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守护生态宝库 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未来
央视网· 2025-09-25 22:26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居亚洲第一[1] - 高黎贡山仅占中国陆地面积0.36%左右,却分布着约17%的高等植物与20%的哺乳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3] - 高黎贡山记载高等植物及变种7000多种,特有种380种,脊椎动物1343种,特有种56种,鸟类达796种[3] 物种保护与监测成果 - 贡山羚牛种群数量从2011年的450头左右增长至800多头[3] - 活体贡山三尖杉仅存200多株,通过人工培育已成功培育出109株树苗并部分回归野外[5][7] - 2021年发表新物种贡山小红门兰,其分布区狭域、种群数量稀少[9] 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产业 -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减轻保护区人为干扰,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9] - 白灵芝人工栽培成功,一根菌棒可连续5年出产,每亩5年收益达18000元以上,带动180多户参与[11][13] - 三河村从猎户村转型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护鸟行动吸引摄影爱好者,形成新产业[15][17] 科研与种质资源保护 - 建设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内容,成功驯化羊肚菌成为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特色农产品[7] - 科研人员采集不丹松种子用于移林造林,该树种是高黎贡山重要物种[7] - 在农家庭院发现金裳凤蝶幼虫、多尾凤蝶蛹和多姿麝凤蝶蛹,显示生态保护成效[17] 社区参与与和谐共生 - 从近3万贫困户中聘请年轻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巡护工作,解决就业问题[11] - 护林员工作内容包括森林防火、病虫害预警、泥石流灾害上报和动植物监测,一次巡山可能需七八天[11] - 村民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巡山护山,形成新的生态职业和生产生活方式[11][13][15]
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陕西日报· 2025-09-25 07:0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西安培华学 院医学院副教授刘毅表示,"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我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创造出了一定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我将立足教学科研,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快研发生物安全新技术;继续发 挥自身所能,利用'三项改革'等政策,对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落地转化,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绵薄之 力。" 习近平总书记9月24日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在陕西引起热烈 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强基层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为我们做好社区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渭南市大荔县东城街道 北郊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栓虎说,"我们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力量,创新实践 以'小黄车黄马甲'网格巡查、 ...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2项目入选2025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小额资助项目
陕西日报· 2025-09-25 06:53
9月22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5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小额资助项目入围名单揭晓。陕西2 个项目入选。 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103个高校环保社团申报的108份项目方案。经方案初审、专家评 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个项目入围。陕西入选项目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协会社团 的"全民参与垃圾治理,携手共建美丽乡村——陕西省生活垃圾治理成本与收费机制研究"项目;陕西科 技大学源梦公益社团的"中央水塔,秦岭命脉——生态文化宣传保护"项目。(记者:李欣泽)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面向全国高校开展2025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小额资助项目活 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行 动体系。 ...
张永生:“两山”理念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5:08
核心理念阐述 - “两山”理念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强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关系,而非相互冲突 [2] - 该理念改变了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观,代表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2] - 理念重新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 发展模式转变 - 可持续发展需要跳出传统工业文明思维框架,进行底层发展逻辑的重塑,而非在旧框架下“修修补补” [6] - 生态文明建设代表整个发展范式的转变,甚至是对文明形态的转变,中国已从狭义环境保护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6] - 实现联合国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根本上必须回到生态文明和“两山”理念框架下,彻底实现绿色转型 [4] 企业机遇与行动 -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需让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大量商业机遇,而非仅依靠道德召唤 [7] - 企业践行ESG可找到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从而提高盈利,并增强社会认同感和信誉 [7] - 绿色发展是当前大势和企业风口,企业需认清并顺应大势,在“两山”理念下重构与政府的关系及营商环境 [7] 实践路径与影响 - 以“绿色引领 重塑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大会”在京举行,推动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1] -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在经济复杂条件下更可能推动经济结构跃升至新台阶 [5] - 践行理念可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共赢、当代与未来的共赢、国与国之间的共赢 [4]
浙江:近10%的省域面积已划建自然保护地加强物种保护
新华社· 2025-09-23 22:13
作为浙江古树名木中的重要树种,香榧树寿命长达百年甚至千年,被称为"寿星树"。"守护古树是我们 的使命。我的祖先还有保护古树的口训。"黄天明说,"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我们家族现在仍有六代人共 同守护着这片古树林,守护者年龄最大的已有97岁。" 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在浙江蔚然成风,全省每年有上万名"绿色志愿者"活跃在生态保护一线:宁波象山韭 山列岛的中华凤头燕鸥守护行动,每年吸引上千名国内外志愿者参与;杭州"鸳鸯护卫队"十余年如一日 记录西湖鸳鸯种群动态;衢州开化"钱江源卫士"开展常态化巡护,减少大量生态警情。 持续的生态文明实践,增加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过去10年间,我们在浙江发现了105个野生动 植物新种。"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董旭斌介绍,这些变化不仅让专家学者振奋,也让老百姓看在眼里、乐 在心头。与会专家认为,浙江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效,为经济发达地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 益借鉴。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格局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浙江森林面积 937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8.55%,位居全国前列;湿地总面积1658万亩,其中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 重要湿地3处;全省现有自然 ...
【英文】EMBER:中国能源转型评论2025
搜狐财经· 2025-09-23 11:17
今天分享的是:【英文】EMBER:中国能源转型评论2025 报告共计:57页 此外,报告还提及中国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如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以及未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深化化石能源设施灵活性改造等方 向,强调中国能源转型是长期系统性工程,将持续影响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中国能源转型关键数据对比表,清晰呈现2015-2025年核心指标的变化情况?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EMBER 《EMBER:中国能源转型评论2025》核心内容总结 《EMBER:中国能源转型评论2025》全面分析中国清洁能源转型进展、驱动因素及全球影响,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全经济电气化正重塑全球能源格 局,为全球化石燃料使用下降创造条件。 在国内能源转型成效上,中国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变革成果显著。2024年,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满足84%的电力需求增量,2025年上半年 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速超需求增速,使化石燃料发电量下降2%。2023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32%,远超欧美24%的水平,且在工业领域取代煤炭成为 第一大能源,建筑领域也以电力为主要能源。同时,配套设施建设加速,2024 - 2 ...
参禅的隐居者
杭州日报· 2025-09-23 09:39
我是一枚娇小的真菌,隶属于蘑菇目泡头菌科泡头菌属,隐居在富春江南岸的密林里。 在这座被苏轼、朱熹诗文浸润的山林中,晨雾是我的面纱,阔叶林枯枝是我的禅床。在雨露的滋润 下,我悄悄探出软革质的子实体,以杯盏之姿承天露,以素白之身映山光。 苔藓们常笑我痴愚——她们追逐着斑驳的阳光,在树影间编织翠色的锦缎。而我独爱这幽暗处的清 明,静静聆听从远处传来的天钟禅寺梵音。偶尔有松鼠踏过我的家园,它爪尖带起的微风,于我已是惊 涛骇浪。 2023年的一个清晨,我照常进行着生命的仪式——从菌盖边缘渗出细密的水珠。这些承载着孢子的 甘露,本应等待一只偶然经过的飞虫,却不料等来了一双格外温柔的手。 调查队员的指尖轻触我直径不足1厘米的白色身躯,显微镜下我的菌丝脉络第一次映入了人类的眼 睛。科研人员比对基因数据库,最终确认我是一个全新的真菌物种。因为首次在天钟山被人类发现,因 此得名"天钟山泡头菌"。 我的名字带着山水的印记。"天钟山"三字不仅标注地理坐标,更承载着千年人文。蒋毅复笔下"高 峰插云,深涧夹雪,寒瀑奔腾,白石清泉"的意境,正是孕育我的自然圣殿。而"泡头菌"这个物种名, 则源自我们家族特有的泡囊状结构——这些微小的胞囊如同 ...
苏芳:把握壮大县域经济的方法方向
经济日报· 2025-09-18 08:06
县域经济战略定位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石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 - 需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和城乡分割的传统发展模式 聚焦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发展核心内涵 -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通过产业升级和就业机制完善促进居民增收与消费升级 [2] - 城乡融合是关键支撑 需破解"城镇要素难下乡 乡村要素留不住"的结构性矛盾 [3] - 生态文明建设是内在要求 需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色转型 [4] - 消费升级是动力来源 县域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 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突破口 [5] 重点实施路径 - 构建"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村"三级联动城镇体系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7]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县域信贷资源倾斜 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 [7] - 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新路径 设立生态产品与碳汇交易平台 [8] - 构建以县城为中心 乡镇为重点 村为基础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8] - 布局数字农业 智能装备 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 构建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 [9] 协同治理机制 - 整合省 市 县 乡 村多级治理资源 搭建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协商共治平台 [9]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构建多维度协同治理体系 [9]
把握壮大县域经济的方法方向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3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以县 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统 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 济,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县域经济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聚焦提 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筑牢坚实根基。 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民生改善锚定价值方向、 以城乡融合优化发展空间、以生态赋能坚守绿色底线、以消费升级激活内生动力、以产城协同凝聚发展 合力,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协同治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 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 障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强基 ...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答每经问:在本科教育中围绕生态文明设置了12个引导性专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3:32
大会信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1] - 这是该十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 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1] 教育体系举措 -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融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2] - 教育部印发专门教育指南和教学标准 将生态文明理念有机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 [2] - 各级学校组织开展大量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生态保护科普活动 培养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和兴趣 [2] - 各地中小学开展开学季“生态第一课” 暑期青少年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植树节等主题活动 [3] - 利用博物馆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实践教学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理念 [3] 人才培养举措 - 在本科教育中围绕生态文明相关领域设置生态修复学 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引导性专业 [4] - 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生态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 [4] - 布局建设了1000多个博士点 3000多个硕士点 [4] - 将气候变化应对 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 [4] - 职业教育设置了24个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专业 310多所学校开设相关专业 专业布点500多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