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网红塌台、巨头折戟、老牌沦陷,家居家装“大洗牌”何时休?
新华财经· 2025-06-18 18:06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家居家装行业进入"洗牌时间",呈现"三低一高"新常态:低温环境、低速增长、低利润、高成本运营 [1][5] - 新房销售规模连续三年下滑,2022-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3.58亿、11.17亿、9.74亿平方米 [2] - 下游需求萎缩导致装饰企业破产数量激增,2022-2024年破产企业分别为48家、75家、超100家 [2] 企业案例与经营困境 - 住范儿因激进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实体门店单店耗资过亿元,原计划2025年开11家店实现100亿元营收 [4] - 东易日盛2024年营收12.96亿元同比降55.8%,较2021年峰值42.91亿元缩水近七成,现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大规模闭店 [3] - 红星美凯龙营收从2021年155.13亿元腰斩至2024年78.2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盈利19.95亿元转为亏损29.83亿元 [3] 资本与扩张模式问题 - 住范儿B+轮融资与B轮间隔近3年,反映资本对行业赛道态度趋冷 [2] - 东易日盛上市后连续收购多家公司并购置办公楼,快速消耗积累资金 [4] - 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国美等巨头在家装业务均遭遇挫折:阿里巴巴homearch重庆店营业半年即关闭,字节跳动调整住好家业务方向 [3] 行业深层问题 - 规模扩张成为"诅咒",企业为取悦资本市场盲目开店收购,导致现金流管理和产品交付能力恶化 [5] - 激进扩张伴随内部管理混乱和服务品质失控,直接冲击用户口碑护城河 [4] - 行业需转向细分市场深耕、技术创新降本提效、用户价值重塑商业模式以应对周期变化 [5]
活性染料行业动态研究: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更受益
国海证券· 2025-06-16 1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对活性染料行业给予“推荐”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供需持续趋紧,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下游活性染料需求相对刚性,行业供需趋紧状态有望维持 [7] - 成本端有力支撑,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更受益,H酸为生产活性染料主要原料,成本端利好支撑传导或更顺畅,活性染料价格有望上行 [7] - 受到环保监管趋严以及下游纺织产业不景气等影响,H酸实际供应有限,供需持续趋紧推升H酸价格中枢上行,进一步对活性染料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 - 2025年6月13日数据显示,基础化工1M表现为1.0%、3M为0.3%、12M为8.8%,沪深300 1M表现为 -0.8%、3M为 -1.2%、12M为9.6% [4] 事件 - 2025年6月13日,H酸市场均价为41750元/吨,较2025年1月初上涨5750元/吨 [5] 投资要点 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 - H酸生产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难治理,部分发达国家已停产,全球产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 [7] - 受环保监管趋严和下游纺织产业不景气影响,国内部分H酸企业停产或低开工率,有效产能不足6万吨,市场有效供应缺口超10% [7] - H酸生产涉及危险工艺,近期化工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督导检查力度或加强,支撑供应端 [7] 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更受益 - 中国染料行业处于产业升级和洗牌阶段,产品价格自2019年下半年承压下行,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 [7] - 2025年1月,活性黑参考价由2018年高点33元/公斤降至20元/公斤,2025年6月13日涨至23元/公斤 [7] - H酸占活性染料总成本30%-50%,行业整体利润低甚至亏损,成本端利好支撑传导更顺畅 [7]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 首次覆盖活性染料行业,给予“推荐”评级 [2][8]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 重点公司 | 股票代码 | 2025/06/13股价 | 2024 EPS | 2025E EPS | 2026E EPS | 2024 PE | 2025E PE | 2026E PE | 投资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龙盛 | 600352.SH | 10.45 | 0.63 | 0.67 | 0.74 | 17 | 16 | 14 | 买入 | | 锦鸡股份 | 300798.SZ | 11.25 | 0.01 | - | - | 1125 | - | - | 未评级 | | 闰土股份 | 002440.SZ | 8.2 | 0.19 | 0.25 | 0.33 | 43 | 33 | 25 | 未评级 | | 吉华集团 | 603980.SH | 5.14 | 0.25 | - | - | 21 | - | - | 未评级 | [9] 重点关注个股弹性测算 | 股票代码 | 公司 | 活性染料产能(万吨) | 收盘价(元) | 市值(亿元) | PE (TTM) | 活性染料上涨1000元/吨利润增长(亿元) | 活性染料上涨3000元/吨利润增长(亿元) | 活性染料上涨5000元/吨利润增长(亿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352.SH | 浙江龙盛 | 8 | 10.5 | 340 | 15 | 0.53 | 1.59 | 2.65 | | 300798.SZ | 锦鸡股份 | 4.5 | 11.3 | - | -627 | 0.30 | 0.90 | 1.49 | | 002440.SZ | 闰土股份 | 10 | 8.2 | 92 | - | 0.66 | 1.99 | 3.32 | | 603980.SH | 吉华集团 | 2 | 5.1 | 35 | 81 | 0.13 | 0.40 | 0.66 | [10]
都市车界|多地国补“急刹车”,汽车行业加速驶入“后补贴时代”
齐鲁晚报· 2025-06-11 14:14
政策执行情况 - 多地因资金使用进度差异暂停家电、汽车等领域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1]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补贴资金消耗已超过1500亿元 [4] - 6月份"618"大促期间单月补贴资金预计将突破500亿元大关 [4] 补贴效果与问题 - 部分地区家电补贴比例高达10%-15%带来"井喷式"消费 [4] - 多省份年初设定的补贴额度在半年内接近耗尽 [8] - 部分地区出现刷单套利、虚假申领等乱象 [8] 消费者反馈 - 消费者质疑政策实际效果反映补贴可能被商家利用 [9] - 部分商家先抬高价格再用国补优惠吸引消费者 [11] - 消费者购买国补商品后价格大幅下降却无法享受价保 [11] 车企应对策略 - 新能源购车补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降幅在3000-5000元之间 [12] - 深蓝汽车推出"兜底补贴"政策最高补贴额度达45000元 [12] - 比亚迪宣布自1月1日起全系车型上调价格幅度在4000元-8000元不等 [12] 行业影响 - 补贴退坡后消费者购车成本显著上升 [12] - 单车补贴收入占净利润比重达12%补贴退坡压缩利润空间 [12] - 部分二线品牌因缺乏规模效应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 [12] 行业转型趋势 - 新能源汽车对国补的依赖程度从78%降至47% [14] - 行业正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14] - 电池系统价格在5年之内可能降低至每千瓦时100美元左右 [15] 未来展望 - 产品盈利能力的差异将导致车企选择不同的市场策略 [18] - 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 [18] - 技术迭代、出海扩张与消费升级将共同构筑行业新增长极 [18]
5月彩电市场又遇冷,TOP8瓜分95.4%的市场,小米出货60万台
新浪财经· 2025-06-08 09:2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283万台 同比下降2.1% 连续两个月下滑 [1] - 1-5月累计出货量1403.5万台 同比微增1.7% 主要依赖一季度行情支撑 [1] - 行业处于"动乱不稳"阶段 品牌方对618备货持谨慎态度抑制出货动能 [3] 618促销预测 - 洛图科技预测618周期零售量将增长10% 主要基于史上最长促销周期(40天)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到期刺激 [3] 品牌竞争格局 - 前八大品牌合计出货270万台 同比微降0.9% 市场集中度提升至95.4% [4] - 传统三强(TCL/海信/创维)合计出货166万台 同比下降2.4% 市场份额58.7% [4] - 小米系逆势增长9.1%至60万台 市占率21.2% 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 [4] - 长虹/海尔/康佳合计出货34万台 同比下降4.2% 市占率12.0% [4] 重点品牌表现 - 小米5月出货量60万台排名第二 增长率9.8% 为TOP8中少数正增长品牌 [5] - TCL保持领先优势 1-4月累计出货近260万台 同比增长20.2% 稳居行业第一 [5][6] - 康佳5月被华为超越跌至第八名 前五个月多数月份大幅下滑 主要受股东更替和管理层调整影响 [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进入"存量搏杀"时代 面临供给过剩/需求疲软/替代品冲击 [7] - 头部品牌依靠技术壁垒和子品牌矩阵构筑护城河 TCL凭借全产业链优势领先 [7] - 小米通过"硬件+生态+性价比"策略实现逆势增长 成为市场亮点 [7] - 中腰部品牌面临头部技术碾压和价格战挤压 生存空间被蚕食 [7]
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是市场创新的必然选择,而非行业破坏者
搜狐财经· 2025-06-06 23:23
行业竞争格局 - 重庆市咖啡行业协会呼吁京东外卖停止"百亿补贴",认为这是"内卷式"竞争,但倡议书后续被删除 [1] - 京东外卖作为新入局者,通过"百亿补贴"吸引用户和商家,属于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 [5] - 补贴是互联网平台进入新市场的常见策略,如滴滴、美团、拼多多等都曾通过补贴快速培养用户习惯 [5] 补贴的市场影响 - 补贴导致重庆本地咖啡店订单价格下降13%,但未提及商家是否优化供应链或创新产品 [6] - 低价竞争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低效产能,促使中小商家从依赖高价红利转向提升运营效率 [6] - 补贴推动市场资源重新分配,打破原有市场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5] 行业监管与公平竞争 - 市场监管总局已牵头对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进行约谈,强调合法规范经营和公平有序竞争 [8] - 倡议书要求公开补贴机制和算法规则,但监管职责应是防止垄断而非限制合法补贴 [8] - 限制合法补贴可能固化现有利益格局,阻碍行业进步,京东外卖旨在解决行业痛点并重建服务价值标准 [8] 商家应对策略 - 本土特色独立咖啡品牌在高额补贴下客户流失,需反思自身定位和服务是否足够差异化 [6] - 推荐商家学习成功案例如潭拓寺的加福与玉兰茶楼、戒台寺的加福等,提升竞争力 [6]
大洗牌!澳大利亚,又一行业濒临重启!
搜狐财经· 2025-05-25 15:49
澳洲葡萄酒出口市场表现 - 在中国取消关税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澳洲对中国大陆葡萄酒出口额飙升至10.3亿澳元,占总出口额26.4亿澳元的近四成,重新成为最大出口市场 [1] - 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里,澳洲葡萄酒总出口额同比猛增41% [1] - 虽然中国市场恢复迅速,但销量仍比2018年巅峰时期少44%,且主要依赖高端酒支撑 [3] - 除中国外,其他市场出口额暴跌13%至16.2亿澳元,创十年新低,出口量更是20年最低 [3] - 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市场全线下滑,美国市场销量倒退至二十年前水平 [4] 行业结构与整合趋势 - 行业被少数巨头垄断,形成酒庄与零售端"垂直整合"的利益链条 [6] - 保乐力加旗下品牌与Accolade Wines合并成立Vinarchy,年收入达15亿澳元,预计砍掉50个品牌 [6] - 澳洲约有6000家葡萄种植户和2156家酒庄,创造16.4万个岗位,年贡献450亿澳元经济价值 [8] - 零售市场双头垄断,中小型酒庄独立发展困难 [21]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 - 15澳元以下的平价酒滞销,15澳元以上的中高端酒需求旺盛 [11] - 全球葡萄酒消费萎缩,澳洲本土消费量自2016-17年度以来持续下滑9% [10] - 中国市场偏好高端酒,与澳洲过剩的中低端产能形成错配 [24] 葡萄种植与产区差异 - 72%酿酒葡萄产自温暖内陆地区,均价仅345澳元/吨;凉爽地区葡萄均价达1531澳元/吨 [16] - Riverina和Riverland等主要产区面临挑战,而气候凉爽的优质葡萄产区需求旺盛 [13][15][17] - 新栽葡萄藤需三年才能稳定挂果,农户需慎重考虑长期土地规划 [18][19] 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 - 葡萄产量过剩、平价酒滞销、高端酒供不应求等问题困扰整个产业 [5]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多家酒企挂牌出售,正在经历洗牌 [6] - 全球消费风向改变,受通胀、健康意识提升和Z世代饮酒文化变化影响 [10] - 危机已蔓延至整个产业链,普通品质葡萄种植者首当其冲 [12][13]
帮主深扒 | 中海南京“割肉记”:房价腰斩背后,藏着房企断腕求生的血腥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5-23 01:37
楼市降价事件 - 中海地产在南京进行大幅降价促销 江北观江樾单价从3 6万降至2 3万 江宁和山项目从3万+腰斩至1 7万 [3] - 降价房源迅速售罄 和山项目接近清盘 形成业主维权与抢购并存的矛盾局面 [3] 降价原因分析 - 南京取消二手房限售导致挂牌量激增 新房面临二手房价格战冲击 [3] - 江宁江北新出让地块容积率更低 使老项目竞争力下降 [3] - 中海正在进行战略调整 将资源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转移 南京项目成为回笼资金工具 [3] 项目盈利状况 - 观江樾项目楼面价2 1万 现售价2 3万 扣除建安成本及税费后利润空间极其有限 [3] 行业趋势判断 - 房地产行业现金流压力加剧 连央企背景房企也不得不采取极端促销手段 [3] - 房地产市场正从高利润模式转向生存竞争模式 未来仅现金流充裕或产品力突出的企业能够存活 [4] - 南京楼市呈现明显分化 核心区域相对稳健 郊区项目面临更大风险 [3] 市场机会提示 - 当前刚需购房者存在捡漏机会 但投资者需警惕政策变化风险 [3] - 有业主计算显示 当前购房价格甚至低于三年前的地价成本 [4]
旗滨集团(601636)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Q1毛利率改善 静待供需平衡进一步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56.49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7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82.6% [1] - 2025Q1营业收入34.84亿元,同比-9.7%,归母净利润4.70亿元,同比+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100.7% [1] - 2024Q4/2025Q1单季毛利率分别为5.5%/12.0%,同比-23.6pct/-14.1pct,但2025Q1环比回升6.5pct [2] 业务分析 - 浮法玻璃2024年销量同比-6%,单箱毛利13.4元,同比-8.3元,因地产竣工需求下滑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2] - 光伏玻璃2024年销量4.35亿平,同比+124%,收入57.53亿元,同比+68.6%,但单平毛利1.2元,同比-2.6元,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均价下跌 [2] - 光伏玻璃产能爬坡压缩单位成本,但行业矛盾仍存 [2] 费用与资产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2.2%,同比+1.0pct,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6亿元,因光伏生产线借款利息支出增加 [3] - 2025Q1期间费用率12.6%,同比+0.6pct,财务费用率同比+1.6pct,管理费用率持续压缩 [3]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2.57亿元,含存货跌价准备2.38亿元,2025Q1确认资产处置收益5.29亿元(绍兴老厂区搬迁) [3]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12亿元,同比-6.31亿元,2025Q1改善至0.17亿元,同比+3.34亿元,因原材料降价及采购现金减少 [4] - 2024Q4/2025Q1资本开支3.90/5.76亿元,同比-77.2%/-51.1%,节奏显著放缓 [4] - 2025Q1资产负债率59.0%,同比+4.5pct [4] 行业与展望 - 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持续,但盈利底部可能加速供给出清,龙头企业份额有望提升 [4] - 公司多元产业布局成型,浮法和光伏玻璃成本及国际化竞争优势强化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0/7.6/11.3亿元,对应市盈率25/20/13倍 [5]
东吴证券:给予旗滨集团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4-28 12:44
文章核心观点 东吴证券黄诗涛、石峰源发布对旗滨集团的研究报告,给予增持评级,虽浮法和光伏玻璃盈利承压,但公司多元产业布局成型,竞争优势强化,行业供给出清后龙头有望提升份额、修复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7.6/11.3亿元 [1][5] 分组1: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49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3/2.89亿元,同比-78.1%/-82.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4.84亿元,同比-9.7%,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0/-0.03亿元,同比+6.4%/-100.7% [1] 分组2:业务盈利情况 - 浮法玻璃2024年销量同比-6%,单箱毛利13.4元,同比-8.3元,因地产竣工需求下滑加剧供需矛盾 [2] - 光伏玻璃2024年销售加工片4.35亿平,同比+124%,收入57.53亿元,同比+68.6%,单平毛利1.2元,同比-2.6元,因产能过剩均价下跌 [2] - 2024Q4/2025Q1单季毛利率为5.5%/12.0%,分别同比-23.6pct/-14.1pct,2025Q1环比回升6.5pct [2] 分组3:费用与利润影响因素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2%,同比增加1.0pct,因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6亿元;2025Q1单季期间费用率同比+0.6pct至12.6%,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1.6pct,管理费用率延续压缩趋势 [3] -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2.57亿元,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38亿元;2025Q1确认资产处置收益5.29亿元,因绍兴老厂区搬迁相关资产处置 [3] 分组4: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2亿元,同比-6.31亿元;2025Q1为0.17亿元,同比+3.34亿元 [4] - 2024Q4、2025Q1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为3.90亿元、5.76亿元,分别同比-77.2%/-51.1% [4] - 2025年一季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0%,同比上升4.5pct [4] 分组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7.6/11.3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6.5/11.2亿元),对应市盈率25/20/13倍,维持“增持”评级 [5] 分组6:其他机构盈利预测 - 展示了多家机构对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的预测及目标价情况 [8] - 该股最近90天内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77 [8]
负债162亿!又一家建工巨头被恒大拖垮了
商业洞察· 2025-04-27 16:47
合肥建工破产事件分析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作为建筑行业老牌国有企业 曾在全国市场风光无限 但最终因资不抵债而倒下 [5] - 公司成立于1958年 历经67年发展 从地方国企成长为安徽建筑业龙头 手握"鲁班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跻身全国建筑业500强 [5] - 截至2024年11月 公司资产总额127.3亿元 负债总额162.29亿元 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 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至127% [12] 破产原因分析 - 高度依赖恒大集团 高峰期垫资施工 仅2021年就有2.7亿元工程款无法收回 [7] - 内部贪腐与管理混乱 原董事长刘国福违规收受礼品 滥用职权 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 [9] - 2018年并入海螺集团后 管理层未能抓住转型窗口期 反而在行业下行时继续加码高风险合作 [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恒大2万亿元负债中 大部分来自建筑公司和供应商 南通三建 嘉寓集团等昔日巨头接连倒下 [8] - 2024年以来 建筑行业已有超20家大型企业申请破产 主要由于房地产需求萎缩 资金链紧绷与利润摊薄 [12] - 行业数据显示 2024年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激增 房企暴雷"后遗症"仍在发酵 危机正向上下游蔓延 [14] 行业应对措施 - 地方政府正通过国企接盘 专班复工等方式处理恒大遗留项目 [14] - 建筑企业需转向绿色建筑 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 并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14] -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活下来的企业可能迎来更健康的生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