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

搜索文档
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更为积极的信号 | 新京报快评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46
具体包括央行发布的3类10项措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出的8项增量政策,以及中国证监会出台的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多项措施。一系列国家层面打 出的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拳",不仅有利于稳市场稳预期,也将对稳增长、促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冲击。对此,需要从包括 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上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更好助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适 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并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等。 事实上,去年9月,我国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就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而从去年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关于货 币政策的表述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实施多年的"稳健"变为"适度宽松",这一转变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 ...
经济日报金观平:精准协同发力稳就业稳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4
经济政策组合拳 - 政策工具箱再次更新 支持就业 稳定外贸 促进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与去年9月增量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形成接续 [1] - 政策组合效应 叠加效应 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就业形势分析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 同比增加5万人 快于时序进度 [1] - 先进制造业 数字经济 银发经济等领域创造较多就业机会 [1]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6月将迎就业高峰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需求大 就业总量存在压力 [1] - 外贸承压冲击出口企业及相关就业岗位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导致低技能岗位减少 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强劲但培养规模有限 [1] 稳就业政策方向 - 政策"组合拳"发力"扩容" 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 消费新热点打造 重点工程项目实施 基本民生服务提供等重点领域出台激励政策 [2] - 政策"组合拳"发力"增效" 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为重点 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拓展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 加大以工代赈支持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2] -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 需要财政 货币 投资 消费 产业 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 [2] - 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 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保障中小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2] 政策实施策略 - 政策既针对当下挑战精准回应 又谋篇长远发展 需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相结合 [3] - 常态化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完善政策工具箱 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高质量 [3]
打好政策组合拳 跑出经济加速度
河南日报· 2025-05-01 07:31
经济运行态势 - 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四快一好"特点(生产供给加快增长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发展质效稳步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及去年同期 [1] - 4月1日至25日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 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 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增长6.3% 国省干线货车流量增长27.9% 邮政揽收量增长36% 投递量增长27% [1] 政策组合拳 - 推出"1+7"系列政策措施 "1"为24条综合性政策措施 "7"包括提振消费 促消费活动 基础设施投资 外贸稳量提质 重点企业服务 企业"小升规"支持 清理拖欠账款等专项方案 [2] - 政策特点:覆盖面广(稳定外贸 提振消费 加力投资 助企强企) 针对性强(打通经济堵点卡点) 含金量足(帮扶补贴 生产奖补 资金激励 消费券等) [3] 企业支持措施 - "小升规"政策从7个方面提出21条措施 包括培育力度 服务引导 激励奖补 创新发展 减税降费 融资贷款 要素保障 解决企业成本上升 执法检查加重等问题 [4] - 政策包含临时性帮扶补贴 满负荷生产奖补 转型升级资金激励等具体支持手段 [3]
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创新创造 ——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新华社· 2025-04-30 21:54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 [1] -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全球瞩目,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引领转型升级 [1]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1] -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显著创新成果,科技工作者发挥关键作用 [1] 人才与创新驱动 - 中国"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居全球首位 [3] - 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支撑高质量发展 [3] 政策与制度支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等改革举措 [4] - 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动共同富裕,稳步增进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 [4] 发展前景与挑战 - 中国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3] - 面对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内经济运行承压的复杂环境,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
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增长7.6%,释放什么信号
金融时报· 2025-04-28 22:32
庞溟表示,从结构上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支点和亮点在于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牵 头,"两新"政策加码,拉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济质量与效益协同并进,企业盈利修复实 现扩面、提质、加速,推动企业信心和景气度持续抬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政策"组合拳"继续推动制造业企业利润 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7.6%,增速较2024年底上升11.5个百分点,高出 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6.8个百分点,为工业利润重拾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利润改善的同时,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持续加快。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 比增长3.4%,增速较1至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4.2%,较1至2月份 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份以来持续加快,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 件。"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分析称。 "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宏观调控效能提升的背景下,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同 比增速均明显加快,企业经营状况的企稳和盈利能力的改善,共同拉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 ...
工业利润增速转正,“四稳”增量政策有望加快推出
第一财经· 2025-04-27 20:16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政治局会议提出"四稳", 释放了扎实稳住经济大盘的强烈信号,预计新一轮稳就业、助企纾困政策有望加快推出。 时隔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重回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 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由1~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政策效应持 续释放,带动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质 效持续提升。 目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 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政治局会议提出"四稳", 释放了扎实稳住经济大盘的强烈信号, ...
财经老王丨中央重磅定调!四稳+政策组合拳 强势稳经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7 15:13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从"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 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变成了"四稳"。怎么理解这种变化?老王和经济学家朋友聊了聊。和"六 稳"比,"四稳"中,就业还是在首位!同时,更加注重培育企业和经营主体的韧性,第一次提出了"稳企 业",毕竟稳外贸、稳外资、稳就业的落脚点和抓手都是企业。可以说"四稳"是直面老百姓急难愁盼、 企业关心关切,也承载了市场信心与发展机遇。 宏观政策方面,保持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不过又加了新要求,就是要"加紧实施"和"用好用足"。 财政政策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货币政策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 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中央重磅定调来了,强势稳经济!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老王 首先看到,这场重磅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是,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在新形势下,也有新部署。 首次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这一提法直指当前美国滥施关税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 径。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 ...
时隔7个月规上工业利润重回正增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支撑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12:48
全国规上工业利润重回正增长 - 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扭转上年三季度以来持续下降态势[1] - 3月单月利润增速由1-2月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盈利持续改善[1] - 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以来持续加快,为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 三大门类利润分化明显 - 采矿业利润2204.4亿元同比下降25.5%,制造业利润10826.4亿元增长7.6%,电力热力燃气业利润2062.8亿元增长5.4%[3] - 41个工业大类中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2月改善[3] 装备制造业成为核心驱动力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增速较1-2月加快1.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利润比重达32.0%[3] - 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4.2%,通用设备行业增长9.5%,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3.4和8.7个百分点[4] - 电子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速达56.3%,通用零部件制造增长24.6%[4]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利润增长78.8%,助动车制造增长65.8%,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增长21.7%[4] - 相关产业链中电子电路制造利润增长39.4%,家用电力器具配件制造增长18.2%[4] 企业经营质量指标 - 1-3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70%,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5] - 3月末应收账款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存货6.55万亿元增长4.2%,周转天数均有增加[6]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1—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国家统计局· 2025-04-27 09:40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1—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政策效应 持续释放,带动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 质效持续提升。 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 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 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 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持续加快。随着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带动工业企业营收继续改善。一季度,全国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 收增长4.2%,较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份以来持续加快,为企 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近六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 长,增长面近六成;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2月 ...
一季度宏观数据解读:经济韧性较强无惧市场风浪
大同证券· 2025-04-16 19:48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工业增加值增长6.5%,服务业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1] - 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5%,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1] - 一季度出口保持6.9%的韧性增长,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超50%[1] 政策情况 - 3月新增政府债券近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5000亿元补充银行资本,预计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1] - 货币政策保持合理宽松,M2增速稳定维持在7.0%[1] 金融数据 -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9.78万亿元,3月单月新增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社融规模增量15.18万亿元,同比多增2.37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回暖,政府债券净融资占比提升至27%[1] - 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至58%,预计全年社融增速将保持在8.5%左右[1] 通胀情况 - 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3%,3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2.3%,高技术产业如可穿戴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4.6%[3] - 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将温和抬升至1.5%-2%,PPI同比或在四季度转正[3] 后市建议 - 中长期关注二季度政策窗口期,重点布局内需主导的消费升级、拉动投资的核心科技板块、高端制造及数字经济领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