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转移
icon
搜索文档
一台iPhone卖25588元,美国制造的代价有多高?
芯世相· 2025-04-18 18:34
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加征高关税对苹果供应链造成全面冲击,尤其打击中国大陆低利润率的组装和零部件环节,导致成本飙升[6][9][11][13] - 美国本土生产iPhone面临原材料短缺、物流成本高企、人力成本昂贵等结构性难题,完全本土化将导致iPhone售价暴涨至3500美元[9][17][19][20] - 苹果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核心在于技术工人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及对供应商的强议价权,这些优势在美国无法复制[22][26][29] - 若被迫涨价,苹果高利润模式将受挑战,可能引发研发投入缩减、股价下跌等连锁反应,威胁其长期竞争力[30][33][36] 分章节总结 关税对苹果供应链的冲击 - iPhone零部件全球分布:中国大陆供应电池/摄像头/连接器(145%关税),韩国供应屏幕(25%关税),越南/印度参与组装(46%/26%关税)[9][11] - 大陆果链企业净利润率极低:富士康组装净利率1.8%,立讯精密摄像头业务5%,欣旺达电池业务4%,成本敏感度高[11][13][15] - 对比之下,高附加值环节抗压能力更强:台积电芯片净利率20%-25%,三星/LG屏幕净利率15%[11] 美国本土化生产的结构性障碍 - 原材料短板:美国钴锂产量不足且缺乏精炼能力,依赖中国供应链[17] - 物流成本翻倍:中国零部件2小时送达(运费0.2美元/件),美国进口零件运费达0.5-2美元/件[19] - 人力成本差距:中国组装工人时薪3.63美元,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8.92美元,相差近5倍[19][20] - 产业生态缺失:中国电子业工人占全球60%,美国仅4%,库克称美国难以招募足够技术工程师[22] 苹果利润模式的潜在危机 - 当前利润杠杆:iPhone制造成本仅占售价25%,全球供应链压榨(如2019年迫使富士康组装费从15美元降至13美元)[26][31] - 涨价风险:若售价从999美元升至3500美元,将打破"价值提升"逻辑,面临华为/三星竞争[33] - 恶性循环预警:净利率跌破20%红线可能引发研发缩水(年投入200-300亿美元)、股价崩塌[3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中国品牌崛起:华为/小米通过技术积累和供应链实力挑战苹果定价权[38] - 全球供应链重构:关税豁免反映美国科技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23]
加征“对等关税”,中国石化业影响几何?
中国化工报· 2025-04-09 11:07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国实施对等反制,中美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石化业产生多方面影响,业内人士对此表达看法并提出应对建议 [1] 分组1:商会及业界态度 -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反对美国单方面加征进口关税,认为其违反世贸规则,损害成员权益,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呼吁取消单边加征关税措施,支持中国反制 [1] 分组2:橡胶行业影响及应对 - 美国加征关税使中国橡胶制品出口美国难度大增,东南亚关税政策阻断轮胎企业“另辟蹊径”出口方式 [2] - 橡胶行业可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国内市场弥补国外市场,加大基础研究,坚持创新发展,重视AI技术赋能 [2] 分组3:塑料行业影响 - 中国塑料产品受美国关税新政影响大,2024年进口美国塑料及其制品总额80.7亿美元,出口236.7亿美元,部分商品实际税率可能高达54%,削弱出口竞争力 [3] - 美国加征关税使我国聚烯烃产品出口量减少,影响塑料制品出口及上游产业链,中国反制措施会影响美国高端聚烯烃产品出口及国内PDH/PP项目 [3] 分组4:能源化工产品影响及建议 - 2017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丙烷等能源化工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双增,乙烷等产品自美国进口占比高,美国限制乙烷出口将冲击中国乙烯产业链 [4] - 中国企业可通过供应链转移等方式应对,成立战略储备,开发替代原料技术路线等 [4] 分组5:LNG产业影响 - 中国对美LNG加征“对等关税”使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下降,市场格局调整,中国或增加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提升国内自产LNG产量 [5][6] - 因中国自美国进口LNG规模不大等原因,此次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LNG整体供应影响有限,企业要关注市场和需求变化 [6] 分组6:气体市场影响 - 我国从美国进口氦气和特种气体,近年来中国企业使氦气供应链完整性和可控性进步,从美国进口氦气占比从2020年约15.8%降至约4.3%,加征关税对氦气市场直接影响有限 [6] 分组7:整体影响评估 - 中美对等加征关税若实施对美国和全球影响大,中国产业链完备,部分石化产业链受影响相对较小 [6]
亚马逊AGS大调整背后:越南何以成为东南亚业务中心?
雷峰网· 2025-03-06 08:29
亚马逊东南亚战略调整 - 2024年初亚马逊全球开店(AGS)将东南亚团队合并为单一团队,并将越南定为业务中心,由胡瑛(L7职级)担任负责人 [2] - 调整后越南团队规模较此前五六十人翻数倍,成为人力投入最大的东南亚国家 [2] - 战略调整源于Temu冲击导致中国增长见顶,需寻找新市场增量 [2] 越南电商市场格局 - 2024年越南电商规模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4] - Shopee以93亿美元GMV占66.7%市场份额,增速40%;TikTok Shop以38亿美元GMV占26.9%,增速达99% [4] - 亚马逊差异化定位为跨境平台,主要帮助越南卖家销往欧美而非本土市场 [5] 越南供应链优势 - 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6%,虽低于中国27%但增速显著 [6] - 300余家中资上市企业已在越设厂,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10% [8] - 安克等企业采用"核心部件中国+越南组装"模式规避20%关税 [8] - 文化相近性(非穆斯林)、地理邻近性及完善配套吸引中国供应链转移 [6] 平台竞争策略 - 亚马逊越南卖家GMV已超东南亚其他国家总和 [5] - 2023年起推进硬件产品越南化,并专设中国籍市场总监服务产业转移 [8] - 行业认为越南是东南亚最易开拓市场,优于分散的印尼和小体量马来西亚 [7] 产业转移驱动因素 - 2018年中美关税战加速中国供应链向越南迁移 [6] - 家具等反倾销税率达60-70%迫使企业转移 [8] - 傲基、宜家等亚马逊卖家已集体在越布局供应链 [8]
中国跨境电商巨头转战越南,亚马逊是不是最大受益者?
雷峰网· 2025-03-04 20:08
中国跨境电商巨头转战越南 - 出海四小龙之一正在转战越南,30万平越南海外仓将在4月份投入使用,并召集数十家国内工厂落户越南以承接未来大量订单[2] - 美国关税问题持续发酵,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跨境直邮商业模式陷入被动局面,波及跨境电商平台、品牌大卖、贸易商、物流服务商等主体[4] - 越南市场成为中国出海企业分散供应链风险的首选之地,具备物流成本低、运输时间短、发展潜力大等优势[5][7] 供应链转移的具体表现 - 傲基等跨境大卖将部分国内核心供应链资源转移到越南,主营家具家居类产品[6] - 国内头部跨境物流服务商开设越南专线,在越南设立收货点方便中国货物发往美国市场[6] - 海运路线从青岛或宁波出发到越南再转运美国,空运方面云途物流开通越南直邮线路服务当地建厂卖家[6] 历史经验与应对策略 - 2018年贸易战中家居、家电等大件品类最先受影响,石头科技、申洲国际等企业在越南或墨西哥开设海外仓或工厂[8] - 行业对关税问题更从容,品牌大卖可通过加价或改原材料产地发货应对,品牌溢价高的企业具备终端提价能力[9] - 越南建厂建仓策略成本高时效慢,主要适用于家居家具等大件品类卖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9] 亚马逊的战略布局 - 亚马逊全球开店在2024年底将越南定位为东南亚业务中心,合并越南团队和东南亚其他地区团队组建新销售团队[12] - 原亚马逊云科技高管胡瑛出任AGS东南亚大区负责人,严抓物流工作为关税问题未雨绸缪[12] - 亚马逊2019年在越南推出"全球开店"计划,越南站点凭借电商经济红利快速增长,正在完善ERP、数据分析等生态服务[13] 市场前景与机遇 - 中国供应链转移至越南使货源更丰富,利好亚马逊全球开店吸引越南本土商家[13] - 亚马逊号召中国出海服务生态企业跟随布局越南本地市场,完善服务生态[13] - 越南电商市场年增长32%,跨境业者正抢占越南市场黄金窗口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