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息差
icon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601658):2024年报点评:息差韧性仍强,主动下调储蓄代理费率4bp
华创证券· 2025-03-28 16: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息差韧性较强、规模稳健增长、其他非息支撑营收增速向上,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24 年对公投放较强带动贷款规模保持 9%以上增长,4Q24 单季息差环比下降,零售风险有所承压,主动下调储蓄代理费率预计对 25E 净利润正向贡献理论上限在 4pct,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望可控,给予 25 年目标 PB 为 0.7X 对应目标价 6.25 元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总股本 9,916,107.60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6,712,239.52 万股,总市值 5,285.29 亿元,流通市值 3,577.62 亿元,资产负债率 93.83%,每股净资产 8.38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5.70/4.51 元 [5]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487.75 亿元,同比增长 1.83%;归母净利润 864.79 亿元,同比增长 0.24%;4Q24 营收同比 7.33%,增速环比+6.8pct,各块收入均正向贡献,单季净利息收入、中收、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实现 1.74%、0.66%、60.7%的同比增长;24 年成本收入比较 23 年下降 0.6pct 至 64.23%,信用减值损失同比+8.6% [2][8] 贷款情况 - 2024 年贷款同比增长 9.4%,较前三季度小幅放缓,对公贷款(不含票据)同比增长 13.5%,主要投向先进制造等领域,公司贷款前五大行业贷款合计占比 63.44%,较上年末下降 4.44pct;零售贷款同比增长 6.7%,增速较前三季度下降,非房消费贷、信用卡和个人经营贷增速放缓,按揭提前还款有所缓解 [8] 息差情况 - 4Q24 单季息差环比下降 6bp 至 1.8%,四季度资产端收益率降幅较大,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 12bp 至 3.17%,24 年总贷款/对公贷款/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较 1H24 下降 11bp、6bp、14bp;负债端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 6bp 至 1.38%,24 年存款成本率较 1H24 下降 4bp 至 1.44% [8] 资产质量情况 - Q4 末不良率 0.9%,环比+4bp;年化不良净生成率 0.84%,较前三季度上升 5bp;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 15.7pct 至 286%;关注率环比+4bp 至 0.95%,逾期率较 1H24 +13bp 至 1.19%;对公、零售贷款不良率分别较 1H24 持平、上升 14bp 至 0.54%、1.27% [8] 费率调整情况 - 主动下调储蓄代理费率 4bp 至 1.04%,以 2024 年代理储蓄存款为基础测算,24 年储蓄代理费下降 35.03 亿元至 1,086.41 亿元,在 2024 年代理储蓄存款同比新增 1.11 万亿元情况下,储蓄代理费较 2023 年减少 69.82 亿元、下降 6.04%,假设 25 年储蓄代理存款增速 12%,预计对 25E 净利润正向贡献理论上限在 4pct [8] 投资建议情况 - 预测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增速为 1.2%/3.7%/6.5%(25 - 26E 前值为 6.1%/7.8%),2025 - 2027 年净利润增速为 1.4%/3.3%/4.0%(25 - 26E 前值为 3.5%/6.7%),当前估值仅 0.6x 25PB,公司近五年历史平均 PB 为 0.72X,给予 25 年目标 PB 为 0.7X,对应目标价为 6.25 元,维持“推荐”评级 [9] 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348,775|352,940|366,052|389,977| |同比增速(%)|1.83%|1.19%|3.71%|6.54%| |归母净利润(百万)|86,479|87,733|90,612|94,272| |同比增速(%)|0.24%|1.45%|3.28%|4.04%| |每股盈利(元)|0.87|0.88|0.91|0.95| |市盈率(倍)|6.11|6.02|5.83|5.61| |市净率(倍)|0.51|0.60|0.56|0.52|[10]
中国银行(601988):息差降幅趋缓,业绩平稳提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3-27 16: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银行营收延续正增、业绩边际提速、资产质量稳步改善,分红率稳居高位、支撑高股息逻辑延续 [9] - 基于相对更平稳的息差预判,上调2025 - 2026年盈利增速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4.2%、5.2%(原预测2025、2026年分别2.3%、4.1%)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6301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378亿元,同比增长2.6%;4Q24不良率季度环比下降1bp至1.25%,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提升1.7pct至201%;分红率稳定约32% [4]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410.92亿元、6576.65亿元、6852.2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5%、2.59%、4.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7.80亿元、2561.73亿元、2694.6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34%、4.23%、5.19% [5][17] 营收与业绩驱动因子 - 投资相关非息有所放缓,但仍是营收最主要贡献项,2024年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5.9%,其中投资相关非息增速放缓至35%,正贡献4.3pct,中收同比下降2.9%,拖累0.4pct [6] - 息差边际稳定,利息净收入降幅有所收窄,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3.8%,息差拖累较9M24收窄约1pct至 - 9.2pct,规模扩张对冲6.4pct [6] - 拨备继续反哺业绩(2024:0.9pct),成本收入比拖累改善则是业绩提速主因(全年负贡献2.5pct,9M24为拖累4.2pct) [6] 年报关注点 - 全年信贷投放平稳未失速,2024贷款同比增长8.2%,全年新增1.6万亿,对公贡献近9成 [6] - 息差边际平稳,负债成本改善是主因,2024息差1.40%,全年存款成本下降16bps至1.67% [6] - 大力核销下资产质量改善,但零售风险边际波动,4Q24不良率季度环比下降1bp至1.25%,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提升2pct至201%;4Q24零售不良率较2Q24提升9bps至0.97% [6] 信贷结构 - 信贷略有降速但仍超8%,对公是主要驱动,政信、实体制造业贡献更趋均衡,4Q24中国银行贷款同比增长8.2%,全年新增1.6万亿;2H24新增对公约3900亿(贡献总信贷增量86%),零售端下半年仅微增645亿 [6] 负债成本与息差 - 负债成本低位再改善,支撑相对平稳的息差表现,2024年中行息差为1.40%,测算4Q24息差为1.36%;2H24贷款收益率较1H24下降27bps至3.43%,2H24存款成本较1H24再降15bps至1.91%,适度对冲资产降价影响 [6] 资产质量 - 资产质量整体稳步改善,零售风险趋势需关注,受益于更大力度处置(2024全年核销846亿,同比增长16.6%),4Q24不良率季度环比下降1bp至1.25%,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提升2pct至200.6% [9] - 对公资产质量延续改善、4Q24不良率较2Q24下降7bps至1.26%,其中制造业不良率较2Q24下降17bps,房地产不良率边际平稳约4.94%;零售风险有所暴露,4Q24不良率较2Q24提升9bps至0.97%,其中按揭、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较年中提升6/7bps至0.61%/1.73% [9] 上市银行估值比较 -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中国银行2025年3月26日收盘价5.48元,自由流通市值1204亿元,2024E、2025E的P/E分别为7.28、7.03,P/B分别为0.67、0.63,ROAE分别为9.6%、9.2%,ROAA分别为0.75%、0.72%,股息收益率分别为4.3%、4.4% [19]
中国银行(601988):2024年年报业绩点评:境外业务靓丽
浙商证券· 2025-03-27 14: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6.03 元/股,对应 2025 年 PB 为 0.69 倍,截至 2025 年 3 月 26 日收盘,现价 5.48 元/股,现价空间为 10% [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中国银行盈利增速回升,息差环比回升,资产质量改善,境外业务靓丽 [1] - 受息差下行、债市波动影响,预计 2025 年中行营收存在负增压力;预计 2025 年息差仍有下行压力,Q1 压力较大,后续伴随存款降息利好逐步兑现,息差降幅有望收窄 [2][3]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0.46%/0.79%/4.74%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概览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6%,增速较 24Q1 - 3 回升 2.0pc;营收同比增长 1.2%,增速较 2024Q1 - 3 放缓 0.4pc [1] - 2024 年末不良率 1.25%,较 24Q3 末下降 1bp;拨备覆盖率 201%,较 24Q3 末上升 2pc [1] 盈利增速回升 - 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1.2%,增速环比小幅放缓,其中息差拖累改善,但其他非息增速下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6%,增速环比回升 2.0pc,得益于成本管控、所得税贡献加大 [2] - 24Q4 单季息差 1.35%,环比回升 2bp;24A 其他非息同比增长 35.0%,增速环比下降 15pc,是营收主要拖累项 [2] - 24A 成本支出同比增长 5.7%,增速环比下降 4.4pc,主要得益于其他业务成本增速放缓;24A 所得税支出同比减少 14.2%,降幅较 24Q1~3 扩大 5.4pc,源于 24Q4 加大债券投资,免税资产增加 [2] 息差环比回升 - 中行 24Q4 单季息差 1.35%,环比回升 2bp,得益于资产收益率降幅小于负债成本率 [3] - 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降 10bp,与行业趋一致;负债端成本率环比下降 13bp,得益于存款红利释放 [3] 资产质量改善 - 24Q4 末中行不良率环比下降 1bp,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 2pc,不良 TTM 生成率环比下降 2bp,资产质量指标整体改善 [4] - 零售不良随行业性上行,24Q4 末零售不良率较 24Q2 末提升 9bp 至 0.90%,其中按揭、经营贷的不良压力较大 [4] 境外业务靓丽 - 中行境外业务表现靓丽,对集团业绩表现贡献加大 [5] - 24A 中行境外机构规模同比增长 9.2%,增速高于境内 1.1pc,较 23A 提升 5.0pc [5] - 测算 24A 中行境外机构不良生成率较 23A 下降 22bp 至 0.65% [5] - 测算 24A 中行境外机构税前 ROA(期初期末口径)0.99%,高于境内 20bp,较 23A 提升 9bp [5] - 24A 中行境外机构利润总额占集团的 26.8%,较 23A 提升 4.0pc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0.46%/0.79%/4.74%,对应 BPS 8.80/9.32/9.87 元 [6] - 现价对应 2025 - 2027 年 PB 估值分别为 0.62/0.59/0.56 倍,目标价 6.03 元/股,对应 2025 年 PB 为 0.69 倍 [6]
史上利率最低?4000家银行大战“消费贷”
吴晓波频道· 2025-03-24 08:36
消费贷新政背景与政策导向 -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信用良好客户消费需求,严禁滥发贷款 [1][35] - 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30项举措,重点从需求端促进居民增收减负 [3] - 政策核心在于"增收入"与"保兜底",通过就业支持、稳楼市股市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5] 银行消费贷业务竞争态势 - 超4000家银行参与消费贷市场竞争,呈现"百行大战"格局 [3] - 多家银行推出超低利率产品:宁波银行年化利率低至2.49%,招商银行从3.4%降至2.58%,江苏银行新客利率2.58% [3] - 北京农商银行推出团购模式,20人团购可获60万元额度且利率低至2.68% [3] 监管政策调整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互联网消费贷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 [10] - 贷款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 [9][10] - 要求金融机构严格审查借款人真实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授信 [35] 银行发展消费贷的动因 -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2024年四季度降至1.52%,低于1.8%警戒线 [14] -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萎缩,消费贷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7] - 交通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长显著,余额增加1568.37亿元,增幅达90.44% [17] 消费贷市场风险状况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其中零售不良资产占比30%约1万亿元 [21] - 不同银行风控水平差异巨大:招商银行不良率1.09%,平安银行1.23%,渤海银行高达9.3% [22] - 居民部门杠杆率约70%,80后和90后成为不良资产主要创造群体 [22][23]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银行通过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2024年挂牌金额2861.9亿元,同比增87.02% [26] - 江苏银行挂牌4批个人不良贷款,未偿还本息超70亿元,起拍价仅3.47亿元相当于折价95% [25] - 受让方采用多种催收手段,包括合法诉讼和非法骚扰方式 [27] 消费者风险提示 - 初始低利率(如2.58%)可能随续贷逐步上升至5%-8%,甚至达到24%法定上限 [29] - 10万元借款年利息可达2万元,30万元借款年利息超过6万元,易引发以贷养贷 [30][31] - 逾期可能导致征信受损和个人破产,各大网络社区出现"逾期上岸"讨论组 [32][33] 监管风险防控措施 - 要求银行重新拟定还款期限和频次,对合格借款人给予续费支持防止抽贷 [37] -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减免利息等方式与借贷者和解,减少坏账损失 [37] - 严厉打击非法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37]
平安银行爬“坑”!对公输血,零售止血
证券时报网· 2025-03-18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转型阵痛持久且猛烈,2023年零售条线净利润大幅缩水,但管理层表示零售业务“止血”已完成,“造血”需过程,同时提炼出资产结构优化等向好趋势,还对零售、对公、保息差等业务发展路径进行说明[1][2] 谈零售 - 未来仍以零售见长、为主且带科技基因,过去18个月全面梳理零售战略,形成“新打法”共识,即仍以零售为主并调整产品和风险 [3] - 零售队伍回归以风险管控为主,管理模式由竖井化回到统一化,调整高风险产品,增强风控体系 [3] - 主管零售人事变动基于梯队和年龄结构考虑,打造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是改革核心路线,聚焦消费和小微经营领域,消费产品部分分行试点,小微产品内部测试 [4] - 预计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进一步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四季度末零售不良贷款率环比降4个BP,风险管控效果显现 [4][5][6] 谈对公 - 战略改革深水区对公及时撑起零售,2024年末个人贷款余额降10.6%,企业贷款余额增12.4%,对公客户总数增13%,四大产业贷款新发放增35.4% [7] - 2024年重点投向优质企业,2025年有信心维持良好对公投放,延续加强中长期、项目、科技贷款投放等三大重点,做好量、价、险 [8] 谈保息差 - 2024年净息差1.87%,比上一年减少51个基点,利息净收入降20.8%,随着结构调整因素消化,息差大幅下行将告一段落 [9] - 要从压降负债成本等多维度提升效益,零售负债端退出高成本行列,人力成本管控做科技替代工作 [9] - 希望息差稳定在1.7%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3 - 0.4个百分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