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趋势
icon
搜索文档
夏季旺季临近,食品饮料板块有望复苏,主要消费ETF(159672)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5-21 14:10
市场表现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 15%,成分股百润股份(002568)上涨6 56%,东鹏饮料(605499)上涨2 41%,海天味业(603288)上涨2 28%,养元饮品(603156)上涨1 64%,牧原股份(002714)上涨1 29% [3]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 13%,最新价报0 78元,盘中换手4 43%,成交359 30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560 00万元 [3] 机构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新消费趋势下渠道、品类创新共振带动大众品业绩弹性释放,白酒产业周期仍在寻底但配置价值凸显 [3] - 兴业证券预计提振服务消费措施将促进人口流动,叠加夏季旺季临近,大众餐饮复苏将带动啤酒、黄酒、光瓶白酒、软饮料等板块超预期表现 [3] 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 16%,包括伊利股份(9 86%)、贵州茅台(10 39%)、五粮液(9 12%)、牧原股份(6 95%)、山西汾酒(6 88%)、泸州老窖(6 27%)、温氏股份(5 83%)、海天味业(4 45%)、东鹏饮料(3 40%)、海大集团(未列权重) [5] - 主要消费ETF跟踪的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0 06倍,处于近1年9 56%分位,估值低于历史90 44%时间 [4] ETF特性 - 主要消费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 35%,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14 0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5 36%,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 16% [4] -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5 57%,相对基准回撤0 34%,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0%,近1月跟踪误差0 016% [4]
3377倍神话!最强夫妻档揭秘:年轻人的钱,正在撑起港股消费牛市
搜狐财经· 2025-05-18 14:23
港股新茶饮IPO热潮 - 沪上阿姨港股IPO公开募资部分获3377倍超额认购,融资申购额达921.22亿港元[1] - 2025年港股新茶饮赛道形成"五花聚鼎"格局,包括奈雪、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及沪上阿姨[7] - 古茗上市三个月股价上涨160%,蜜雪冰城上市后涨幅达144%,带动板块估值修复[16] 消费企业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港股上市门槛较低,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且审核周期短,吸引A股撤回企业转战港股[27] - 政策推动消费升级,企业通过港股融资加速扩张(如蜜雪冰城开拓东南亚市场)[27] - "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股价分别上涨9倍、17倍、144%,树立估值标杆[19][26] 下沉市场与新消费趋势 - 沪上阿姨48.2%收入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从2021年3000家激增至2024年9176家[12][15] - 零食品牌鸣鸣很忙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28个省份所有线级城市[7] - 消费逻辑重构:低价(蜜雪冰城)、文化内涵(老铺黄金)、悦己(泡泡玛特)成为新趋势[20][22][23] 代表性企业成长路径 - 沪上阿姨从25平米夫妻店起步,凭借血糯米奶茶单月营收突破30万,2014年切入下沉市场[10][12] - 老铺黄金上市一年股价涨17倍市值超千亿,泡泡玛特市值达2600亿港元[26] - 新茶饮行业分化显著:奈雪股价较发行价跌94%,茶百道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16]
上一批“餐饮王者”,正在被时代抛弃
虎嗅APP· 2025-05-17 22:05
核心观点 - 上一代连锁餐饮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需重构投资和盈利模型以应对新时代变化 [1][2] - 消费趋势变化导致主流价格带下移,直接冲击原有定价体系 [7][8] - 大型连锁企业转型困难,规模不经济问题凸显 [16] 时代变迁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过去十多年餐饮行业年均增速超10%,但当前经济、人口等红利逐渐消失 [4] - 消费进入理性阶段,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饮品赛道降幅达13.9% [5][7] - 主流价格带显著下移:正餐从90-120元降至50-60元,火锅从100-110元降至70元,新茶饮从20元以上降至10元以下 [8] 价格战与经营困境 - 简单降价无法解决问题,需同步调整渠道、门店模型、人员服务等体系 [11] - 购物中心数量增至6700个导致客流分散,租金居高不下,同质化竞争加剧 [12][13] - 大店模式面临挑战:装修成本高、固定成本占比大,易陷入"利润缩水-品质下滑-客群流失"恶性循环 [13] 成本结构与效率优化 - 典型成本结构:食材30%、人工30%、房租20%,与日本(食材50-60%、人工10%、房租10%)差距明显 [17] - 需通过最小面积、最少时间和人工实现效益最大化 [17] - 案例对比:商场店(200-300平,月租7-8万,建店成本100-150万)vs街边店(100平,月租2-3万,总投资50-60万) [19] 管理创新方向 - 提升人效的关键在于精益化管理,如萨莉亚通过流程优化实现高效运营 [21] - 可拓展盈利模式:扩充产品线、增加经营时段、发展外卖和零售业务 [21]
上一批“餐饮王者”,正在被时代抛弃
36氪· 2025-05-15 20:08
行业现状 - 韩国烤肉品牌姜虎东烤肉门店从上百家锐减至30多家 [2] - 知名连锁火锅品牌门店持续收缩,调整策略未见起色 [2] - 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 [5] - 饮品赛道人均消费从2023年21.6元降至2024年18.6元,降幅13.9% [5] 消费趋势变化 - 正餐主流价格带从90-120元下移至50-60元 [6] - 火锅主流价格带从100-110元下移至70元左右 [6] - 新茶饮主流价格带从20元以上降至10元及以下 [6] - 消费回归理性,倾向简单、舒适的产品和服务 [3] 商业模式挑战 - 太平洋咖啡因定价30元难以竞争瑞幸9.9元咖啡,门店缩减 [8] - 购物中心数量增至6700个,客流量稀释,租金成本高企 [10] - 商场餐饮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 [10] - 大店模型(200-300平)建店成本100-150万,街边店(100平)成本50-60万 [17][18] 成本与效率优化 - 中国餐饮成本结构:食材30%、人工30%、房租20%,日本为食材50%-60%、人工10%、房租10% [14] - 萨莉亚通过中央厨房预制、流程优化提升人效 [21] - 需通过精益化管理解决房租高、毛利浮动问题 [21] 转型方向 - 重构单店模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13] - 覆盖更多经营时段,拓展外卖、零售等收入来源 [22] - 提升供应链效率,简化门店SOP流程 [12]
消费趋势变迁是驱动上市潮的内生动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5-15 10:35
消费企业境外上市潮 - 2025年开年以来消费企业境外上市呈现井喷态势,包括蜜雪冰城、古茗等新式茶饮品牌及老乡鸡、遇见小面等餐饮企业密集递表港股 [1] - 上市潮背后反映资本博弈与消费品牌突围的生存抉择 [1] 政策推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态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鼓励符合条件企业赴境外上市 [1] - 广州南沙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提出具体支持措施,推动重点制造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 [1] - 备案制度优化使企业上市周期缩短30%以上,但数据跨境安全审查、VIE架构穿透式核查等合规要求趋严 [1] - 某新能源车企因挪用IPO资金被立案调查,体现监管趋严态势 [1] 消费市场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消费崛起:茶饮品牌通过IP联名、国潮设计实现品牌溢价 [1] - 科技赋能消费体验:某盲盒龙头企业股价年内翻倍,显示数字技术重构消费场景能力 [1] - 供应链竞争白热化:餐饮企业上市募资首要投向均为供应链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1] 潜在问题与行业影响 - 部分企业为兑现对赌协议仓促上市,可能透支长期发展潜力,如某港股认购纪录品牌需观察单店坪效、加盟商盈利周期等核心数据 [2] - 境外上市潮成为行业洗牌分水岭,真正实现品牌升级、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变革的企业方能持续发展 [2]
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高速发展阶段 “新三大件”成关键技术之争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17
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 - 全球核心汽车市场进入饱和期,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预计达1650万辆,增速保持30%,中国国内市场渗透率突破55% [1] - 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70% [1] Z世代消费潜力 - 中国"Z世代"人口规模约2.5亿人,消费规模约5.97万亿元,在汽车消费市场的强大消费潜力正日渐显现 [1] - 理解和把握"Z世代"的消费心理和特征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未来持续增长的关键 [1] 车企竞争策略 - 车企需以技术领先为基、场景化为矛、年轻化为锚,在'心智争夺战'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1] - 新能源下半场的三大核心战场:心智之争、市场之争、技术之争 [1] 心智之争 - 汽车是全球性品类,率先成为全球品牌是快速突围的战略关键 [2] - 北方市场呈现"新能源认知到位,纯电技术受限"的特点,插混、增程成为车企短期内突破的核心发力点 [2] 市场之争 - 新能源加速大众化,下沉市场将反超高层级市场成为最大的市场 [2] - 纯电将成为撬动南方下沉市场的主流能源形式 [2] - 打造全球品牌已成为必选项,出海不等于贸易,需建立清晰的战略指引 [2] 技术之争 - 智能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主流,芯片、算法、数据的"新三大件"成为技术之争的关键 [2] - 技术领先需基于超级智能和超级功能的两大方向,将技术领先转化为品类领先 [2] 市场结构性变化 - 新能源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增换购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 [2] -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增速61%,价格带向10万元到15万元大众市场集中 [2] - 行业进入'技术普惠'阶段 [2] 未来驱动因素 - 由政策与经济性优势驱动的电动化发展,未来将由智能化驱动电动化再加速 [2] - 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逐步向主流消费需求回归 [2]
IF椰子水的护城河是北回归线
创业邦· 2025-05-07 18:38
公司概况 - 泰国椰子水公司IFBH年营收规模11.6亿,约为光明乳业的4.7%,农夫山泉的2.5%,可口可乐的0.3% [3] - 公司仅有46名员工,人均营收贡献高达2521万,是贵州茅台的5.3倍,椰树集团的30倍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连续5年保持第一,2023年市场份额高达34%,是第二名Vita coco的7倍多 [6] 业务模式 - 95.6%收入来自IF椰子水,产品线极其简单,仅有包装和规格的区别 [6] - 采用极致的轻资产模式,无自有工厂和仓储物流,生产由创始人旗下General Beverage代工,销售由前五大分销商承包97.6% [8][9] - 员工结构精简,46名员工中包括20名销售、5名研发、6名仓配和12名行政人事 [9] 市场策略 - 2017年通过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恰逢健康化消费趋势兴起 [5] - 2021年瑞幸生椰拿铁爆卖上亿杯,带动椰子品类需求激增,2019-2024年中国椰子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2.9% [5] - 2024年签约肖战作为全球代言人,抖音旗舰店单日GMV突破2000万元,粉丝复购率达43% [38] 竞争优势 - 使用泰国Nam Hom"香水椰",原材料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8% [23] - 中国椰子产量仅占全球0.26%,IF依托泰国产地优势实现低成本供应 [18][19] - 产品主打纯天然无添加,研发投入极低,核心竞争力在于原材料控制 [23][27] 行业对比 - 美国品牌Vita coco因定价过高(15元/瓶)和渠道策略失误,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34] - 椰树集团通过绑定海南椰农实现原材料垄断,但多元化产品线表现平平 [19][39] - 瑞幸2024年包下印尼邦盖群岛20万吨椰子产能,成为中国最大椰子进口商之一 [21][22] 增长逻辑 - 利用中国成熟的基础设施(物流、销售系统)实现全环节外包 [38] - 专注椰子水细分市场,避开与大公司的直接竞争 [39] - 通过联名营销(瑞幸、泡泡玛特)提升品牌知名度,驱动经销商出货 [37]
IF椰子水的护城河是北回归线
远川研究所· 2025-05-06 21:17
公司概况 - 泰国椰子水公司IFHB年营收规模达11.6亿,相当于光明乳业的4.7%、农夫山泉的2.5%、可口可乐的0.3% [3] - 公司仅有46名员工,人均营收贡献高达2521万,是贵州茅台的5.3倍、椰树集团的30倍,达到拼多多巅峰期人效水平 [3] - 公司95.6%收入来自IF椰子水产品,业务结构极其简单 [6] - 公司采用极致轻资产模式,无自有工厂和仓储物流体系,生产全部外包给创始人旗下General Beverage代工厂,销售由大型经销商解决 [7] 商业模式 - 公司前五大分销商承包97.6%销售额,组织架构极其精简:46名员工中仅3名高管、20名销售、5名研发、6名仓配和12名行政人事 [8] - 公司巧妙利用中国成熟基础设施,将物流、销售、履约等环节全部外包给第三方 [26] - 公司定位为品牌运营公司,通过签约肖战等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年签约后抖音旗舰店单日GMV突破2000万,粉丝复购率达43% [26] 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5年稳居中国椰子水市场第一,2023年市场份额达34%,是第二名Vita coco的7倍多 [6] - 2023年公司在电商平台三个月内复购率达38% [26] - 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贡献92.4%营收,主要因中国椰子产量仅占全球0.26%,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13] 产品策略 - 公司产品线全部围绕椰子开发,包括100%天然椰子水、气泡椰子水、含椰肉椰子水等,规格从310ml到1000ml不等,零售价0.85-4.99美元 [7] - 公司采用泰国Nam Hom"香水椰"为原料,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8% [17] - 公司避免多元化发展,专注椰子相关产品,与椰树集团推出多条非椰子产品线但效果不佳形成对比 [27] 行业背景 - 2019-2024年中国椰子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82.9%,主要受益于瑞幸生椰拿铁等产品带动 [6] - 全球十大椰子生产国中8个位于东南亚,中国椰子产量集中在海南岛,仅占亚洲0.32% [10][13] - 瑞幸2024年生椰系列咖啡卖出7亿杯,每天消耗50万颗毛椰子,已成为中国最大椰子进口商之一 [15] 竞争优势 - 公司凭借泰国原材料产地优势实现稳定增长,一个椰青在中国卖15元而在泰国仅3元 [17] - 椰子水产品配料简单天然,无需复杂研发创新,原材料控制成为核心竞争力 [17] - 公司专注11.6亿规模的细分市场,避开与大公司的直接竞争 [27]
旅程就要感受烟火气 长沙消费“三件套”走红
搜狐财经· 2025-05-04 19:02
五一期间,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东茅街茶馆、零食很大、颐而康成了不少游客的"消费三件套"。相比以 往,游客们更青睐感受本地文化氛围空间及寻找满足情绪价值的打卡点,这种从"性价比"到"心价比"的 消费选择已然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5月1日,东茅街茶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长沙老茶馆的氛围。组图/记者陈诗娴 长沙老茶馆一天卖出3000杯茶 "请问东茅街茶馆怎么走?"五一期间,在长沙五一广场,游客问路最火爆的一个地点,竟然是一家老茶 馆。 卖2块、5块、8块的瓜子花生和茶水粉面的东茅街茶馆,成为长沙旅游攻略中的热门打卡地。五一期 间,记者走访了这间位于繁华商圈中的老茶馆。 游客眼中的长沙是什么样子的?是凌晨黄兴路步行街的游人如织,还是夜宵摊里述说的故事和豪气的笑 声? 来长沙,体验烟火气。五一假期,长沙消费"三件套",成为不少网友体验的项目。 五一小长假期间,长沙预计迎来游客800万人次以上,在这座"一年四季没有淡季"的城市里,新消费场 景正在不断迭代和更新。 在长沙,消费可时尚、可人文、可抽象,最重要的是,消费要"有意思""好玩""好吃",这是国内新消费 独具特色的一面。 来自广东的陈先生,带着一家四口在长沙旅游两天 ...
Nint任拓:2025年纸品卫生巾行业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01 08:03
市场规模 - 2022年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达1571亿元,2015-2022年CAGR为8.1%,人均消费量低于发达国家存在增长空间 [2][7] - 2022年卫生巾市场规模991亿元,2012-2022年CAGR为5.9%,增长相对平缓但人均消费量有提升潜力 [2][7] - 2024年纸品/湿巾电商市场规模超350亿元,2021-2024年CAGR达16%;卫生巾电商市场规模超180亿元,同期CAGR达17% [16][19] - 2025年Q1纸品/湿巾销额超290亿元,卫生巾销额同比暴涨38% [24] 电商表现 - 2024年湿巾增速超30%领跑行业,卫生巾增长28%,生活用纸增速18% [18][19] - 大促月销额占比超40%,卫生巾在大促时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21][22] - 2025年Q1卫生巾销额暴增38%可能由价格驱动,销量增速仅24% [24] 行业格局 - 生活用纸体量最大,湿巾增速最快,CR10相对平稳 [26][27] - 卫生巾行业头部品牌维稳困难,第二梯队增长快,2024年下半年负面事件频发 [3] - 前十品牌中八席选择降价策略,两席通过提价实现排名上升 [29] 消费趋势 - 生活用纸呈现"专纸专用"趋势,生鲜专用吸水纸等新场景产品增速高 [31][32] - 卫生巾轻薄透气等基础功效主导,抑菌和抗敏受青睐,纯棉材质占优 [3] - 清洁干巾、乳霜纸、裤型卫生巾、卫生巾套装等细分品类增长突出 [3] 产品升级 - 生活用纸好评率83.88%但质量问题突出,差评率15.91% [30] - 标准卫生巾市场规模从2018年199.99亿元降至2022年169.00亿元,升级型产品增加 [14][15] - 新国标将于2025年7月1日执行,将促进行业质量升级和市场洗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