70.17|71.16|71.16|72.41|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7.97|61.65|38.92|29.65| |P/B(现价)|3.31|3.13|2.89|2.62| [9]
太阳能(000591):2024年年报暨2025年一季度报点评:光伏制造板块盈利企稳,光伏机组继续扩容
光大证券· 2025-05-06 2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公司评级下调至“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60.39亿元,同比-36.70%;归母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22.38%;2025年一季度营收13.00亿元,同比-7.80%;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17.62% [1] - 25Q1太阳能产品销售量价下行,但毛利率同比稍有提升 [1] - 24年上网电价叠加利用小时数下行,公司光伏运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2] - 光伏制造板块产量下行,成本端下行更显著拉动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 [3] - 公司光伏装机在手项目充足,奠定未来稳健增长基础 [3] - 考虑上网电价下行,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 [4]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40亿、60.39亿、71.50亿、77.49亿、86.3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9%、-36.70%、18.40%、8.38%、11.49% [5] - 2023 - 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9亿、12.25亿、13.34亿、14.35亿、15.3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86%、-22.38%、8.88%、7.58%、7.12% [5] - 2023 - 2027E年EPS分别为0.40、0.31、0.34、0.37、0.39元 [5] 业务情况 - 25Q1太阳能产品销量及单价下降致营收降7.80%为13.00亿元,采购量及单价下行使营业成本降9.22%为7.18亿元,销售毛利率44.79%,同比+0.85pct [1] - 24年公司光伏装机容量6.08GW,同比+30.00%;利用小时数1239小时,同比-7.26%;发电量70.27亿千瓦时,同比+6.86%;上网电价0.703元/千瓦时,同比-10.79%;光伏运营业务营收43.33亿元,同比-4.73% [2] - 24年太阳能产品制造(组件)销售量、生产量分别同比-46.13%、-64.33%;(电池片)销售量、生产量分别同比-85.85%、-93.90%;光伏制造板块营收16.81亿元,同比-66.18%;该板块毛利率同比+0.7pct,达7.8% [3] 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电站约6.076GW、在建电站约2.081GW、拟建设项目电站约2.278GW、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规模约1.679GW,合计约12.114GW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34/14.3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15.38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34/0.37/0.3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为13/12/11倍 [4] 股价表现 - 近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0.94、-1.40、-17.13;绝对收益分别为4.11、-2.05、-14.05 [8]
通威股份: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内蒙基地吨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以内,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0506
光大证券· 2025-05-06 11: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承压,下调公司盈利,预计25 - 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 30.34/19.30/49.42亿元(下调252%/下调43%/新增) [3] - 公司作为硅料绝对龙头扩产节奏行业领先,未来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且在电池新技术/组件环节的布局有望给公司盈利带来额外增量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 - 33.87%,实现归母净利润 - 70.39亿元,同比 - 151.8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 - 18.58%,实现归母净利润 - 25.93亿元,环比减亏 [1] - 2025Q1毛利率环比减少5.33个pct至 - 2.88% [2] 公司业务优势 - 硅料、电池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高纯晶硅销量同比增长20.76%至46.76万吨,产销量约占全国30%;太阳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8.70%至87.68GW(含自用),全球市占率约14%;组件销量同比增长46.93%至45.71GW,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1] 公司产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组件产能,截至2025Q1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已顺利投产 [2] - 截至2024年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累计达5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4.67GW,全年结算电量同比增长12.97%至50.07亿度,实现碳减排268万吨 [2] 公司研发与成本控制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2024年研发人员同比上年增加1120人至5277人 [3] - 硅料环节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单万吨投资成本降至5亿元左右,截至2025Q1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 [3] - 电池组件环节效率持续提升,通过TNC核心工艺革新有望在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HJT 210 - 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达790.8W [3] 公司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9,104|91,994|91,133|104,345|117,644| |营业收入增长率|-2.33%|-33.87%|-0.94%|14.50%|12.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574|-7,039|-3,034|1,930|4,94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7.24%|-151.86%|-|-|156.06%| |EPS(元)|3.02|-1.56|-0.67|0.43|1.1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2.06%|-14.53%|-6.68%|4.08%|9.45%| |P/E|5|-|-|38|15| |P/B|1.2|1.5|1.6|1.6|1.4|[4]
通威股份(600438):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内蒙基地吨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以内,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5-05 23: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承压,下调公司盈利,预计25 - 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 30.34/19.30/49.42亿元(下调252%/下调43%/新增) [3] - 公司作为硅料绝对龙头扩产节奏行业领先,未来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且在电池新技术/组件环节的布局有望给公司盈利带来额外增量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 - 33.87%,归母净利润 - 70.39亿元,同比 - 151.8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 - 18.58%,归母净利润 - 25.93亿元,环比减亏 [1] - 2025Q1毛利率环比减少5.33个pct至 - 2.88% [2] 业务优势 - 硅料、电池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组件海外业务跨越式增长。2024年高纯晶硅销量同比增长20.76%至46.76万吨,产销量约占全国30%;太阳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8.70%至87.68GW(含自用),全球市占率约14%;组件销量同比增长46.93%至45.71GW,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1] 产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组件产能,2025Q1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投产 [2] - 2024年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累计达5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4.67GW,全年结算电量同比增长12.97%至50.07亿度,实现碳减排268万吨 [2] 技术研发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2024年研发人员同比增加1120人至5277人 [3] - 硅料环节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单万吨投资成本降至5亿元左右,2025Q1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 [3] - 电池组件环节效率持续提升,TNC核心工艺革新有望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提升25W以上,HJT 210 - 66版型组件功率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达790.8W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9,104|91,994|91,133|104,345|117,644| |营业收入增长率|-2.33%|-33.87%|-0.94%|14.50%|12.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574|-7,039|-3,034|1,930|4,94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7.24%|-151.86%|-|-|156.06%| |EPS(元)|3.02|-1.56|-0.67|0.43|1.1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2.06%|-14.53%|-6.68%|4.08%|9.45%| |P/E|5|-|-|38|15| |P/B|1.2|1.5|1.6|1.6|1.4| [4]
帝尔激光(300776):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设备密集交付保障业绩高增,非光伏行业技术持续实现突破
光大证券· 2025-04-30 11: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设备密集交付保障公司收入规模高增,但下游客户扩产放缓影响订单获取;研发投入规模维持高位,非光伏行业技术持续实现突破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0.14 亿元,同比+25.2%,归母净利润 5.28 亿元,同比+14.40%;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5.61 亿元,同比+24.55%,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20.76%,环比+13.16% [1] - 预计 2025 - 27 年净利润为 6.15/6.75/7.17 亿元(下调 19%/下调 26%/新增),当前股价对应 2025 年 PE 为 26 倍 [3] 业务情况 - 2024 年光伏设备销售量同比增长 62.09%至 1045.5 台,带动激光加工设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86%至 19.94 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 3.56 个 pct 至 46.87% [2] - 2025Q1 毛利率同比减少 0.75 个 pct 至 47.90%;截止 2025Q1 末,合同负债同比减少 11.42%至 17.45 亿元,存货同比减少 12.71%至 17.58 亿元;2024 年光伏设备生产量同比减少 50.99%至 864 台 [2] 研发情况 -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2.73%至 2.8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14.03% [3] - 2024 年多项新技术产品实现突破,TOPCon 方面,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继续实现量产订单,激光选择性减薄 TCP 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应用;BC 方面,激光微刻蚀设备技术领先并持续取得头部公司量产订单;组件方面,全新研发的激光焊接工艺设备已交付量产样机;非光伏产业,已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 TGV 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3]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09|2,014|2,319|2,441|2,571| |营业收入增长率|21.49%|25.20%|15.10%|5.28%|5.3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61|528|615|675|71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2.16%|14.40%|16.48%|9.76%|6.27%| |EPS(元)|1.69|1.93|2.25|2.47|2.6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5.01%|15.23%|15.47%|14.91%|14.05%| |P/E|34|30|26|23|22| |P/B|5.1|4.6|4.0|3.5|3.1|[5]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对 2023 - 2027 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 [11][12]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48.4%|46.9%|46.9%|46.9%|45.9%| |EBITDA 率|34.3%|36.2%|34.9%|36.7%|37.0%| |EBIT 率|30.6%|32.7%|32.2%|33.6%|33.6%| |税前净利润率|31.5%|29.5%|29.8%|31.1%|31.4%| |归母净利润率|28.7%|26.2%|26.5%|27.6%|27.9%| |ROA|6.7%|8.0%|8.7%|8.9%|8.9%| |ROE(摊薄)|15.0%|15.2%|15.5%|14.9%|14.0%| |经营性 ROIC|12.4%|14.2%|14.9%|15.4%|15.3%| |资产负债率|55%|48%|44%|40%|37%| |流动比率|2.12|2.60|2.82|3.11|3.42| |速动比率|1.48|1.85|2.01|2.23|2.45|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4.07|4.43|5.08|5.79|6.53|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8.97|8.32|8.89|9.49|10.12|[13] 费用率、每股指标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3.61%|1.00%|1.00%|1.00%|1.00%| |管理费用率|4.22%|3.61%|3.50%|3.30%|3.10%| |财务费用率|-2.18%|-1.65%|-1.59%|-1.54%|-1.50%| |研发费用率|15.58%|14.03%|14.00%|13.00%|12.00%| |所得税率|9%|11%|11%|11%|11%| |每股红利|0.35|0.39|0.45|0.50|0.53| |每股经营现金流|2.84|-0.60|1.73|2.00|2.05| |每股净资产|11.25|12.69|14.52|16.54|18.66| |每股销售收入|5.89|7.38|8.48|8.92|9.40| |PE|34|30|26|23|22| |PB|5.1|4.6|4.0|3.5|3.1| |EV/EBITDA|30.5|23.3|20.4|18.1|16.7| |股息率|0.6%|0.7%|0.8%|0.9%|0.9%|[14]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8 06:50
主要财务数据变动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65.58%,主要因客户信用证结算增加且期末持有[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67%,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及信用证贴现重分类[5]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68%,主要因预收货款增加[5]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76.28%,主要因支付上期计提奖金[5]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25%,主要因持有的美国Solarmax股票市值下跌[5] 利润表关键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8%,主要因光伏玻璃售价同比仍处低位[5]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47%,与收入下降同步[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50.69%,主要因客户送样减少[5]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77.6%,主要因部分产线停产费用调整[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6.54%,主要因研发项目初期投入减少[7]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55.35%,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7] - 其他收益同比激增453.59%,主要因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7] 现金流量表变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0.42%,主要因营业收入减少[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279.98%,主要因募投项目投入减少[10] -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51.13%,主要因营收下滑[10] 2024年度利润分配 - 拟以193,062,513股为基数每10股派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96,531,256.5元[16] - 已回购股份5,999,987股不参与分配[17]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32亿元,超平均净利润30%[19] 行业与业务情况 - 主营产品包括太阳能玻璃、超薄双玻组件、光伏电站、电子玻璃及显示器[30] - 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光伏电站采取EPC合作模式[30] -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技术领先,1.6mm光伏玻璃、BIPV产品具核心竞争力[31] - 终止收购凤阳硅谷100%股权,因行业现况及政策变化[33] 授信计划 - 2025年拟申请不超过50亿元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用于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24]
福斯特:胶膜盈利优势稳固,新材料持续放量-20250427
国金证券· 2025-04-27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25日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营收36.2亿元同比-32%、环比-9%,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23%、环比+710%,业绩超预期 [2] - 胶膜价格上涨盈利修复,Q1光伏胶膜出货6.3亿平同比下降9%,24年12月、25年3月胶膜产品价格两次上涨,25Q1销售毛利率修复至13.10%、环比提升1.48PCT,公司凭借多方面优势提升份额,龙头优势显著 [3] - 海外产能放量、竞争格局优化,2025年泰国二期年产2.5亿平胶膜产能投产后海外产能提升至6亿平,海外出货提升有望巩固盈利优势,行业部分二三线企业控制权变动开始逐步出清,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3] - 电子材料业务高速成长,感光干膜产品已导入供应全球头部电子电路企业,铝塑膜产品进入放量阶段,导入多家客户,有望提升行业排名、提供收入及利润增量 [4] - 谨慎计提信用减值准备,Q1冲回及计提减值准备合计1.36亿元(冲回1.72亿元、计提0.36亿元),增厚净利润1.08亿元 [4] - 微调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4、20.2、2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6/13倍,公司盈利优势显著、竞争格局稳固,电子材料业务有望高速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25.89亿、191.47亿、192.79亿、207.85亿、219.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66%、-15.23%、0.69%、7.81%、5.81% [9]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亿、13.08亿、17.38亿、20.22亿、23.6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20%、-29.33%、32.89%、16.38%、16.77% [9] - 2023 - 2027E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992、0.501、0.666、0.775、0.905元 [9] - 2023 - 2027E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01、1.68、0.44、0.81、1.01元 [9] - 2023 - 2027E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分别为11.87%、7.97%、9.76%、10.41%、11.08% [9]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24.45、29.53、18.11、15.56、13.32 [9] - 2023 - 2027E P/B分别为2.90、2.35、1.77、1.62、1.48 [9]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 日期 | 一周内 | 一月内 | 二月内 | 三月内 | 六月内 | | --- | --- | --- | --- | --- | --- | | 买入 | 0 | 14 | 17 | 19 | 44 | | 增持 | 1 | 2 | 2 | 3 | 0 | | 中性 | 0 | 0 | 0 | 0 | 0 | | 减持 | 0 | 0 | 0 | 0 | 0 | | 评分 | 2.00 | 1.13 | 1.11 | 1.14 | 1.00 | [11] 历史推荐和目标定价 | 序号 | 日期 | 评级 | 市价 | 目标价 | | --- | --- | --- | --- | --- | | 1 | 2023 - 08 - 25 | 买入 | 28.91 | N/A | | 2 | 2023 - 10 - 28 | 买入 | 25.20 | N/A | | 3 | 2024 - 04 - 12 | 买入 | 25.90 | N/A | | 4 | 2024 - 04 - 30 | 买入 | 26.12 | N/A | | 5 | 2024 - 05 - 17 | 买入 | 26.72 | 35.00~35.00 | | 6 | 2024 - 08 - 24 | 买入 | 13.97 | N/A | | 7 | 2024 - 10 - 31 | 买入 | 18.27 | N/A | | 8 | 2025 - 04 - 10 | 买入 | 12.53 | N/A | [11]
长龄液压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骤降58.22%,净利润下滑6.84%
新浪财经· 2025-04-23 20:0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9.57%,主要由于2023年8月收购江阴尚驰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 - 机械设备制造业务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8.80%,是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力[2] - 回转减速器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28.32%,因江阴尚驰完整年度并表[2] - 中央回转接头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4.10%,因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平均单价下降[2] - 净利润9473万元,同比下降6.84%,主要受光伏业务下滑及计提坏账1134.81万元影响[3] - 扣非净利润8933万元,同比下降6.61%,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承压[4] - 基本每股收益0.66元/股,同比下降9.59%[5] - 扣非每股收益0.62元/股,同比下降10.14%[6]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1868万元,同比增长16.16%,因收购江阴尚驰后费用增加[7] - 管理费用4007万元,同比下降10.71%,因上期收购中介费用较高[7] - 财务费用-1187万元(利息收入),较上期-1739万元有所减少,因理财产品投资减少[7] - 研发费用3895万元,同比增长13.11%,因收购后研发投入增加[7] 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137人,占总员工15.68%[8] - 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40人、专科71人、高中及以下23人[8] - 年龄结构:30岁以下38人、30-40岁42人、40-50岁40人、50-60岁16人、60岁以上1人[8]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749万元,同比下降58.22%,因职工薪酬及其他经营现金支出增加[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05亿元,净流出大幅增加,因支付收购款项及理财投资增加[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20亿元,净流出增加,因股利分配增加[9]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夏泽民税前报酬57.33万元[11] - 副总经理报酬:朱芳40.40万元、邬逵清49.17万元、马永生39.57万元、戴正平40.36万元[11] - 财务总监朱芳(兼任)报酬40.40万元[11] 业务风险 -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工程机械需求[10] - 钢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营业成本[10]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挤压市场份额和利润率[10] - 技术人才流失及研发成果转化风险[10] - 光伏跟踪支架市场依赖国外,受贸易政策影响[10] -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业务汇兑损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