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智造进入下半场
金融时报· 2025-08-21 10:31
如果说新能源化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上半场,那么,"聪明车+智慧路+强大云"就是汽车智造的下 半场。 近年来,重庆因势而动,正在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基于良好产业基础,重庆 加快谋划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为首的"33618"(3大万亿级支柱产业、3大5000亿级支柱产业、6大千亿级特 色优势产业、18个"新星"产业)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成功获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智 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在重庆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云控平台,一幅覆盖48.5公里道路的数字地图实时刷新着车流 数据。 在高新区科学谷数智科创园,自动驾驶小巴车自如地行驶在城市智能道路上,自动亮起转向灯,从容并 线、平稳过弯。 据科学谷数智科创园展厅工作人员杨玲介绍,科学城为了将过往"碎片化"基建整合集成发挥其最大价 值,搭建起全国范围内最符合"车路云一体化"体系构架的云控基础平台,打造出可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全 场景的重点区域——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据了解,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以"一期打通链路,二期优化迭代,三期拓量发展"为建设模式, 结合"数字重庆"的推进,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市级智能网联汽车产 ...
2025年中国微电网监控系统‌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新能源需求跃迁、政策市场双驱动,微电网监控系统前景无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06
微电网监控系统行业概述 - 微电网监控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通信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及电力电子设备进行集中监测、分析与调度,实现运行状态可视化、功率平衡控制、故障诊断及经济优化运行,保障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支持离网/并网模式平滑切换 [2] - 系统按应用场景与技术特点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分层式监控系统,按规模可分为户用级、社区级和工业级,按功能侧重可分为安全型、经济型和新能源高渗透型 [3] 政策环境与发展驱动因素 - "十四五"规划明确"双碳"战略目标,国家密集出台《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全链条布局微电网监控系统产业,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5] - 电力建设结构性调整推动电网端投资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网工程投资达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显著高于电源工程5.9%的增速,智能监测设备需求持续扩大 [6] -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占总装机56%,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占新增装机91.5%,新能源发电特性对电网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智能电力产品市场空间 [9] - 电网规模扩张和设备数量增长推动监测方式向智能化转变,传统计划检修模式难以为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催生智能监测产品巨大市场空间 [9]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5年微电网监控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亿元,企业微电网系统前景广阔,2025年中国微电网用电管理系统总市场空间达571亿元,其中管理系统及软件占比超九成 [13] - 根据国家电网统计,供电电压等级≥10kV的工商业用户超200万户,若全部采用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按40万元/套计算),潜在市场空间高达8000亿元 [13] 技术发展现状 - 系统架构主流采用"云-边-端"分层模式,实现毫秒级控制与快速并离网切换(如安科瑞EMS3.0并离网切换≤60秒),通信协议兼容23种工业标准,中间件改造成本降低30%-50% [15][16] - AI预测算法使光伏/负荷预测精度超85%,动态调度结合电价与碳排数据可降低购电成本20%以上,安全领域通过三级BMS与区块链技术实现"零闪断"供电与数据防篡改 [15][16] - 碳管理功能支持ISO14064报告自动生成并对接地方碳市场,特种场景如半导体工厂电压补偿、V2G车网互动(支持660kW反向送电)技术已商业化应用 [15][1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智能电表、传感器、储能电池、逆变器、通信设备等硬件供应商,以及预测算法、边缘计算等软件开发商 [11] - 中游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导,如海尔新能源、安科瑞等企业,提供分层式架构监控解决方案(如安科瑞EMS3.0"云-边-端"协同控制系统) [11] - 下游覆盖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偏远地区及应急保电等场景,通过能源管理、峰谷套利及碳排放权交易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双提升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电网系、能源企业、科技公司"三足鼎立格局:电网系企业(如国电南瑞)主导高压监测及电网侧项目,能源企业(如阳光电源、海尔新能源)深耕家庭、工商业场景,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云)以AI、5G等技术赋能软件平台,毛利率领先 [17][19] - 电力自动化专业厂商(如安科瑞、永福数能)凭借垂直场景技术深耕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占据细分市场,安科瑞用户侧硬件市占率达25%,区域上形成长三角、山东、广东三大产业集群,行业整体CR5不足30%,市场集中度较低 [19]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智能化:物联网、AI与数字孪生深度融合,实现毫秒级动态调控与90%以上可再生能源消纳,新型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推动能量密度提升50%,循环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 [22] - 场景多元化:从传统工业园区向城市应急、光储充一体化、氢能冷热电联供等新兴领域延伸,预计2027年新兴场景市场规模占比超40%,故障定位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充电成本降低30% [22][24] - 模式全球化:商业模式向"设计+建设+运维+交易"全链路服务转型,降低客户初始投资50%以上,依托"一带一路"加速出海,2025年海外市场规模占比或达25%,东南亚、中东地区需求增速超50% [25]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0
2025-08-21 09: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下滑7% [5] -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20% [5]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转增 [5] - 国内业务营收21亿元,海外业务显著增长30%达10.2亿元 [5] - 低温制冷板块营收17.3亿元占比55%,暖通空调板块营收12亿元占比39% [5] 业务板块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覆盖-271℃-200℃温度区间,包括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等 [5] - 磁悬浮压缩机在北京冬奥村项目中表现出色 [5] - 参与两项国家标准起草:《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和《无油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5]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冷冻冷藏、冷链物流、冰雪运动场馆等商业制冷系统 [5] 数据中心业务 - 旗下顿汉布什公司和冰轮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冷却装备 [5] - 两项产品入选工信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 [5] - 2024年7月升级版IDC专用ACM磁悬浮、气悬浮系列新产品上市 [6] - "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生产企业及名单》 [6] 核电行业应用 - 聚焦核岛冷却、核能供热等核心场景 [6] - 服务了红沿河、宁德、阳江等核电站 [6] - 旗下换热技术公司批量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 [6] - 顿汉布什公司是国内唯一在核岛各个区域都有应用的生产厂家 [6] 工业热管理业务 - 推出"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 [7] - 聚焦"高温度、大温差、宽温域"的热泵核心技术 [7] - 实现余能高效回收与集约利用 [7] 海外业务拓展 - 抽调国内工程师增强海外技术力量 [7] - 推进海外销售网络属地化建设 [7] - 海外制造基地提升产能保IDC冷机交付 [7]
微盟集团2025年中报:首次扭亏,营收7.75亿元业绩企稳回升
金融界· 2025-08-20 17: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人民币7.75亿元,经调整同比上升7.8% [1] - 经调整EBITDA人民币0.7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140.7%,实现自2022年以来首次扭亏 [1] - 经调整净盈利人民币0.17亿元,同比大幅改善109.0%,实现自2021年以来首次扭亏 [1] - 毛利总额5.82亿元,经调整同比增长36.1%,毛利率从66.4%上升至75.1%,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 [1] - 经营现金流小幅流出约人民币0.28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约为人民币15.74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订阅解决方案营收4.38亿元,环比提升1.38% [1] - 商家解决方案收入3.38亿元,还原返点比率下调影响后同比增长高达45.3%,毛利率从74.5%上升到91.3% [1] - AI相关收入约3400万元,商业化收入取得突破增长 [1][3] - 订阅解决方案付费用户数59149,每用户平均收入上升4.5%至7402元 [5] - 智慧零售收入2.86亿元,占订阅解决方案收入的65.2%,商户数量达8323家,其中品牌商户达1227家 [5] - 商家解决方案付费商户数增长1.5%至39281,每付费商户平均开支为219523元,上升1.9% [7] AI产品与技术创新 - WAI SaaS平均月活商户数环比2024下半年增长57% [3] - 导购Agent使用次数环比增长4.5倍,使用商品上架的商户数环比增长3.9倍 [3] - WIME累计注册用户数11.6万,较2024年末增长139%,付费用户收入提升172% [3] - WAI Pro为多个大客户实施AI定制服务 [3] - AI作图能力平均每月生成素材量超过20万,上半年节省4000万成本 [8] 生态合作与渠道拓展 - 微盟X微信小店五大解决方案上线首月渗透15%存量账号,开启功能的商家月订单环比平均增速达27%,月会员环比平均增速达26% [4] - 新绑定微信小店商家月GMV规模约5000万元,月度增长率约100% [4] - 与华为鸿蒙、抖音、美团、小红书、支付宝等多平台达成合作 [4] - 在腾讯广告大盘消耗同比增长4%,视频号广告消耗同比增长46% [7] - 小红书平台年度消耗同比增长87%,荣膺美妆个护和母婴两大赛道优质服务合作伙伴 [8] - 新增合作超130位视频号主播达人,服务达人月均带货GMV规模达3000万元 [7] 客户与市场影响力 - 使用智慧零售的客户GMV同比增长13.4%,亿级GMV账号数同比增长60%,百万级GMV账号数同比增长34% [5] - 多账号合作客户数同比增长22.2%,多账号合作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9.3% [5] - 在中国时尚零售百强中占比48%,商业地产百强占比50%,连锁便利店百强占比42% [6] - 成功服务保利商旅、新城控股集团、开元集团、武商集团等头部客户 [6] ESG与可持续发展 - MSCI ESG评级由BBB上升至A,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2] - 超低能耗总部办公大厦正式启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2] 战略方向与展望 - 全面拥抱AI,推进AI Agent应用落地 [9] - 长耕微信电商生态,布局推客、视频号MCN业务 [9] - 发力本地生活市场,拓展商品、门店服务、体验类业务场景 [9] - 积极探索国际化,拓展北美等成熟海外市场 [9] - 聚焦高价值客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质量 [9]
长海股份2025年半年报发布: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全景网· 2025-08-20 16: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6亿元 同比增长18.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2.3% [1] -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同比增长43.33%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1] 主营业务表现 - 玻纤板块表现突出 受益于风电、电子、家电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 [1] - 玻纤产品价格稳步回升 叠加新增产能有序释放 [1] - 产销协同效率显著提高 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1]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高 对利润贡献进一步增大 [1] 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具备玻纤生产、制品深加工到复合材料制造完整产业链布局 [1][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丰富产品结构并为未来业绩储备新动能 [2] - 坚持创新驱动与精益管理并重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1] 市场拓展战略 - 坚持国内与国际双轮驱动战略 [2] - 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通过国际展会和优化销售渠道扩大全球覆盖 [2] - 国际业务实现健康增长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秉持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 [2] - 加大对高性能、环保型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2] -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契合全球产业绿色转型趋势 [2] - 持续推进产能优化与自动化改造 深化精益管理 [2] - 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玻纤及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 [2]
肯特催化2025年中报:稳健经营彰显韧性,拟10派4元
全景网· 2025-08-20 15: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6亿元,归母净利润3934.99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72% [1] - 推出每10股派现4元的分红方案,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达3616万元(含税) [1][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季铵(鏻)化合物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四大系列 [2] -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78项,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产品应用矩阵 [2] - 季铵盐、季鏻盐产品采用DCS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质量稳定性行业领先 [2] - 季铵碱产品通过电解槽优化与阴阳离子膜设计,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2] - 冠醚产品依托模板法合成、络合结晶和萃取提纯等技术,成本与质量双双领先国内同行 [2] 市场与客户策略 - 客户网络覆盖石油炼制、医药化工、环境保护、农药等核心领域,与下游头部企业形成深度绑定合作关系 [3] - 创新推出"并行研发"模式,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即与客户同步介入,针对定制化需求共同研发专用催化剂 [3] - 医药、农药等行业对原材料的严苛标准使得客户通过验证后不易更换供应商 [3] 研发与可持续发展 - 以"绿色催化"为理念,推动产品升级与工艺改进 [3] - 应用离子膜电解技术、模板法合成技术、络合结晶技术、萃取提纯技术等先进工艺 [3] - 自动化控制系统与ERP、QA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度融合,大幅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 [3] - 获得"绿色工厂"等环保认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3] 战略展望 - 在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的双轮驱动下稳步发展 [4] -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展现出硬实力和战略定力 [4]
豪尔赛25H1持续以智慧科技谱写光影美学篇章 豪能汇新能源业务布局跑出加速度
全景网· 2025-08-20 13:25
战略布局 - 公司以"智慧+"总体战略布局为引领,依托"三智一网"与豪能汇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智慧光艺与绿色能源两条主线上持续深耕 [1] - "三智一网"包括智慧光艺、智慧文旅、智慧城域三大业务板块,并搭建"HAO数字孪生融合网络平台" [2] - 豪能汇新能源聚焦重卡换电细分领域,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创新业务模式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8亿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 智慧光艺业务 - 公司作为国内景观照明领域领军企业,持续打造标杆性项目,如"最美夜世园"花灯艺术节和"最美中国馆光影秀"360度全景沉浸式光影秀演 [2][3] - 成功中标《千里嘉陵,传奇武胜》文旅夜游项目,创新构建多维沉浸式夜航游线 [3]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和承接多个重点照明工程项目,包括武胜县嘉陵江沿线道路工程、花江峡谷大桥水幕光影秀等 [3] 豪能汇新能源业务 - 2025年1月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就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加氢站项目达成战略合作 [4] - 荣膺"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及"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TOP100运营商" [4] - 截至2025年6月底,豪能汇新能源在建、完成换电站23座,并加强充电业务服务能力 [5]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97.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 [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180项、著作权72项,参与标准制修订36项(含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1项) [5] -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为承接景观照明项目提供保障 [6] 行业前景 -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智慧城市升级,公司加速构建"光影文旅+新能源"协同生态 [6] - 国家"双碳"战略深化与文旅消费复苏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技术积淀和产业链协同实现价值释放 [6]
聊城三方携手共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公共服务平台
齐鲁晚报网· 2025-08-20 12:33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齐光鹏的致辞,让大家对平台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充满信心。浪潮云洲作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和"双碳"技术领域优势显著,蝉联六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地位与发展能力"双料冠军"。此 次合作,浪潮云洲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平台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国晓宁 8月19日,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聊城市市场监管局举行。这一举措不仅是三方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 碑,更是聊城乃至山东践行"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实践。 仪式在聊城市检验检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元生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他强调了此次签约仪式的重大意义,指出这是三方在"双碳"战 略背景下的一次深度合作,将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聊城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吾雪在会上致辞。王吾雪分享了聊城水务集团在智慧水务、环保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深厚积 淀。其所属的山东水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智慧管理经验和专业的平台运营能力,在"双碳"及能源管理领域取得了亮眼业 绩。王吾雪的发言,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国有企业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与 ...
两轮车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广阔
汉鼎智库· 2025-08-20 11: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两轮车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广阔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动两轮车 - 作为新一代城市短途出行工具,改变中国城市交通运行结构,突破基础代步工具边界,成为连接居民生活、商业配送和城市末端物流的重要交通节点 [1] - 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销量达5000万辆,城市居民对其依赖度持续增强,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设施 [1] - 自带低碳属性,是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关键一环,缓解城市拥堵,降低交通碳排放,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1] 摩托车 - 轻便灵活、行驶迅速,是日常出行工具,提升出行幸福感,在物流快递、警用执勤等功能性用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政府和社会大众认可与关注 [4] - 2024年1 - 12月,全行业完成燃油摩托车产销1656.45万辆和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3.86%和12.99% [4] - 国内自主品牌依托自主研发能力在多领域实现突破,加速出海,以“高性价比 + 快速迭代”策略打破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4] - 2024年摩托车整车出口量增长至1101.63万辆,同比增长26.72% [4]
专家解读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 2025-08-20 10:09
法律政策定位 - 《能源法》将"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纳入法律框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发展新型储能",明确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3] - 国家能源局通过20余项专项政策形成"引导科学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 [3] - 省级层面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与需求,因地制宜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创新市场模式和成本疏导机制 [3] 装机结构发展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130% [4] - 大型化、中长时新型储能占主导,单站规模≥10万千瓦项目占比62%,储能时长≥2小时项目占比86% [4] - 独立与共享储能合计装机3412万千瓦(占比46%),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4] - 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较2023年提高300小时),与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年利用小时数相当 [4] - 迎峰度夏期间为20个省级电网提供顶峰保障,构网型储能提供毫秒级故障恢复能力 [4] 技术创新路线 - 形成"应用一代、示范一代、预研一代"的梯次发展生态,技术创新从单一突破转向体系化布局 [5] - 锂电主导技术实现代际跃迁,在电池本体、热管理、系统并网技术等方面快速迭代 [5]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实现工程化突破,奠定长时调节和惯量支撑技术基础 [5] - 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氢储能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加速发展 [5] 市场机制转型 - 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通过价格信号引导新型储能参与系统调节 [7] - 辅助服务市场多元化,明确准入条件、交易模式、价格机制及参与备用、爬坡、黑启动等规则 [7] - 部分省份探索容量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期限和分摊主体 [7] 标准体系完善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领域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全链条环节 [8] - 通过性能分级引导技术路线差异化发展,严格安全标准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8] -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技术路线的规则体系,为全球储能标准化提供基准框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