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十大公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透露重要信号!这些板块受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3-05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十家公募机构围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稳增长政策部署、新质生产力布局、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未来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等多方面给出解读,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显示决策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度,新兴产业发展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鼓励长钱长投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权益市场或迎“戴维斯双击” [1]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赤字率目标4%左右,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释放1.6万亿元财政扩张空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2] - 西部利得基金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显示决策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度 [3] -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称财政支出强度加大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4] - 中欧基金分析财政政策精准发力支持新基建、产业升级等领域推动经济转型 [4] - 华安基金表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促消费和惠民生、增后劲结合让居民愿消费 [4] - 富国基金认为稳增长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两会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扩内需政策加码带动需求回暖与消费板块估值抬升 [4] - 鹏华基金张峻晓指出财政延续积极基调,体量在预期偏下沿,宏观政策留有后手 [5]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人工智能+”行动 [6] - 中欧基金认为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优 [6] - 富国基金指出国产AI行情深度演绎,人工智能有望赋能千行百业 [6]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重视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一轮产业政策与趋势共振周期启动,“十五五”规划提供投资线索 [7] -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增长重要抓手和资本市场科技牛行情深化动力 [7] - 西部利得基金认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政策主要着力点 [7] 鼓励长钱长投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 [9] - 机构认为稳定资本市场重要性抬升 [10] - 张峻晓表示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维持权益市场风险偏好 [11] - 华安基金指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注入活水,加强相关建设构建制度保障 [11] - 富国基金认为政府对中长期资金入市期待殷切,改革深化有望开创A股“慢牛”“长牛”局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优化投资者结构和增强市场稳定性 [11] - 杨德龙认为资本市场要推动投融资平衡,形成良性循环吸引资金入场推动长期健康发展 [12] 市场或迎结构性机遇浪潮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市场有平稳定价环境,基本面结构性改善形成共识,产业趋势是重要投资线索 [14] - 永赢基金认为两会政策定调积极,2025年全A归母净利增速或显著回升,支撑市场中枢抬升,两会强调方向蕴含投资主题 [15] - 博时基金陈显顺认为市场或迎结构性机遇浪潮,关注算力与大模型、消费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产业链三大新质生产力赛道 [15]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未来权益市场投资机会丰富,市场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 [15] -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对A股中期表现乐观,政策发力经济和企业盈利有望企稳改善,AI创新带来催化,关注科技成长、部分顺周期、景气成长产业和红利板块 [16]
券商火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什么信号?A股后市咋走?
券商中国· 2025-03-05 17:32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1][2] - 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 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更加重视 [1][2] - 赤字率突破惯性约束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长39.4% 为过去十年最高 [3] - 赤字率从2024年的3%升至4% 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 地方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 重点投向基建、存量商品房收购、化债等领域 [4]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 政策更注重"投资于人" 居民就业、收入、消费等领域权重加大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为3000亿元 较去年的1500亿元翻倍 [5]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5][6]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5] - 促消费可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发力 [6] 支持科技创新 - 科技+技术+创新表述达83次 较上年有所提升 [7]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8] - 具身智能、6G等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8]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8] - 科技创新和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资本市场影响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9] - 预计股票市场将构成以"中长期资金+内生稳定性资金"为代表的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9] -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10] - 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 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 [10]
提振消费,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6:3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作 者丨周慧 编 辑丨陈洁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提振消费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 在2 0 2 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第一项就是提振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 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怎么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振消费的多个方向,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消费品以旧换 新、服务消费多元化供给、消费场景创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推动扩大入境消费和健全县 域商业体系等。 3 0 0 0亿元国补来了!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 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 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 0 0 0亿元支持 消费品以旧换新 。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 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 ...
兴业证券:短期或有震,但AI仍是市场中长期主线
天天基金网· 2025-03-04 19:04
兴业证券观点 - AI短期可能出现震荡波动以消化过热情绪,但仍是市场中长期主线 [2][3] - DeepSeek的出现推动国内AI产业趋势和基本面逻辑出现积极变化 [3] - 各行业AI渗透率提升和垂直应用加速落地将支撑AI持续成为市场焦点 [3] 银河证券观点 - 全国两会召开将为A股投资结构提供指引,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 [4][5] - 当前全A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中位水平,相比海外市场仍偏低 [5] - 配置重点包括科技创新主题、"两重两新"内需主题和安全边际高的红利板块 [5] 广发证券观点 - DeepSeek和国内机器人进展使相关板块从主题投资转向景气度投资 [6][7] - 国内大厂和政府资本开支增加降低对美股科技巨头的依赖 [7] - 科技主线风格预计不变,关注AI应用、机器人细分产业和低位成长板块 [7][8]
今年两会值得关注的方向有哪些?
华金证券· 2025-03-03 22:00
核心观点 - 今年两会建议关注TMT、新能源、家电、汽车、大消费等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 [2] - 两会前产业趋势向上行业占优,两会后政策导向型以及大消费行业占优 [2] - 地方两会指向的行业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深化、扩大内需及民生保障升级四大主线 [5] - 预计2025年GDP增速目标在5%左右,CPI同比目标可能下调 [16][19] 市场趋势 - 两会召开后短期市场表现可能弱于会前,T+10内小盘股胜率高、T+30内大盘股胜率高 [7] - 可比口径下T+5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中证1000的涨跌幅均值分别为-1.34%、-1.73%、-0.32%、-3.43%、-0.44% [7] - 2010-2024年两会开始后5/10日内中证1000上涨概率均值分别为50%、71%,T+30内上证综指、沪深300上涨概率均值分别为64%、71% [7] 行业方向 - 两会前产业趋势向上的行业较为占优,如2013-2015年TMT行业,2016年地产、煤炭、有色金属,2017年家电等 [10] - 两会后政策导向的行业较为占优,如2012年传媒,2013年食品饮料、家电,2014年房地产等 [10] - 两会后大消费行业市场表现往往提升,涨幅明显上升的行业TOP5分别是房地产、建筑、商贸零售、食品饮料、交通运输 [10] 宏观视角 - 预计全国2025年GDP增速目标在5%左右,2025年各地政府预期目标GDP同比加权目标增速约为5.3% [16] - 2024年实际增速加权后为5.1%,达成率约为93.7%,预计今年大概率以稳为主 [16] - 2025年CPI同比目标可能下调,共计23个省市CPI同比目标普遍下调至2% [19] 行业视角 - 政策聚焦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深化、扩大内需及民生保障升级四大主线 [21] - 新质生产力方面,多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推动AI、智能驾驶、数据要素等 [21] - 数字经济深化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部署6G试验网和超算中心 [21] - 扩大内需方面,各地聚焦提振消费,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激发消费潜力 [21] 行业配置 - 建议关注TMT、新能源、家电、汽车、大消费等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 [23] - 新质生产力下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智能算力等方向值得关注 [23] - "未来产业"下的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行业值得关注 [23] - "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下的新能源汽车、家居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值得关注 [23] 具体行业分析 - 人工智能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大,AI技术在金融、制造、教育等多领域加速应用 [25] - 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持续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增长 [25] - TMT行业受益于技术迭代和全球数字化浪潮,消费电子、云计算等领域需求强劲 [26] - 新能源行业政策持续推动,光伏、风电等领域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26] - 医药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受益于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消费升级 [26] - 人形机器人行业政策积极推动,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制造成本逐渐下降 [28] - 低空经济政策大力支持,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需求持续上升 [28] - 脑机接口行业技术突破和跨领域融合加速,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领域需求迫切 [28] - 汽车行业政策加码,2024年乘用车累计零售2,289.2万辆,同比增长5.5% [31] - 家电行业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2024年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 [31] - 消费电子行业政策扩大补贴范围,2024年1-10月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同比增速8.9% [31]
2025扩内需:消费政策“三级跳”,文旅业加速升级
和讯· 2025-03-02 22:28
内需与消费政策演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内需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首位,强调提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服务型消费,政策工具涵盖收入分配调整、消费场景创新和金融支持[1][2] - 政策逻辑经历"三级跳":2023年聚焦疫后恢复性增长(消费券、免税额度提升),2024年升级为"消费促进年"(结构性优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转向服务消费主导[3][4]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3.5%),消费对GDP贡献率44.5%,预计2025年持续增长[5] 文旅经济升级路径 - 文旅经济从"复苏工具"跃升为"增长支柱":2023年《国内旅游提升计划》提出品质升级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文娱旅游",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文旅融合[6][7] - 头部平台表现突出:携程2024年市值增长1570亿元,同程旅行下沉市场用户占比87%,2024Q3收入49.9亿元(+51.3%)[8] - 地方文旅IP运营成效显著:长白山景区市值112.32亿元(全年+182.18%),哈尔滨冰雪旅游带动餐饮住宿收入+30%,天水"麻辣烫专线"推动农特产销售+85%、餐饮收入破10亿元[8] 服务型消费发展趋势 - 政策明确聚焦文旅、养老、医疗等高增长空间服务消费,北京计划2025年孵化百个新消费品牌,打造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示范商圈[4][6] - 文旅经济本质是体验经济,成功案例显示需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可感知体验(如哈尔滨"全城宠客"模式)[8][9]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27年前重点提升文旅市场服务质量标准与消费体验[9][10]
专项行动方案出炉!银行业全力以赴助力提振消费
券商中国· 2025-02-27 09:45
银行业提振消费政策 - 2025年初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激发消费活力的政策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其独特金融优势扮演关键角色 [2] - 银行业通过汽车消费信贷、新能源汽车专属金融服务、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加强保险和养老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助力消费市场 [2] - 多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推出助力提振消费的行动方案,为消费市场注入金融动能 [2] 银行具体行动方案 - 邮储银行发布《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行动方案》,围绕6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财富管理能力、加快消费金融发展等 [4] - 建设银行发布《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推进政府消费补贴发放,探索"政府补贴+金融权益"联动服务 [4] - 截至2月初建设银行累计承发293个城市近130亿元政府消费补贴资金,拉动消费交易额超800亿元 [5] - 建设银行将在汽车、家装、家电等领域深耕细作,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5] -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加大对境外、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支持,推出境外返现活动 [5] - 浦发银行围绕家电换"智"、家装"焕新"等热点,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家电3C分期优惠活动 [5] - 山东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五大消费领域,截至1月末消费贷款余额4142.5亿元,较年初增长38.98亿元 [6] 数字化转型助力消费 - 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提升竞争力和提振消费支持力度的重要手段 [8] - 数字化技术帮助银行更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9] - 招商银行"闪电贷"、中国银行"中银E贷"等定制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9] - 银行通过自建平台与外部合作渗透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隐形"金融服务形态 [9] 银行业支持扩大内需 - 银行业在支持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举足轻重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 [11] - 通过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1] - 支持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11] - 通过普惠金融、消费信贷等方式帮助中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11]
深度丨学者建言扩内需之策:财政支出不松劲 深化改革增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2-27 08:22
扩大内需政策思路 - 短期以财政政策为主进行逆周期调节,需加大支出力度并调整结构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 [2] - 长期需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释放持续发展红利 [2] - 通过消费引导投资,从注重"物"的投资转向"人"的投资,形成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6] 2025年经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开局,全年季度间波幅较2024年缩小,呈现平稳运行特征 [4] - 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 [4] - 汇率稳定对提振内需至关重要,央行稳定汇率的政策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和消费 [4] 短期政策建议 -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惠民生、促消费以拉动居民收入 [6] - 货币政策应提升社会融资增速,将金融市场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 [6] -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放松汽车限购可短期内释放消费潜力 [6] 长期改革方向 -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内需的关键,解决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问题可大幅提升其消费规模 [8] - 中央财政可通过补助或奖励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常住地户口登记和基本公共服务 [8] - 收入分配改革需增加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分红,如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 [9] 社保改革与消费提振 - 划转10万亿元非金融国有资本至社保基金,按7%回报率测算每年可新增1.5万亿元收益,分配给低收入群体可带动超1万亿元消费 [9] - 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支出5倍,预计可带来4.5%的GDP增长,因劳动效率提升和就业增加 [10] - 新农保政策直接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补贴,可减少其劳动时间并提高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效率 [10] 结构性调整需求 - 产业政策长期侧重供给端,需转向消费端尤其是抑制严重的农村消费 [10] -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需从传统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消费领域以缓解经济失衡 [6]
重在政策落地——11月经济数据全面解读
泽平宏观· 2024-12-16 21:22
文:任泽平团队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主要经济数据。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4%,10月同比5.3%; 11月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2.3%,10月同比3.4%;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10月同比4.8%; 11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当月同比3.3%,10月同比5.8%; 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11.6%,10月同比-12.3%; 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3.2%,10月同比-1.6%; 11月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1.0%,10月同比-1.0%; 11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9.3%,10月同比10.0%; 11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6.7%,10月同比12.7%;11月进口(以美元计)同比-3.9%,10 月同比-2.3%; 11月M2同比7.1%,10月同比7.5%; 11月社融同比7.8%,10月同比7.8%; 11月CPI同比0.2%,10月同比0.3%; 11月PPI同比-2.5%,10月同比-2.9%。 1 扩大内需,提振信心, 重在政策落地 11 月部分经济指标回暖,政策效果显现,主要是工业生产、汽车消费、商品房销售和M1。 以旧换新、置换、报废补贴等政策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