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

搜索文档
加码权益投资 银行理财入列“耐心资本”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22
银行理财权益资产配置现状 - 银行理财已建立涵盖转债、红利、价值、宽基、黄金、全球配置、量化等在内的权益资产投资体制和机制,但权益配置占比仍较低[1] - 截至2024年末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余额0.83万亿元,占总资产2.58%,2024年3月末占比微升至2.6%[1] - 配置受限主因包括负债端束缚、客户低风险偏好、投研能力及资管系统建设不足[1] 权益资产配置新途径 - 指数化投资成为重要方向,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公司近期集体发声将增持ETF,布局指数及指数增强策略产品[2] - 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近期多只产品完成募集[2] - 理财公司积极参与IPO网下打新及港股基石投资,光大理财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深交所主板IPO信通电子网下打新,申报900万股[3] 港股IPO基石投资案例 - 中邮理财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获配5000万美元基石份额,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获配2000万美元[3] - 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获配2000万美元,并参与IFBH港股IPO获配400万美元"基石+锚定"份额,成为首家布局新消费领域港股IPO的理财公司[3] - 银行理财通过指数化投资和IPO参与逐步向"耐心资本"转型,但需强化资产准入、投后管理、产品设计等能力[3]
GP开始为“过错”买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3 16:42
行业趋势转变 - 风投机构从回避诉讼转向主动起诉被投企业 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 头部创投机构过去两年成批采购争议解决服务 [4][9][13] - 诉讼激增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基金到期但收益率不及预期 LP与GP矛盾加剧 国资LP入场后要求每笔投资必须有明确退出结果 [6][7][20] -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同比下降9 6% 但回购退出数量逆势增长27 2% 中小机构30%-40%被投企业触发回购协议 [15][16] 国资LP主导下的新规则 - 2024年国资性质资金在LP结构中占比达88 8% 其中政府资金出资占比52 5% 美元基金占比从2018年43%降至2024年11% [17][20] - 国资LP对"国有资产流失"监管严格 要求通过诉讼仲裁确定责任划分 不接受和解 需法律文书作为亏损依据 [21][25][26] - 诉讼挤兑现象频发 机构为争夺有限资产加快起诉节奏 导致企业加速破产反而降低回款率 [27][30][31] 粗放投资遗留问题爆发 - 尽调草率 投后缺位 协议漏洞等问题集中暴露 部分项目尽调底稿不全 投资协议原件遗失 甚至无法证明创始人身份 [38][39] - 对赌协议设计缺陷频现 如回购公式计算出负数 "重大过失"等关键条款无明确定义 增加诉讼难度 [39][40][41] - 投后管理形同虚设 部分机构外派董事因未督促企业缴足注册资金被债权人追责 需用个人资产偿债 [34][35][36] 企业应对策略与行业反思 - 企业转移资产手段多样化 包括蚂蚁搬家式转账(单笔9 99万元) 虚构债权抵押 离婚分割财产 甚至故意烧毁账本 [47][48][49] - 科技企业更重视声誉 创始人常卖房偿债 传统行业企业则倾向用客户欠款抵偿机构投资 [60][61][62] - 行业呼吁"耐心资本" 风投本质应是长期主义而非零和博弈 部分机构开始将诉讼经验反哺投资流程 [77][78][79] 协议条款与谈判策略 - 回购条款被滥用 2020年后投融资项目中签署回购协议成为常态 但部分条款违背《公司法》不伤害正常经营的前提 [51][52] - 律师建议"以诉促谈" 通过诉讼促成谈判 机构预期差异大(五折至全额追回) 企业希望放宽条款 [56][58][59] - FA尝试多种非诉解决方案 包括寻找新买家 创始人让渡股份 基金到期后重新注资等 [54][55]
100亿,江苏迎来一支央企科创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2 16:10
基金设立与合作 - 中国诚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协议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同时签约2只子基金框架协议[1] - 诚通科创(江苏)基金以直投为主,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 - 该基金是诚通首批300亿元央企创投母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100亿元母基金形成协同效应[4] - 同步签约的"诚通(苏州)苏实材料成果转化基金"将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与苏州实验室合作推动材料领域成果转化[5] 基金战略与定位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由央企+产业龙头+地方政府联合出资,形成多元协同架构[6] - 基金锚定"硬科技"主航道,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采用"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策略[7] - 基金期限达15年,专注种子期至成长期科技企业,瞄准央企未来3-10年核心技术需求进行前瞻布局[8] - 基金将发挥"探头"作用,连接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源,构建科创孵化和投融资机制[8] 行业影响与政策背景 - 诚通科创基金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体现"耐心资本"定位[12] -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央企创投基金长期资本作用[12] - 国资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较一般股权基金延长近一倍,并配套完善容错机制[10][11] - 中国诚通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目前基金投资板块规模超6500亿元,以两只国家级基金为主[10] 近期动态 - 诚通科创与工研资本签约10亿元子基金,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转化[9]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该基金将带动更多央企设立创投母基金,为股权投资行业注入信心[10]
险企考核“指挥棒”改革 打通险资入市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7-12 02:02
保险资金运用与考核改革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4.47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入市空间 [2]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改为"当年度+3年周期+5年周期"组合,权重分别为30%、50%、20%,强化长周期导向 [3][4] - 新考核体系下三年及五年周期指标合计权重达70%,显著高于此前要求,旨在化解保险资金长期入市的考核堵点 [4][5] 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 - 考核改革将推动保险公司减少短线操作,更多配置成长型标的如基本面良好、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6] - 中国人寿表示新规有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6] - 申万宏源分析指出新规可弥合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的错配问题,引导保险公司用足权益配置额度 [5] 资产负债管理与战略转型 - 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匹配管理,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7] - 保险公司需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构建长期价值,系统性升级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7] - 负债端需构建与资产端能力适配的经营策略,综合考虑现金流匹配、负债成本约束等因素 [7][8] 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 - 新规将推动保险资金挖掘优质科技企业投资标的,增加对科技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 [8] - 中国太平表示改革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8] - 保险资金有望通过投资中小型优质科技企业,进一步释放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作用 [8]
这个省出台新规:管理费按实际投资金额计提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1 17:44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更新 - 宁夏新规将基金管理费计费基础从认缴规模调整为实际投资金额 每年合计不超过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2% 按实际投资时间计算 管理费可按季度预提并按绩效考核结果确认 [1] - 行业惯例GP年度管理费为认缴规模2% 新规反映对GP要求提升 需通过投出有价值项目盈利而非依赖管理费 [1] - 国务院办公厅1月文件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应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 管理费标准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2] 管理费支付机制争议 - 部分地区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 原则上禁止本金列支 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后期补回 引发GP对短期逐利行为的担忧 [2] - GP认为管理费应市场化定价 若需"倒贴"可能扭曲投资行为 强调LP与GP互信关系及行业规范化进程 [3][4] - 浙江等地新规未硬性规定管理费 显示政策灵活性 未来各地可能差异化跟进 [4] 容错机制创新 - 宁夏详细列出容错适用情形 包括改革创新探索性失误 政策变动导致损失 重大项目不可抗力过失等 实操性显著增强 [5][6] - 2024年国务院"创投17条"提出优化政府基金考核 健全生命周期评价 国资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延至15年 [7][8] - 多地提高亏损容忍度 湖北 四川 深圳 广州等地允许单项目100%亏损 推动国资成为耐心资本 [11][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一级市场需发展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 政府基金需通过容错机制"松绑"以提升投资效率 [13][14] - 国资容亏机制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敞开 信号明确鼓励长期资本支持创新 [11][14]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推动行业优秀机构发展 [17][21]
从热钱到长钱 创投行业将迎生态重构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29
募资端表现 - 上半年机构LP认缴出资金额达8720亿元,同比提升50%,出资笔数3315笔,同比增加2% [1][2] - 机构LP出资金额创近5年新高,止住2020年以来连年下滑趋势 [2] - 政府和国资LP出手更为积极,政策引导下长线资金加速进入市场 [1][3] 投资端变化 - 上半年创投市场整体投融资规模同比下降5%,较去年同期50%降幅显著收窄 [3] - 投早、投小、投科技渐成主流,一季度A轮及早期案例占比达61.8% [6] - 部分以投中后期为主的创投管理人开始关注早期优质项目 [1][6] 退出端改善 - 上半年投资机构退出金额达587亿元,同比实现倍增,退出事件1315笔,同比增加150% [3] - A股和港股IPO企业数量同比增加20家 [3] - 部分引导基金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以应对退出难问题 [6] 行业生态重构 - 热钱、快钱加速转变为长钱,创投行业生态迎来变局时刻 [1][4] - 国资LP取向直接影响GP投资方向,政策推动长期投资资金入场 [5] - 行业更加重视早期投资,与高校院所、产业资本协同加强 [5][6] 机构能力建设 - 股权投资机构需构建多元化退出能力,推动S基金发展 [7] - 提升专业研究能力成为关键,部分机构成立细分赛道研究小组 [7] - 期待完善上市机制和退出方式,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 [8]
刚刚,苏州发布两大百亿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0 18:07
苏州两大百亿级基金发布 - 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与"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两大百亿级基金,总规模各100亿元 [1][3] - 百亿人才基金由苏创投集团发起,首期25亿元,存续期15年,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子基金,重点投向领军人才和硬科技领域 [3] - 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由苏州国投集团牵头设立,专注于"链主级"项目,单一项目投资额不低于5亿元 [3][4] 苏州创投生态与基金矩阵 - 苏创投集团已累计直投上市64家企业,2024年已有汉邦科技等3家企业上市 [5] - 苏州正在筹建总规模近千亿元的专项产业基金群,包括100亿元生物医药基金、1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等 [6] - 苏创投已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管理145只总规模超2600亿元的基金群 [8]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批14支产业专项基金规模506亿元 [10][11] - 基金采用"母母基金"架构,下设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等三类专项基金 [16][17] - 产业子基金返投要求优化,投资专精特新企业返投认定150%,投资上市企业返投认定200% [12] 苏州产业发展规划 - 苏州围绕"1030"产业体系(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集群布局 [9] - 苏州打造"苏州模式",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基金协同性良好 [9] - 苏州已成为创投圈"网红城市",是国内资本和项目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 [9] 全国母基金行业趋势 - 国内引导基金进入3.0版本,从单一基金发展为基金集群,形成省市县引导基金合力 [21] - 江苏省母基金存续期限长达10-12年,体现"耐心资本"定位,为全国示范 [14][15] -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产业"助推器",将吸引更多资本带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22]
创投大咖闭门分享!沙丘开学精彩回顾
投资界· 2025-07-10 11:21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投行业经历快速崛起,当前关键词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需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机会[4][6] - 人工智能将引发颠覆性变革,硬科技投资进入黄金时代,ESK价值投资体系(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知识价值)成为新范式[9][11] - 沙丘投研院构建创投成长共同体,通过"闻道 明己 致远"理念培养企投家,校友生态覆盖800+企业家及投资人[23][37][39] 行业趋势 - 上半年IPO显著增长,港股市场复苏,头部机构重启招聘,显示创投市场回暖迹象[6] - 并购基金呈现"中国式"特征:以上市公司为核心买方市场,地方政府主导,跨境并购成关键突破点[30] -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学研融合(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突破技术"卡脖子"的核心路径[32] 投资方法论 - 早期投资需"立足全球、精准聚焦",坚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策略,形成可复制的思考体系[28] - 硬科技投资具有长周期特性,短期经济回报低但知识价值高,需通过产品市场化实现价值转化[11] - 成功投资需具备"见微光、进窄门、走险路"的勇气,结合长期主义定力与乐观心态[9] 机构实践 - 元禾原点专注早期投资十余年,验证"一俊遮百丑"的头部项目策略有效性[28] - 深创投等机构通过投资企业上市获得跨越式发展,体现创投行业"幸运且幸福"的特质[19] - 复旦科创基金采用"投资+孵化"双轮驱动模式,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样本[32] 教育培训 - 沙丘课程涵盖"投资家能力模型"四大模块:创投历史、赛道选择、机构运营、早期策略[56] - 实战教学包含企业参访、投资实验室、毕业答辩等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14] - 校友总会整合北京、长三角、大湾区三地分会,通过高尔夫/美酒协会强化社群联结[37]
每经热评︱延长大股东协议转让锁定期 为培育耐心资本创造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7:53
协议转让锁定期延长现象 - 6月以来多份协议转让补充协议显示私募等受让方主动将锁定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乃至18个月 [1] - 5月份威领股份、岱勒新材、罗欣药业等10余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终止协议转让 当月终止案例数量几乎与前4个月总量持平 [1] 原有协议转让模式特点 - 减持新规允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减持 但要求单个受让方受让比例不低于5%且6个月内不得减持 [1] - 2022年5月24日至12月期间超30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公告 [1] - 市场质疑6个月锁定期过短 私募可能通过"过桥减持"帮助大股东规避减持要求 [1] 锁定期与财报周期关联性 - 6个月锁定期覆盖年报(4月30日前)和半年报(8月31日前)窗口期 存在利用未公开业绩数据套利的风险 [2] - 航天宏图私募受让方将锁定期从12个月主动延长至18个月 显著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协议转让模式的双重作用 - 该模式能避免二级市场集中交易对股价的冲击 同时引入专业机构优化股权结构 [2] - 锁定期延长至12个月后 私募需经历4个财报窗口期(年报/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 大幅压缩短期套利空间 [2] 长期资本培育效应 - 12个月以上锁定期推动战略投资与价值发现融合 实践中可能诞生高净值耐心资本 [3] - 私募作为产业资本承接方 其长期锁定承诺有助于培育市场长期投资文化 [3]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
36氪· 2025-07-09 10:06
科技产业革命与历史转折点 - 世界正处于三大历史转折点交汇处:科技产业革命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加速 [1] - 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初期,AI革命将带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18][19] - 信息时代主要推动力为摩尔定律(集成电路)和尼尔森定律(光纤通信),AI时代仍依赖计算+通信能力叠加 [22] 对抗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 **熵减组织管理**:华为通过强制淘汰10%管理者/年防止组织熵增,保持创新活力 [4][5] - **液态创新网络**:开放办公环境(如谷歌、苹果)可提升人际碰撞频率,促进创新 [9][11] - **创业战略选择**:需把握工业革命级大势(如AI、空间、生命科技),避免在周期高点投资 [12][17][23] 企业竞争与生存法则 - **压强原理**:华为/苹果通过聚焦资源实现局部突破,避免分散力量 [24] - **生态位思维**:企业需找到独特生存优势(如大熊猫的"可爱"特质),避免同质化竞争 [25][26] - **植物策略**:创业公司应学习耐阴植物,以低成本存活并等待爆发机会 [45][46] - **动物策略**:人类通过认知革命(大脑进化)、合作共赢(红杉树根网)、科技迭代(工具发明)实现物种领先 [51][52][53] 客户价值与创业模型 - **VCT价值模型**:单位价值=产品总价值/(时间成本+价格成本),小米通过价格减半策略颠覆手机/汽车市场 [29][30][32] - **需求强度演变**:从基础需求(吃穿住行)向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递进,催生泡泡玛特等情感消费品牌 [33] - **市场渗透规律**:渗透率10%以内为最佳进入期,20%-80%为高增长阶段,超过80%竞争加剧 [38] 中国硬科技发展关键 - **工程师红利**:中国工程师研发效率达美国4倍(周期减半+成本减半),华为/比亚迪/大疆为典型受益者 [56] - **耐心资本**:需解决科技与资本的三大矛盾(确定vs不确定、短线vs长线、大钱vs小钱),建立"投早投小投硬"机制 [62] - **硬科技精神**:聚焦半导体/量子/核聚变等卡脖子领域,需具备勇担使命、敢为人先、十年磨剑的特质 [64][66][68] 科技经济周期规律 - **康波周期**:60年科技革命周期决定经济波动,当前处于信息革命衰退期向AI革命爆发期过渡 [14][15][16] - **库兹涅兹周期**:中国房地产完成20年周期(1999-2019),科技投资需把握朱格拉周期(10年阶段) [20][22] - **信息时代投资浪潮**:2000年代互联网→2010年代AI/物联网,关键公司从英特尔/微软转向ARM/NVIDIA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