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有色金属行业9家公司率先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上游资源公司表现亮眼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1 21:14
行业整体表现 - 有色金属行业9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全部预喜,包括北方稀土、华友钴业等[1] - 行业增长空间受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需求推动,多家公司从周期性转向成长性[1] - 上游资源企业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绿色领域需求,拉动盈利能力[3] 上游资源企业业绩 - 北方稀土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1882.54%-2014.71%,扣非净利润8.8亿元至9.4亿元,同比增长5538.33%-5922.76%[2] - 华友钴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55.62%-67.59%,扣非净利润24.50亿元至26.50亿元,同比增长39.85%-51.26%[2] - 稀土价格受政策与国际环境影响短暂回落,但子公司订单饱满,对未来价格走势乐观[2] 技术型企业表现 - 楚江新材预计归母净利润2.4亿元至2.9亿元,扣非净利润2亿元至2.5亿元,受益于技术升级与产品附加值提升[4] - 子公司顶立科技在半导体涂层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已在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规模化应用[4] - 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可将成本压力转化为利润空间,缺乏技术壁垒的企业利润受挤压[4]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1%,商汤-W涨4%,机构:港股科技显著受益于AI的发展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0:19
港股科技指数表现 - 7月11日港股科技指数上涨1%,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走强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1%,成交额超1.2亿元,换手率超9% [1] - 成分股中商汤-W涨4%,中旭未来、阿里巴巴-W、中国软件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涨幅居前 [1] 资金流向与ETF动态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近5日有3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4亿元 [2] - 该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覆盖可经港股通买卖的香港上市内地科技公司 [2] 港股融资市场趋势 - 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同比大增350.56% [2] - 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多约22%,暂列全球第一 [2]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明显,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及高端制造 [2] 行业观点与科技周期 - 港股科技板块处于AI创新浪潮之巅,未来3-4年或为AI技术革命应用落地和集中变现阶段 [3] - 历史经验显示技术革命对应阶段纳斯达克指数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类似规律或适用于港股科技板块 [3] - 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消费电子、半导体、软件等AI主要参与者,显著受益于AI发展机遇 [3]
港股融资持续火热 “科技+消费”成为主力|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7-11 07:54
港股融资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 同比大增350.56% [1] - 上半年IPO集资额1070亿港元 较去年全年增长22% 暂列全球第一 [2] - 2025年配售发行规模1569.85亿港元 已超2023-2024年之和1206亿港元 [5] 历史对比数据 - 2023-2024年IPO融资额均未超千亿港元(463.34亿/881.47亿) [4] - 2023-2024年再融资规模(配售为主)分别为661.61亿/545.99亿港元 [4] - 2025年上半年融资规模已超2022年全年2809.46亿港元 [5] 龙头企业驱动效应 - IPO前10大项目中3家超百亿港元:宁德时代410亿(占比超30%)、恒瑞医药、海天味业 [7] - A+H公司占前10大IPO项目70%(7家为A股公司) [7] - 再融资前10大项目中比亚迪/小米合计861亿港元 占比超50% [7] - 比亚迪再融资创全球汽车业近10年纪录 规模仅次于2021年美团65.9亿美元项目 [7] 行业分布特征 - 募资前三行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9] - 超百亿港元行业还包括:生物医药、软件服务、食品饮料、材料等 [9]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科技聚焦AI/新能源/机器人 消费覆盖潮玩/茶饮/医美等11个细分赛道 [11] 产业动态背景 - 景气行业(新能源/AI/生物医药等)面临技术竞争与出海压力 加速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12]
权益基金挑大梁 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7-11 04:53
资金流入A股市场 - 今年以来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97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据半壁江山,包括54只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16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和33只主动偏股型基金 [1] - 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303.47亿份,股票型基金占比35.46%,同比增长1216.18亿份 [1] - 7月以来开始发行的68只新基金中,47只为权益类基金,包括3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3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和13只主动偏股基金 [4] 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全部"一日售罄",多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 [2] - 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和创金合信首农REIT公众发售部分因超额募集而提前结募 [2] -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与去年固收类产品主导形成鲜明对比 [1] 结构性机会与投资策略 - 资金集中流入AI、创新药、港股通科技等特定赛道,呈现羊群效应 [3] - 基金经理需把握建仓节奏,避免错失市场回暖窗口,抢占先发优势对ETF尤为重要 [2]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三个方向,认为A股市场将沿这些主线持续演绎 [4] 市场信心与风险偏好 - 投资者对结构性机会预期增强,风险偏好回升,创新药、AI、高端制造等板块赚钱效应显现 [4] - 市场有资金面和风险溢价两因素支持,新动能不断出现在AI、创新药、高端制造领域 [4] - 主动产品需抓紧时间成立并迅速布局以把握明确的市场主线 [3]
6月份CPI同比由降转涨— 价格领域积极变化不断累积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7
CPI数据 - 6月CPI同比上涨0.1%,实现由负转正,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新高 [1]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0.5%,对CPI下拉影响减少0.18个百分点,其中油价变动使能源价格降幅收窄1个百分点,减少CPI下拉影响0.08个百分点 [1] - 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2%和15.9%,合计影响CPI上涨0.21个百分点 [1] 行业价格表现 - 文娱耐用消费品、家用纺织品和家用器具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2.0%和1.0% [1] -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4%和2.5%,降幅为近28个月和26个月最小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0.5% [1] - 铂金饰品价格环比上涨12.6%,为近10年月环比最大涨幅 [2] - 房租价格上涨0.1%,受毕业季租赁需求增加影响 [2] PPI数据 - 6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3.6%,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3] - 国内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出口占比较高行业价格承压是PPI环比下降主因 [3] 政策与行业改善 - 汽柴油车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同比降幅收窄1.9个和0.4个百分点 [4] - 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4] - 生活资料中一般日用品和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8%和0.1%,耐用消费品价格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4]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同比上涨3.1%,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微波通信设备、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价格均上涨 [4]
6月通胀数据点评:CPI同比转正,PPI降幅扩大
湘财证券· 2025-07-09 18:02
CPI情况 - 6月我国CPI同比增长0.1%,较前值上涨0.2个百分点,消费物价水平温和回升[1][6] - 6月CPI食品项同比增速-0.3%,较前值上涨0.1个百分点;非食品项同比增速0.1%,较前值上涨0.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速0.7%,较前值上涨0.1个百分点[2][6] - 6月牛肉价格由降转涨2.7%,猪肉价格下降8.5%为连续上涨后首次转降[2][8] PPI情况 - 6月PPI同比下降3.6%,较前值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持平前值;1 - 6月全部工业品同比下降2.8%[14] - PPI承压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使能源价格下降、关税致出口占比高的行业价格承压[3][16] - 6月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3][16] 投资建议与风险 - 需出台提振内需政策促进通胀回升,三季度政治局会议或出台增量政策但力度不超预期[4][18] - CPI三季度预计维持正增长,PPI年内转正概率较低,建议关注基建、房地产施工数据边际变化[4][18] - 存在消费回暖不及预期、经济衰退超预期、关税对产业链冲击超预期风险[5][19]
享界发布全新车标,与用户共塑豪华新范式
经济网· 2025-07-09 17:59
品牌发布与设计 - 华为与北汽联合发布享界全新车标 设计延续鸿蒙智行家族基因 采用六边形骨架与白银比例 融入东方"留白"意境 [1][3] - 车标采用双层设计 上层星芒呼应"浪漫感" 下层微米级电铸工艺含近三千圈纹理 呈现"见光不见纹"的金属质感 [3] 市场表现与工厂运营 - 享界S9在6月交付4154辆 稳居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5] - 北京密云超级工厂成为用户打卡地 融合数字化柔性产线 AI质检 ADS智驾标定等先进技术 展示毫米级精度控制 CT级蓝光扫描等制造标准 [5] - 工厂实现用户定制化需求快速转化 从App配置选择到产线指令执行无缝衔接 [5] 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秋季推出全新旅行车 完善产品矩阵 强化用户需求深耕战略 [9] - 通过透明化制造环节建立用户信任 超级工厂开放参观成为品牌与用户双向联结的载体 [7][9] 行业定位 - 品牌定位中国高端智造 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与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从车标设计到工厂技术均体现这一理念 [3][5][9]
华为余承东:享界旅行车将于今秋季上市 享界超级工厂成热门“打卡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7-09 16:55
销量表现 - 6月份享界S9单月交付4154辆 稳居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1] - 公司成功突破中国品牌在高端轿车领域二十多年的发展瓶颈 [1] 用户运营策略 - 举办"悦享自成"2025用户星享之夜活动 将用户作为核心展示对象 [1] - 通过用户呼声设计车标 展示真实车主案例 开放工厂参观 建立深度用户连接 [1] - 北京密云超级工厂成为用户热门打卡地 部分用户将参观与休闲活动结合 [1] 智能制造能力 - 超级工厂集成数字化柔性产线 AI质量检测 ADS智驾标定中心等先进技术 [2] - 采用毫米级精度控制 CT级蓝光扫描 双团队交叉质检 全天候AI质检系统等严苛标准 [2] - 实现用户定制配置与产线指令实时联动 包括座椅材质 轮毂 配色等个性化选项 [2] 产品规划 - 全新旅行车型将于2024年秋季上市 完善产品矩阵 [2] - 新车型体现公司持续深耕用户需求的战略方向 [2]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透明化生产流程建立用户信任 开创高端制造新范式 [2] - 工厂开放参观模式成为行业用户运营的创新案例 [1][2]
创近14个月来新高!统计局最新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7-09 14:11
CPI走势分析 - 6月CPI同比由降转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趋势,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影响[1][2] - 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14个月新高[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3%但降幅收窄,非食品价格上涨0.1%[2] 工业消费品价格变化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0.5%(上月1.0%),对CPI下拉影响减少0.18个百分点[2] - 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2%和15.9%,合计影响CPI上涨0.21个百分点[2] - 铂金饰品环比上涨12.6%,创10年月环比最大涨幅[3] - 汽车价格降幅收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同比分别下降3.4%和2.5%,降幅为28个月和26个月最小[2] PPI及行业价格动态 - PPI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但部分行业价格企稳回升[1][5]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5] - 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5] - 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5] 消费与制造领域亮点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3.1%,体育用品制造上涨0.7%[5][6]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同比上涨3.1%,可穿戴智能设备上涨1.4%[6]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1%,服务器价格上涨0.9%[6]
沪指重返3500点!这些方向开始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5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沪指时隔8个月重返3500点,午盘收于3507.69点,涨幅0.29%,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36%、0.8%,科创50指数小幅下挫0.35% [1] - A股半日成交额达9691.57亿元,市场交投活跃但未形成普涨格局 [1]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0.74%至23970.39点,恒生科技指数显著下挫1.1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走低0.76%,半日成交1223.85亿港元 [1] A股行业表现 - 涨幅前五行业为农林牧渔(1.19%)、传媒、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和商贸零售 [2] - 农林牧渔领涨反映农业类资产关注度提升,传媒强势与暑期档影视活动升温及AI应用题材异动相关 [2] - 食品饮料受益于消费复苏预期,6月CPI同比由降转涨0.1%、核心CPI回升至0.7% [2] - 电力设备上涨与新能源基建政策利好及景气度乐观判断相关,商贸零售上行映射线下消费回暖 [2] - 跌幅前五行业为电子、钢铁、基础化工、有色金属(下跌1.48%)及存储芯片相关领域 [2] - 有色金属调整与美国拟对铜加征50%关税消息直接关联,纽约期铜当日直线拉升17% [2] 港股行业表现 - 涨幅前三行业为医疗保健业(0.72%)、工业(0.35%)、能源业(0.25%) [3] - 医疗保健业上涨与创新药概念活跃相关,市场认为美国拟加征200%关税实际执行概率低 [3] - 工业板块温和表现或受"反内卷"政策及二手挖机出口带动的机械设备复苏预期支撑 [3] - 跌幅前三行业为原材料业(2.29%)、资讯科技业(1.59%)、地产建筑业(0.85%) [3] - 原材料业下挫与美国关税政策直接相关,有色金属指数当日下跌2.50% [3] - 资讯科技业承压延续全球科技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地产建筑业走弱与部分成分股波动相关 [3] 市场特征与趋势 - 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消费与部分科技板块表现较优,政策导向型及中报绩优方向受资金青睐 [4] - 港股更多受外部环境影响,科技与原材料板块压力较大 [4] - 短期市场热点集中于政策驱动、行业景气度改善及中报业绩线 [4] - 中期维度泛科技仍具备政策支持与全球技术创新红利,新消费和有色金属有望迎来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