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钢铁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泰国与阿根廷加强经济联系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01:42
贸易合作进展 - 泰国寻求加强与阿根廷贸易投资机会 重点在汽车及零部件 食品和消费品出口领域 [1] - 双方讨论加强经济合作可能性 以纪念建交70周年 [1] 阿根廷市场开放政策 - 阿根廷实施自由贸易政策 降低本国无法生产商品进口税 允许更多进口商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1] - 阿根廷有兴趣开放市场接纳泰国农产品 特别是芒果和椰子等水果 [1] 双边贸易数据表现 - 今年前6个月泰国与阿根廷贸易总额达10.8亿美元 其中泰国出口8.83亿美元 同比增长24.2% [1] - 泰国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汽车 汽车零部件和配件 内燃活塞发动机及其零件 机械及零部件 钢铁制品以及橡胶制品 [1] - 泰国进口总额1.99亿美元 主要产品包括新鲜 冷藏和冷冻水生动物 动植物产品 植物及植物产品 以及药品 线绳与纤维 [1]
明日零时生效!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8-26 16:43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计划自2025年8月27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 适用于成衣、虾类、宝石及珠宝等主要出口品类[1] - 豁免情况包括2025年8月27日前装船且在9月17日前抵美的商品 以及特定消费电子产品、钢铁铝制品、人道主义物资等[1] - 印度政府采取应对措施 包括暂停原材料进口关税和加速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1] 美国贸易政策变化 - 新互惠关税机制于2025年8月7日生效 对非优惠贸易伙伴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加征10%从价税[1] - 取消800美元最低免税额 邮政系统外商品需通过ACE系统正式申报[2] - 半成品及衍生铜产品关税提高至50%[3] 港口与航运影响 - 美国西海岸港口(长滩港、洛杉矶港)和东海岸主要门户港短期进口量可能因"抢运"现象增加[3] - 印度港口面临出口货量减少压力 码头收入及相关物流服务需求可能降低[3] - 物流企业正争分夺秒争取在关税生效前将货物运抵美国[1]
美国拿盟友开刀,加征30%关税,逆来顺受?欧盟委员会:推迟反制
搜狐财经· 2025-07-14 08:33
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宣布8月1日起对欧盟所有产品加征30%关税[1] - 此前已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钢铁制品加征50%关税[1] - 美国通过"致函"方式通知欧盟新关税税率并威胁不许反制[1] 欧盟推迟反制措施 - 欧盟原计划7月14日实施反制美国的关税政策[3] - 欧盟委员会负责人冯德莱恩7月13日宣布推迟执行反制措施[3] - 欧盟考虑8月初对美国进行反制[3] - 欧盟取消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征收数字税[3] 欧盟对美态度分析 - 欧盟委员会对美国存在幻想,希望降低关税税率[5] - 欧盟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不敢公开反抗[5] - 欧盟委员会表现出绥靖心态[5] - 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和德法两大经济体,但呈现投降心态[7] 冯德莱恩角色争议 - 冯德莱恩政策被质疑站在美国立场而非欧盟利益[10] - 外界猜测冯德莱恩可能是美国在欧盟的代理人[10] - 冯德莱恩曾长期在美国生活[10] - 欧洲议会对冯德莱恩进行不信任投票但未通过[9]
美国关税引发的通胀有限
日经中文网· 2025-07-11 10:48
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报告指出,即使加上关税成本,进口商品价格仍比关税实施前便宜[1][7] - 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价格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下降约2%[5] - 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乘用车价格在3月至5月期间急剧下跌17.7%[5] 关税收入与政策效果 - 美国5月关税收入超过220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平均水平的3倍[3] - 美国4月开始加征10%基本税率部分关税,导致关税收入迅速增加[3] - 最优关税理论正在被验证,大国提高关税通过需求减少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7] 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 - 5月美国CPI环比涨幅放缓,核心指数仅上涨0.1%,低于预期的0.3%[4] - 汽车和服装价格下降是CPI涨幅放缓的主要原因[4]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驳斥关税上调会导致物价上涨的担忧[4] 行业应对策略 - 中国方面宁愿降价也要优先保障开工率[1][5] - 日本汽车制造商通过降低出口价格应对关税成本上升,即使削减利润也要避免在当地涨价[5] - 日本钢铁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价格未下跌[6] 政策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进口价格实际在下降,并敦促美联储降息[8] - 高盛集团承认初期阶段关税影响比预期略小,将美联储降息预期时间从12月提前至9月[5] - 美国贸易逆差在关税引入前的3月创历史新高,因企业为避免涨价抢先增加进口[9]
马杜罗:委方与中国签署3项重要协议,期待中国市场未来向更多委优质产品开放
环球时报· 2025-07-07 06:50
中委合作博览会 - 委内瑞拉与中国联合举办博览会,吸引两国50余家企业参展 [1] - 签署3项重要协议,覆盖油气、工业、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 [1] - 委方期待中国市场向更多委优质产品开放,包括海产品、牛油果和可可 [3] 合作协议与领域 - 委内瑞拉与中国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旅游、农业、科研、医疗、教育和电信等领域的应用 [3] - 中企展示重型机械、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等高价值出口产品 [3] - 2024年中国向委内瑞拉出口48.03亿美元商品,占该国总进口额152.84亿美元的31.4% [3] 贸易数据与行业占比 - 中国在机械、汽车、制造品、电子等高价值领域对委出口占据绝对多数份额 [3] - 委中贸易关系以互补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目标为共同繁荣 [3][4] 战略伙伴关系 - 委中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将加强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 [3] - 马杜罗称委中关系"经受住任何考验",方向为共同繁荣发展 [4]
新兴铸管: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关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23 20:53
增持主体资格 - 增持主体为新兴际华集团,注册资本518,730万元,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经营范围涵盖球墨铸铁管、钢铁制品、矿产品等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3] - 新兴际华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594,808,303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24% [5] - 经核查,新兴际华集团不存在《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不得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形 [4] 增持计划及实施情况 - 增持计划于2024年12月21日披露,拟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增持1.5亿至3亿元,不超过总股本的2% [7] - 截至2025年6月20日,累计增持43,509,700股(占总股本1.10%),金额152,642,645元(不含交易费用) [7] - 增持完成后,新兴际华集团持股比例升至41.34%,合计持有1,638,318,003股 [7] 法律合规性 - 本次增持符合《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及第六十三条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形,因增持比例未超12个月内2%上限 [7][8] - 公司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包括增持计划公告、进展公告及增持达1%整数倍的披露 [9] 结论意见 - 增持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增持行为符合《证券法》《收购管理办法》规定 [9] - 公司信息披露程序完整,尚需补充增持实施结果的后续披露 [9]
中老班列助停产企业重启 30000吨“四川造”钢铁制品出口老挝
四川日报· 2025-06-10 08:31
公司动态 - 瑞钢工业有限公司停产近10个月后于6月9日晚10时复产,开始全面生产供老挝企业的3万吨钢铁制品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鼎盛时期年产量近60万吨,主要生产连铸坯等钢铁初级原料 [1] -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走弱影响,公司经历两轮行业发展周期,自去年8月起处于长期停产状态 [1] - 通过中老班列获得3万吨订单,首批3200吨将于6月发运,计划9月完成全部交付 [3] - 订单带动300人左右重新返岗,预计直接和间接新增税收约2000万元 [3] 战略发展 - 依托中老班列深化"南进"战略,开拓东南亚市场 [1] - 与老挝客户达成技术标准互认,攻克生产组织、切割加工、海关检疫等难题 [2] - 以老挝为支点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建设南向班列攀枝花集结中心 [3] - 目标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沿边产业带,打造钒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进出口产业集群 [3] 政策支持 - 攀枝花市商务局牵头组织5次与铁路部门对接,争取班列运力保障 [1] - 4次赴成都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政策细化落地,将20英尺集装箱纳入政策范围 [1] - "攀枝花-万象"中老班列货运专列开通并稳定运行,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 行业背景 - 攀枝花位于成渝地区通往南亚、东南亚最近的陆上通道节点 [1] - 当地企业面临产品"走不出去"的困境 [1] - 通过国际班列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最大的确定性——中国企业关税战生存图景调查
和讯· 2025-05-26 18:52
贸易政策动态 - 特朗普同意将对欧盟征收50%关税的最后期限延长至7月9日 [1] -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未来几周可能与中国达成多项大型贸易协议 [1] - 中美5月12日达成90天协议后,高额关税暂缓加征 [2] 贸易数据变化 - 中美协议达成后一周(5月12-18日),中国到美国集装箱预订量激增:玩具和运动用品涨幅280%(3845至14574标准箱),家具类涨幅358%(6695至30728标准箱),钢铁制品涨幅347%,机械设备涨幅385%,塑料制品涨幅497% [2] - 上海至纽约美西线运价大涨31.7%,上海至长滩美东线运价涨22.0%,部分货主锁定舱位价格翻倍 [4]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沿海港口(青岛港、盐田港等)出现货物抢运潮,航运经纪人电话被打爆,集卡车队昼夜不歇 [3] - 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Singapore)增聘2500名员工应对激增的港口作业需求 [4] - 企业通过提前抢运规避90天窗口期后的不确定性 [4] 关税现状与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达51.1%(涵盖所有商品),中国对美国商品平均关税为32.6% [5] - 相比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上升30.4个百分点(涨幅1.5倍),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上升11.4个百分点(涨幅超50%) [6] - 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比2018年贸易战前高出15倍以上 [6] 企业战略调整 - 部分企业逆势扩张成为新独角兽,部分因供应链考验被淘汰 [10] - 供应链韧性、多市场选择、多元资产配置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7] - 中国政府通过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等政策提供确定性支持 [8] 长期趋势预测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64%专家预测全球秩序将因大国竞争碎片化,多边主义承压 [7] - 专家认为贸易战不确定状态可能持续,但部分企业期待90天后中美达成新妥协 [6] - 中国企业经历技术封锁、关税壁垒等挑战后,正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9][10]
中国对印度动手了!别被表面上的亲美迷惑,这才是中印关系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11
贸易摩擦升级 - 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和印度进口医用CT机核心部件的反倾销调查 [1] - 印度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制品加征12%临时关税 矛头直指中国产品 [1] - 印度财政部称加征关税旨在遏制中国廉价钢铁冲击本国产业 但中国钢铁仅占印度进口总量8% [3][5] 印度贸易政策逻辑 - 印度采取"选择性执法"套路 2023年禁止中国无人机零部件 2024年封杀59款中国APP却允许美国企业无障碍进入 [3] - 印度贸易政策暴露真实逻辑:把中国当靶子 拿美国当幌子 [3] - 印度构建"对华防御性遏制"战略体系 包括禁止中资参与5G建设、审查中国投资、限制中企参与基建项目等 [5]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针对印度医用CT机X射线管及管芯启动反倾销调查 印度65%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依赖进口 中国产品占40%份额 [7] - 中国考虑将反制范围扩大到印度优势产业仿制药和信息技术服务 印度每年对华出口药品原料超30亿美元 IT服务收入25%来自中国市场 [7] 双边贸易现状 - 2024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中国连续15年保持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1] -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自华进口不降反增7.3% [11] 行业影响 - 钢铁行业:印度加征12%临时关税直接影响中国钢铁出口 [1] - 医疗设备行业:中国反倾销调查涉及医用CT机核心部件 印度高端医疗影像设备65%依赖进口 [7] - 制药和IT服务行业:可能成为中国反制目标 印度仿制药年出口中国超30亿美元 IT服务25%收入来自中国 [7]
张瑜: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八大估算
一瑜中的· 2025-04-03 17:03
特朗普互惠对等关税方案 - 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部分国家或地区按"1/2对等"原则加征,即按美国估算的贸易伙伴对美国征收税率的一半征收 [1][19] - 基准10%关税于美东时间4月5日生效,对等关税于4月9日生效 [1][19] - 受232条款约束的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钢铝、木材、铜)被排除在对等关税外 [1][19] - 汽车25%关税于4月3日生效,零部件25%关税推迟至5月3日生效 [1][19] - 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墨西哥、加拿大继续取得豁免 [1][19] 关税加征规模及影响 - 互惠对等关税使美国整体关税率提高18.2%,剔除232条款商品后提高13.9% [3][20] - 加征关税率最高的国家:柬埔寨49%、越南46%、伊拉克39%、孟加拉国37%、泰国36%,中国大陆加征34% [3][20] - 美国对贸易伙伴税率估算加权平均为35%,本次加征18.2%,还有16.7%的加征空间 [4][27] - 对中国有效关税率达64.7%,接近美国估算的中国对美税率67%,再加征空间不大 [4][27] 对中美通胀的影响 - 美国关税税率提升18.2%对短期通胀的提升幅度约为0.7~1.6百分点,中值1.2个百分点 [5][31] - 对中国PPI的拖累可能达到0.7-2.2个百分点 [6][35] 财政收入及GDP影响 - 特朗普关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约3499~5035亿美元/年,未来十年累计3.5~5.0万亿美元 [7][37] - 对美国GDP的拖累约0.2~1.5个百分点 [8][40] - 对欧元区GDP冲击约-0.06%~-1%,中值0.5个百分点 [9][41] - 对中国实际GDP冲击或在-0.25%~-0.9%区间 [13][59]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 今年累计对华加征54%关税(20%+34%) [10][44] - 普加18.2%关税或影响中国出口3.5%~5.4%,考虑贸易转移影响可达-7%~-11% [11][46] - 二季度出口同比最差可能降至-1%~-3% [12][52] - 全年出口增速可能掉入负区间,为-2%~-3% [12][52] 结构性影响及后续关注 - 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仍具比较优势商品或降至25.4% [14][61] - 贱金属及其制品、钢铁制品、服装等或丧失比价优势 [14][61] - 关注半导体、制药和关键矿物等行业关税加征情况 [15][64] - 关注谈判情况及贸易伙伴反制措施 [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