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隐藏式车门把手“开门难”并暗藏安全隐患,智能汽车怎样保证安全不“掉队”?
央广网· 2025-10-19 19:03
隐藏式门把手市场现状 - 当前汽车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中,很多都安装了隐藏式门把手,有的甚至是标配,有经销商表示在售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占比达到80% [2] - 配置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价位区间一般在13万至40多万元,市场上配置该把手的车型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 [2] - 隐藏式门把手主要有"按压/翘板式"、"弹出式"、"半隐藏式、内嵌式"以及"按键/彻底无把手"等多种形式 [2]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原理与消费者体验 -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理念是门把手和车门集成为一体,使车门车身更平整以减小风阻,从而降低能耗,但实际对风阻系数减少的作用微乎其微 [2] - 隐藏式门把手更多地是给年轻车主一个"车辆很先进"的概念,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 - 消费者普遍面临"开门难"困境,有网约车司机反映"拉20个人,至少有12个不会开门",乘客需要司机解释甚至下车帮助开门 [1][2] 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 - 测试结果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98% [2]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压迫或卡住门把手、电池断电等都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 [3] - 在极端交通事故中,救援人员或路人因不了解操作而无法及时开门的情况时有发生 [3] 新规技术要求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外把手和车内把手都应配置机械释放功能,锁止状态下发生事故时能通过外把手开启车门 [3] - 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都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确保驾乘人员或救援人员无须借助工具即可开启车门 [3] - 新规要求电气系统有备份电源,车企需要针对当前发生的车门打不开交通事故情况进行技术整改或修正 [4] 行业创新与安全平衡 - 新规不是要"否定"创新,而是要让创新"更靠谱",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更优平衡 [4] - 车企在创新时需要对安全、生命有敬畏之心,不要为了市场营销目的随意创新,要有实验数据和使用经验作为基础 [4] -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面临"创新速度"与"安全底线"的深层博弈,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且必须有"备份方案" [4]
华泰 | 充电桩“三年倍增”方案出台
新浪财经· 2025-10-19 09:44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方案针对充电桩建设、安装、运营等痛点提出具体行动,包括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全部建设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并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 [3] 细分场景建设目标 - 城市快充领域,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并对交流充电设施、服役8年以上老旧设施、800伏以下电压平台充电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2] - 高速公路充电领域,到2027年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其他服务区均应具备充电能力 [2] - 农村充电领域,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2] 政策目标与行业增速分析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734.8万台,同比增长53.5%,为实现2027年2800万个的目标,未来月均需新增充电桩38.0万台,高于2024年月均新增的35.2万台 [4]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1.96亿千瓦,为实现2027年3亿千瓦的目标,未来月均需新增公共充电容量371万kW,高于2024年前9个月月均的343万kW [4] 产业链影响与投资机会 - 行动方案有望带动充电桩需求释放,为充电桩本体企业、充电模块企业、充电运营企业提供业绩增量 [1][5] - 考虑到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出海趋势以及大功率产品迭代,充电桩和模块龙头有望享受量利齐升,运营企业可能受益于服务费提涨 [5] - 充电设施的完善有望带动中国汽车电动化加速,建议同步关注锂电产业链企业 [1][5]
华泰证券: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出台 充电桩建设有望提速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07:53
政策方案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 - 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 [1] - 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1] - 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行动方案将大幅加速充电桩建设 [1] - 有望为充电桩产业链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1] - 带动中国汽车电动化提速 [1] 受益板块与公司 - 推荐充电桩企业 [1] - 推荐充电模块企业 [1] - 推荐充电运营企业 [1] - 建议同步关注锂电产业链企业 [1]
21社论丨构建精准化监管体系,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33
行业政策与监管框架 - 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等数量目标[1] - 修订《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全面提高企业在智能化、网联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2] - 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包括通过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打击劣质产品倾销,规范账款支付,以及打击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等市场秩序治理措施[2] 行业发展挑战与风险 - 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销量稳步增长面临压力[1] - 无序竞争导致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通过压缩研发周期、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等措施加快产品迭代和压缩成本,可能影响产品安全质量与售后服务保障[2] - 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过程中衍生新的安全风险,对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提出新要求,为行业管理带来新挑战[1] 市场拓展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方案提出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并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3] - 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3] - 加强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给,特别是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将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消费并开辟新的增量市场[3] 行业战略定位与前景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1] - 汽车行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居于世界引领地位[3] - 通过加强前端精准化监管结合后端提振消费的措施,旨在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预期目标[3]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1.2%,充电桩政策托底或促行业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7:38
充电桩行业政策与目标 - 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出台,针对城市快充、高速公路充电和农村充电等公共设施细分场景提出具体规划 [1] - 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 [1] - 政策目标偏托底性质,实际完成情况可能超预期,预示充电桩建设或将提速 [1] 政策支持与行业痛点解决 - 行动方案从顶层设计上为充电桩产业发展铺平道路,旨在去除充电桩建设在安装、运营、电网薄弱和收费管理等环节的障碍 [1] - 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叠加出海趋势和大功率产品迭代,行业环境改善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充电桩和模块龙头公司或将享受量利齐升的积极影响 [1] - 充电运营企业可能受益于服务费提涨 [1] - 充电设施的完善有望带动中国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 [1] 相关金融产品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在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表现突出的50只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覆盖节能技术、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等多个绿色经济细分行业,以反映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第十七届猎车榜探寻产业未来答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2:03
行业核心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主旋律从“价格战”转向“反内卷”,车企策略转为守住品牌溢价和合理利润,强调“价值战”[1] - 全产业链步调一致“踩刹车”,从承诺账期到叫停“高息高返”,汽车业全链路“反内卷”形成共识并出现实质性动作[1] - 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协同演进,行业呈现“电动化加速渗透、智能化优势强势崛起”特征,整体换挡加速、质效跃升[1] 行业竞争焦点 - 汽车产业竞争重心正逐步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领域[1] - 行业面临新课题是如何在智能化竞争中保持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1] - 尽管倡导“反内卷”,但行业利润率仍有下滑态势,企业需平衡持续研发投入与加速转型[1] 行业活动与评价体系 - 第十七届猎车榜将于2025年11月20日以“价值重构,智行新境”为主题举办[2] - 评选基于产品、销量、品牌、公益的多维数据以及上市口碑、管理打法、技术破壁等软性指标,旨在表彰跑赢时代的车型与企业[2] - 活动将发布专业报告,呈现典型车企与产业链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探索实践,展现中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独特路径[2]
机器人概念午后拉升,汽车零部件ETF(562700)大涨3.42%,三花智控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4:25
市场表现 - 10月15日A股三大指数强势拉升 人形机器人 宇树机器人 汽车整车等概念集体异动上涨 [1] - 截至13:39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幅达3.42% 在全市场ETF中涨幅居前 [1] - 持仓股长盈精密涨超14% 三花智控 五洲新春涨停 信质集团涨超9% 浙江荣泰 经纬恒润-W 隆盛科技 北特科技 拓普集团 华阳集团等股跟涨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布局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共通点 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加大机器人布局 [1] - 持仓股汇川技术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双环传动 长盈精密等均属于机器人概念股 [1]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的"第二曲线" 有望打开行业增长天花板 [1] 政策预期与行业影响 - 汽车行业"反内卷"政策有望落地 乘用车行业生态有望改善 [1] - 政策或将聚焦降价促销提前报备 经销商库存检测 国内新增产能控制和供应商账期严格监控等 [1] - 近三年价格战频发的乘用车市场竞争态势有望得到缓和 [1] - 具备产品优势的整车公司以及弹性较大的中小供应商有望受益 [1] 指数与行业前景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跟踪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CSI) [2] - 该指数覆盖汽车系统部件 汽车内饰与外饰 汽车电子 轮胎等领域 [2] -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大趋势下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
昔日「国民神车」,月销量只剩两位数了
创业邦· 2025-10-15 11:23
本田飞度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销量仅为23辆,月销量首次跌至两位数水平[8][10] - 2025年7月销量为75辆,在燃油轿车市场中排名第76位[1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676辆,上半年平均月销量约400辆,下半年出现急剧下滑[11] - 历史巅峰期年销量达14.6万辆,单月销量超过1.5万辆[8][14] 本田飞度产品历史与特点 - 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9.98万-10.98万元[11] - 搭载地球梦科技i-VTEC直喷发动机,WLTC综合油耗最低为5.57L/100km[12] - 以"A0级车、大空间"为卖点,品牌认可度高,二手车保值率表现突出,5年车龄收购价约4万元[14] - 三厢版上市后月销量快速冲上9000辆,2005年两厢版销量突破6万辆[14]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小型轿车销量榜前十名全部被新能源车型占据,前三名为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和海豚[17] - 2025年8月吉利星愿月销量突破4.6万辆,比亚迪海鸥与海豚月销量分别为2.3万辆和1.4万辆[17] - 新能源小车在用车成本上优势明显,吉利星愿百公里电费约5.35元,飞度百公里油费约39.6元,电车成本仅为油车的13.5%[17][19] - 国产新能源车智能化配置领先,搭载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而飞度在售款仅配备8英寸中控屏且无语音助手[19][20] - 新能源车起售价更具竞争力,吉利星愿起售价6.88万元,比亚迪海鸥起售价6.98万元,飞度起售价为8.68万元[22] 日系车企整体困境与转型 - 2025年1-9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22.39万辆,同比下降27.58%[25]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本田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9.6%,净利润同比下滑50.2%;丰田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1%,净利润同比下降37%;日产净亏损1157.6亿日元[26] - 本田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烨P",计划3年推6款新车,并寻求与中国本土供应链合作[26] - 本田广州发动机工厂2025年将减半产能,同时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已投产,年产能达12万辆[27] - 本田与Momenta合作开发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并与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领域展开合作[27] 飞度车型未来展望 - 新款飞度已申报工信部,提供燃油版和混动版,混动版搭载i-MMD系统,WLTC油耗低至3.8L/100km,续航突破800km[29] - 目前飞度处于停产状态,换代车型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14]
昔日「国民神车」,月销量只剩两位数了
36氪· 2025-10-14 09:39
本田飞度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销量仅为23辆,跌至两位数水平[1][2][4] - 2025年7月销量为75辆,首次跌破三位数,在燃油轿车市场中排名第76位[4]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676辆,上半年平均月销量约400辆,下半年销量急剧下滑[4] - 巅峰时期年销量达14.6万辆,单月销量超过1.5万辆,被誉为"国民神车"[2][7] 本田飞度历史与产品定位 - 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起售价为9.98万-10.98万元,目标客户为年轻消费者[4] - 凭借"空间最大化、机械最小化"的设计理念,内部空间表现出色[7] - 搭载地球梦科技i-VTEC直喷技术发动机,WLTC综合油耗最低为5.57L/100km,强调燃油经济性[5] - 品牌认可度高,保值率突出,一辆5年车龄的精品飞度收购价可达4万元[7]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小型轿车销量榜前十名全部被新能源车占据,前三名为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和海豚[10] - 2025年8月吉利星愿月销量突破4.6万辆,比亚迪海鸥和海豚月销量分别为2.3万辆和1.4万辆[10] - 新能源小车在用车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吉利星愿百公里电费约5.35元,仅为飞度百公里油费39.6元的13.5%[10] - 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领先,飞度在售款仅配备8英寸中控屏,缺乏语音助手和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12] 本田公司及日系车整体状况 - 2025年1-9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22.39万辆,同比下降27.58%[17]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本田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9.6%,净利润同比下滑50.2%[18] - 本田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烨P",计划3年推6款新车,并与Momenta、宁德时代等中国公司合作以补足智能化短板[19] - 广州发动机工厂产能将减半,同时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投产,年产能达12万辆[19] 本田飞度未来展望 - 新款飞度已申报,将提供燃油版和混动版,混动版搭载i-MMD系统,WLTC综合油耗低至3.8L/100km,满油续航超800公里[20][22] - 部分消费者对改款造型和潜在减配表示担忧,对车型市场前景存疑[22][23]
将电动汽车占比从40%降至20%!这家车企“减速”表明了怎样的风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3 16:23
法拉利的这一战略转向,究竟意味着什么? 战略转向耐人寻味 外界有舆论认为,法拉利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法拉利从激进的电动化路线转向"燃油+混动+纯电"的均衡布局,其首款纯电跑车Elettrica虽将于2026年上 市,但仅作为多元化产品矩阵的补充而非主力。 资本市场对这一消息迅速反应,法拉利美股盘前股价出现下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电动化进程的担忧,电动汽车目标下调被解读为法拉利对高端电动 车市场需求的判断趋于保守,以及对自身技术落地节奏的信心不足,与全球车企主流激进的电动化战略形成鲜明反差。 正当全球汽车电动化风潮持续加速之际,也有车企在"减速"。 近日,法拉利表示,未来几年,燃油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仍将是其产品阵容的核心,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EV)在其产品系列中的占比将为20%。 而此前法拉利计划2030年实现纯电动车型占40%、混合动力车型占40%、燃油车型占20%。 外界有评论指出,法拉利这一举动的背后,也不乏短期内难以攻克的技术壁垒与研发节奏的双重制约。尽管法拉利在燃油车领域拥有顶尖的空气动力学 和动力调校技术,但在电动车核心领域的电池管理、电机效率和充电架构上,尚不及特斯拉、保时捷等先行者。其首款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