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33.74万亿规模创新高,告别明星时代转向平台化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6-30 07:18
行业变革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正从个人明星时代向平台化运营转型 截至2025年5月底总规模达33.74万亿元 [1]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建设"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 支持团队制管理模式 [1] - 行业发展理念从规模扩张转向能力建设 从明星效应驱动转向平台化协作 [1] 传统模式痛点 - 主动权益投研体系存在五大核心痛点:高度依赖个人能力且参差不齐 缺乏体系化管理机制 明星晋升管理者后缺乏工具 考核激励与平台化理念错配 缺乏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 [3] - 基金经理面临"多、少、烈、大"四大难题:上市公司数量多 个人投研精力有限 同业竞争激烈 产品品类繁多且体量大 [3] - 行业需从"农耕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 通过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实现业绩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 [3] 平台化建设实践 - 中欧基金推行"三化"变革:专业化分工细分领域 标准化流程构建协同机制 数智化平台处理海量数据 [4] - 天弘基金TIRD平台实现"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 贯穿研究端到风控端全流程 [4] - 富国基金构建"数据—算法—算力"智能体系 整合20余个数据维度 大语言模型使研究效率提升90% 量化策略研发周期缩短70% [5] 技术赋能成果 - 天弘基金TIRD平台实现投研知识共享 关键节点应用专业大模型嵌入核心流程 [4] - 富国基金量化平台集成1500+因子库 支持2000+策略模型秒级计算 投资指令时效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 [5] - 行业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搭建新一代投研平台技术底座 全面升级投研能力 [5]
汇纳科技(30060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实控人拟变更,有望切入3D打印领域
华鑫证券· 2025-06-29 14: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传统主业逐步好转,同时有望拓展 3D 打印业务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8] 各部分总结 实控人变更情况 - 5 月 9 日公司公告,原实控人张宏俊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金石一号和宝金石一号,江泽星拟认购定增股票,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江泽星 [4] 新实控人背景 - 江泽星是金石三维董事长,该公司是领先的增材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路线广、产品系列全,近年复合增长率超 50%,净利润规模全国前三,SLA 光固化打印机出货量行业第一 [5]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汇纳科技拟借助实控人变更和募资机遇,开展增材制造业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6] 公司现有业务情况 - 公司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方案提供商,有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两大业务板块,营收从 2020 年到 2024 年 CAGR 为 13.53%,202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逐年收窄 [7] 盈利预测 - 暂不考虑拓展 3D 打印业务,预测 2025 - 20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0.09、0.27、0.43 亿元,EPS 分别为 0.08、0.23、0.36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33、146、93 倍 [8] 财务预测 - 给出 2024A - 2027E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预测,如营收增长率、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等 [10][11]
欧阳卫民:金融业发展应与企业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18:21
金融业发展模式转型 - 金融业需摆脱传统"放贷收息"模式,与企业建立同舟共济关系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作出专门制度安排,5月20日正式施行 [1][2] - 数字金融技术(如AI、大数据)为解决民企融资难/贵问题提供新空间,广东应发挥金融创新前沿优势 [1][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设立"投资融资促进"专章,从信贷供给、贷款周期等维度提升资金适配性 [2] -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提出具体要求,填补其他法律法规空白 [2] - 法律为银行与企业协同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依据,强调信贷服务需匹配企业实际需求 [2][3] 数字金融与信用贷款创新 -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 10%,AI企业超4500家,核心规模近6000亿元,全球AI专利申请占比61% [2] - 浙江、河北等地通过多部门协同推出数据贷、出口信贷等创新模式,实现精准风险画像 [3] - 抵押贷款仅增强资产流动性,信用贷款才是信用扩张关键,广东应引领信用贷款发展 [3] 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 - 民企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占比低需改变 [4] - 需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银行债权资产占比过高),允许银行下属机构开展投资业务并提高比例 [4] - 目标是通过股权类投资使银行与企业共享经济成果 [4]
李礼辉:三十年前出海企业更多是“单打独斗”,如今则有产业链金融赋能
凤凰网财经· 2025-06-28 13:48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1] - 论坛由凤凰网主办,雪花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合作,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中国企业出海环境变化 - 三十年前中国企业出海多为"单打独斗",依赖发达国家供应链 [3] - 近二十年中国出海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获得国家政策、技术创新、产业链等多方位赋能 [3] 出海企业赋能因素 - 国家政策赋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多线合作协议,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关税,降低投资风险 [3] - 技术创新赋能:出海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服务,降低跨国运营成本 [3] - 产业链赋能:依托中国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出海企业可获得品种齐全、品质可靠的材料和零部件,以及快捷物流运输服务、高效设计支持和信息服务 [3] 金融机构服务升级 - 金融机构服务从简单信贷结算和保险,升级为提供全面产业链金融服务 [3] - 具体服务包括:助力出海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实现产业跳级、支持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效率、拓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3]
研判2025!中国无损检测设备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竞争较为缓和,主要以技术竞争为主[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8 09:22
无损检测设备行业概述 - 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1]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63.63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1][13] - 主要检测方法包括超声、射线、磁粉、渗透和涡流五大类,对应设备类型明确区分 [3][4] 政策环境 - 2021-2024年国家密集出台《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12项政策,强制要求关键行业实施无损检测 [6][8] - 政策重点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市场化、国际化,支持建设国家级检测认证平台 [8] - 2025年目标实现智能检测技术全面满足制造业需求,核心零部件自主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电子元器件、金属/光学材料供应商,中游为设备制造商,下游为5.3万家检验检测机构 [9] - 下游检验检测行业2024年营收4875.97亿元,机构户均营收增长5.94%,形成规模效应 [11]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声学/自动化/材料学等多学科,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15][16] - 高端市场被奥林巴斯、贝克休斯等外资垄断,但多浦乐等国内企业在相控阵技术领域快速追赶 [16][17] - 超研股份2024年毛利率达70.79%,多浦乐工业检测设备收入占比43.49%,体现专业化优势 [19][21] 技术发展方向 - 数字化检测数据采集/云计算分析成为趋势,推动检测决策智能化 [23] - 产业链协同加速,涵盖原材料供应商至检测服务商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23] 代表企业动态 - 汕头超声研究所获国防技术发明奖,客户覆盖中石化、中航工业等央企 [18] - 奥林巴斯提供全品类超声/涡流设备,贝克休斯专注石油领域检测方案 [17] - 多浦乐形成从换能器到自动化系统的全链条业务体系 [21]
2025中欧商业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06:49
中欧经贸现状与挑战 - 全球南方国家货物贸易占比从25年前不足三分之一跃升至目前45% [1] - 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且增速远超货物贸易 [1] - 中欧企业界代表及政学界150余人参与讨论经贸合作议题 [1] 中欧合作领域与潜力 - 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人工智能被列为重点协同领域 [1] - 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蕴含巨大合作潜力 [2] - 新能源和绿色经济成为分论坛讨论焦点 [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被强调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正确路径 [1] -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2] -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摩擦的意愿被明确表达 [2] 历史与未来机遇 - 2025年论坛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 [1] - 欧盟中国商会计划推动中欧可持续互利共赢发展 [1] - 欧中双方被建议共同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应对多极化世界 [2]
打通堵点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3
便民生活圈定义与政策支持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 [1] - 涵盖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以及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1] - 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 便民生活圈特色服务 - 特别强调养老服务设施和托育机构建设,关注"一老一小"特殊人群需求 [1] - 重庆九龙坡民主村社区食堂为60岁以上困难老人提供最低2元餐食,80岁以上老人免费 [1] - 银川东环社区打造"托育加油站",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小时托、周末托等多样化托育服务 [1] 智慧化便民生活圈建设 - 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2]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享受物业缴费、报事报修、社区团购等服务 [2] - 上海长宁区"AI食堂"通过新终端技术赋能早餐工程、白领午餐及老年助餐服务 [2] 便民生活圈发展现状 - 2021年10月商务部等多部门确定30个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4321个便民生活圈,服务近1.07亿社区居民 [2] 便民生活圈发展挑战 - 部分城市社区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科学、业态不齐备等问题 [3] - 部分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停车问题、环境卫生问题长期存在 [3] - 需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原则,加强政策集成和保障措施 [3]
实达集团: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对《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回复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2
大数据业务 - 2024年大数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317.4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4.97%,但毛利率同比下滑32.87个百分点至12.17% [2][16] - 业务收入集中在第四季度(占比79.43%),主要因系统集成项目验收周期较长,行业普遍存在季节性特征 [4][8]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达75.57%,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60.22%;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67.65%,新增客户和供应商各3家 [1][9] - 系统集成业务占比提升至82.91%,但毛利率仅5.09%,主要因智算中心项目硬件成本占比达76.97% [16][18] - 软件产品业务毛利率66.47%,保持较高水平,但收入占比降至10.66% [19] 财务数据异常 - 应收账款余额2.02亿元同比增长28.59%,其中大数据业务组合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352.03% [22] - 预付款项增长主要因智算项目硬件采购需预付货款,符合行业惯例 [24] - PPP项目确认建设期决算收入1,130.65万元,推动物联网安防业务收入增长260.82%,毛利率提升至49.52% [28][31] - 长期应收款中PPP项目可用性付费余额3.62亿元,计提坏账准备1,312.62万元,计提比例3.63%高于行业均值 [34] 重点项目运营 - 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枢纽项目确认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1.41亿元,15年运营期需支付承包费2.30亿元 [38] - 平潭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投入运营,2025年一季度新增订单261.93万元 [13] - 福建智慧教育平台服务32所学校,累计访问量超45万次,成为教育部首批整省试点 [14] - 巧家PPP项目完成竣工决算,确认建设期收入15,654.03万元,运营期9年 [28][31] 行业竞争与风险 - 智能算力领域收入占比73.61%,同比增长85.96%,2025年在手订单超3亿元 [12][13] - 系统集成业务面临硬件价格透明、供应商集中导致的毛利率压力 [16] - 数据安全法规强化增加合规成本,算力发展受芯片管制、能源政策等制约 [15]
工行贵港分行积极运用数字供应链融资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1:46
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 - 工行贵港分行运用数字供应链融资产品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办理融资业务,截至2025年5月末存量法人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72户共30280万元,其中本年办理93笔共17759万元,惠及小微企业72户 [1] - 公司加强线上业务场景化搭建,发挥"线上+线下"产品优势,强化产品组合应用,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 [2] - 深入推进"一链一策"制度,深化银企对接,规范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以核心企业增信降低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 [2] 普惠金融机制优化 - 公司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发展机制,在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上创新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1] - 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1] - 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1] 科技赋能数字金融 - 公司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运用,整合企业信息构建全面准确的企业画像,增强获客、运营和风控能力 [2] - 持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和适老性,缓解"数字鸿沟"问题 [2]
人工智能重塑金融风控 从技术赋能到生态协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20:20
人工智能重塑金融业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金融业核心运营模式 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已形成独特发展路径 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相继落地 深度求索通过开源推动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自主可控 [2] - 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在应用层面率先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腾讯云与蚂蚁集团在技术输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 - 腾讯云人工智能实时风控引擎支撑微众银行、微保等平台 并输出联邦学习与智能检测中台能力 蚂蚁集团构建全球领先图计算与人工智能风控系统 支持亿级用户实时交易与合规监管 [2] 银行信用评价体系重构 - 银行信贷系统经历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化演进 核心推动力是数据与技术深度融合 数据改变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技术打破银行服务边界 [3] -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依赖客户主动提供信息及行内数据整合 外部数据运用有限 数字生态发展使金融机构能接入更广泛外部关键信息 如产业链、供应链等维度数据 [3] - 通过整合外部信息与内部数据 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 金融机构可进行更全面、立体数据化分析 深刻改变传统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3] 银行服务模式革新 - 技术进步推动银行服务模式革新 服务边界不再限于传统物理网点 通过线上渠道与线下网点深度融合 金融服务与产业场景结合 实现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4] - 智能流程自动化(IPA)、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重复性高、流程化校验工作 业务处理时效从天级压缩至分钟级 [4] - 银行需借助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创新重点从产品层面拓展至生态层面 融合业务、数据与技术进行更全面业务模式创新 [4][5] 普惠金融风控挑战 - 普惠金融场景中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群体获取金融服务难度较大 原因包括服务成本高 客群风险特征较高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6] - 数据要素在数字化变革中成为关键基础性生产要素 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特性 可重复使用且不同数据叠加能产生更丰富价值 [6] - 传统风控模型依赖有限特征数据 评估结果仅反映特定维度风险表现 风险管控能力有限 整合更多维度数据可构建更立体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 [7] 人工智能与图计算结合 - 蚂蚁集团反洗钱系统中 人工智能与图计算技术相辅相成 图计算构建基础关系网络 人工智能进行动态学习和智能决策 [9] - 图计算从异构多图建模和多风险域联合建模两个维度构建反洗钱能力 动态图网络可包含上百亿个节点 清晰追踪资金流向 识别潜在洗钱团伙行为模式 [9] - 人工智能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研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深度学习历史可疑交易 融入交易模式、时间序列和图计算关系网络信息 自动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