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支柱产业
搜索文档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银行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23:13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1] - 银行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通过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1]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银行业强化对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 [2] 银行业内部架构与管理制度优化 - 银行业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建立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 [2] - 中信银行在总行和12家分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并遴选近200家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 [2] - 银行业完善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实施差异化激励考核 [2] 风险评审与数字赋能 - 银行业建立差异化的专属评估评价体系,分层分类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3] - 中国银行制定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专属评估方法 [3] - 银行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多维度信息构建企业画像,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3] 投贷联动与生态圈打造 - 银行业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建立"投资+贷款"联动的顶层设计 [4] - 探索直接投资、合作投资、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模式 [4] - 打造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加强与政府、投资机构、中介组织等合作 [4] 聚焦新兴支柱产业 - 银行业将金融支持延伸至产业端,聚焦新兴支柱产业培育 [5] - 通过专项产品创新与全周期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 - 银行业设计专项金融产品,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注入资金动力 [5] 具体案例与产品创新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为某无人机公司提供1000万元、2年期流贷额度,缓解企业资金难题 [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为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000万元、3年期信用贷款,无须抵押担保 [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打造"5+7+X"的"浦科"产品体系,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 [6] 金融支持路径建议 - 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拓展科技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7]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7] - 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7]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银行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09 23:08
政策导向与行业战略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银行业将科技创新服务作为核心抓手 通过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1] 银行业服务创新举措 - 银行业调整内部架构 建立科技金融领导协调机制 在科技资源集聚区设立专业分支机构 如中信银行设立12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00家先锋军支行 [2] - 优化管理制度 完善科技金融尽职免责机制 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 实施差异化考核 提高科技金融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 - 建立差异化风险评估体系 如中国银行制定科技企业专属风险管理政策 探索集中化业务管理机制 [3] - 推进数字赋能 运用大数据和AI构建企业画像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升风险评估精准度 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 [3] 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 - 银行业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 建立"投资+贷款"联动机制 探索直接投资、产业基金等模式 [4] - 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加强与政府、投资机构等合作 解决技术评估、风险识别等痛点 [4] - 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 如科技债券、资产证券化业务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服务 [7] 产业端金融支持案例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针对低空经济产业推出"腾飞贷" 为某无人机公司提供1000万元流贷额度 [5][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推出"浦科"产品体系 为苏州悉智科技提供2000万元信用贷款 支持研发投入 [6] - 银行业聚焦新兴支柱产业 设计专项产品 如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 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业将持续深化金融创新与产业政策协同 推动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助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7]
研究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民生实事推进办理等工作
郑州日报· 2025-08-08 09:05
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强调要统一思想行动 用好发展机遇和优势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1] -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1] - 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 [1]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落实防汛关键期措施 [1] -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完善临灾预警机制 及时转移涉险群众 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1] - 预置救援力量 备足救灾物资 加强值班值守和实战演练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民生问题整治与推进 - 研究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以脱贫攻坚精神推进整治 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 [2] - 紧盯"蝇贪蚁腐"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完善长效制度 [2] - 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 [2] - 研究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办理工作 完善机制打通堵点 加快进度提升质效 [2] 其他事项 - 学习《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3] - 研究其他事项 [3]
沪深300ETF(159919)红盘蓄势,圆通速递涨超9%领涨成分股,机构:仍然看好权益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00
沪深300ETF市场表现 - 沪深300ETF盘中成交1 14亿元 近1年日均成交11 16亿元 [3] - 近2周规模增长3887 14万元 [3] - 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 最高单日净买入1565 41万元 最新融资余额达10 30亿元 [3] - 近6月净值上涨8 63%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 64% 最长连涨月数6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18 3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4 63%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9 05% [3]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 - 7月PMI显示生产端保持扩张 内需因"618"透支下滑但政策刺激或带动回升 外需边际下滑 企业信心未恢复 [3]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巩固经济回升 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避免债务驱动 强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 看好科技 消费及"反内卷"领域 [4]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 76% 包括贵州茅台(4 19%) 宁德时代(3 15%) 中国平安(2 83%) 招商银行(2 69%) 兴业银行(1 84%) 长江电力(1 75%) 美的集团(1 68%) 紫金矿业(1 52%) 比亚迪(1 42%) 东方财富(1 38%) [4][6] - 成分股涨跌幅:紫金矿业(0 63%) 东方财富(0 90%) 中国平安(0 46%) 招商银行(0 34%) 宁德时代(0 29%) 长江电力(0 29%) 比亚迪(0 25%) 美的集团(0 19%) 兴业银行(-0 22%) 贵州茅台(-0 34%) [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沪深300ETF联接基金(160724)布局A股核心资产 [7]
加大扩投资力度 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52
投资政策部署 - 高质量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以扩大有效投资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 - 全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项目落地将支撑下半年投资端 [3] - 下半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重点覆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和城市更新领域 [5] 产业培育方向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9] - 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领域已表现出很强国际竞争力 未来产业仍需培育并需要全方位支持 [8] -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 通过优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实现 [9] 市场环境优化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并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11] - 将竞争重心转向科技创新和产品品质提升 推动重点行业产能优化而非简单去产能 [14] -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格局并改善企业利润 [16]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2
商业航天行业发展 - 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频次 低成本发射成为现实 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1] - 行业涵盖火箭发射 卫星制造 太空育种 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 呈现"以点带面"发展特征 [1] - 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 5万亿元 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丰富 [1]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商业航天"高飞"核心动力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支柱产业 [1] - 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并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共同孕育新兴产业成长空间 [1] - 在创新驱动下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
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中求进,厚积薄发
中银国际· 2025-07-31 14:02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开年以来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的表现,同时指出需应对"风险挑战",政策基调延续"稳中求进",强调存量政策的落实和细化[2] - 政策方向聚焦消费潜力释放、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及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资本市场将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2] - 市场短期或面临预期兑现压力,但资金面和基本面弱修复支撑下中枢将逐级抬升,科技与消费为配置主线[2] 宏观政策定调 - 宏观政策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表述从"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调整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更强调政策连续性和细化落地[2] - 财政货币政策要求"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2] 重点政策方向 - **消费领域**:提出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首要任务[2] - **产业创新**:明确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2] - **行业治理**:调整"反内卷"政策措辞,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转为"治理无序竞争",覆盖范围聚焦重点行业而非全行业[2] - **资本市场**:强调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势头,增量资金引入和科创企业上市为主要发力点[2] 市场影响分析 - 6月下旬以来市场突破震荡平台加速上行,情绪指标修复至接近去年10月高点水平[2] - 政治局会议后短期或现预期兑现行情,但资金面支撑和盈利弱修复背景下下行风险可控,中枢将呈"进二退一"式抬升[2] - 配置建议关注盈利因子修复,科技与消费为下半年两大主线[2]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权威解读→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22:53
宏观政策部署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落实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2] - 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截至6月底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 [3] - 财政政策从加速加力两方面推动 加速体现在加快新增政府债券发行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 加力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化解隐性债务 [3] 货币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4] - 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 银行间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 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利融资环境 [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小微企业纾困和外贸企业金融支持 满足流动性需求缓解债务压力 [4][5] - 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三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 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降低可能带动LPR下降 [5] 内需释放措施 -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以内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 [6]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推动消费从商品主导转向商品服务并重 [6]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有效投资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引导资本参与重点项目 [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 [8] -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左右 [8]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发展风电光伏绿色低碳技术 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科技创新 [8][9] 外贸外资稳定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 [10][11] - 帮助受冲击外贸企业 强化融资支持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 [11] 资本市场建设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通过开放包容改革提升全球竞争力激活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 [12] - 围绕资产端和资金端系统性改革 增强投资吸引力 优化价值发现机制 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壮大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12] 全国统一大市场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优化 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13]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 [13][14]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推进专项债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 加快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 [15] - 城市更新成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重要抓手 有助于释放住房需求潜力 挖掘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潜力 [15][16]
汇百川基金: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加码发力,财政货币双宽或已临近
财富在线· 2025-04-28 06:28
宏观政策加码发力 - 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以及适时降准降息 [2] - 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应用将直接带动总需求,参考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汽车等消费的显著拉动作用 [2] - 货币政策方面,若降准降息落地,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 [2] 服务消费为促消费新方向 - 会议明确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包括养老、医疗、旅游、餐饮等领域,并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3] - 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弹性较大,政策支持将有效提振需求释放 [3] - 资本市场新消费板块热度较高,未来政策支持加力或进一步提升投资价值 [3] 支持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 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重心放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4] - 资本市场有望承接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4] - 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迎来快速发展 [4]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政治局会议为顶层会议,未来具体政策落地节奏与力度是重要观测变量 [4] - 外部经贸摩擦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提升,逆周期调节迫切性增强,政策密集落地可能性上升 [4] - 市场向下有底,政策预期将成为短期情绪波动时的重要支撑 [4] 板块投资方向 - 建议降低高波动类风险因子暴露,关注内需政策受益方向如服务消费与新消费、新兴产业与国产替代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