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
icon
搜索文档
廖市无双:短期波动已经安然度过了吗?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权益市场、人民币汇率、美联储政策、科技板块(硬科技、光模块、PCB、固态电池、新能源)、金融板块(银行、券商)、房地产、消费者服务、基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电力与公用事业(火电、光伏)、创新药、传媒(游戏)、农业等[1][2][8][9][16][17][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 公司提及中信、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券商,以及固态电池龙头股,但未明确具体上市公司名称[16][18][2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人民币汇率走强支撑权益市场**:自7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国经济数据疲软,2025年美元指数对欧元贬值约12%、对日元贬值约7%,但对人民币基本持平,汇率走强利好权益市场,系统性慢牛行情更明显[1][4][5] * **上证指数中长期目标位4,132点**:基于2015年高点5,178点下跌后的反弹0.618计算,中线目标为4,100点,从当前3,700点附近有至少400点上涨空间[1][6][12][15] * **短期波动未结束,9月风险增大**:市场处于日线4浪调整阶段,上证指数在3,731点获支撑(与2021年顶部吻合,落在20日均线与中线上升趋势线之间),可能为调整底部,但创业板成交量下降显示卖压增加,科创50全周跌幅5.42%,60分钟级别MACD顶背离,双向波动压力增大[1][3][6][8][11] * **行业板块表现分化**:电力与新能源表现突出(固态电池带动风光储),但资金在硬科技高位板块(如光模块、PCB)和新能源间轮动,固态电池涨速过快与基本面不符(仍处研发早期),港股创新药大幅反弹,高排名行业包括农业、消费者服务、通信、电子、传媒、有色金属中的稀有金属[2][8][9][18][32][36] * **投资策略调整**:建议逢低加仓(上证3,700点附近为加仓机会),增加金融板块(尤其小银行、小券商)和顺周期板块(地产、基建、传统消费如酒类)配置,减少科技板块配置,因券商涨幅不足(部分大券商创新高但更多未新高),且政策支持累积(如北京、上海、深圳放松限购,总理表态发力地产和消费)[1][14][15][16][17][21][22][23][24][25][26][27][28][30] * **主题投资热点**: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指数、宁组合、风电、输变电设备、换电站指数、膜材料(化工三级行业)、游戏、稀有金属、火电、医疗服务、光伏、铅锌矿、特斯拉指数、盐湖提锂指数等动量强劲[33][34][35][36]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风格偏向大盘成长**:与基金重仓风格高度相关,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占优,消费、成长、周期行业表现突出,受益于十一假期效应和政策支持[2][31] * **创业板技术结构风险**:若未来几天上涨创新高可能形成五段式结构,但因调整不充分易导致技术背离和冲高回落[11] * **观测体系工具**:使用风格打分表、风格动线图、行业打分表、主题评价表、主题动量雷达等进行全频谱跟踪,以应对市场变化[37]
周末,不平静!降息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1:42
周末重大事件 - 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 [3] - 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2亿美元 较7月末增加299亿美元 增幅0.91% [4] - 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新规实施 预计每年降低销售费用约300亿元 降幅达34% [5][6] - 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不及预期 仅新增2.2万人 [7] - 美国对石墨、钨、铀、金条等关键金属产品实施关税豁免 [8] -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 [9] - 深圳优化房地产政策 除福田南山外8区放松限购 [10] - 同花顺控股股东及重要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0.26%股份 [11][12] 券商策略观点 - 中信证券指出市场呈现三大流动性特征:ETF资金流向分化、公募产品进入申赎换手阶段、海外高债务环境下降息压力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 [14] - 申万宏源认为牛市氛围持续 建议关注固态电池、电力设备、AI算力和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机会 [15] - 国金策略强调市场需新催化突破前高 关注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及黄金股机会 [16][17] - 招商策略定性调整为上行趋势中的整理 推荐低渗透率赛道包括AI算力、固态电池和机器人 [18] - 中信建投分析牛市整理期特征 建议关注新能源、新消费、创新药及有色金属等板块 [19] - 东方财富策略指出A股进入震荡期 港股配置性价比提升 [20] - 华西证券认为"慢牛"主基调未变 政策支持与资金流入提供支撑 [21] - 中泰证券建议关注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与高股息板块 [22] - 信达证券判断市场进入牛市主升浪 调整后将继续上行 [23] - 兴业证券强调结构优于仓位 预计行情将从极致分化转向轮动扩散 [24]
申万宏源:牛市氛围不容易消失 慢下来会更好
新浪财经· 2025-09-07 20:25
市场趋势 - 牛市氛围持续验证 短期调整消化性价比矛盾但市场热度仍存 [1] - 结构行情演绎保持弹性 脉冲式调整后市场至少呈现机会型震荡市 [1] - 市场节奏放缓但牛市纵深发展 时间成为牛市有利因素 [1] 基本面与景气度 - 短期基本面新亮点有限 但中期高景气方向将持续增加 [1] - 随着时间推移高景气方向增多 对应后续胜率与赔率双重提升 [1] 投资性价比 - 短期性价比处于偏低水平 但中长期性价比远未达极端状态 [1] - 资金供需呈现阶段性流入过快特征 中长期存款搬家可能仍处底部区域 [1] 资金配置 - 居民增配权益资产通道将更加顺畅 支撑市场中长期发展 [1] - 本轮牛市节奏放缓有利于更健康可持续的市场发展 [1]
居民和产业资本对牛熊市影响可能比机构大
信达证券· 2025-09-07 20:03
核心观点 - 居民和产业资本对牛熊市的影响显著大于机构资金 居民资金流入与市场牛熊波动高度同步 高峰期年度流入规模达1.5-2.5万亿元 而保险和外资等机构资金流入节奏与市场偏差较大 例如2018年和2022年机构资金流入但市场为熊市 产业资本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为净流出状态 但一旦转为净流入 后续1年内大概率开启牛市 如1995年、2005年、2013年及2023-2024年 当前居民资金流入力度虽低于2014-2015年牛市后期 但强于2014年6-9月牛市初期 且呈现资深投资者更早入市特征 产业资本流出规模仍显著低于2020-2022年水平 表明牛市尚未进入后期 [2][7][8][9] 资金结构分析 - 居民资金主要通过银证转账、融资余额、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及私募基金等渠道流入 其变动幅度显著高于机构资金 高峰期年度流入规模达1.5-2.5万亿元 且与牛熊市高度同步 例如2014-2015年及2019-2021年居民资金流入期间均为牛市 [2][8] - 机构资金以保险和外资(北上资金)为主 年度资金波动高峰期规模为5000-7000亿元 但其流入节奏与牛熊市偏差较大 例如2018年和2022年机构资金流入但市场为熊市 [2][8] - 产业资本大部分时间为净流出(股权融资规模大于分红) 但净流入后1年内大概率开启牛市 历史案例包括1995年、2005年、2013年及2023-2024年 [2][9] 居民资金流入特征 - 居民资金流入强度在牛市中逐渐增强 流入渠道从局部扩展至全面 当前开户数自2025年6-8月连续3个月回升 但未突破2025年3月高点 类似2014年6-8月模式(当时直至2014年9月才突破前期高点) [3][13] - 资深投资者(大资金规模账户)更早入市 2014年7-9月牛市初期 大资金账户增长更快 当前也呈现类似特征 部分渠道资金流入更集中 [3][13][14] 产业资本动态 - 产业资本流出项(IPO融资及大股东减持)近期增加 但规模仍大幅低于2020-2022年水平 IPO融资规模低于2019-2022年 减持规模低于2020-2022年 表明产业资本流入力度未达牛市后期强度 [4][15][16] - 历史上股权融资规模低于分红时易开启牛市 而牛市中后期股权融资和减持会快速增加至历史高点 当前尚未出现该迹象 [4][15] 市场趋势判断 - 市场已进入牛市主升浪 政策预期增强及结构性赚钱效应持续近1年 将驱动居民资金逐步增加 尽管近期因换手率过快回升(5日均值高于2024年9月24日-10月8日期间均值)及部分板块交易拥挤(如2025年8月算力板块过度集中)导致波动加大 但无实质性利空 调整空间有限 牛市主升浪趋势不变 [18][20] 配置建议 - 金融板块由银行转向非银 因牛市概率上升及业绩弹性预期 有色金属受益于产能格局及地缘因素 电力设备处于成长板块低位 2026年基本面有望触底企稳 周期板块(钢铁、建材、化工)可能受稳供给政策及年底需求政策支持 [24][25] - 牛市中期风格扩散 最强行业风格在中期可能变化 例如2005-2007年牛市中期周期风格最强 2013-2015年金融最强 2019-2021年消费最强 大小盘风格在牛市中期剧烈波动 前后半段风格多不同 [23] - 行业组合推荐非银、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及化工 消费板块关注新消费模式及高分红属性 成长板块短期处于季度回撤尾声 长期受益于AI和机器人产业趋势 [25]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9: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A股策略周思考:牛市波动加大之后,如何演绎?
天风证券· 2025-09-07 19:12
核心观点 - 市场处于牛市中途阶段 短期波动源于交易过热和板块拥挤 但流动性供需格局良好 调整后仍具备上行动能 风格轮动将成为关键特征 建议关注科技AI、经济修复主线和低估红利三大方向 特别重视恒生互联网板块机会 [1][2][5] 市场波动分析 - 全A换手率MA5从8月7日1.6%快速上升至9月2日2.5% 接近去年10月初3.1%的高点水平 短期调整压力上升 [11] - TMT板块拥挤度在8月底达到40%左右 接近年初45%的高点水平 创业板算力板块成交量接近2000万手 接近年初2300万手的峰值 [15] - 历史数据显示牛市中途换手率高点常引发阶段性回调 2006-2007年换手率MA20从4%回落至1.5% 2014-2015年从2.2%回落至1.3%以下 2019-2021年从2%回落至0.7%以下 但不改变长期趋势 [12] 牛市轮动特征 - 2013-2015年牛市呈现多主线轮动 TMT板块在2013年率先走强 2014年下半年"一带一路"题材接棒 交运、钢铁、煤炭等行业表现突出 2014年第四季度金融板块大幅上行 所有一级行业均在2015年6月附近见顶 [2][24] - 2019-2021年牛市多个行业接力上涨 从2019年消费板块到2019Q3-2020Q2的电子板块 再到2020H2-2021年的新能源板块 以及2021年资源股表现突出 [2][26] - 行业见顶时间分散 交运、环保等行业在2019年4月见顶 计算机、传媒在2020年8月见顶 医药、食品饮料、银行在2021年2月见顶 建筑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等在2021年9月见顶 [29][30] 流动性状况 - 8月IPO募资规模大幅回落至30亿元左右 较7月230亿元环比下降 与2019-2021年牛市相比仍处于低位 [19] - 上交所A股机构新增开户数达1万户 接近2021年高点1.13万户 个人新增开户数自6月起连续3个月上升 2024年10月开户数接近700万户 大幅突破2021年高点 [21] 国内经济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49.3%微升0.1个百分点 仍处于收缩区间 非制造业PMI为50.3% 上升0.2个百分点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 上升0.3个百分点 [33] - 生产指数50.8%上升0.3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49.5%上升0.1个百分点 新出口订单47.2%上升0.1个百分点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3.3%上升1.8个百分点 出厂价格指数49.1%上升0.8个百分点 [33] - 大型企业PMI50.8%回升 中型企业48.9%回落 小型企业46.6%回升 建筑业指数49.1%下降1.5个百分点 服务业指数50.5%上升0.5个百分点 [33][34] 国际经济环境 - 8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2.2万人 远低于预期7.5万人 前值从7.3万人上修至7.9万人 失业率4.3%高于前值4.2% [51] - 7月美国职位空缺数718万 较前值736万回落 比2019年末高出7.2% 解雇裁员率1.1%与前值持平 [53] - 8月劳动力参与率62.3%高于前值62.2% 但仍低于2019年末63.3%的水平 CME数据显示9月降息25基点概率为89% [55][58] 行业配置建议 - 投资主线聚焦三个方向: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 内外共振经济修复下的牛市主线 以及低估红利板块 [62] - 红利回撤通常出现在强势产业趋势出现时 低估红利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进展 而AI进展又取决于应用端和消费端突破 特别重视恒生互联网板块机会 [62] - 牛市初期资金偏好高景气赛道 后期资金抱团聚焦主线 周期股具备低估值、高贝塔属性 随基本面回暖深化可发挥业绩弹性 获得增量资金青睐 [62]
A股调整结束?两融暂歇蓄势,主力110亿元抢筹电池板块,新一轮主线浮现
华夏时报· 2025-09-07 17:5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牛市多暴跌。九月初的A股,在连续走强后出现调整,波动进一步加大,沪指一度跌破3800点。 不过,9月5日,市场反弹且极为强劲。创业板涨幅超过6%,科创50指数持续修复,寒武纪股价涨幅超 6%,截至收盘沪指收复3800点。 在板块方面,据同花顺统计显示,110亿主力资金净流入电池行业,位居第一;元件、光伏设备行业资 金净流入分别为45亿元和41亿元;能源金属行业资金净流入36亿元;证券、零售、银行等行业主力资金 净流出均超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融数据有所回落。截至9月4日,沪深京三市两融余额22795.44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 少103.17亿元。 那么,市场在强势修复后,是否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收复3800点 9月开局的第一周,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先抑后扬"走势。9月4日,受前期上涨的获利盘大规模释放影 响,A股开盘后快速下跌,沪指3800点被击穿,最低下探至3732点,截至收盘,沪指下跌1.25%。 张启尧认为,近期市场调整的本质更多在于"健康牛"的大环境下,市场需要一轮休整,以消化前期过快 的上涨节奏以及极致的结构分化。支撑本轮行情的 ...
A股强势阳包阴,牛回,速归?
搜狐财经· 2025-09-07 15:49
叠加近期关于光伏产业的限售和限产的消息,多晶硅期货价格在周五涨停,对于光伏和新能源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有极大的利好刺激。 本周行情可谓是跌宕起伏。 周二,部分资金提前抢跑,周三,重要事件靴子落地,资金开始兑现,周四引发全面调整,周五在大家感慨牛是不是结束的时候,再次强势反包。 创业板更是拉升6个多点,价格直逼3000点关口。 很多人在面对此类剧烈波动的过程当中,会陷入迷茫。到底A股接下来该怎么看?还要不要坚持牛市的思维,亦或者阶段性进入防守阶段? 从市场的结构,周五发生了转变。寒王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市场龙头的地位,资金转头选择了固态电池。曾经的"易中天、纪连海"变成了"一线 天"。 总的来说,周五的阳包阴稍微提振了一些市场信心,确实有部分资金在提前预埋周末的利好消息,不好的是市场成交量没有跟上。所以下周一存在利好兑 现的问题,接下来的市场可能会对降息做一个提前的博弈。但是对比9月3日,降息预期的利好似乎还不够。 来看一下沪指的15分钟 不过相较于国产替代的半导体产业,新能源则不一样。一方面技术本就领先,过度的内卷导致企业利润下降,需要在需求端和供应端寻求平衡。想象空间 肯定是前者更大。 这一点,在周五的成 ...
短期调整难改长期向好,市场上涨逻辑依旧
私募排排网· 2025-09-07 11:04
市场调整背景 - 9月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出现急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均下跌,部分成长板块回撤明显 [3] 上涨逻辑持续性 - 8月市场上涨逻辑基于国内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M2同比增速8.8%维持高位,M1同比增速攀升至5.6%,创2023年1月以来新高,M2与M1增速剪刀差收窄至3.2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上升和资金活化程度提高 [5] - 财政政策支持政府债券发行,1-7月政府债发行规模达8.9万亿元,占全年计划发行量的75%,远高于近五年均值的47% [5]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DR007与Shibor 1周均值分别在1.48%、1.47%的年内低位,1年和5年期LPR维持3%、3.5% [6]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万亿元,同比增长3.4%,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 [6] - 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对等关税措施展期90天至2025年11月10日,降低贸易摩擦担忧 [7] - 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99%,提升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7] 市场基本面支撑 - 政策支持持续,央行于9月5日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保持流动性充裕 [9] -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等技术发展 [9] - A股盈利持续改善,542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34.99万亿元,同比增长0.02%,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5%,4178家实现盈利(占比77%),2908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4%),661家增幅超100% [9] - 主板和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和8.96%,科创板增速较一季度大幅改善37.97个百分点 [9] - 市场交投活跃,8月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最高水平,9月前4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2.67万亿元 [10] - 截至2025年9月4日当周,两融余额22795.44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50% [10] 调整中的机会 - 截至9月4日,上证指数较前期高点回调3.03%,但与年内涨幅相比仍在合理区间 [13] - 沪深300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的股债收益率之比为4.02,仍在2倍标准差附近,显示股市相对于债市性价比处于高位 [13] - 历史经验表明,该比值位于3以上时,指数后续表现较好 [13]
周预测:还会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9-07 06:48
市场趋势 - 沪指周五大盘大幅冲高出现阴包阳 技术角度预示下周市场可能继续冲高 创业板有望再创反弹新高 [1] - 牛市尚未结束 当前属于牛回头上车机会 支撑逻辑为新一轮经济周期及朱格拉周期 预计牛市时间为2025-2027年 [1] - 沪指反弹目标压力位在3920点 需在该位置蓄势 市场可能在4000点附近反复震荡 [2] 宏观经济 - 美联储可能于9月中旬开启降息 因美国8月失业率升至4.3%创近4年新高 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2万较7月修正值7.9万大幅下降 [1] - 若美联储降息将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利好人民币资产如中国股市 [1] 板块机会 - 芯片等短期涨幅巨大板块需谨慎 无底仓者应避免接盘 [1] - 震荡市中可关注滞涨板块轮动机会 包括食品饮料、锂电池、消费电子、CXO、白酒等 [2] - 行业业绩拐点机会集中在CXO和医疗设备 个股业绩拐点机会在锂电池 [3] - 未来潜在热点布局方向包括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卫星联网 [3] 投资策略 - 建议仓位配置四成AI科技板块以捕捉未来机会 六成医疗消费板块以保持稳定盈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