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13:59
中国经济第一城已悄然培育出又一个增长极。 近日,上海市科委向外界透露,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 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 这意味着,继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后,上海正式迎来第 五个万亿级产业板块。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生物医药迈入万亿阵营,上海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 导产业,正集体崛起为新的经济支柱。 数字背后,是一场产业生态的聚变。 如,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总体规模逼近万亿元,制造业环节同样表现惊艳。从2021年到2024年,制造 业产值从1712亿元增长至2011.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6.9%。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城市之一,上海生物医药实力雄厚。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 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包括 6个百亿元级产业园区,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此外,创新药械的突破,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研发实力。 2021年至2025年8月,上海获批 ...
东阿阿胶:多维驱动健康生态布局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中证网· 2025-10-24 21:40
在费用方面,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45 亿元,同比增长62.29%,主要用于公司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和外延品种培育,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和 长期竞争力的重视。 核心产品根基稳固 近年来,得益于从政策到市场的全方位赋能,中医药行业正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开启从"传承保 护"到"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东阿阿胶核心产品矩阵在前三季度继续发挥支柱作用,阿胶块、复方阿 胶浆和桃花姬阿胶糕三大产品线均实现稳健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 其中,阿胶块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在OTC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终端动销稳健。其高端化和年轻化战 略持续推进,有效吸引了多元消费群体。复方阿胶浆在医院与零售双端放量带动下,收入实现持续增 长。桃花姬阿胶糕作为公司健康消费品板块的代表,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破圈,加速市场修复。公司推 出低糖认证产品,有效拉动了女性客群的复购率。 整体来看,三大核心产品共同推动了公司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为全年目标达成提供了 有力支撑。 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在巩固传统主业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聚焦银发经济和男士健康赛道,为阿胶块等产品 注入 ...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启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4 16:53
基金启动与模式 - 上海首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基金上海奥创先导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正式启动 [1] - 基金采用C(产业链主企业)+VC(专业投资机构)双轮驱动模式由道彤投资与奥浦迈联合发起 [1] - 基金旨在结合奥浦迈的产业优势和道彤投资的投资经验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构建 [1] 产业生态合作 - 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首批联席会成员包括7家机构涵盖资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四大领域 [1] - 价值伙伴联席会将围绕资源与平台共享技术与成果转化应用与资本协同人才与生态共育四个方向展开协同 [2] - 合作目标包括建立设备人才与资金对接的开放机制以及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2]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经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 [2] - 预计2028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成长至近500亿美元 [2]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竞争力持续领跑 [3] 政策与战略定位 - 中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3] - 生物制造被视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正迎来产业和资本的密切关注 [1] - 战略定位是从产业驱动到生态共建的探索旨在打造可持续的行业基础设施和高端生物制造集群 [2]
化工龙头ETF(516220)午后涨超1.5%,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15:31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 预示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 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 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华安证券表示,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 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 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 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 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 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 化工龙头ETF(516220)跟踪的是细分化工指数(000813),该指数聚焦于化工行业的细分领域, 涵盖化学原料、化肥、农药等多个子行业。成分股主要为在各自细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反映 化工行业细 ...
2025年中国基因合成行业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33
基因合成,是指人工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较长双链DNA,是DNA合成业务的子集。基因合成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基因合成,可以获得自然 界中不存在的基因,并为人类改造生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基因合成的类别主要包括柱式合成、微阵列合成及酶促合成等。 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合成生物学逐渐被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期望以此促进创新, 为基因合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我国基因测序、基因编辑技术等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为基因合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 持。2023年,中国基因合成市场规模大约增至143亿元。 基因合成指透过化学或酶促方法,在实验室内人工合成基因或特定DNA序列的过程,该技术可精确设计及构建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定制化基因,广泛应用于 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基因治疗及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基因合成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与研究领域。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基因合成行业现状及展望(附市场规模、细分结构及重点企业)「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 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 ...
诺泰生物:前三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技术平台优势稳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09: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21.9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6.92% [1] - 业绩增长源于贯彻"时间领先、技术领先"的经营理念及主营业务有序开展 [1] 核心增长驱动力 - 多肽药物尤其是GLP-1靶点药物终端需求及研发需求的持续提升是公司营收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 [1] - 公司凭借在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靶点原料药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市场趋势受益者 [1] - 随着司美格鲁肽自2026年起专利集中到期,仿制药渗透有望进一步带动多肽原料药需求 [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自2007年以来逐年递增,至2020年已达430亿美元,增长率接近16% [1] - 2024年全球GLP-1(R)类药物销售额已超500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贡献超一半销售额 [1] 未来战略布局与技术平台 - 公司布局以多肽、寡核苷酸为基础的XDC技术平台,包括RDC、PDC、POC、AOC等偶联平台 [3] - 公司持续打造高素质国际化BD团队,探寻业务发展新方向 [3] - 公司在寡核苷酸领域的前瞻布局有望贡献增量,其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 [2] 产能扩张与外延合作 - 寡核苷酸商业化生产车间将形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PMO100公斤、PEG偶联环肽200公斤的产能 [2] - 2024年6月公司与诺唯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设立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合资公司 [2] - 公司与深势科技在AI制药领域合作,聚焦AI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变革 [2]
善协作的科创走廊有活力(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3] 区域协同创新生态 - 一条100多公里长的广深港科创走廊在地理空间上串珠成链,并在创新生态与区域协同发展上提质增效,推动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和资源汇集流动 [2]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网络加速创新进程,例如柏垠生物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创新接力” [4] - 深圳光明区“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为科研人员提供关键支撑,楼上与科研院所共享设备,楼下即为生产车间,便于科学家与工程师随时讨论 [5] - 珠三角成熟的精密仪器和自动化设备产业链为创新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支持,粒影生物定制的高通量蛋白纯化设备成本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20,效率提升数倍 [5]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搭建桥梁,其团队将实验室原型转化为能承受数万次模具冲压的精密构件,满足珠三角制造业的鲜活需求 [7] - 粤港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深化,走廊内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超过40家 [8] 政策与制度支持 - 深圳光明区为合成生物等企业提供科研经费补贴和专利申报绿色通道 [5] - 光明区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等措施,近两年各类创新主体牵头和参与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超200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年均34.5亿元 [6] 前沿技术应用与突破 - 柏垠生物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本土菌株进行基因工程优化,培育出能大量复制微生物的工程菌,研发历时近3年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跨越 [4] - 粒影生物生产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 [5]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团队将电容传感器从笨重平板探测器升级为小巧探头,监测异常时实时报警,效率比传统抽样检测提升近百倍,并正训练AI系统自动解读数据 [8] - 希格生科通过AI算法快速筛选数亿级分子,精准找到能靶向肿瘤的化合物,大幅提升新药研发效率 [10] 创新平台建设与成果 - 广东围绕科创走廊布局建设了26个重点创新平台,平台内各类创新主体2024年累计申请PCT专利占全省约1/10 [11]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吸引高端人才,希格生科团队中80%以上为研发人员,近70%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10] - 深圳医学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于2025年6月27日正式启用,旨在构建大湾区临床试验闭环生态,整合资源 [10]
合成生物概念股浙江震元终止定增计划 将以自有自筹资金保障募投项目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8:41
公司融资决策 - 公司于10月21日公告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1] - 终止发行是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后作出的决策 [1][4] - 该发行事项自2024年4月启动,原计划募资4.95亿元 [1][2] 原募投项目规划 - 原料药集聚提升项目投资总额4.81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95亿元,设计年产能436吨 [2] - 上虞产业化基地项目投资总额5.8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00亿元,设计年产2400吨组氨酸等产品 [2] - 原料药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65亿元,净利润1.24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9.76% [2] - 上虞基地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24亿元,净利润1.79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6.90% [3]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建成将确保公司拳头产品“原料药—制剂”产业链更为完整,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 [3] - 项目将发挥公司在合成生物学新工艺的技术优势,提升质量并发挥规模效应 [3] - 项目从源头上降低传统药物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 项目进展与资金保障 - 公司表示将合理利用自有及自筹资金保障募投项目顺利实施 [1][4] - 截至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5.13亿元,短期借款2000.76万元,长期借款1.69亿元 [4] - 原料药集聚提升项目工程进度达40%,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34.77% [4] - 上虞产业化基地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5%,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59.92% [4] - 上虞基地项目S1产线(组氨酸产品)已完成各项准备,定于8月底正式投产 [5]
合成生物学周报:深圳合成生物新规落地,高纯度OPO结构脂“精准复刻”母乳-20251022
华安证券· 2025-10-22 14: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领域,为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解决方案,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4] -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4] - 深圳特区正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从食品、药品、绿色材料等多领域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8] - 国家发改委新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支持可降解塑料、绿色甲醇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合成生物学相关项目发展 [9][12] - 行业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例如微藻发酵技术生产高纯度OPO结构脂实现母乳"精准复刻"[14],二氧化碳电化学-生物合成级联系统实现高效转化[55][56][58] 合成生物学市场动态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2025/10/13-2025/10/17)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4.96个百分点至1136.23,跑输上证综指3.4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75个百分点 [5][22] - 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在28个行业中排名第24位,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22] - 涨幅前五公司:元利科技(+11%)、富祥药业(+11%)、平潭发展(+3%)、锦波生物(+3%)、祖名股份(+3%)[23] - 跌幅前五公司:圣泉集团(-18%)、金字火腿(-18%)、华恒生物(-12%)、金城医药(-12%)、联泓新科(-10%)[24] 公司业务进展 - 华大智造实现首例技术出海,将CoolMPS测序技术授权给Swiss Rockets AG,拓宽欧美市场路径 [28] - 海新能科获批进入生物航油"白名单",其控股子公司山东三聚可年产生物航油15.8万吨,中国具备SAF出口许可工厂增至4家 [29] - 精工控股建信佳人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首期5万吨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投资53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化学法循环再生聚酯企业 [30] - 西门子推出采用70%成分来源于废弃食用油的生物基塑料外壳耦合继电器 [31] - 世索科推出新款生物基织物柔顺剂Easysoft PA,依托专属瓜尔胶基聚合物技术降低碳足迹与成本 [31] 行业融资跟踪 - 2025年以来国内外已有近百家企业完成新融资,行业融资活动活跃 [35] - 浙江睿维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元第三轮融资,投资方为欧莱雅与天图投资共同发起的美丽领航基金 [35] - BridGene Biosciences完成28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推进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研发 [35] - 多家企业完成重要融资:海创生物(A轮数千万人民币)、轩竹生物(IPO 7.81亿港元)、华道生物(D++轮超亿人民币)等 [38] 公司研发方向 - 亚科股份签约生物基材料项目,基于"糠醛-糠酸-FDCA"非粮生物质技术路线,推动FDCA和PEF产业化,二期规划总投资10亿元 [40] - 华熙生物战略投资禾元生物2000万元,深化植物源生物活性物研发合作 [42] - 河南获批31.4万吨/年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合成技术,预计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 [43] - 韩国便利店品牌CU全面启用PLA餐盒,年用量约1000吨可减少约770吨碳排放 [43] - 澳大利亚首个专用SAF混合终端投入运营,应用FlyORO专利技术实现模块化设计 [45] 行业科研动态 - 《Cell》发表电压门控阴离子通道精准从头设计研究,可抑制神经元放电,展现定制化构象变化离子通道的潜在应用价值 [46] - 《Cell》报道抗BCMA CAR-T疗法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浆细胞减少等积极信号 [48] - 《Cell》发表甘蔗基因组研究成果,明确栽培种甘蔗起源及基因组构成,为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48] 周度公司研究 - ABK Biomedical专注于栓塞疗法研发,核心产品Eye90微球获FDA突破性设备称号,D轮融资3500万美元支持临床运营和商业化准备 [50][51][52] 重点事件分析 - 西湖大学团队在《JACS》发表研究成果,开发碳负电化学-生物合成级联系统,可直接从二氧化碳高效合成C3-C4二醇 [55][56][58]
中美关税疑云再起,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支持管理办法印发
华安证券· 2025-10-22 13:4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2] 核心观点 -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6] - 本周(2025/10/13-2025/10/17)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为-5.83%,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6位,跑输上证综指4.36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12个百分点 [5] 重点推荐赛道及逻辑 - **合成生物学**: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及"非粮"原料突破有望推动需求爆发,推荐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6] - **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叠加热泵、冷链等需求稳定增长,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推荐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7] - **电子特气**:作为电子工业"粮食",国产替代机遇显著,下游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推荐关注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8][10] - **轻烃化工**:原料轻质化是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趋势,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及低碳排特点,推荐关注卫星化学 [10] - **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材料在光学领域应用广泛,下游国产替代意愿加强,建议关注阿科力 [11] - **钾肥**: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叠加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终止推高种植意愿,供需关系失衡下价格有望触底回升,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 [12] - **MDI**: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全球前5家厂商产能占比达90.85%,需求端稳中向好,供给格局有望持续优化,推荐关注万华化学 [14] 行业市场表现回顾 -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三名为银行(4.89%)、煤炭(4.17%)、食品饮料(0.86%),跌幅后三名为电子(-7.14%)、传媒(-6.27%)、汽车(-5.99%)[24] - 化工细分板块全部下跌,跌幅较小的板块包括其他塑料制品(-1.07%)、油品石化贸易(-1.43%)、油气及炼化工程(-1.57%),跌幅较大的板块包括合成树脂(-13.13%)、改性塑料(-9.42%)、涂料油墨(-8.97%)[25][26] - 个股方面,本周涨幅前三的公司为三孚股份(33.17%)、澄星股份(25.12%)、纳尔股份(21.79%);跌幅前三的公司为上纬新材(-32.74%)、振华股份(-19.06%)、宝丽迪(-17.64%)[31][32] 产品价格与价差跟踪 - **价格涨幅前五**:液氯(华东)(553.33%)、硫磺(固态,高桥石化出厂价)(8.80%)、丙烯酸(精酸华东)(3.68%)、甲醇(华东)(2.24%)、制冷剂R134a(1.92%)[15][43] - **价格跌幅前五**:丁腈橡胶(N41E,上海)(-33.13%)、NYMEX天然气(期货)(-7.98%)、丙酮(华东)(-6.69%)、石脑油(新加坡)(-6.52%)、WTI原油(-6.45%)[15][43] - **价差涨幅前五**:甲醇(72.62%)、醋酸乙烯(45.44%)、涤纶短纤(29.61%)、热法磷酸(27.21%)、顺酐法BDO(19.01%)[15][43] - **价差跌幅前五**:PTA(-669.64%)、黄磷(-117.57%)、磷肥DAP(-96.44%)、DMF(-14.55%)、电石法PVC(-12.51%)[15][44] 行业供给侧跟踪 -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65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统计新增检修8家,重启4家 [16][47] - 新增检修企业涉及纯苯、丙烯、丁二烯、PX、合成氨等产品;重启企业涉及丙烯、乙二醇、磷酸一铵等产品 [47] 行业重要动态 - 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美国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3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支持比例达核定总投资的20% [38] - 英力士集团计划将其英国赫尔乙酰化物工厂员工数量削减20%,并呼吁英国政府与欧盟出台反倾销税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