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越秀资本: 2024年度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9:31
公司概况 - 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国资委下属多元金融上市平台,拥有"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及控股期货、金融科技等业务单元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7][14] - 公司前身为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更名为越秀金控,2022年12月更名为现名,证券简称变更为"越秀资本" [14] -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注册资本及总股本均为50.17亿元,越秀集团持有公司47%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国资委 [14][16] 业务结构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主要来自融资租赁业务(26.01%)、不良资产管理业务(12.94%)和期货业务(56.75%),2023年营业总收入147.93亿元,同比增长4.39% [24][25] - 融资租赁业务运营主体为越秀租赁,2023年租赁资产不良率0.36%,关注类应收融资租赁款占比1.60%,拨备覆盖率424.61% [26][28][30] -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运营主体为广州资产,2023年收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原值123.15亿元,累计回收现金/累计收购成本上升至64.73% [31][33] - 投资管理业务运营主体为越秀产业基金和越秀产业投资,2023年在管基金规模同比增长20.28%,新增8个项目上市 [37][39]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871.70亿元,同比增长8.0%;所有者权益415.46亿元,同比增长6.1% [9][4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147.93亿元,同比增长4.39%;净利润33.20亿元,同比下降4.21%;平均资本回报率8.23%,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9][48] - 2023年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77.80%,同比上升0.39个百分点;母公司口径资产负债率57.63%,同比上升0.72个百分点 [9][54] - 2023年母公司口径EBITDA 22.72亿元,同比增长50.46%;总债务/EBITDA 12.06倍,同比下降5.01倍 [56] 行业比较 - 与同行业相比,越秀资本业务风险较低,核心主业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处于较优水平,2023年平均资本回报率8.23%,高于中航产融(2.22%)和国发集团(4.69%) [12][13]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871.70亿元,低于中航产融(5065.01亿元)和国发集团(2285.11亿元),但高于五矿资本控股(1679.34亿元) [12][13] 战略投资 - 公司战略持股中信证券8.68%股权,维持第二大股东地位,2021-2023年确认投资收益分别为15.90亿元、16.18亿元和16.31亿元 [42] - 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增持中信证券H股,截至2023年末直接、间接合计持有中信证券12.87亿股股份 [42]
越秀资本: 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9:30
公司债券发行概况 - 本期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3年期,品种二为10年期,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5] - 债券票面利率为固定利率,采取单利按年计息方式,不计复利[6] - 募集资金将用于赎回到期公司债券本金[6] - 本期债券无担保或其他增信措施[17]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构建"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8] - 业务板块包括控股期货、金融科技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8] - 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收入达30.69亿元,占比提升至23.19%[22] -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32.49亿元,占比24.54%,仍为主要收入来源[2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2,198.12亿元,同比增长17.43%[10]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2.36亿元,同比下降10.53%[10] - 2024年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下降17.65%[10] - 资产负债率79.11%,较上年上升1.31个百分点[10] - 母公司口径总债务257.99亿元,短期债务占比34.37%[56] 主要业务板块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 - 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527.37亿元,不良率0.46%[26] - 新能源业务装机规模达10.60GW,2024年发电量89.20亿度[26] - 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占比95.09%[24]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 - 2024年收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原值313.77亿元[29] - 累计回收现金380.92亿元,回收率56.65%[29] -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余额59.74亿元[31] 投资管理业务 - 在管基金规模499.64亿元,其中母基金173.71亿元[36] - 2024年4个项目完成IPO,51个项目退出[34] - 投资组合包括ABS投资(38.63%)、股权投资(21.17%)等[37] 股东与治理结构 - 控股股东越秀集团持股43.82%,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国资委[16] - 董事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战略与ESG委员会[59] - 获得银行授信1,901.34亿元,未使用额度977.20亿元[57]
北京科锐: 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2 16:15
公司董事会决议 - 北京科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5月30日以通讯方式召开,应到董事9名,实到9名,会议由董事长付小东主持 [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全资二级子公司增资并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全体董事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2]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投资项目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科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二级子公司固安科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 - 固安科锐将在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投资新建并运营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三期)项目,总投资额约1,700万元 [1] - 新能源科技将对固安科锐增资不超过510万元以支持该项目 [1] - 项目建成后所发电量将按约定折扣优惠优先供应给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1] 战略发展目标 - 该项目旨在把握能源市场机遇,加快公司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步伐,增强综合竞争力 [1]
又一上市公司3.5亿卖壳,新实控人公司曾科创板IPO失败
梧桐树下V· 2025-06-01 09:34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赛维电力将持有的37,175,000股股份(占总股本14.2981%)以每股9.42元、合计3.5亿元转让给新余金紫欣企业管理中心,转让后金紫欣成为控股股东,刘洪超、丁立中、刘浩成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1] - 过户完成后赛维电力持股比例从18.1442%降至3.8462%,金紫欣持股比例从0%增至14.2981% [1] - 转让股份涉及质押状态,质权人出具同意函允许转让37,175,000股质押股份 [3]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2020年甘胜泉以5.5亿元收购公司22%股份后,公司通过收购新余赛维电源科技进入光伏组件行业 [4][5] - 2021年计划投资30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2022年宣布投资3.548亿元建设600MW HJT电池项目及80.2亿元滁州光伏项目 [6][7] - 2024年终止滁州项目合作,以3,800万元转让滁州赛维能源科技100%股权 [9]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累计净亏损近6亿元(-1.09亿/-1.50亿/-1.45亿/-1.60亿),2024年营收仅1.87亿元导致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1][13] 法律风险 - 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1,198.07万元(占2024年净资产4.12%),强制执行金额1,232.57万元(占净资产4.24%) [15] - 主要诉讼包括釜川智能科技3,126万元买卖合同纠纷、深之蓝建设1,307万元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合计涉案金额超1亿元 [17] 新控股方背景 - 接盘方新余金紫欣成立于2025年1月,由新余高欣(42.49%)、江西金资(28.33%)、共青城紫能(22.66%)及滁州紫锳(6.52%)出资设立 [18][19] - 实际控制人刘洪超、丁立中、刘浩控制的紫光照明曾于2020年冲击科创板IPO但2022年撤回,主营特种LED照明及光伏EPC业务 [21][22] - 紫光照明注册资本1.24亿元,三人合计持股超50%,旗下拥有7家子公司涉及光伏组件销售、光储充解决方案等业务 [21][22]
新能源ETF基金(516850)近1年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5-28 14:59
市场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下跌0 83%,成分股涨跌互现,浙江新能领涨4 36%,中材科技上涨3 70%,金风科技上涨1 64%,国轩高科领跌3 85%,天齐锂业下跌3 31%,爱旭股份下跌3 16% [1] - 新能源ETF基金下跌0 77%,最新报价0 65元,近1月累计上涨1 87% [1] - 新能源ETF基金盘中换手2 1%,成交232 16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488 79万元 [1] 基金规模与份额 - 新能源ETF基金近1年规模增长2583 09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5 [1] - 新能源ETF基金近1年份额增长4900 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5 [1] 收益能力 - 新能源ETF基金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 15%,最长连涨月数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70 8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 07% [2] - 新能源ETF基金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 43% [2]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16% [2] 费率与跟踪精度 - 新能源ETF基金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0% [2] - 近1月跟踪误差0 013%,跟踪精度较高 [2] 估值与指数构成 - 中证新能源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2倍,低于指数近3年85 33%以上的时间,估值性价比突出 [2] - 中证新能源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 26%,包括宁德时代(10 67%)、阳光电源(5 68%)、隆基绿能(5 42%)等 [3][5] - 前十大权重股中宁德时代下跌0 17%,阳光电源下跌0 40%,隆基绿能下跌0 76%,中国核电下跌0 10%,特变电工下跌0 34%,三峡能源下跌0 46%,亿纬锂能下跌1 83%,通威股份下跌0 30%,华友钴业下跌0 47%,赣锋锂业下跌2 24% [5] 指数样本范围 - 中证新能源指数选取涉及可再生能源生产、新能源应用、新能源存储以及新能源交互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海外公用事业穿越周期的启示:管制藩篱与市场浪潮的共舞
长江证券· 2025-05-25 22: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稳步建设、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PJM市场机制或成我国重要参考,其对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视及成本回收机制有望成电力体制改革关键设计方向 [3][114] - 美国饱和电力需求下发电企业资本市场表现优异,我国电力需求增长潜力大,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机制完善将推动电力等公用事业企业估值与业绩共振 [3][114] 各部分总结 停滞与繁荣,美国公用事业的两面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电力体制改革向深水区推进,报告聚焦美国电力市场,探讨其龙头企业表现背后原因,为国内改革提供参考 [6][19] - 美国经济繁荣但发用电停滞,2024年发电量较2011年仅增长4.97%,年均复合增速0.37%,而中国同期发电量增长136.36%,年均复合增速6.8%,电力表观需求与经济繁荣程度关联性或下降 [20] - 美国电力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优异,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十大电力上市公司仅3家跑输标普500,需从市场机制找共性β原因 [22] - 美国电力市场分管制性和非管制性,管制性覆盖约60%电力需求,非管制性覆盖约40%,各州相对独立致市场碎片化,为全球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26][28] - 美国独立发电商多布局非管制州,虽无明确投资回报,但资本市场表现不弱,如星座能源、瑞致达能源、NRG能源等 [31] 伟大始于平凡,管制收益成就电力龙头 - 美国大型电力上市公司多布局管制电力市场,公用事业ROE监管由联邦和州级共同负责,不同州设定的ROE有区别 [40] - 以佛罗里达州为例,电价由佛罗里达公用事业委员会和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监管批准,采用基本电价和成本回收条款制定电价,确保电力企业获得合理资本回报率 [41] - 各州监管ROE制定规则严谨,以TECO为例,其被允许的监管ROE范围为9.3%至11.3%,ROE稳定不受成本波动影响 [44] - 管制电力市场收益稳定,但企业业绩增长缺乏动能,多数电力企业通过冗余投资扩大净资产规模,或用充沛现金流投资新能源,如NEE成为世界市值最大电力上市公司,能源公司受巴菲特青睐 [46][48] 非管制三大电企,市场表现同样惊艳 - 3家独立发电公司CEG、VST和NRG核心布局非管制电力市场PJM和ERCOT,资本市场回报率达400%-800% [53] PJM市场,兼顾可靠与经济 - PJM市场是美国最庞大、最复杂电力控制区,由双边市场、现货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组成,被认为是世界区域电力市场典范和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潜在方向之一 [54] - PJM市场以中长期金融合约为风险控制手段,全电量现货竞争为主,受高度管制,限制不合理报价,组织日前及实时平衡市场和输电权交易 [58] - PJM考虑中长期与现货市场衔接,中长期电价应与现货电价加权均值接近,弱化电价波动风险 [60] - 现货市场定价按边际成本,出清机组电能量市场收入难覆盖成本,PJM设容量市场保障发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通过需求曲线调控新增装机,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61][64][66] - PJM电能量价格波动幅度与气价一致,市场机制完善,给予发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机制,发挥现货市场优点,被认为是高效、成功的电力市场之一 [70] ERCOT市场,最大化经济性的典范 - ERCOT市场核心布局得克萨斯州,运行电网管理用户多,覆盖州内90%负荷,完全无容量市场,依托电能量市场实时电价信号激励发电投资和可靠性维护,执行稀缺电价机制 [75][77] - ERCOT市场拥有全美最高现货电价限价,电价波动率大,反映供求关系紧张,发电企业主动约束投资规模保障盈利 [77][79][83] - 单一电能量市场全年综合电价更低,得州电价累计涨幅低于全美平均和PJM市场代表宾州,但系统充裕度低,可靠性脆弱,易发生停电事故 [87][89] - ERCOT市场机制被认为成熟完善,可实现电力供需自然平衡,但PJM市场容量市场机制存在计划属性和过度投资问题 [93] 市场环境经营虽有波动,机制保障盈利回归合理 - 美国两大市场有成本回收机制,但成本波动和供需宽松影响发电企业盈利,2020 - 2022年三大独立发电上市公司业绩承压,2023年修复 [96] - 2022年PJM电能量价格与容量市场价格背离,容量电价因需求萎缩下降,PJM修改规则使2025/2026容量电价提升,缓解发电企业成本回收压力 [98][99] - 3家独立发电企业盈利2023年修复,市场化环境提供对冲工具,“AI + 电力”预期推动估值与业绩共振 [104] - 上市公司积极派息应对盈利波动,稳定股息成市场定价重要价值锚,保障投资者稳定回报 [110]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国内优质大水电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华能水电和中国核电,其盈利稳定,长牛价值稳固 [9][114] - 推荐关注优质火电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华润电力、中国电力、福能股份和长三角煤电运营商,以及绿电资产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和三峡能源,其价值将随电力体制改革推进重估 [9][114]
持续亏损的赫美集团,重金砸向氢能背后,到底谁在“操盘”?
南方都市报· 2025-05-06 15:2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146.43%,但净利润为-4368.57万元,同比减亏7.45% [1] - 扣非净利润-7394.14万元,同比下滑162.74%,经营现金流净额-9431.23万元,同比下跌692.33% [1] - 投资现金流净额-3.23亿元,同比暴跌11423.65%,主要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4.65亿元,同比暴增14727.76% [2][3]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2024年确立氢能源发展战略,成立控股子公司鹏飞氢美(持股51%)作为能源板块运营主体 [5] - 投资7.02亿元建设120MW光伏发电制2000吨/年绿氢项目,31.35亿元建设262.5MW风电制0.8万吨/年绿氢及1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 [5] - 通过收购6座补能站点(包括LNG加气站、综合能源站等)快速切入补能赛道,500辆氢电共享单车已投入运营 [6] 实际控制人与关联方 - 实际控制人郑梓豪为山西鹏飞集团副总裁,董事会多数成员来自鹏飞集团,如董事马小龙(鹏飞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 [7][8] - 董事长郑梓微与郑梓豪为姐弟关系,郑梓豪系鹏飞集团创始人郑鹏之子,鹏飞集团2024年营收1051.98亿元,为山西最大民企 [9] - 鹏飞集团承诺将旗下制氢项目以市场公允价值转让给公司,以消除同业竞争 [9] 战略背景与行业动态 - 鹏飞集团将氢能作为核心战略,利用山西焦炉煤气制氢优势,推动从传统焦炭向绿氢转型 [10] - 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如收购鹏飞集团子公司山西巨能新燃料的北姚综合能源岛)加速资产整合 [9]
涨超1.9%,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冲击3连涨
搜狐财经· 2025-05-06 13:51
创业板新能源指数表现 - 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强势上涨2 15% 成分股金力永磁(300748)上涨7 03% 盛弘股份(300693)上涨6 70% 湖南裕能(301358)上涨6 67% 正海磁材(300224)和上能电气(300827)等个股跟涨 [1]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上涨1 93% 冲击3连涨 最新价报0 9元 近2周累计上涨2 44% [1]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流动性及跟踪精度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盘中换手2 91% 成交385 72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561 61万元 [1]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成立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06% 近1月跟踪误差为0 066% [1]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产品特点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ETF基金 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动力电池、电池材料、充电设施、整车、电机和电控等 [2]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管理费率为0 15% 托管费率为0 05% 合计仅为0 2% 费用低廉 [2] 创业板新能源指数权重股 - 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3 92% 包括汇川技术(300124)、宁德时代(300750)、阳光电源(300274)、亿纬锂能(300014)、欣旺达(300207)、先导智能(300450)、晶盛机电(300316)、特锐德(300001)、新宙邦(300037)、当升科技(300073) [2] - 权重股涨跌幅方面 阳光电源(300274)上涨3 07% 晶盛机电(300316)上涨3 25% 罗博特科(300757)上涨3 02% 亿纬锂能(300014)上涨2 60% 当升科技(300073)上涨2 54% 特锐德(300001)上涨2 25% [4]
施罗德资本彭煜宇: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18:5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施罗德资本计划在中国推出适合长期持有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重点投资风光发电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1] - 公司已成立亚洲基础设施部门,隶属于全球可再生能源旗舰品牌"施罗德绿衣",目前在中国已投资1.2吉瓦可再生能源基建资产,包括47个风能和太阳能项目[2] - 在中国市场重点发展两块业务:一是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减碳,二是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持基金[2][3] 新能源行业投资机会 -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达2万亿美元,中国投资额超过8000亿美元,贡献全球一半增量投资[4] - 中国在风光发电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风机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光伏占70%-80%,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5] - 储能可能是下一个爆发点,2023年中国运营电力储能装机容量超86GW占全球30%,新增新型储能项目21.5GW/46.6GWh同比增长超150%[6] 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 - 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风光电价从固定价格保证收购模式转向市场化浮动价格,短期有冲击但长期对专业投资机构有利[6] - 中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叠加AI数据中心等新增负荷,长期来看电价具备底部支撑[6] - 2024年2月出台的"136号文"引入机制电价,短期承压但中长期将回归供需基本面[6] 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 - 投资策略注重选择优质开发商、有实力合作方和项目区域,下沉到节点做细致筛选和估值把控[3] - 针对电价风险、限电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等固有风险,公司已建立成熟的风控流程和投资决策机制[3] - 当前新能源产业上游设备竞争压力大,但设备成本已企稳,投资决策需重点评估区域供需、电价波动及非技术成本等因素[6]
普洛斯中国:去年对中国市场的新增资本金达22.4亿美元
快讯· 2025-04-22 17:04
绿色能源投资 - 公司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及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绿色低碳基金合作设立综合性绿色能源投资平台 预计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人民币 对应开发规模约4-5GW [1] - 通过洛能资本完成新能源开发基金一期首轮关账 专注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资产投资 预计总投资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对应开发规模约3GW [1] 资本运作与分红 - 公司及其管理基金2024年对中国市场新增资本金达22.4亿美元 [1] - 普洛斯REIT在2024年完成第10次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 冷链物流运营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在中国23个城市运营32座冷链物流中心 总体仓储容积增至480万立方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