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搜索文档
“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美联储降息不改中国货币政策节奏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13
多项金融成绩居世界前列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实现突破性发展。会上,潘功胜首先对"十四 五"我国金融事业的重大成就进行了介绍。 潘功胜表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 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 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期间,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 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潘功胜说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行业陆续交出"成绩单"。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 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出席会议,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发展成就。 ...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同日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9-22 21:16
文章核心观点 - 发布会聚焦于回顾“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强调中长期视角,未涉及短期政策调整 [3] - 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3][4][13] 金融业综合实力提升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500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稳固 [6]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6]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彰显全球竞争力 [6]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五年来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 [7]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7.2%、21.7%、10.1% [7]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7]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7] 金融风险防控与处置 - 资本市场五年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7] - 银行业保险业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7] - 融资平台风险较2023年初数量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 [8] -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每年为5000余万户家庭减负约3000亿元 [8]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压降,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27家金交所及上百家“伪金交所”全部清理 [8] 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展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10] - 全面取消银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11]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11] - 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11] “十五五”金融政策展望 - 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保持适度宽松,依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灵活调整 [14] - 政策预计以财政货币双宽为主,央行或维持利率低位,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将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 [14] - 将持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深化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跨境支付体系 [12][15]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齐聚,发布会要点汇总
第一财经· 2025-09-22 16:43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3]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3]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 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 [2][3]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12]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 [1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12] 金融风险防控与化解 - 截至2025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6]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大幅压降,风险完全可控 [9][14]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24] - "十四五"期间约有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上百家伪金交所得到清理 [26] 资本市场发展 - 近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7]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24家 [18]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19]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21] 房地产金融支持 - 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8]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13] 金融开放与外汇管理 - "十四五"以来外汇储备规模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9]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有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24] - 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31] 金融监管与法治建设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20] - 近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超700件 [25] - "十四五"时期共有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22]
金融“强心剂”激活智造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22 15:57
核心观点 - 徐州农商银行通过政银企合作、定制化产品和高效服务支持制造业升级 重点助力企业产能提升和技术迭代 [1][2][3] 金融服务措施 -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与镇政府、产业园及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2] - 创新定制化金融产品 推出"苏质贷""苏科贷"等专属产品精准匹配高端制造企业研发与扩产需求 [2] - 科技赋能贷款流程 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贷款"秒批秒贷" 企业主可通过手机银行申请 [2] - 组建制造业专属服务团队 每月至少两次入园走访讲解政策并提前制定融资方案 [3] - 客户经理深入车间跟进生产 协助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及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3] - 每季度开展"金融进园区"活动 举办政策宣讲与融资对接会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 [3] 企业案例成效 - 江苏宁意电气获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和1600万元预授信 支持二期厂房建设与储能研发 年销售额达1.2亿元 [1] - 徐州旭笛机械获累计800万元"苏质贷" 设备升级后生产效率提升30% 产品合格率升至99% 年产值达1亿元 [2] - 柳泉支行深度对接园区15家制造企业 近两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亿元 其中3家企业产线升级后效率提升超30% [2] 业务覆盖范围 - 产品覆盖长三角多地 专注为徐工集团配套生产起重机配重块 [1][2] - 服务聚焦企业产能升级、技术迭代和资金周转等核心需求 [1]
帮主郑重聊透:下周一15点金融大佬齐聚,“924”行情能盼吗?
搜狐财经· 2025-09-21 10:00
发布会背景与市场预期 -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共同出席[1] - 市场关注点在于是否会重现类似2023年9月24日“924”的政策利好[1] - 与去年“924”短期救市不同,本次发布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政策视野可能更长远,重点在于总结五年金融成绩并定调下一步政策方向[3] 历史政策回顾与市场影响 - 2023年“924”期间推出两项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向非银机构注入流动性以及使用专项再贷款鼓励上市公司回购[3] - 相关政策彻底点燃市场情绪,节后首日成交额达到3万多亿元[3] - 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额度在今年5月已合并为8000亿元[3] 当前市场环境与政策展望 - 当前市场估值合理但资金更谨慎,叠加美联储降息等外部环境变化,政策发力节奏可能与去年不同[3] - 存在推出新政策工具或新用法的可能性[3] - 中长线投资应关注三个信号:是否有超预期的流动性工具如专项再贷款、证监会是否推动保险和外资等长期资金加大入市、房地产和消费政策能否有效衔接[4] - 外资持股比例较“十三五”末已提升1.8个百分点[4] 投资策略与行业关注点 - 投资应抓住“政策稳、估值低、基本面硬”三个关键词[4]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方向明确,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是主线[3] - 科技、高端制造等国家坚定扶持的领域有望在资本市场兑现价值[4]
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实现首单科创债承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9 10:44
债券发行概况 - 内蒙古电力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 规模10亿元 期限270天 票面利率1.75% [1] - 债券获得市场投资者踊跃认购 最终认购倍数达1.42倍 [1] - 本期债券为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承销的首笔科创债券 也是该行本年度服务的第五家地区优质债券发行人 [2]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发行人营运资金 服务于提升蒙西电网智能化水平 [1] - 推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助力构建智能高效绿色的能源体系 [1] - 债券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调节债券融资期限结构 丰富企业融资模式 [1] 金融创新与行业影响 - 科技创新债券是债券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创新 支持科技金融体制建设 [1] - 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范例 促进能源与金融深度融合 [2] - 对加速科技研发应用 提升内蒙古电力在绿色能源及智能电网领域的品牌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1] 承销机构表现 - 光大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精心策划发行方案 [2] - 多家金融机构及债券市场投资者参与认购 提供充足发行保障 [2] - 体现光大银行在债券承销方面的创新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2]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重在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01
行业贷款增长态势 - 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5% [1] - 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5.5% [1] - 普惠贷款同比增长11.5% [1] -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 [1] -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1.5% [1] - 所有专项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银行业经营策略转变 - 42家A股上市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 - 资产质量呈现改善趋势 [1] - 主要业绩指标企稳回升 [1] - 行业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 [1] - 拒绝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增长 [1] - 逐步摆脱对传统息差的过度依赖 [1] - 转向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 [1] - 通过精细化管理应对挑战 [1] 政策支持导向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1] - 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优势 [2] - 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形成协同效应 [2] - 推动降低银行业资金成本和监管成本 [2] - 避免单纯考核资产利润等短期指标 [2] - 宏观政策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3] 银行业发展战略 - 加快拓展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非利息收入 [3] - 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居民消费领域支持 [3] - 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 [3] -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性和匹配度 [3] - 保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3] - 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3]
9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21:33
外交关系 -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1][3] -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1][4] 区域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大湾区正以开放促改革向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 [1][5] - 新疆加快织密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多天堑正在变为通途 [1][7] - 山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从2021年32%升至2024年44% [1][8] - 内蒙古“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1亿亩、防沙治沙6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77% [1][9] 经济与产业发展 - 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全国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 [2][10]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1] - 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同比增长5.6% [12] - 前8个月长三角贡献全国出口超五成增量 [16] - 2025年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超900项 [16]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项目签约超230亿元 [16] 其他领域动态 - 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13] - 9月以来赏秋游、错峰游使旅游市场热度不减 [1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央视网· 2025-09-14 19:57
社会融资规模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 实体经济信贷支持 - 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2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1]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1]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贷款与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1]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6% [1] - 两项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1] - 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 贷款利率水平 - 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低40个基点 [1]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低25个基点 [1] - 贷款利率维持历史低位水平 [1]
大连金管局:锚定“六个建设”,构建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5: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三是聚焦民生所需所盼,深耕万家灯火暖心服务。坚持"金融为民""金融惠民",出台金融促消费专项指 导意见,指导行业协会发布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倡议,推动上线辽宁首笔"国补贷",组织 开展促消费"揭榜挂帅"活动,引导行业打造促消费金融服务"样板"。完善普惠保险产品体系,推出"滨 家保"家庭财产综合保障项目,创新"食安保"产品,助力拉动内需。联合出台《2025年度大连市政策性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指南》,落地大豆完全成本保险补贴政策,新增温室大棚作物低温指数保险、大 樱桃气象指数保险等5款农险创新产品,为13.15万家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风险保障77.3亿元。指导机构 制定助学贷款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创新业务办理思路,通过在县域行政事业大厅驻点、一对一培训辅 导、困难区县集中资金扶助、银政联合宣传推广等创新方式,推动助学贷款实现全域覆盖。联合印发全 市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开展"金戎同行"专项行动,协同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创新。推 动"警保合作",建成全国领先、东北首家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开通辽宁省首条"警保医"交通事 故伤者急救"绿色通道",交通事故平均处理时间降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