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黑色系列-20251030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30 11:49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黑色系列 2025年10月30日 观点与策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期货研究 商 品 研 究 商 品 研 究 2025 年 10 月 30 日 国 泰 君 安 期 货 研 究 所 【基本面跟踪】 | 铁矿石:偏强震荡 | 2 | | --- | --- | | 螺纹钢:宏观情绪推涨,钢价走势偏强震荡 | 3 | | 热轧卷板:宏观情绪推涨,钢价走势偏强震荡 | 3 | | 硅铁:反内卷情绪推动,偏强震荡 | 5 | | 锰硅:反内卷情绪推动,偏强震荡 | 5 | | 焦炭:偏强震荡 | 7 | | 焦煤:宏观与板块主题共振,偏强震荡 | 7 | | 原木:震荡反复 | 8 | 国 泰 君 安 期 货 研 究 所 铁矿石基本面数据 | | | | 昨日收盘价(元/吨) | 涨跌(元/吨)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期货 | 12601 | | 804. 5 | 12.0 | 1.51% | | | | | | 昨日持仓(手) | 持仓变动(手) | | | | | | 542. 850 | -6. 0 ...
首位任务!“十五五”为何将实体经济摆在最前?
央广网· 2025-10-30 10:48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首位任务!"十五五"为何将实体经济摆在最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 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首位。实体经济的战略核心地位不言而喻。 实体经济何以担当首位? 实体强则经济强,则国家强。这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 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随着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壮大,中国经济的坚 实底气和强大韧性进一步凸显。 "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迈向"十五五",唯有实体经济根基牢固,方能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锚定,目标清晰。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怎么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上周的发布会上用"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 效"十六个字作出了解读——既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 优质高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四中全会强调,先进 ...
“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 - 产业政策的投资映射
2025-10-30 09:56
"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 - 产业政策的投资映射 20251029 摘要 中国正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目标是实现"全国 123 出行 交通圈"和"全国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交通强国指数已达全球第五,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包括全球最大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 未来十五期间,中国将深化交通网络建设,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并加强 与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同时,推动创新装备发 展,建立完善的全球物流服务体系,并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智慧交 通发展。 化工行业在需求端有望持续扩大,内卷式竞争或缓解,新材料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截至 2025 年 10 月 28 日,深万化工板块市盈率 处于历史较高分位,石油石化板块市盈率处于较低分位,推荐关注龙头 企业及新材料公司。 可控核聚变技术因技术进步和能源竞争加剧而备受关注,国内外项目均 取得进展。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公布上海环流 4 号规划,预计 2027 年开 始建设,短期、中期到长期均值得重点关注。 Q&A 十五规划建议中对交通强国建设有哪些具体要求和目标? 十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延续 2019 年中共中央和国 务 ...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首位任务!“十五五”为何将实体经济摆在最前?
央广网· 2025-10-30 09:4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 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首位。实体经济的战略核心地位不言而喻。 实体经济何以担当首位? 实体强则经济强,则国家强。这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 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随着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壮大,中国经济的坚 实底气和强大韧性进一步凸显。 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未来产业加力"生根"……随着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 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构建,传统实体经济从"大"向"优"迈进。 根基牢,则事业兴。展望"十五五",唯有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巩固"与"壮大"并举, 方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央广财经记者:牛谷月 黄昂瑾 樊瑞 战略锚定,目标清晰。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怎么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上周的发布会上用"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 效" ...
“十五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排首位
人民日报· 2025-10-30 09:01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 实体经济被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1][2][3]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发展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3] - 实体经济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其吸纳就业超过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3%[3]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其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是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底气所在[3] - 国际视角认为中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已构建起精密国内供应链体系,并在多个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4] “十五五”时期核心战略任务 - 战略任务首要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 - 主要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固本升级传统产业、创新育新新兴产业、扩容提质服务业、强基增效基础设施体系[4][5] 固本升级传统产业 - 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占比超过80%,是当前产业体系的基本盘[4] - 通过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计划在未来5年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4] 创新育新新兴产业 - 计划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 -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4] - 未来10年新兴产业新增规模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4] 扩容提质服务业 -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4] - 目标是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4] 强基增效基础设施 -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5] - 目标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5]
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
郑州日报· 2025-10-30 08:55
市领导杜新军、黄卿、陈明、虎强、李党生等出席。 安伟指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逆势上升、趋势向好。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神,围绕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扭转提、全面发力,努力为大局全局作贡献,扛牢经济大 市挑大梁职责使命。要巩固扩大优势、稳住经济基本盘,突出重点、扭住弱项短板,转变作风、促推态 势持续向好,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 安伟强调,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突出重点、优化 服务,推动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稳产增效、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服务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打造一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创新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增强动力、释放活力,提升发展实效。要扎扎实实保民生,用心用 情做好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群众温暖过冬等工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 体系优势,持续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谋深谋实未来五 年发展。要压实责任,条块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0月29 ...
对标对表 稳扭转提 全面发力 勇挑大梁坚决打好冬春季攻保战役
郑州日报· 2025-10-30 08:51
会议核心目标 - 坚决打好冬春季攻保战役 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1] - 全力扛稳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 努力为大局全局作贡献[1][2] - 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 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2][3] 当前经济形势判断 -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 逆势上升 趋势向好的态势[2] 产业发展与投资重点 - 推动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稳产增效 实现高质量发展[2]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3] - 抓项目建设扩投资 用有效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3] - 会前对部分代表性新投产 新开工项目进行现场勘查[4] 创新增长与改革开放 - 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 - 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2] - 加快打造一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2] - 创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增强动力 释放活力[2] - 聚焦发力开放招商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3] 市场与消费促进 - 积极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 - 持续提升消费能级 不断创新消费场景 激发消费活力[3] 经济运行保障 -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2] - 巩固扩大优势 稳住经济基本盘 突出重点 扭住弱项短板[2] -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3]
尹力、殷勇到经开区调研,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上持续发力
新京报· 2025-10-30 07:50
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 - 坚持首善标准,用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大做强高精尖产业 [1]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6] 6G产业布局 - 6G是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加快推进6G实验室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强前瞻布局 [2][3] - 北京6G生态展厅展现了支撑国家6G领先战略的全面布局和阶段性成果 [2] - 希望中兴通讯聚焦6G等重点领域,推动更多先进技术、产品和应用在京落地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模数世界”人工智能新质产业社区是以“大模型”和“数据要素”为双引擎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5] - 加强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孵化,发现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独角兽和高成长性企业 [5] -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大对企业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5]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 [5]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5] -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共建创新联合体 [5] 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 巩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利用数智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6]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6] - 加快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6] 产业生态与要素保障 - 建强产业平台载体,统筹重点功能区建设,引入更多战略性、示范性产业项目 [7] - 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 [7] - 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为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7] 区域协作与对外开放 - 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落地,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7] - 深化“两区”建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7] - 持续扩大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影响力,擦亮“投资北京”品牌,支持在京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7]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宝武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建成行业领先智能工厂,15家钢铁基地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产量占比超98% [5] - 宝钢股份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于高炉炼铁,预测命中率与控制采纳率均超90%,每吨铁水可节约燃料2千克 [4] - 钢铁行业重点企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万人,82.9%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比例达95.1% [7] -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6][8] - 传统产业转型方向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需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5][9]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智元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智造等八大场景实现商业化部署,通用具身机器人出货量行业领先 [10] - 我国在新兴和未来产业实现技术先发,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18% [12] - "十五五"时期有望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未来10年新增规模可观 [12][13] - 新兴产业需突破"技术关"和"品质关",关键环节是打通"市场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14] - 发展新兴产业需坚持全国一盘棋,各地应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细分赛道寻求突破 [15] 服务业发展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20至2024年间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3% [20] - 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14.2%,全球市场份额从7.5%上升至8% [20] -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比重约为15.3%,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约1.2亿人,占全部行业20% [20] -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垂直大模型已落地9大行业40多个场景,赋能数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升级 [16] - "十五五"时期服务业需深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1] 现代化基础设施 -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基本成形,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26] - 浪潮信息为华南农业大学打造模块化智能算力中心,使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22] -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需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和世界级港口群 [27] - 需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27] - 当前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协同不足、多式联运衔接不畅、智能化融合不深等短板 [26]
发挥先进制造业的“骨干”作用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33
制造业是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先进制造业代表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和发 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要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发挥先进 制造业的"骨干"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先进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先进制造业产生更大需 求、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向更高效率、更加绿色方向升级,需要先进制造业提供更加先进的原材料、零 部件和生产设备。特别是一些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或产品属于通用目的技术的范畴,能够赋能千行百业。 例如,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都需要先进制造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消费向品质化 个性化绿色化升级,也需要先进制造业提供功能更丰富、性能更强大的产品。同时,先进制造业是前沿 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技术发展能够转化形成未来产业,进而发展成熟成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不断释放发展潜力,成为经济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