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打造数智AI设计平台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6:20
公司动态 - 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揭牌成立数字智能研究院,并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天工智景"AI设计平台 [1] - 数字智能研究院将助力公司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现新突破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天津国资系统整合勘察设计行业资源、建设"设计之都"的重大举措 [1] - 公司已成为拥有规划、勘察、测绘、建筑、市政、环保、园林、水利等全产业链的大型国有设计企业 [1] - 公司人员规模、市场规模、营收能力及资质水平居全国前列 [1] 战略规划 - 数字智能研究院主要负责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数字化科研项目、数字化成果集中展示 [1] - 研究院将培育数字化业务咨询、规划、开发及应用的服务能力 [1] - 未来将加快AI与工程场景深度融合,拓展设计辅助、成果审核等高阶应用 [2] - 推动设计范式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慧密集型",项目管理从"碎片化"迈向"全链条协同" [2] 产品技术 - "天工智景"AI设计平台1.0版深度融合DeepSeek等数据大模型,搭建企业私域知识库 [2] - 平台实现高精度推理与轻量化应用,聚焦园林景观方案设计 [2] - AI园林助手支持文字、图片、声音等多模态输入和快速产出 [2] - 平台在激发创意灵感、提升设计效率、拓展设计边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2] 管理团队 - 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于立军表示数字化转型将助力技术创新协同、经济增长赋能、品牌提升 [1]
积极拥抱AI,造就“数智工匠”(科教视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16:18
职业教育与AI融合 - 职业教育正面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职业院校需积极拥抱AI并深化数智化转型[1] - 专业数智化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AI工具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能力,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在新能源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群植入光伏组件智能设计模块,并将工业视觉检测、预测性维护等AI应用融入智能制造专业群核心课程[1] - 学校利用AI实时分析产业岗位需求变化和技能缺口,建立敏捷的课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建设高度仿真的沉浸式AI实训环境,使教学场景与产业前沿保持技术同频[1] AI重构教学关系 - AI正在重构"教"与"学"的关系,职业院校需打造"师、生、AI"三位一体、协同共进的学习新生态[1] - 对学生而言,AI学伴可提供24小时在线的个性化答疑、语言陪练与学习管理支持,极大提升自主学习效能[1] - 对教师而言,AI助教可高效处理资料搜集整合、作业批改等事务性工作,使教师能聚焦启发式教学、复杂问题指导及学生素养培育[1] AI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 AI助理可胜任智能排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质量预警分析,并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实习岗位匹配、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等服务[2] - 教师角色正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学生在AI精准辅助下强化了自主与协作能力[2] - 垂直大模型在激活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智能价值方面发挥引擎作用,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联合兄弟院校和龙头企业自主研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平台[2] 垂直大模型平台的功能 - 新能源汽车垂直大模型平台构建了庞大的智能语义知识图谱,能精准实现故障案例库、技术手册、行业标准规范的智能关联与一键推送[2] - 平台基于学习行为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的技能短板诊断与补救方案推荐[2] AI对职业教育的深远影响 - AI赋能职业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转型[2] - AI将破解"唯分数论"的评价困境,并通过终身学习平台为在职人员提供便捷的技能更新通道[2] - AI伦理教育成为必修内容,未来"数智工匠"需具备数据素养、信息辨别力和负责任地使用AI的意识[2]
中国海油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25
公司战略与行动方案 - 公司发布"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 按照"算力统管、数据统治、平台统一、场景统筹"原则实施 [1] - 重点聚焦"场景领航"、"数据脉动"、"平台筑基"、"人才引智"4个方面 推动AI技术与海洋能源产业链全链条深度融合 [1] - 目标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海洋油气高质量数据集 研发3个以上专业级模型 落地8个以上AI标杆场景 [1] 数智化产品发布 - 海能BMS实现集团总部至作业公司全业务流程贯通 聚焦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指标与数据精准溯源 [2] - 海能EAM以工单为核心实现设备管理领域软件自主化 提升设备可靠性并延长资产寿命 [2] - 海能-智擎作为智能油气田数字底座 提供全栈技术服务支撑技术降本与应用提质 [2] - 璇玑云具备实时监测预警等8大功能 实现海内外"璇玑"作业100%覆盖 [2] - 天枢云贯通LNG全产业链6大环节 通过数据流通破解行业壁垒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提升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能力 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实施 [3] - 重点任务包括科技与数智化体制机制改革 目标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3]
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科技日报· 2025-06-11 08:4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在"十四五"期间突破1.5万亿元 跃居世界首位 [1] - 目前在建智能化印刷工厂车间超过2600家 智能化建设投入超1150亿元 [2] 技术转型方向 - 行业智能化转型需聚焦"智能工厂建设 系统解决方案创新 标准体系构建"三大支柱 [1] - 人工智能正推动印刷业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 需完成"从数字走向实体"的跨越 [1][2] - 印刷业具有高度定制化 流程复杂 品质严苛特性 智能制造系统是关键破解方案 [1] 政策与质量发展 - 需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 针对数字印刷 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1] - 中宣部提出加快完善印刷质量标准体系 助力数字化 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2] - 《印刷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发布 推动行业科技赋能 [2]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鼓励装备企业参与研发攻关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 出版产品呈现跨界式 多场景传播趋势 对传统印刷质检工作提出新挑战 [2] 行业变革特征 - 数字化服务与信息化转型正驱动生产方式 治理方式双重变革 [2] - 从活字印刷到数字智能 科技使千年传承焕发新生机 [2]
人民网“行进中国”调研采访团队走进吉林
人民网· 2025-06-10 11:08
调研活动概述 - 人民网"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吉林站于6月9日启动 聚焦高质量发展五年成果 涵盖基层治理 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 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领域 [1][3][5] - 调研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 覆盖全国多地 通过融媒体形式及18个外文语种传播中国创新发展故事 [5] 基层治理创新 - 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建立"一厅一馆一院两中心七教室"教学体系 线上平台覆盖全省3万余名社区干部 通过组织动员 矛盾调解等实景教室提升实践能力 [3] 生物医药产业 - 长春高新股份采用自主研发与合作引进双轮驱动模式 形成生物制药为主 基因工程药 生物疫苗 现代中药三大平台 [3] - 公司旗下金赛药业 百克生物 华康药业 高新地产构成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实现研发效率提升与产业格局优化 [3] 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一汽自2021年起实施数智化转型 自主构建业务单元孪生方法论体系 历经四年完成全方位转型升级 [5] - 企业通过打破常规驱动业务变革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5] 区域发展战略 - 吉林省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抓住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发展机遇 全力打造新增长极 [5] - 调研团将深入全省各市州 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吉林方案 [5]
日照|日照市前4个月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二
大众日报· 2025-06-10 10:41
工业经济表现 - 日照市1—4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4%,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位列全省第7 [2] -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5%,居全省第6位 [2] -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74%,居全省第5位 [2] 产业结构与优势 - 钢铁、粮油、浆纸、汽车4个主导产业支撑有力,15个规上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2] - 岚山区先进钢铁及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3] -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申报的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4] 创新与技术发展 - 拥有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17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1家、工业设计中心17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5个 [2] - 年均实施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超100项,累计培育"三首"新产品65项 [2] - 73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104个项目入选省级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 [3] 数字化转型 - 建成5个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东港区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 [3] - 累计培育省级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数字产业集聚度居全省第5位 [3] - 74家企业通过DCMM贯标,数量位列全省第5 [3] 企业培育与生态 - 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90家、"专精特新"企业510家、小巨人企业21家、瞪羚企业101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6家 [4] - 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开展53场专场对接活动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4] - 培育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7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 [4] 绿色发展与平台建设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 [3] - 打造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平台,依托山钢宝武日照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 [3] - 金融机构为75个技改专项贷项目授信9.8亿元、放款7.3亿元,拉动技改投资36.8亿元 [3]
民泰银行携手华为打造自主创新云平台,开启数智化转型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10
数字金融与数智化转型 - 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体系创新升级的强劲引擎,推动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 [1] - 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下,建设自主创新的云平台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成为首要需求 [3]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加速与金融业务场景融合,传统IT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金融业务创新要求 [6] 民泰银行的数智化战略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综合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特色精品银行,分支机构达343家,2024年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第485位 [4] -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全栈自主创新云平台以支撑反洗钱、智慧反欺诈等应用系统,提升业务韧性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4][5][6] - 通过与华为合作打造金融云平台,建设跨域高可用分布式体系基座,支撑未来5~10年业务发展需求 [6] 全栈自研云平台建设 - 云平台采用鲲鹏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自主创新软硬件产品,提供虚拟化、VPC、块存储等多种云服务能力 [8] - 平台具有技术领先、服务化、自主创新、高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技术特点,为业务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云服务 [8] - 截至2024年9月,平台已上线83个应用系统,承载统一支付、微信银行等业务系统,显著降本增效并提升安全性 [9] 云平台应用成果 - 平台成为核心业务重要IT基座,公司作为浙江省同类城商行首个完成全栈自研云平台建设的银行,形成成熟方法论和最佳实践 [9] - 公司在产品选型、性能调优、分布式技术组件验证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获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奖 [9]
同心·大调研|聚焦传统产业“焕新” 民进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09:1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并部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 - 河南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7大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专精特新细分产业链[1] - 平顶山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涵盖上游原料和下游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2] 企业转型实践案例 - 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公司将煤炭转化为尼龙丝,实现产业链延伸[1] - 中信重工、海信集团等企业通过加码转型升级展现创新活力[4][10] - 泰山玻璃纤维公司聚焦高端化、低成本,推动细分产品研发创新[7] 数字化转型路径 - 卡奥斯创智物联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赋能[7] - 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发数字化工具箱助力中小企业转型[7] - 建议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商[7] 科技创新融合 - 产业现代化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路径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6] - 需促进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保障人才、经费、管理等条件[6] - 发挥政府作用破除融合壁垒,搭建平台并健全体制机制[10]
《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洞察报告——卓越榜单与典型案例分享》
艾瑞咨询· 2025-06-07 14:34
金融科技行业概况 - 国内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以13.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突破6500亿元 [1] - 政策聚焦"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建设,强调数据要素在金融场景的合规应用 [1] - 行业处于数智化转型关键期,技术迭代与创新应用驱动金融业务价值提升 [1] 行业发展趋势 - 三大核心趋势:业技融合、信创建设、合规科技 [33] - 信创建设进入平稳扩张阶段,国产技术替代成为大势所趋 [33] - 大模型技术推动金融行业从基础数字化迈向深度智能化变革 [36] 典型厂商案例 软通动力 - 打造GenAI驱动的金融科技闭环服务体系,覆盖智能办公、客服、风控、营销、投顾等领域 [11] - AI理财助手集成智能营销、数字人、智能投顾等功能,提升银行理财业务效率 [13] - 提供全栈信创适配方案,助力金融客户实现软硬件安全自主可控 [11] 车晓科技 - 专注汽车金融风控,开发AI交易平台、银行金融科技平台等核心产品 [15][16] - 智慧银行消费信贷平台采用"一平台三核心"架构,提升机构风控和运营能力 [19] 中移金科 - 打造全场景企业消费管理平台,覆盖团餐、福利、商旅、出行等场景 [22] - 研发十亿级参数金融风控大模型,客户身份识别等技术指标达99%+ [24] 中关村科金 - 构建垂类大模型应用,重塑智能客服全流程并赋能远程视频银行 [36] - 大模型外呼和财富助手助力金融机构实现业务突破 [36] 厂商评估与榜单 - 金融科技服务厂商TOP50榜单分为综合科技服务商、金融科技IT服务商等四类 [5] - 评估维度包括行业深耕程度、产品与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及生态能力 [2] - 信贷科技、支付科技、数字银行、保险科技等领域厂商入围榜单 [10]
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07 14:34
金融科技行业核心观点 -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以13.3%的复合增长率于2028年突破6500亿元 [1][8] - 政策聚焦"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建设,强调数据要素的合规应用 [1][4] - 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进入攻坚阶段,技术迭代与数据要素管理成为核心主题 [5] 行业现状与政策 - 信创建设推动金融业务价值提升体系构建,技术迭代与创新应用为核心驱动力 [2] - 政策导向从技术应用转向可持续迭代,数据要素管理与科技金融循环成为重点 [4][5] - 金融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崛起,联动创新业务常态化运作成为新科技主题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8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达6500亿元,2025年为关键增长节点 [8] - 银行业科技投入复合增长率11.85%,2028年或突破4500亿元 [22][23] - 保险业科技投入复合增长率14.83%,2028年预计超1000亿元 [32] - 证券业科技投入复合增长率19.7%,2028年规模或达970亿元 [39] 细分行业分析 银行业 - 数智化转型进入规模化应用后期,数字生态建设成为新需求点 [20] - 国有银行2023年营收收缩4.4%,影响次年科技投入审慎性 [23] - 金融大模型与信创目标推动未来2-3年投入增速提升 [23] 保险业 - 原保险保费收入2024年达5.7万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35万亿 [32] - 前沿技术应用于风险定价、理赔、营销等领域,数据共享成关键 [32] - 2025年保险科技投入增速预计14.6%,突破670亿元 [32] 证券业 - 2024年超八成头部券商净利润增长,科技投入意愿显著提升 [39] - 核心系统故障率降低与"AI+数据"效率提升为两大主题 [39] -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或推动2025年后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39] 技术模块应用 人工智能 - AI产品投入复合增长率30.36%,2029年或超160亿元 [48] - 生成式AI在金融场景的赋能效果受高度期待 [51] 大数据 - 数据要素资源重视度提升,推动大数据产品投入增长 [57] - 跨技术协同应用聚焦智能化与合规化发展 [58] 云服务 - 混合云在非核心业务场景认可度提升 [61] - 团体云建设或降低金融机构云技术接入门槛 [67] 区块链 - 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受监管、技术迭代与用户培养影响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