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益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东鹏控股(003012) - 东鹏控股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507)
2025-05-07 17:48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7日15:00 - 17:00举行,地点为东鹏控股总部大楼25楼会议室和全景网路演平台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何新明、董事兼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包建永、独立董事路晓燕、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黄征 [2] - 参与人员为通过全景网路演平台参加的投资者 [2]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额同比减少,产品均价同比下降影响当期利润,但一季度为传统淡季,波动对全年影响总体可控 [2] - 瓷砖大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9%,工程业务规模收缩,期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11.27%,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2个百分点 [2][3][5] 市场策略 - 针对存量房、二手房市场,2024年东鹏瓷砖零售门店净增188家,推出系列产品,响应以旧换新政策,深耕新零售赛道,发力小B渠道,布局高端赛道,成立战略客户部,深化1 + N模式,提供特色产品支持 [3] - 2024年四季度以来,家装国补政策激活消费需求,2025年一季度东鹏线上线下国补覆盖260多个地级市,东鹏春装周响应政策推出新品并提升服务水平 [4] 行业发展前景 - 2024年全国陶瓷砖产量59.1亿平方米,建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993家,较2023年底减少29家,市场优胜劣汰持续 [5] - 2025年行业将维持加速淘汰环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5]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创新驱动,倡导创新文化,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5] - 精益运营,在全价值链推动精益运营 [5] - 数字赋能,迭代数字化战略,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等 [5] - 绿色发展,定位“低碳东鹏,绿建先锋”,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 [5] 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端产品布局 - 优化渠道结构,聚焦高毛利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瓷砖大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9%,工程业务规模收缩 [2][5] - 发布DPI CASA高奢品牌战略,与意大利顶奢品牌合作;IW品牌升级;收购丽适岩板布局高端岩板赛道 [5][6] 2024年费用情况 - 2024年期间费用整体发生额同比下降约1亿元,费用率上升因营业收入规模下降 [6] - 财务费用变动因资金从存款转向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利息收入减少,理财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增加 [6]
金洲管道2024年财报:营收净利双降,创新驱动能否破局?
金融界· 2025-05-07 10:4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6.17亿元,同比下降19.61% [1][4] - 2024年归属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29.03% [1][4] - 2024年营收仅为2021年峰值70.43亿元的65.5% [4] - 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呈现持续下滑趋势:2020年60.89亿元→2021年70.43亿元→2022年57.43亿元→2023年51.1亿元→2024年46.17亿元 [2][4] - 近五年归母净利润波动下降:2021年5.84亿元→2023年2.84亿元→2024年2.01亿元 [3][4] 业绩压力因素 - 钢材市场供需双弱直接影响主营业务 [1][4] - 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对业务造成冲击 [1][4] -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加剧经营压力 [4] 技术创新成果 - 主持发布国家标准GB/T44553-2024《钢管热镀锌热工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5] - 参与多项国家及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 [5] - 全年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 [5] 市场拓展进展 - 镀锌管业务新增直供客户19家 [5] - 钢塑管领域开发23家直供客户,聚焦消防涂覆钢管赛道 [5] - 不锈钢管材在燃气市场与新奥燃气达成战略合作 [5] - 半导体领域与湖州胜纯签订合作协议 [5] 运营优化措施 - 焊管直度合格率提升通过优化定径量与冷却水温度控制 [6] - 镀锌管擦伤率下降得益于内壁喷油设备改进 [6] - 钢塑管涂层脱胶问题通过超声波清洗工艺优化解决 [6] - 卷板库存同比下降44%,钢管库存减少30% [6] - 全年消化积压管材5790吨,长库龄原材料2900吨 [6] - PE挤出机改造降低能耗,等离子切割工艺提升厚壁钢带加工效率 [6]
南都电源闯关港股IPO:2024年盈利双降,预计巨亏逾1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4-25 10:44
公司业绩与亏损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2亿至15.6亿元,扣非后亏损更达14亿至17.6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全年营收预计为84亿至9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四季度单季巨额亏损拖累全年业绩由盈转亏 [2] - 铅回收业务因电池技术升级导致废旧电池供给锐减,叠加行业产能过剩,产品毛利率断崖式下跌 [2] - 锂电产品销售单价快速下降,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储能项目交付周期长导致出货量大幅下降 [3] - 公司选择性放弃低毛利订单,海外订单延迟发货,产能利用率不足,进一步降低产品毛利率 [3] 财务风险与资产减值 -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高达145.1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2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4] - 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及短期借款占比超70%,账面货币资金仅能勉强覆盖利息支出 [4] - 存货规模51亿元,应收账款39.37亿元,高企的"两金"占用加剧现金流紧张 [4] - 因与新日电动车合同纠纷计提预计负债及存货跌价准备,叠加商誉、固定资产减值,进一步侵蚀利润 [3][4] 业务困境与战略失误 - 铅回收业务曾是重要利润来源,但2024年因政策不确定性和产能过剩被迫减产 [2] - 公司早年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但2011年转向民用铅酸电池,错失动力电池黄金十年 [4] - 2013年至2019年斥资30亿元建设的铅炭储能电站因消纳不足和政策变动普遍亏损,最终以1.23亿元剥离 [4] - 转战锂电储能后陷入国内价格战,海外市场拓展受制于高门槛与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 [4] 港股IPO计划与市场反应 - 公司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计划募资用于海外市场拓展、国际并购及补充流动性 [1][5] - 公司寄望通过香港资本平台进军欧洲、北美高价市场,摆脱国内价格战 [5] - 市场对IPO存疑,2025年储能行业或迎最艰难一年,国内市场量价齐跌,海外市场壁垒高企 [5] - 近六个月市值蒸发约35%,投资者担忧"带病上市"可能加剧公司困境 [5]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技术路线选择风险、多元化布局成本压力、海外市场高门槛是行业共性挑战 [6] - 行业生存法则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战略定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突围关键 [6] - 公司港股IPO能否扭转颓势尚待检验,但将为中国储能产业全球化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