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中国治沙奇迹迎来车企新力量,长安福特远征沙漠勇担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20:51
公司行动与模式 - 长安福特成为首个带领车主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汽车企业,开创行业深度参与国家级生态工程的先例 [1] - 公司组织50余位探险者车主作为志愿者奔赴沙漠腹地,亲手种下万余棵沙漠绿植 [1][2][11] - 公司实践“企业+车主”联动模式,将用户从产品使用者转化为治沙行动直接参与者,展现“共创”社会价值的现代公益思路 [13] - “福探长”平台公益足迹已延伸至社区服务等多样领域,超过6.8万名成员通过130余场行动共同塑造品牌公益生态 [13] 产品性能展示 - 探险者作为“探索野”代表车型,在极限环境中经受住极致考验,包括大湾沟峡谷的硬质戈壁与陡峭岩壁 [6][8] - 车型纵置后驱平台保证精准操控,智能四驱系统在图昆沙漠公路风沙最猛烈路段提供可靠行车稳定性 [8] - 车辆宽敞的近6平米座舱和灵活布局优势尽显,后备箱轻松装下天幕、露营桌椅及便携咖啡机等全套装备 [8] - 过硬产品实力为锁边行动提供坚实底气,在复杂多变路况下为驾乘者提供安全、周全、舒适的体验 [10] 行业与国家战略背景 - 中国防沙治沙成功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典范,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历时46年,全长3046公里,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1亿亩,推动新疆人工绿洲面积增长约54% [3] - 面对锁边工程后的“扩绿”工作,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变得尤为关键,为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的生态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6][15] - 企业不仅是经济主体,更应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实现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深度同频 [15]
“死亡之海”有新奇迹!新疆实现荒漠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07:05
生态治理成效 - 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42.8平方公里,首次出现沙化面积由增到减的拐点 [1] - 南疆防护林灌溉水量达27.6亿立方米,利用塔里木和胡杨林生态补水20多亿立方米,修复15万亩退化防护林和320万亩胡杨林 [2] - 近30年来绿洲面积由9.9万平方公里增至15.5万平方公里,增长56.6%,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24%提升至2024年的5.07% [2] 未来发展规划 - 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治理天山北坡城市群(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五家渠市等)的大气污染并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 [3] - 坚持综合施策,巩固防沙治沙成效,在生态用水、生态修复、光伏项目布局等方面提供支持,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3] - 坚持稳中求进,围绕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炭清洁利用、绿氢、新型储能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低碳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低碳钢铁冶炼等先进技术应用 [3]
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开花结果
人民日报· 2025-09-21 05:48
在宁夏科技馆体验人工智能,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学扎麦草方格,领略中国生态治 理的智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主办的第九 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宁夏举行。120名中外青少年及科技教师围绕"筑绿色屏 障,享科技成果"主题,以科技、文化与创新为纽带,开展多元化实践探索与体验。 在宁夏科技馆的创客课程上,各国青少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印度尼西亚青年胡 建丰表示:"这些课程把复杂技术变成趣味实验,值得其他国家在青少年知识能力培训中借鉴。"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将不少"小特产"培育成"大 产业"。活动中,青年们走进塞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观察全自动流水线作业,了解 其全球首创的低温膜分离技术;在昌盛光伏科技生态园的番茄温室里,感受智慧农业的绿色与高效,与 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等合影留念……"中国在科技领域不仅追求前沿突破,更注重将技术转化为解决实 际问题的工具,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印度尼西亚教师吉林德拉·阿迪亚普拉达纳说。 "沙漠里怎么会有绿植?"来 ...
上海金山:以有力监督筑牢特色产业根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9 10:34
在蘑菇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紧盯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落实等关键环 节实施嵌入式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合作社和农户家中核查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 贴息贴费、秸秆离田利用补贴等惠农资金发放情况,严肃查处惠农项目核查不准、冒领补贴等问题11 个。通过专题座谈听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诉求,联合镇纪委建立问题直报绿色通道,先后向区农业 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8项,畅通企业基建 项目审批、科技与产业政策扶持申报、环评登记等环节,以有力监督执纪推动蘑菇产业有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监督护航作用,探索跨区域联动监督机制,助力蘑菇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于露) 走进该区廊下镇联中食用菌合作社,菌菇三次培养料车间内双孢菌菇缀满菇床。"全年菌种费省下200多 万,还能外销创收!"全国劳动模范陈林根轻指新培育的K6菌种,言语中透着自豪。 技术突破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针对"事业单位办实体""社会化服务虚化"等积弊,金山区纪委监委强 化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委剥离经营性资产,重组 ...
多国议员探访新疆 点赞发展活力
新华网· 2025-09-19 08:18
9月10日至17日,以"共建全球合作关系 共促可持续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在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 在新疆参访期间,来自五大洲的60余位外国议员走进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伊犁、乌鲁木齐、昌吉等地,见证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了解繁 荣开放的真实面貌,触摸绿色发展的跃动脉搏,在新疆多维度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感受幸福味道 昔日的黄沙大漠展现盎然绿意,曾经的贫瘠土地如今硕果累累……从"种下一棵树"到"养活一片林",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所创造的生 态治理奇迹令议员们连呼震撼。 对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长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多米尼克议长约瑟夫·托马斯·伊萨克赞不绝口,表示希望借鉴新疆在生态治理中的科技与智慧。 在喀什古城纵横交错的巷弄间,土陶色的传统民居与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相映成趣,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议员们驻足欣赏、打卡留念。 走进喀什市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议员们了解到古城改造工程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古城民居均配有现代化水电气系统,"一户一 设计"的精细化改造方案"修旧如旧"…… 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议员拉库图阿里苏阿·乔尼不由称赞:"对比过去的老照片,置身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库布其沙漠治理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9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治理率达到40% 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沙漠治理已成为生态工程 富民工程和发展工程 [1] 治理模式创新 - 综合运用以路治沙 光伏治沙 工程治沙等手段 创新治理模式 [1] - 将公路交通布局与治沙工程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依托穿沙公路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 [3] - 重点以沿黄高速两侧贯通补齐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带 有效阻止沙漠扩张 [3]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3] - 形成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 [3] 光伏治沙产业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 分段集中线性布局 [3]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从人工防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兴沙的递进 [3] - 同步推进板下生态治理 促进生态建设与新能源开发互补共赢 [3] - 将形成约5公里宽 400多公里长的光伏治沙带 [4] 科技治沙应用 - 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 效率高精度好播撒均匀成本低 [5] - 2023年6月至9月完成飞播约13万亩 播撒柠条花棒羊柴沙蓬等品种 [5] - 推广水冲插条 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 [5] - 应用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 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5] - 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锁边林 阻隔带 阻沙带340公里 [6] 生态经济效益 - 牧民收入显著提升 案例显示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其中餐饮民宿占比超50% 另含甘草种植和牧业收入 [7] - 发展家庭林(草)场500余户 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7] - 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 柠条饲草料加工等重点产业 年加工利用柠条沙柳等超5万吨 [8] -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8] - 沙柳种苗销售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平茬材料作为沙障原料销售产生额外经济效益 [7]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中国环境报· 2025-09-18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为应对复合型、深层次的生态环境挑战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路径,推动生态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决策转型 [1][2] - 人工智能通过构建全域感知网络和智能模型,在生态治理全流程中展现出监测预测、模拟推演和问题处置等全链条效能 [2][3] - 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需要技术突破、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方面协同发力 [4][5][6] 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中的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卫星遥感、航空观测、地面传感与海洋探测等技术,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多源数据进行智能清洗与分析,形成覆盖陆地、空域、海洋的全域感知网络 [2] - 通过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多目标优化算法构建动态适配的规划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国土空间演变趋势,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决策的范式革新 [2] - 人工智能展现出全链条治理效能,其监测预测能力可深度挖掘环境变化规律,模拟推演能力能预测不同治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处置能力可快速整合数据制定最优方案 [3] 人工智能在碳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 人工智能通过构建碳配额智能分配算法、交易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减排效果动态评估等功能,实现对碳市场交易数据和政策动态的深度分析 [3] - 人工智能技术为碳市场高效运行与双碳目标任务精准落地提供精准的交易决策支持 [3]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突破方向 - 强化核心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撑,加大高精度传感器、低功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应用稳定性、精准度与时效性 [4] - 建设绿色算力中心与高质量细分领域知识库,推动数据安全流通,为AI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4] - 开发多要素生态环境系统的智能推演模型,提升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制度创新方向 - 完善数据共享标准、模型接口规范、安全认证体系,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 [4] - 建立从技术供给驱动到治理需求牵引的迭代机制,确保AI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高度契合 [4] - 完善碳市场、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应用人工智能 [4]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向 - 培育既懂生态治理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产学研用融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 [5] - 在高校和职业教育中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5][6]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经济日报· 2025-09-17 14:30
会议举办与生态建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 系该10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且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1] - 中国目前拥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数量居亚洲首位 [1] - 中国将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契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并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1] 自然保护地发展 - 国家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保护地范围 解决生态系统分割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 [1] -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得到遏制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呈现回升趋势 [2] - 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累计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较禁渔期前增加36种 [2]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15:42
生态治理投入与成效 - 累计投入6840万元用于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 受益户数超1.14万户[5] - 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工程[5] - 2023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农田3400余亩 推广商品有机肥3.5万吨[5] - 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氨氮降低88.7% COD降低33.9% 总磷降低85.6%[8] 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 湿地维管植物达705种 含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 - 野生动物710种 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 - 水生植被覆盖度74.6% 底栖动物69种 鸟类189种[7] - 退化湿地重现生机 岸坡植被覆盖率超75% 吸引中华凤头燕鸥等稀有鸟类栖息[7]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发展樱桃 茶叶 药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8] - 流域内现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 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 省星级民宿14个[8] - 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7.45万人次 实现收入1090.9万元[8] - 7个村庄GEP合计1.81亿元 获"生态活力贷"授信5900万元[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3
《规划》提出,"三北"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几 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 役。2031-2050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 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 《规划》明确,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个县(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 属13个师市,分为东部丘陵平原区、北部风沙区、黄土高原区、西北荒漠区等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 个二级区。同时,部署了优化生态修复空间、扎实推进系统治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发展生态特色产 业、加强支撑能力建设等5方面23项任务。 《规划》要求,坚持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充分发挥国务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 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将工程建设纳入林长制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 考核。建立持续稳定的工程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财税、土地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 强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