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保护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APEC峰会将至 多方探寻合作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 2025-10-24 07:38
会议背景与意义 - 韩国自2005年后时隔20年再次担任APEC峰会主席国,计划将财长会成果转化为APEC庆州峰会的实质性成果 [1] - 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领导人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聚首,寻求多边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1] - 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本次APEC峰会应开启全世界寻求共生合作之路的新篇章 [1] 会议核心主题与优先事项 - 今年APEC峰会的核心主题是“构建可持续的明天”,围绕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与繁荣三大优先事项展开 [2] - 三大优先事项分别对应“促进贸易与投资”、“通过创新驱动增长”、“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核心目标 [2] - APEC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涵盖21个亚太经济体,其成员GDP总和占全球60%以上,贸易额占全球一半以上 [2]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焦点 - 韩国将主导AI转型与人口结构变化两项核心议题,并提出“人工智能合作”作为重点方向,力求形成领导人联合文件 [2][3] - 韩国副总理具润哲表示,人工智能是韩国经济唯一的突破口,首尔正在推动全面AI转型以打造“超创新经济” [3] - 2026年APEC经济政策报告主题已确定为“结构改革与AI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将为构建安全AI生态系统提供方向 [3] 工商界参与与合作机遇 - 峰会前夕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将有约1700名全球企业领袖、政府官员及专家参与,包括英伟达、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高管 [4] - 业内观察指出,这些交流可能催生新的AI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数字治理、供应链等议题上发布联合声明 [4] 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 - APEC创始逻辑正面临逆全球化挑战,个别发达国家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严重扰乱全球经济治理秩序 [5][6] - 有分析称,今年APEC峰会宣言极有可能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主义衰退的基调,与过去30年支持多边主义的传统形成对比 [6] 中国的角色与贡献 - 中国作为2026年APEC候任东道国,其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介绍的财金渠道重点议题设想获各方积极回应 [8] - 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进口增长2.3%,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9] - 中国通过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扩大开放,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提供支撑,被视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中坚力量 [9]
国际观察|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社· 2025-10-24 06:41
与此同时,德国工商大会调查显示,美国关税政策正加剧企业的不确定性,超过一半受访企业计划减少 对美贸易,约四分之一企业表示将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指出,美国关税政 策使德国企业对美出口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失去在美市场份额,企业必须开拓其他市场。 美国一直是德国重要出口市场,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是德国对美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然而,自今年 4月美国对进口汽车及相关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生效以来,德国对美出口持续承压。 咨询公司安永报告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过去一年内,德国汽车行业净减岗位约5.15万个,占全部 岗位近7%,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工业部门。德媒报道称,美国高额关税抬高了德国商品在美售价,迫 使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整车制造商,以及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等零部件供应商陆续宣布开支削 减计划。 与此同时,企业裁员潮和破产数量持续增加,加剧市场担忧。DHL宣布将在年底前裁员约8000人,西 门子宣布到2027年9月约6000人的裁员计划;到2030年,德国最大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钢铁计划裁员 约1.1万人,博世计划裁员约1.3万人。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美国已不再是德 ...
【环球财经】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社· 2025-10-23 22:09
新华财经柏林10月23日电(记者李函林)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美国已不再 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取而代之。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变化与美国加征关税、抬高贸易壁垒密切 相关,折射出保护主义措施正在削弱美欧经济联系。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德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010亿欧元,同比下降6.5%。其中,8 月份出口仅为109亿欧元,环比下降2.5%,同比降幅达到20.1%,创下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新低。同 时,德国从美国进口634亿欧元,双边进出口总额为1644亿欧元。相比之下,德中经贸往来显现韧性。 今年前8个月,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663亿欧元。 欧盟与美国7月底达成协议,自8月1日起,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德国批发和外贸协 会主席迪尔克·扬杜拉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是导致德国对美出口下降的关键原因,美国市场对德国汽 车、机械及化工等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显著减少。 德国工商大会指出,德国企业破产数量7月份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2万家企业申 请破产,平均每天超过60家。 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指出,美国关税及政策不确定性正抑制德国经济 ...
国际观察丨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网· 2025-10-23 20:51
新华社柏林10月23日电 题: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与此同时,德国工商大会调查显示,美国关税政策正加剧企业的不确定性,超过一半受访企业计划减少 对美贸易,约四分之一企业表示将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指出,美国关税政 策使德国企业对美出口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失去在美市场份额,企业必须开拓其他市场。 美国一直是德国重要出口市场,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是德国对美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然而,自今年 4月美国对进口汽车及相关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生效以来,德国对美出口持续承压。 咨询公司安永报告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过去一年内,德国汽车行业净减岗位约5.15万个,占全部 岗位近7%,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工业部门。德媒报道称,美国高额关税抬高了德国商品在美售价,迫 使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整车制造商,以及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等零部件供应商陆续宣布开支削 减计划。 与此同时,企业裁员潮和破产数量持续增加,加剧市场担忧。DHL宣布将在年底前裁员约8000人,西 门子宣布到2027年9月约6000人的裁员计划;到2030年,德国最大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钢铁计划裁员 约1.1万人,博世计 ...
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社· 2025-10-23 16:58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德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010亿欧元,同比下降6.5%。其 中,8月份出口仅为109亿欧元,环比下降2.5%,同比降幅达到20.1%,创下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新低。 同时,德国从美国进口634亿欧元,双边进出口总额为1644亿欧元。相比之下,德中经贸往来显现韧 性。今年前8个月,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663亿欧元。 欧盟与美国7月底达成协议,自8月1日起,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德国批发和外 贸协会主席迪尔克·扬杜拉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是导致德国对美出口下降的关键原因,美国市场对德国 汽车、机械及化工等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显著减少。 与此同时,德国工商大会调查显示,美国关税政策正加剧企业的不确定性,超过一半受访企业计划 减少对美贸易,约四分之一企业表示将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指出,美国关 税政策使德国企业对美出口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失去在美市场份额,企业必须开拓其他市场。 新华社柏林10月23日电 题: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替看美关税冲击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美国已不再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取而代 ...
欧盟打来电话,苦求两个小时,稀土出口这件事,中国还是没松口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08
欧盟最近主动联系中国,表达了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关注,但中国始终没有让步,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战略定力。 根据央视的报道,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经济官员谢夫乔维奇进行了约120分钟的视频会谈,讨论了几个重要的中欧经贸议题,包括稀土出口管制、欧 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及荷兰芯片公司安世半导体的问题。 此次会谈中,双方就这些问题交换了意见,基本上达成了对彼此底线和目标的理解。双方商定,接下来将在布鲁塞尔举行一次"升级版"的中欧出口管制对话 会议,以深入探讨这些议题。 对于欧盟最关心的稀土问题,中国并未改变立场。中国明确表示,不会为了扩大与欧盟的贸易而牺牲稀土资源的控制。中欧的贸易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而不 是单方面让步。 近年来,中欧关系在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竞争的背景下逐渐紧张。虽然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欧盟常常觉得中欧贸易不平衡,认为中国 出口过多,而欧盟的进口则过少。同时,欧盟还指责中国的企业补贴政策造成不公平竞争。然而,补贴在全球范围内是普遍现象,各国都会采取措施保护自 己的优势产业。 在稀土问题上,中国的出口管制越来越严格。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从11月8日起,将对5种稀土 ...
“与美进程终结”,加拿大总理表态,提到中国
环球网· 2025-10-23 12:28
政策战略转向 - 加拿大政府首份预算旨在减少经济与安全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并削减浪费性支出[1] - 政策目标为未来十年将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翻一番以带来额外3000亿加元收入[3] - 预算政策兼顾财政紧缩与大规模投资以保护经济免受美国保护主义危机影响[3] 贸易多元化举措 - 贸易多元化努力重点包括与印度尼西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与阿联酋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3] - 与其他经济体合作包括与欧盟在防务领域及与德国在关键矿产领域达成基础性协议[3] - 政府正与全球重要经济体印度与中国重新接触并计划在东盟和APEC会议上会晤其他国家领导人[3] 加美贸易关系现状 - 美国关税已重创加拿大钢铁铝和汽车行业导致大量裁员[4] - 加拿大近期表示不会继续对美施加更多报复性关税并正努力为铝钢铁和能源行业争取关税减免[4] - 加拿大财政部修正案对不生产的中国部分钢铁铝产品给予关税减免并免除部分美国相关产品关税[4] 行业影响与前景 - 超过半数加拿大人认为未来六个月经济将走弱钢铁和铝行业出口商报告尤其疲软的前景[4] - 美国将加拿大视为经济竞争对手双方仍未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4] - 对华关税减免令于10月15日生效更多细节将于11月5日公布[4]
中欧将就稀土问题进行紧急会谈?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10-22 22:20
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有记者问,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欧盟和中国官员已同意在布鲁塞尔会面,就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问题进 行紧急会谈。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我要强调的是,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 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 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 外交部: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有记者问,今天上午朝鲜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是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决议所禁止的 活动,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对有关发射活动我们没有新的评 论。 外交部:中方支持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工作 有记者问,请问中方哪一位代表会出席10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 郭嘉昆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同东盟关系和东亚合作,支持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工作。关于你 提到的具体问题,相信你应该了解中方出席的惯例,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 ...
透视新兴市场“危”与“机”,广交会送上“掘金”指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8:10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兴市场在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中贡献显著增量,成为企业关注焦点,但机遇与风险并存 [1] - 中资企业出海面临市场准入、汇率、法律、税务、监管等多重合规风险,需系统性应对 [1][3] - 专家建议企业通过前置合规规划、分步套保策略及构建防御矩阵等方式危中寻机 [12][13] 新兴市场贸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51.7%,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1] - 同期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 [1] - 202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近70%企业优先选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3] 行业风险分析 - 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易受贸易壁垒及原材料成本波动冲击 [4] - 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合规成本增加和技术竞争白热化压力 [4] - 全球产业链风险呈现“高波动、强联动”特征,系统性风险上升 [4] 税务与汇率风险 - 企业常因不了解当地税法误判常设机构风险,导致无法适用税收协定优惠 [7] - 新兴市场货币波动剧烈,例如土耳其里拉2025年单日波动曾超10% [8] - 部分新兴市场实施资本流动限制,企业面临资金冻结及外币负债汇率风险 [8] 法律合规风险 - 忽视东南亚环保合规要求可能导致巨额罚款、刑事责任及停工 [9] - 东南亚商标抢注产业化,中资企业易因注册滞后丧失在先权利 [9] - 知识产权属地化管理导致部分地区法律解释分散、执法低效,维权成本高 [9] 风险应对策略 - 税务规划应前置,从战略层面对接业务拓展以实现合规驱动增长 [12] - 汇率风险管理可优先采用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直接套保,或分步通过美元进行间接套保 [12] - 环保合规需聚焦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及事后应急三阶段管理 [12] - 知识产权保护应建立防御矩阵,同步布局目标国IP并利用区块链、AI技术赋能风险预警 [13]
中欧将就稀土问题进行紧急会谈?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10-22 17:11
中欧经贸关系 - 中方强调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2] - 中方呼吁欧方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 [2] - 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包括稀土出口管制等问题 [2]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5.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5] - 双方高度重视发展战略对接,制定《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2030)》,并将在年内正式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5] -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础设施项目平稳运行,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5] 中国—东盟新兴领域与人文合作 - 双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为创新驱动发展开辟新前景 [5] - 中国推出“东盟签证”,并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三国全面互免签证,与文莱互予免签待遇,促进人员往来 [6] -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蓬勃开展,教育、青少年、智库、媒体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6] 中国—东盟区域稳定与架构 - 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以“东盟方式”解决好东盟内部问题 [6] - 中方致力于同南海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与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7] - 中方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共同建设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7] 其他外交立场 - 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活动没有新的评论 [3] - 中方支持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工作,并将按惯例出席10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 [4] -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希望各方通过对话谈判达成公平、持久、有约束力并被各当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协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