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材料高端突围战,代表企业恒坤新材近日拟上会
36氪· 2025-07-23 08:35
公司动态 - 恒坤新材将于7月25日上会科创板,是国内少数实现SOC、BARC、KrF等光刻材料规模量产并稳定供货的企业之一 [1] - 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用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领域已实现突破,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排名中国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度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 [6] - 公司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以及TEOS均已实现量产供货,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2024年自产产品销售收入约为3.4亿元 [11] - 公司用于设备采购、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超过10亿元,取得专利授权89项(发明专利36项),承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国家发改委专项研究任务并已完成结题 [11]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光刻胶市场稳健增长,但中高端市场仍被境外厂商把持,国产化率虽持续增长但距离大规模替代仍需时日 [3] - 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中高端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国产化需求迫切且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4] - 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各类光刻材料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半导体材料迎来高端突围窗口期,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9] - 光刻胶从开发到应用落地需3-5年周期,国产集成电路发展需要材料厂商快速提供解决方案以提升工艺制程和产量规模 [12] 资本市场 - 科创板设立六周年以来聚焦硬科技赛道,培养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包括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安集科技、华特气体等 [3] - 科创板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良性循环,成为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3] -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落地实施,恒坤新材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冲击上市恰逢其时 [8] 发展战略 - 公司创新性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自产产品销售占比持续上升,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66.89%,2024年占比已达63.77% [14] - 募投项目聚焦先进光刻胶材料和前驱体材料扩产、高精度技术研发,旨在填补高端国产材料领域空白 [6] - 公司通过引进境外产品阶段性解决供应链难题,掌握客户真实需求和标准,打通自主研发产品从试产到量产的产业链闭环 [14]
上半年江苏披露的私募投融资事件数量全国居前
新华日报· 2025-07-23 07:48
一级市场回暖 - 今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全面回暖,创投市场"募投退"三端数据回升 [1] - 江苏上半年披露私募投融资事件530多起,数量全国居前 [1] - 创投资本对江苏"硬科技"赛道坚定选择,"投早投小"趋势明显 [1] 热门投资赛道 - 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两大赛道表现突出,上半年共发生270起投融资事件,占全省总融资事件过半 [2] - 九识智能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B轮融资总额近3亿美元,创自动驾驶领域单轮融资规模之最 [2] - 诺令生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自主研发便携式NO吸入治疗仪已覆盖国内外数百家医院 [2][3] 投资轮次特点 - 早期阶段投资占全省总投资事件数近六成,"投早投小"成为主流趋势 [4] - 研微半导体成立2年完成4轮融资累计近10亿元,实现半导体3个细分赛道全覆盖 [4] - "+轮"投资模式普遍,如炯熠电子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众钠能源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 [5] 母基金发展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一年内组建41只专项基金,总规模突破1069亿元 [7] - 南京设立4只专项基金,苏州"三箭齐发"落地135亿元基金,常州新能源产业母基金规模50亿元 [7] - 新修订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办法》实现多项制度创新 [8] - 省战新母基金体系已投资项目86个,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将进一步放大聚合效应 [8]
开市6年来支持589家公司上市 科创板,助资源向“硬科技”集聚(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2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6年间,从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到如今已拥有589家上市公司,科创 板这块资本市场的"试验田"逐渐成长为科技发展的新高地。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科创板为更多"硬科技"企业打开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从上海证券交 易所提供的两组数据,能够看出创新动能正被激发:上市公司通过科创板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9257亿 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募集资金为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撑,科创板公司 2019年至2024年研发总投入709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领跑A股各板块。 创新要素的持续投入,让创新企业在这片沃土蓬勃发展。以2019年为基数,2020—2024年,科创板公司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7%、9.1%,目前总市值超7万亿元。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科创板还推动创新企业集聚成林。上交所有关负责人介 绍,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 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 测、设备 ...
城市24小时 | 东北首个万亿城市,终于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00:33
大连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4647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速[1]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4.5%),第二产业1641.3亿元(+9.4%),第三产业2788.8亿元(+4%)[2] - 工业表现亮眼: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装备制造业增长16.9%,船舶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58.8%和27.7%[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5] - 消费表现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7亿元(+7.4%),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5] 大连万亿GDP目标 - 2024年大连GDP达9516.9亿元(+5.2%),距离万亿门槛仅差483.1亿元[4] - 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6.2%,上半年增长6%,高于全年5.5%的增长目标[4] - 2025年GDP增速只需达到5.1%即可突破万亿[6] - 大连政府明确2025年要"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4] 科创板发展 - 科创板开市6周年,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12] - 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12] 财富中国500强 - 国家电网以5484亿美元营收位居榜首,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列二三位[13] - 赛力斯成为排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排名上升235位[16] - 最赚钱公司:工商银行(508亿美元)、建设银行(466亿美元)、农业银行(392亿美元)[17] - 500强总营收14.2万亿美元(-2.7%),净利润7564亿美元(+7%)[19] 区域经济发展 - 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27个,东北地区尚未有城市突破[2][3] - 成都计划到2027年特色产业园营收达1万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70%以上[9] - 浙江将发放5000万元电商消费券促进消费[8]
科创板ETF规模近2700亿, “硬科技”指数化投资进阶
第一财经· 2025-07-22 23:06
科创板ETF发展概况 - 科创板ETF数量从最初的4只扩容至96只,总规模达269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超10倍 [1][2]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已构建覆盖宽基、主题、策略的多层次产品矩阵,其中宽基指数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 [1][2] - 规模过百亿元的ETF有4只,其中3只跟踪科创50指数,规模合计1576亿元,占板块总规模的58% [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科创板八条"政策于2024年6月发布后,新增58只科创板ETF上市,超过此前全市场合计的38只 [1] - 证监会明确提到要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4] - 上交所正优化科创板ETF配套机制,包括推动纳入基金通平台、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4] 产品表现与市场动态 - 科创50指数最高触及1726点,累计最高涨幅72.6%,去年以来累计上涨18% [5] - 细分领域中,科创芯片指数同期累计涨幅约40%,科创生物、科创100、科创综指年内涨幅分别约38%、18%、14% [5][6] - 年内上涨幅度最大的两只科创医药ETF涨幅超37%,部分中小规模产品如华宝科创人工智能ETF下跌超11% [6]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科创板ETF覆盖细分领域逐渐扩容,包括科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生物医药、科创芯片、科创人工智能等行业主题 [3]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跟踪"科创细分指数"的ETF,如量子计算、基因治疗、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 [7] - 增强策略ETF从"被动跟踪"向"主动增强"升级,已有8只增强策略ETF上市,年内均录得正收益 [6][7] 市场参与者观点 - 科创板上市企业多为高成长性科技公司,具有小市值、高弹性特点,板块股价整体波动较大 [6] -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AI和创新药作为两个基本相互独立的板块,分散配置能增强组合把握成长风格机会的能力 [6] - 行业人士指出同质化问题仍是宽基产品的主要挑战,费率战愈演愈烈 [7]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制度创新铺就“硬科技”成长跑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22:0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长至589家,为科技企业提供成长跑道 [1] - 微芯生物从上市时仅有1款药物1个适应症,发展至2款药物多个适应症全球上市,并开展多项全球临床试验 [1] - 优刻得成为中国A股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研发人力比例持续保持在50%以上,重点投入智能计算平台、AI模型服务等领域 [2] 制度创新与融资支持 - 科创板制度创新精准适配"硬科技"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创新药研发,体现对长期价值投资的认可 [1] - 科技企业以往依赖政府扶持和私募股权,现可通过科创板上市获得更广泛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支持,加速规模化发展 [2] - 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措施发布,提升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拓宽融资渠道 [2] 未来发展方向 - 科创成长层等新政落地将强化"科技-资本-产业"增强回路,提供差异化制度供给,精准支持创新 [3] - 科创板改革可在国际化方面发力,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吸引国际投资者,助力企业对接全球资源 [3] - 中国科创企业需培育全球化属性,构建全球市场网络和研发体系,整合全球创新要素实现技术突破 [3]
美国又“退群”!
证券时报· 2025-07-22 22:03
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突发!杜邦直线拉升!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其反垄断调查程序 丨 创业板,增量资金来了! 丨 两大主线,利好!满屏涨停 丨 事关中美经贸磋商、中欧领导人会晤……外交部回应→ 丨 "20cm"10 连板!A股新纪录! 丨 科创板开市这六年:深耕"硬科技"培育沃土 浇灌7万亿创新生态 丨 深夜,大 涨!纳指,史上首次! 丨 科创板,真6!上市公司、券商高管齐齐"点赞" 丨 京东,大动作!密集投 资机器人企业 丨 大爆发!A股,年内新纪录! 丨 美银行高管被限制离华!外交部回应 责编:万健祎 校对: 祝甜婷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22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8年,美国曾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年,美国又重返该组织。 综合自: ...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丨深耕“硬科技” 379家公司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9:45
科创板6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中,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71%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同比增长6.4%,是板块归母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2] - 科创板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 [2]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 [2]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中芯国际、信科移动专利均超万项 [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2020—2024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9% [5] - 2024年科创板公司平均毛利率40%,大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沪主板25%、深主板24%、创业板29%) [5] - 科创板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三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5] 资本市场支持与改革成效 - 科创板公司上市前九成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6] - 科创板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近26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6] - 科创板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达73.76%,涉及433家公司761单计划,激励人员超14万人次 [6] - 自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 [6] 投资者回报与社会责任 - 50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公司总数87%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7] 公司案例与行业反馈 - 中控技术上市后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加速AI、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巩固工业自动化领先地位 [3] - 百利天恒受益于科创板制度突破,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推动国际化合作 [4][5] - 泽璟制药认为科创板"1+6"改革细则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7]
媒体视点 | 跑出创新“加速度”——从科创板六年看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进阶
证监会发布· 2025-07-22 18:49
科创板六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六年来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0%,推动芯片国产化、新能源出海、生物医药突破及AI赋能等行业创新[1]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为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研发人员占比近30%[10] - 科创板企业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35家公司细分产品全球第一[11] 硬科技企业突破 - 百利天恒完成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迪哲医药新药获FDA批准,体现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实力[3][5] - 中微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80%为发明专利,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7][10]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聚焦进口替代,138家次公司获国家科技奖项[11] 产业集群与行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比超80%,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13] - 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589家公司IPO及再融资募资超1.1万亿元[19] 制度创新与资本支持 - 科创板推出股权激励、询价转让等制度,华兴源创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留住40%研发人员[21][23] - 百济神州创生物医药企业募资纪录(211亿元),泽布替尼全球75个市场获批[17][19] - 迪哲医药完成17.96亿元定增,成为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标准的未盈利企业[26][29] 改革新动向 - 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禾元生物成为首批受益企业[33][34] - "1+6"政策扩围至AI、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强化未盈利企业支持[35] - 科创板超60%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专家,70%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30] 资本生态与投资趋势 - 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上市前获投9.3亿元[31] - "市研率"取代传统财务指标,成为创投机构评估科创企业的关键指标[31]
媒体视点 | 589家“硬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成绩单出炉
证监会发布· 2025-07-22 18:49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仅包含来源信息而没有具体文章内容,无法提取关键要点和进行详细总结。建议提供完整的公众号文章内容以便进行专业分析。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输出: 文档来源 - 信息来源为总台央视 2025-07-22 [1]